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多样性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21现场|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系列2:高山里的一堂自然教育课
(原标题:21现场|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系列2:高山里的一堂自然教育课)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文静 "大家知道大熊猫的尾巴是什么颜色吗?"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中学,课堂上的老师、青野生态创始 人刁鲲鹏大声问道。 "黑色!"500个左右的孩子异口同声。 "其实是白色。"老师的答案一出,现场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这是9月2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举行的自然教育周·生态保护进校园活动。这里是甘肃的野外大 熊猫和其他珍稀野生动物的故乡,也是孩子们的家园。 文县城关中学自然教育课堂上的孩子们 杜武林/摄 "只有了解更多的家乡生态,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大熊猫和它的奇妙邻居们。"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 分局国家公园信息科马怀焙说。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的崇山峻岭之外,西子湖畔,9月22日至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第 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正在杭州召开。这一"人与生物圈"体系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际会议 首次在亚太地区主办,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在大会上,白水江就地保护的"少干预"哲学被世界各国的代表所关注。科研团队们循迹寻找大熊猫留下 的"青团"、解读它们的生活痕迹、构建大熊猫基因 ...
将“熊猫数据孤岛”串联成片,联想集团助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AI升级
Sou Hu Wang· 2025-10-12 08:16
今年10月12日,中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迎来设立四周年。联想集团宣布,将基于 其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推进的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打造业内首个"国家公园智能体"解决方案,旨 在以人工智能赋能"伞护物种"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智慧保护,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代化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从人海模式到精准守护,AI技术提升保护治理成效 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中国首个以单 一物种命名的国家公园,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传统的"人海"巡护与管理模 式正在技术的驱动之下迎来变革。其中四川片区是核心区域,也正成为人工智能拓展生态保护广度与深 度的试验田。 目前,联想集团正稳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石棉托乌山、石棉栗子坪、茂县土地岭等多个站点 数字化系统的人工智能智慧化升级。针对不同站点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创新需求,联想集团量身打造了业 内首个国家公园智能体。与传统的数智化解决方案相比,国家公园智能体全面覆盖国家公园管理、巡 护、科研以及公众等核心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打通各站点"数据孤岛",通过集成数字孪生、计算机视 觉、多模态 ...
秋季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多地举行
Yang Guang Wang· 2025-10-11 03:24
央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记者刘梦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全国多地近期开展秋季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增添活 力。 曲焕韬:这次活动我们放流的鱼类包括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长江鲟,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 动物圆口铜鱼、胭脂鱼、长薄鳅、岩原鲤,以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厚颌鲂等。 目前,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2024年,长江、黄河等流域 增殖放流珍稀保护鱼类近2000万尾,长江鲟、川陕哲罗鲑等一级保护物种放流量创历史新高。 秦德源:我们投放了具有滤食性的鲢鱼和鳙鱼,一共有501万尾,它们能够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能够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投放草食性的草鱼151万尾,用来消耗水域中过多的水草,保持水流通 畅。 日前,2025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三峡集团长江经济带生态 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向家坝实验站站长曲焕韬介绍,此次共计放流超69万尾长江上游珍稀鱼类。 近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牡丹江上游水域组织开展了一场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牡丹江 市农业农村局科员秦德源介绍,此次 ...
北京最大的城市绿肺,也是市民乐园
Ren Min Ri Bao· 2025-10-09 22:22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刚刚开园的北京温榆河公园二期热闹非凡,不少游客前来"尝鲜"打卡。随着温榆 河公园二期工程完工,北京最大的"城市绿肺"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并于9月29日开放,市民可以免费游 园参观。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0日 11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温榆河公园芸上梯田景区的向日葵 绚烂绽放,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北京温榆河公园供图 温榆河公园二期致力于打造"北京城区最大的百万市民乐园"和"千万市民的后花园"。园内规划建设了满 足全年龄段需求的多样化活动场地,从森林步道、观鸟湿地、露营地,到草坪音乐节、创意市集、马拉 松赛事,再到科普教育、文化展览,温榆河公园成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活力舞台。 温榆河公园建成5条生态水系廊道、10片湿地,共计350公顷常水面,全部使用再生水。日常水系廊道缓 缓流动,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净化,每天为下游城市副中心提供不少于35万立方米的清洁生态水源。通过 恢复自然岸线、构建多层次湿地系统、培育水生植物群落、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 了水清、岸绿、景美、生物多样的治理目标。 公园内,约9平方公里的区域采用留野、再野化、 ...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Ren Min Ri Bao· 2025-10-09 03:02
从四川省广元市区出发,驱车两个小时左右,来到位于青川县青溪镇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入 口牌子上写着:"您已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这里还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每隔几公里,路边就有一块动物通道的标示。"快看左前方!"顺着唐家河管理处处长王露指的方向,记 者看到山坡上,几只扭角羚望了望慢慢行驶而过的车子,随即又低下头安心觅食。 "它们不怕人类,游客和当地居民也不会伤害它们。"王露告诉记者,唐家河被称为"中国低海拔森林生 态系统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区",除了扭角羚,常见到的野生动物还有毛冠鹿、小麂、藏酋猴等。 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水獭在溪流间嬉戏。 唐家河片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15%,被誉为"天然基因库",38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是 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也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风光。赵辉摄 保护生物多样性成效显著——在唐家河,巡护员偶遇野生大熊猫的频率越来越高 "这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这声鸟叫出自红嘴相思鸟。"早上9点,记者跟随唐家河管理处巡护员 马文虎,沿着巡护样线走进密林中。一路上,他对山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声鸟鸣都如数家珍。 "看,这块土坡上的植 ...
