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科技创新
icon
Search documents
深圳科学家领衔!“深蓝梦想2035”环球海洋科考行动启动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12 07:23
7月11日,在第21个中国航海日之际,"从深圳走向深蓝 从前海驶向深海:环球科考赋能全球海洋中心 城市建设暨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深圳国际邮轮母港举行,深蓝梦想2035环球海洋科考 行动(简称"深蓝梦想2035")正式启动。 试验航次完成科考任务抵达深圳 作为先导行动,由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简称"南科大海高院")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高 新企业及科普机构共同开展的"深蓝智能i³航次"(Innovative Integrated Intelligent Systems Expedition,简 称"i³航次")暨"深蓝梦想2035"试验航次,圆满完成科考任务,7月11日顺利抵达深圳蛇口港。 "深蓝梦想2035"总首席科学家、i³航次首席科学家、南科大海高院院长、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 院士发布了先导行动i³航次科考成果。 他指出,"i³航次"在南海北部成功开展了为期5天的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器"三位一体"集群协同试 验,实况检测了各种无人科考设备的创新性、集成性与智能性,为即将开启的环球科考奠定了坚实基 础。 "深蓝梦想2035"是我国首次以全民参与模式开展的环球海洋科考,以"联结科 ...
浙江海洋大学贺义雄:浙江海洋经济差异化突围,需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自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后,国内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再次迎来新风口。 据新华社报道,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 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 重创新驱动",并将"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指出"要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 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一要求也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获得诸多政策红利支持。例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 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等沿海省份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形成了多个标杆样本。 一是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自改革开 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战略规划,为海洋 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是产业基础雄厚。浙江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较为完整,涵盖了油气全产业链、临港先进装备业、现代 港航物流服务业、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文旅休 ...
人民日报: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news flash· 2025-07-10 23:44
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 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近年来,我国积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 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近日, 本报记者走进海洋产业生产一线,感受"蓝色引擎"的澎湃动力。 人民日报发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 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
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科技视点)
Ren Min Ri Bao· 2025-07-10 22:27
Group 1: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 The core viewpoin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marine economy as par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strategy,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1] -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focusing on enhanc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marine technology and fostering leading marine technology enterprises [1]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the need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to boost the marine economy [1] Group 2: Marine Aquaculture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scale aquaculture, specifically the use of oversized net cages that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ish, such as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2] -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region, including nutrient-rich waters from three rivers, contribute to the area's prominence in yellow croaker production [2] - Innovations in net cage design, such as using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improve resilience against harsh weather conditions [2][3] Group 3: Smart Aquaculture Technologies - The integration of smart technologies in aquaculture management allows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significantly reducing disease rates among fish [3]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t-free sound wave marine ranch aims to simulate wild conditions for fish, aiding in the recovery of natural populations [3] Group 4: Wind Power Development -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wind power in Fujian, with a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of 383,000 kilowatts expected by May 2025 [6][7] - The use of domestic equipment in offshore wind projects mark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China's high-end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7]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to enhance the utilization of offshore wind power [7] Group 5: Seaweed Industry Potential - Seaweed is identified as a valuable resource with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high-end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production of ultra-pure sodium alginate for medical use [8][9] - The successful industrialization of ultra-pure sodium alginate represents a breakthrough in overcoming previous market monopolies [9] Group 6: LNG Dual-Fuel Shipbuilding - The construction of LNG dual-fuel ships is highlighted as a response to international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with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CO2 emissions [10][12]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developing LNG fuel tanks and the innovative solutions implemented by domestic shipbuilders [11] Group 7: Desalination Projects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arge-scale seawater desalination project in Tianjin aims to meet the freshwater needs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replacing over 5 million tons of freshwater annually [14][15] - The project utilizes advanced dual-membrane desalination technology, achieving significant efficiency in freshwater production [15][16] - The integration of a circular economy model around desalination processes is being developed to enhance resource utilization [16]
千年商都向海行——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强市建设综述
国家定位,使命在肩。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 出,打造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好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2024年,国务院批复《广州 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定位。 规划先行,逐梦深蓝。近年来,随着广州海洋领域首个战略性、纲领性的中长期规划《广州市建设海洋 创新发展之都规划》实施,确立了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文化亲海五大"发展航 道",在珠江—东江—狮子洋—伶仃洋沿岸地区构建世界级海洋创新发展带,培育多条从内陆向海延伸 的海洋创新链,推动全域向海发展。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笔下的广州,四海通商、气 象峥嵘,一派繁荣景象。广州有着1800多年海运史、180多年现代造船史、近100年海洋科研史,海洋基 因深深根植于城市发展脉络之中。 "十四五"以来,广州这座屹立千年的海洋城市,以"二次创业"的勇毅姿态,扛牢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 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使命责任,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江海联动、优近拓远",在海洋经 济高质量发展 ...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统筹布局 深圳三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7-02 17:01
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动力。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项目如火 如荼进行中;深圳积极探索多方位人才培育及引进模式,推动海洋领域专业人才集聚,并瞄准国际海洋 前沿领域,积极培育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力量,力争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 三个项目统筹布局,相关设施用房共建共享 同年11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计3项政策涉 及人才培养,包括加快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推动海洋领域人才评选和职称评审、建设人才培养载体等方 面。在《若干措施》中,同时提出鼓励在海洋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载体,探索创新载 体可持续、高端化发展支持机制。 面向海洋产业中试、试验需求,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每年安排不超过2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建设海洋能 源与矿产、海洋电子信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测试平台和运营服务平台,支持围绕海洋药物发现、分析 测试与评价、研发、中试、孵化、临床研究等建设海洋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积极构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海洋博物馆正在开展前期报批报建。作为深圳市新时代 ...
