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

Search documents
开拓“星海天路” 北京商业航天加速“起飞”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4 08:19
(活力中国调研行)开拓"星海天路" 北京商业航天加速"起飞"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陈杭 吕少威)全球首枚成功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火箭、应用3D打印技术的火 箭发动机……中新社记者连日来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蓝箭航天空间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箭航天")、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河动力")等企业,探 秘北京商业航天何以"九天揽星河"。 "由于市场需求远超现有运载能力,未来五至十年内,商业航天领域将保持'百花齐放'态势,持续涌现 新型火箭公司、卫星企业及创新应用模式。"夏东坤表示,公司将积极开展国际化布局,拓展泰国、马 来西亚等国的市场,提升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完) "除发动机外,3D打印技术还可应用于复杂管路制造,带动火箭相关制造领域成本实现指数级下 降。"星河动力执行总裁夏东坤举例称,通过3D打印等创新设计,该公司成功将发动机制造成本降至以 往的十分之一,既保证了质量一致性,又为商业航天普及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降本的同时,星河动力还持续提高火箭利用效率。夏东坤说,公司在火箭末级上增加可持续供电装 置,维持在太空中的姿态和轨道。未来将大范围 ...
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商业航天屡创纪录,“南箭北星”格局初步形成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19 11:22
创造多个首次 2015年6月,蓝箭航天在北京亦庄成立,致力于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中心的"研发、制造、试验、发射"全产业链条,打造航天领域的科技综合 体,为全球市场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航天运输服务。 十年来,蓝箭航天从"制造一枚火箭"跨越至"年产百台发动机、数十发火箭"的能力跃迁,跑出了一条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6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团走进北京商业航天企业蓝箭航天和星河动力。据了解,目前,北京商业火箭公司在火箭发 射、卫星研制、测运控与数据应用方面创造了新的纪录。以火箭发射为例,可重复火箭研制取得突破,蓝箭航天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一次性火 箭进入常态发射阶段,2024年商业火箭共发射12次,约占当前全国发射任务五分之一,中科宇航入选我国轻舟货运飞船主选火箭,星河动力十日内成功三连 发。 亮点满满的背后,北京商业航天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北京拥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 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根据智库发布的"2024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榜单46家在京,占据全国近半壁江山。北京商业航 ...
蓝箭航天:研制并发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
Xin Jing Bao· 2025-06-18 12:23
2015年6月,蓝箭航天正式成立。十年来,蓝箭航天已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形成"研发、制造、测试、发 射"全链条能力建设和布局的民商火箭公司。6月18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活动来 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探访蓝箭航天。 打开液氧甲烷时代的大门 据了解,蓝箭航天自研的"天鹊"8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TQ-12),是国内首台民营企业研制的大 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也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双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水平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 机技术产品中达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张静茹介绍,TQ-12多项自主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已突破液氧甲烷高效高稳定性燃烧、大型喷管激光焊 接、高效率低温泵、涡轮泵流体动压密封、高精度高压低温调节器、双低温发动机泵后摇摆、推进剂过 冷等十余项关键技术。 2022年,在TQ-12的基础上,蓝箭航天研发了"天鹊"8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改进型(TQ-12A)。这 款发动机有效增强了"朱雀"系列运载火箭各类任务轨道卫星的发射能力,并为子级回收需求及可重复使 用提供了基础技术保障。 另外,他们还意识到,甲烷燃烧产物洁净,无积炭,发动机使用后无需清洗,重复使用场景下对发动机 的维护保养 ...
