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造
icon
Search documents
投资1.2亿!百开盛(江苏)生物新建绿色生物合成产业化项目(角鲨烯、麦角硫因、瑞鲍迪苷、瓦伦烯、依克多因)
【SynBioCon】 获悉,近日,关于 百开盛(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建绿色生物合成产业化项目在相关网站公示。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百开盛(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建绿色生物合成产业化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百开盛(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投资总额: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环保投资613万元; 建设地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经济开发区珠海西路8号; 项目类别:第十一食品制造业-第24其他食品制造149; 国民经济代码:C1495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及C1492保健食品制造; # 项目进展 | 百开盛生物 占地面积:29597平方米(44.39亩) 建设计划:本项目不分期,计划2025年6月开工,2025年12月完工 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自动化柔性发酵生产线,产品后处理、纯化及灌装(包装)等生产线,同时配套建设仓储车间等,通 过生物合成等工艺,年生产角鲨烯180吨/年,麦角硫因10吨/年,瑞鲍迪苷M50吨/年,瓦伦烯20吨/年及依克多因40吨/年。 产品方案及应用 | 序号 | 车间或生产线 | 产品名称 | 设计生产能 力(t/a) | 生产批 次 | 批次产量 (t) | 年运行时 数( ...
诺泰生物携手诺唯赞,加码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建设
【SynBioCon】 获 悉,近日, 诺泰生物 (688076.SH)与 诺唯赞生物 (688105.SH)战略签约,合作 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双方在 合成生物学领域 的业务发展。 这是诺泰生物在小分子技术平台,多肽技术平台和寡核苷酸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拓展建设的 合成生物学技 术平台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平台的建设和创新,通过学科交叉推行平台战略,实现产业升级,扩大公司在 医药产品的技术和生产优势,巩固和提升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不仅是诺泰生物(688076.SH)与诺唯赞生物(688105.SH)在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 方面的重要一步,也为整个生物科技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待双方未来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内的探索 不仅能在生物医药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力,还可以在 动物保健 与 农业 等更多领域产能较强的影响力。 合资 公司由诺泰生物控股 。 生物合成是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以生物酶作为催化剂为核心。与传统化学反应相比, 生物酶催化展现 出诸多显著优势,如绿色无害、安全性高、特异性极强以及原子经济性高等。 ( Source: 《生物革命:创新改变了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
领取!5月「 生物基」和「 生物制造」全球产业报告
为助力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DT产业研究院 推出 《全球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 系列 5分钟,掌握全球生物基产业最新情报和大厂动态,洞悉趋势,发现商机! 最新5月期出炉,并已经通过邮箱发送至DT新材料新老客户,记得点击查看喔! 同时,欢迎行业上下游同仁 免费领取 ! 领取方式 ① : 扫码下方二维码,提交信息后,即可下载报告(2份报告可一同下载); 领取方式 ② : www.bio-basedlink.net ,或点击文末 → 阅读原文 ↓ 领取方式 ③ : 如果您是DT会员,请联系DT助手领取; ↓↓↓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 2025年5月(总第26期)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 Bio-based Industries Monthly Review Policy Release Capital Events Industry Dynamic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ess 总第26期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 https://www.bio-basedlink.net/ 皮德泰中研信息科技 ■ 新加料 目录 | 1. 政策发布 | | --- | | 1.1 国内 ...
25位生物基行业领袖闭门会,「Bio-based 2025」总结6个观点和3个核心结论与您共享
全球碳中和博弈加剧,生物基产业如何破解 "上游原料依赖、中游认证壁垒、下游应用局限" 三大 矛盾? 5月25日,一场聚焦产业破局的闭门座谈给出了方向性答案。 5月25-27日, 2025(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 在上海举办。期间,由 DT新材料联合投资浙 里、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共同主办 的" 2025生物基产业战略座谈会 "于5月25日在举行。 主持人:朱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浙江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来自行业协会、知名品牌、材料企业及科研机构的 25位 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市场重塑-政策协同- 技术突围"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开场报告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大势看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 01 一场高浓度思想碰撞的产业闭门会 在该闭门会的主题探讨环节中,DT新材料总结出 6 个观点和 3 个核心结论 ,与行业共享! 02 品牌用户的需求:要性能,更要"可计算的绿色" 观点1:认证溯源成刚需 多家国际品牌代表直言:非粮生物基原料认证(C14检测+供应链追溯)已成为合作前提。 某全球体育用品巨头明确要求材料"变废为宝",如利用城市废弃物开发生物基纤维。 某卫浴领军企业则提 ...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0:36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作者TIBCAS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 工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天津工业生物所新闻动态 ⾮粮原料生物制造可持续蛋⽩挑战与实践策略 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构了 K. phaffii 的代谢⽹络拓扑结构推动了 K. phaffii 底盘工程化的⾰命性变⾰ 相关成果分别在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和 Biotechnology Advances 期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技术突 破,体现了合成生物学与交叉学科融合对可持续蛋白质生产的推动作用。未来研究趋势将聚焦于底盘细胞的超进化设计、负碳制造系统的闭环整合,以 及 AI 驱动的智能生物制造平台构建,为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蛋白替代,助力碳中和目标。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高乐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吴信研究员和 高乐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推荐阅读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 降解木质素新进展 | 课题组招聘 ▌ 参考信息: 本文部分素材 来自天津工生所,由作 者重新 编写, ...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团队前期的工作围绕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 C1 化合物以及与二氧化碳氢化合成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碳氮协同耦合代谢工程与基因组扰动等多重策 略,有效提升天然甲基营养菌中甲醇向单细胞蛋白的定向转化效率,进而突破工业菌株性能极限,为利用甲醇作为碳源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大规模工业 化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在气态非粮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方面,通过构建大肠杆菌中的光 - 暗反应能量适配器,实现光驱动 CO 2 同化的全细胞 催化过程;通过电催化 - 生物耦合技术,可将电化学还原 CO 2 生成的甲酸盐与微生物同化模块精准对接,为气态非粮原料的转化技术开辟了负碳生 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新维度;在固态非粮原料生物合成微生物蛋白技术方面,该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基于木质纤维素结构特性破译出降解酶系组成 的新算法,进而摆脱复杂性底物结构 - 多样性酶系构效关系的实验先验,精准定制了多种地源性木质纤维素来源的微生物蛋白,达到地源性农业废弃 物资源利用与微生物蛋白生物合成"一草双收"效果。这些创新转化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济价值,更开辟了农业废弃物规模化生物 合成微生物蛋白的工业化新路径。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 ...