深圳海洋“超级实验室”即将开放 土洋开放式海域试验区7月15日试运营,现接受试验预约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7-01 22:35
土洋开放式海域试验区位于沙鱼涌码头和官湖角之间海域,约0.5~1平方公里,深度5~9米,远离航道和 危险品锚地,采用开放式用海模式,实行预约制集中安排试验。试验对象包括感知探测类电子信息产 品、小型智能船艇、智能水下装备等测试场景需求灵活的水下产品。试验区提供接驳停靠码头、接驳试 验船舶、试验母船、岸基临时保障空间、岸基观测点、海上试验保障设施、劳力租赁、专用设备租赁、 个性化试验方案定制、后勤保障等服务。 【深圳商报讯】(记者张妍)大鹏湾海洋试验场一期——土洋开放式海域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 将于7月15日开始试运营,现接受试验预约。 当前,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点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综合试验场 是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发展的"超级实验室",能够推动从理论到应用的快速跨越。 按照规划,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将按照"一基地、多试验区"体系建设,功能覆盖湖试、近岸、近海、 深远海全链条全周期。其中,"一基地"指岸基试验保障基地,拟选址土洋,主要包括海试指挥调度中心 大楼、综合试验工房和综合实验室等;"多试验区"包括土洋和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坝光盐灶水库 试验区、近海试验区、远海 ...
海洋经济第一大省释放发展新信号
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广东将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 系。耕海牧渔丰实"粤海粮仓",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建好用好渔港 平台,助推海洋渔业提质增效。向新向强深耕海洋制造,突出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积极培 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 阵,不断巩固拓展产业优势。融合升级海洋服务,聚力发展海洋文旅,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持续优化拓 展涉海服务保障,推动海洋服务业提升水平、提高效能。 在科技创新方面,广东将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形成更坚实的海洋经济发展支撑。锻造兴海科 技,集中资源力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围绕产业所需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引育现代海 洋人才,更好支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建强兴海设施,进一步优化港口资源,建好临港产业园区,积极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海洋经济的软硬条件。 6月26日,广东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推动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研究 部署,旨在抢抓机遇,深耕海洋,以更大力度、更快行动发展海洋经济,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设 海洋强省 ...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示范了什么
. and 00, 197 1 rapy -81 03 11 - 8 CITIE HSS ISAN | The -1P e | Ea the read 蛋磨 D the star 2017 i his i 方 前 13 深圳海洋大学项目建设鸟瞰图。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南海之滨,鹏城之畔,一项项"深圳造"深海装备刺破万米碧波,一个个绿色能源站在港区拔节生长,为深海科考孕育未来力量……2018年,自然资源部 批复设立深圳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明确以"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引领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为核心任务。七载砥砺奋进,深圳以科技创新为引 擎、以产业升级为路径、以服务优化为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蔚蓝画布上挥毫泼墨,描绘出一幅"科技赋能、产业集聚、服务提质"的壮阔图景。 科技创新,激活蓝色发展引擎 2024年5月,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团队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原理技术装备海试成功,连续稳 定运行超过240小时,制氢纯度达99.99%,有效隔离99.99%海水杂质,标志着海水制氢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应用。 2024年9月,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 ...
透视广东海洋城市版图:广深抢跑新兴产业,临港县域寻路转型
Sou Hu Cai Jing· 2025-06-26 13:35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6月26日,广东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现场,广州、深圳、东莞、湛江等14座沿海城 市均发布2024年海洋经济发展"成绩单"。作为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的海洋经济大省, 广东"蓝色经济"版图也在沿海14城的转型探索中进一步清晰。 其中,广州、深圳两市海洋经济规模仍然保持大幅领先,2024年两市海洋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979.00亿 元和5409.00亿元。而更进一步看,立足海洋科技创新优势,以高技术船舶、海洋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 海洋新兴产业正在广深两座核心城市产业结构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也成为两城下一步政策焦点。 除两大"蓝色引擎"外,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关键词:县域。在广东长达4084.5千米的大陆海岸线 上,大大小小的县城、渔港星罗棋布,这批"蓝色细胞"正发力寻求发展模式转型。会议现场,多地县委 书记向南方财经记者提到,近年地方政府正加大力度推动海洋渔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完成以核心技术升 级、产业链延伸、多元业态拓展等为特点的结构性升级。 会议现场,广东省委书记、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坤明也强调,要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 力发展湾区经济,坚持港产城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