“创”出新活力 “闯”出新优势 ——从三个关键词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Ren Min Ri Bao· 2025-05-21 22:44
Group 1 - Harmony OS made its debut on computers, marking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for domestic operating systems in the personal computer sector, enhancing Huawei's ecosystem [1] - Alibaba's Qwen3 model achieved multiple new highs in performance during global large model benchmark tests, showcasing advancements in AI technology [1] Group 2 - The launch of the Loongson 3C6000/D dual-server with 100% domestic component rate meets the computing needs of data centers and cloud computing [2] - Dameng Data's new generation distributed database has been put into use, achieving revenue and profit growth in Q1,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o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2] Group 3 - SUTENG's laser radar technology has been pivotal in the smart driving industry, with multiple partnerships established this year [3] -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exports reached 642,000 units in the first four months,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52.6%, highlighting the sector's growth [3] Group 4 -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knitting technology by Xintai is expected to enhance customer loyalty and open new design possibilities [4] - Yushi Technology reported a 45% year-on-year increase in autonomous driving mileage, expanding its international projects [4] Group 5 - The introduction of a 1000-qubit coherent optical quantum computer at the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o signifies a leap towards commercial viability in quantum computing [6] - The development of high-altitude wind energy systems and PHA production lines indicates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7] Group 6 - Blue Arrow Aerospace is rapidly producing new liquid oxygen-methane rocket engines, filling domestic technological gaps in this field [8] - The use of AI algorithms in drones has improved traffic flow and fire detection accuracy, serving over 100 cities globally [8] Group 7 - The establishment of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facilities in Shenzhen allows private enterprises to access cutting-edge research tools, enhancing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9] - Financial support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has increased, with improved access to funding and tailored financial products [14] Group 8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vate Economy Promotion Law provides legal and policy support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encouraging innovation as a key development strategy [15]
安徽蚌埠构建基金体系打造商业航天链式“星座”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5-12 18:53
安徽蚌埠构建基金体系 打造商业航天链式"星座" "近年来,蚌埠引入了3D打印设备制造企业镭明激光、耐高温材料企业凌空天行等16个产业链上的重点 项目,计划总投资55亿元。下一步,蚌埠将在卫星制造、卫星电子元器件领域及应用场景上逐步配套相 关产业链,推动集群规模化发展。"蚌埠市工信局装备工业科科长刘长勇说。 聚焦火箭卫星总装、液体火箭发动机、航天材料等运载工具及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领 域,蚌埠正全力打造长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制造中心。 根据规划,2025年至2028年,蚌埠市商业航天产业园及大洪山商业航天公共测试中心将全面落成并投产 应用;到2030年,累计引进重大商业航天产业项目不少于5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30家,初步打造超 50亿元规模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到2035年,逐步发展为百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多维度,接力投 近日,在安徽蚌埠举行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上,椭圆时空、易动宇航等8家公司与蚌埠签约成为"链 式合作"企业。华芯拓远商业航天MEMS惯性传感器等3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23.5亿元。 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在会上表示,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从"天宫"遨游到 ...
“风景地”开出“创新花” 湖州:在绿水青山间加速布局新经济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5-11 18:27
蓝箭航天湖州动力制造基地 西塞科学谷 "风景地"开出"创新花" 湖州:在绿水青山间加速布局新经济 ◎记者 严晓菲 陈佳怡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这里的清丽山水让苏东坡流连忘返;"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 水鳜鱼肥",这里的田园牧歌让张志和、颜真卿唱和出千年余韵……这里的绿水青山绵延着唐宋文脉, 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描绘着诗画江南的绝美风景。 湖州,这座唯一以"湖"命名的环太湖城市,如今正不断在这片"江南清丽地"开出"科技创新花",不仅守 护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底色,更通过营商环境革新、创业生态培育和区位优势升级,加速 展开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画卷。 以"创谷经济"激发新动能 西塞山麓这片湖光山色的好风景里,正加速长出新经济的"大树"。俯瞰西塞科学谷,山峦叠翠,科研院 所密布,绿水青山间"新"潮澎湃。 作为湖州"创谷经济"的首位谷,西塞科学谷是湖州市重点打造的"生态+科技+产业"高能级战略科创平 台。在产业定位上,西塞科学谷围绕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湖州市八大新兴产业链布 局。2023年10月,重组后的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驻西塞科学谷,标志着湖州首个"国字号"科 创平台实现 ...
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Ren Min Ri Bao· 2025-05-06 21:47
前不久,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第一百台液氧甲烷火箭发 动机,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动力制造基地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了从"单台 突破"到"批量制造"的跨越,对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去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的试验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 验,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突破,当时使用的就是"天鹊"系列发动机。"天鹊"系 列发动机是国内商业航天领域经过飞行验证的全自主开发的发动机。本次发动机的顺利下线,标志着企 业已具备支撑高密度、低成本、可复用商业发射的工程化能力,为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奠 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次发动机下线过程中,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产业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充分 体现了我国民营航天企业与地方产业政策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据了解,目前浙江湖州的空 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经超过40家。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蓝箭航天动力研发部总经理、动力制造基地总经理刘磊介绍,想要跑通商业航天的业务流程,降低成本 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火箭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