中国绿化基金会40年完成生态修复700万亩
Ren Min Wang· 2025-10-08 07:24
陈述贤说,基金会将紧紧围绕国家林草局重点工作,聚焦主责主业,突出"三北"工程建设、生物多 样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等发展主题,全面发挥生态公益慈善平台作用,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让绿 色长城更加坚固,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 贡献。 "希望中国绿化基金会以40周年为新的起点,进一步统筹优化资源,规范项目管理,积极支持关 注'三北'工程,为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贡献更大公益力量。"国家林草局业务联系司局相关负责人 从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参与方式、实现互促共赢、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对社会力量参与"三北"工程建 设提出了建议。 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表示,中国绿化基金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紧紧围绕贯 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土绿化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工作,始终与国家林草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实施了 系列重点公益品牌项目。积极拓展生态公益参与渠道,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民绿化行动体系,让社 会公众参与绿色公益事业更加便捷。 记者从近日举办的"社会力量助力'三北'工程建设座谈会"上了解到,40年来,中国绿化基金会累计 动员达数亿人次参与国土绿化,筹集生态公益资金逾 ...
大力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Ren Min Ri Bao· 2025-10-05 23:20
践行生态优先,优化城市空间规划。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表现,对于提升城市 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高度集聚区,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和生物多样性长期面临巨大压力。大力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必须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 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规划,使城市空间规划更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助力建设创新、宜 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公园、绿道、河湖海岸、自然保护区等城市蓝绿空间 是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也是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关系的重要场所,对恢复生物栖息环境、增强城市 生态韧性、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关键作用。要在城市规划中提升城市蓝绿空间的容量和质量,科学布 局并串联分散的公园、湿地、森林、河流等生态节点,细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措施,建设 生态廊道和动物通道,增强栖息地的连通性,拓展物种生存空间,为生物栖息繁衍创造良好环境,推动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网络。 厚植生态基底,激活城市发展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 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协 ...
创纪录!我国首次→
中国能源报· 2025-10-04 09:35
Core Viewpoint - The "Jiaolong" manned submersibl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over 10 manned deep dives in the Arctic, marking China's first manned deep dive in Arctic ice areas, showcasing the enhancement of China's deep-sea entry and exploration capabilities [1][3]. Group 1 - The "Jiaolong" submersible has undergone domestic upgrades and has officially entered polar operations after sea trial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3]. - The expedition, part of the China Ocean 92 voyage, was conducted from July 15 to September 8, 2025,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icebreaker "Snow Dragon 2" [3]. - The operation included manned dives, ROV investigations, and CTD water sampling in the Arctic sea area [3]. Group 2 - Valuable scientific insights were gained, includ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enthic organism density, biodiversity, and individual size across tens to hundreds of kilometers, likely related to seabed topography and water depth [5]. - The discovery of suspected pockmarks, dissolution holes, and carbonate rocks suggests historical cold seep eruptions, providing key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methane migration pathways in the Arctic region [5]. -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by the manned submersible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rctic deep-sea biodiversity and the adaptive mechanisms of ecosystems [5].
“这里还是世界本来的样子”(人与自然)
Ren Min Ri Bao· 2025-10-03 22:02
从四川广元市区出发,驱车两个小时左右,来到位于青川县青溪镇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入口 牌子上写着:"您已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这里还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每隔几公里,路边就有一块动物通道的标示。"快看左前方!"顺着唐家河管理处处长王露指的方向,记 者看到山坡上,几只扭角羚望了望慢慢行驶而过的车子,随即又低下头安心觅食。 "它们不怕人类,游客和当地居民也不会伤害它们。"王露告诉记者,唐家河被称为"中国低海拔森林生 态系统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区",除了扭角羚,常见到的野生动物还有毛冠鹿、小麂、藏酋猴等。 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水獭在溪流间嬉戏。 唐家河片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15%,被誉为"天然基因库",38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是 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也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保护生物多样性成效显著 在唐家河,巡护员偶遇野生大熊猫的频率越来越高 "这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这声鸟叫出自红嘴相思鸟。"早上9点,记者跟随唐家河管理处巡护员 马文虎,沿着巡护样线走进密林中。一路上,他对山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声鸟鸣都如数家珍。 "看,这块土坡上的植被有压过的痕迹,应该是扭角羚挠痒痒蹭的。" ...
来北京探寻文化新符号 | 走进最大公园,乐享绿色休闲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10-03 16:12
未来,温榆河公园坚持以水为脉,推进生物多样性生态廊道构建及更大范围水网建设,持续释放温榆河 公园的生态辐射效能。 亮点 刚刚全面开放的北京最大"城市绿肺"——温榆河公园,让市民拥有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国庆假 日,北京正以多元的文化图景迎接八方来客。这个国庆假期,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开放,市民无需预约 即可直接前往,感受这座"千万市民的后花园"蕴含的绿色底蕴。 9月29日,温榆河公园二期对外开放。至此,公园整体规划的30平方公里全面建成。温榆河公园也成为 北京城区规模最大和类型最丰富的自然带。 除了"北京市最大公园"的标签,温榆河公园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园区有一处约9平方公里的区域,采用 留野、再野化、荒野化管理,通过减少人类干预,并恢复关键物种、连通破碎生境,恢复和重建生态系 统的功能。同时,公园精野结合,对部分动植物实施了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让园区的生物多样性得以 恢复和增加。 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公园内记录到的动植物物种已超过880种,五年内新增超过200种,水生生物清洁指 示性物种、健康水体代表性物种在多处水域发现,蝶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双增,国家二级保护植 物野大豆、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方狭口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