专访江南大学饶志明教授,现代发酵引领大健康迈向“精准健康”科学境界
本文源自:养生华夏,专访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饶志明 当微生物合成的血红素汉堡端上餐桌,当发酵法生产的人参皂苷滴丸摆上药店货架,当微生物制造的 氨基酸被添加至饲料中以助力豆粕减量替代,现代发酵技术早已突破 "食品加工" 的传统边界,成为 贯通农业、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底层技术革命。 在微生物细胞工厂与 AI 算法共舞的生物经济时代,这项融合自然智慧与科技力量的创新技术,正引 领大健康产业从 "传统食疗经验" 迈向 "精准健康科学" 的全新境界。 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 师饶志明 ,这位深耕发酵技术的学者,用微生物的"魔法",为大健康产业描绘出前所未有的创新蓝 图。 饶志明教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饶志明教授指出,传统发酵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它如同一位深谙自然之道的老者,凭借着对天然 菌群的巧妙运用,在岁月的长河中孕育出了无数独具风味和文化内涵的美食。 韩国泡菜依赖自然乳酸菌发酵形成独特酸辣风味,中国酱油通过曲霉等菌群的协同作用产生醇厚口 感,欧洲奶酪则利用酵母与乳酸菌的共生关系塑造出丰富层次,每一 ...
发力全球生物经济!美国领先企业发起美国生物制造联盟
【SynBioCon】 获悉, 近日,《Fertilizer Daily》报道称,美国一批领先的生物技术企业宣布成立 美国 生物制造联盟(AAB) ,这是一个致力于提高美国生物制造能力的新行业联盟。该联盟旨在促进国内创 新,提高供应链的弹性,并扩大美国在快速发展的全球生物经济中的影响力。 联盟于5月21日成立,汇集了整个生物制造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包括 Manus、Pivot Bio、Novonesis North America、Kula Bio和 LanzaTech Global 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管 。据了解,该联盟是在新兴生 物技术国家安全委员会(NSCEB)最近呼吁制定协调一致的国家战略以加强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之后 成立的。 "生物制造不再仅仅是一个科学机遇,而是一项战略要务。"Manus首席执行官Ajikumar Parayil说,"该联 盟的成立,代表生物制造行业向着创新与创造就业、供应链安全和竞争力相结合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生物制造广泛应用于农业、能源、化工、材料、营养和制药等多个领域,利用细胞、酶或微生物等生物材 料来生产可持续塑料和肥料、食品配料和生物燃料等各种产品。目前,全球生物 ...
专场回顾 | AI赋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
欢迎扫码加入AI未来材料交流社区: 针对生物制造产业与中国发展趋势,易凯资本合伙人 廖洁莹 分享了《 生物制造本质上是"制造业",中 国正在成为全球的生物制造中心之一 》。报告重点 分享全球 及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定义及市场规模;中 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土壤及发展趋势;2024年全球生物制造资本市场回顾;2025年全球生物制造产业 发展与展望(AI技术、明星产品等)。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研究员 曹风雷 分享了《 数据与机理双驱动的分子预训练大模型及其中化学、材料 中的应用 》,报告指出团队开发了 数据与机理双驱动的燧人分子基础大模型,该在很多化学、材料相 关的任务中超过其他模型。并且,与科研机构合作,基于燧人基础大模型,优化某催化反应的条件,将 反应选择性提高了5倍;且 基于燧人基础大模型,设计了新型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并在实验中 得到初步验证。 镁伽科技化工新材料部门市场总监 龚雁 则分享了《 AI辅助化工新材料研发和生产智慧分析检测落地 》。与大家分享了AI在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和智慧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以及AI辅助化工新材料研发和 生产智慧分析检测落地的挑战。 接着,在 【先锋对话●Bio-based T ...
C1 生物制造产业化的关键路径是什么?谭天伟等人提出保障原料供应、提升碳转化率等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化工历史发展对工业进步至关重要,促成了各种化学品、材料和产品的商业化生产。然而,目前的化 学生产过程严重依赖化石资源,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激增、资源枯竭等问题。 近年来,以合成生物驱动的生物制造快速发展,赋能各行业转型升级。作为一种新型制造范式,生物 制造不仅为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人类健康、材料创新等领域带来 了革命性机遇。 生物制造是以微生物细胞或以酶蛋白为催化剂进行化学品合成、或以生物质为原料转化合成能源化学 品与材料,促使能源与化学品脱离石油化学工业路线的新模式。 当前,C1 底物已成为生物制造领 域的首选原料,因其天然丰富、成本效益高以及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潜力而备受关注 。 【SynBioCon】 获悉,近日, 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雍进、西 安交通大学费强等 人合作综述了 C1 生物制造商业化面临的关键经济和技术障碍 ;此外,还揭示了 提升成本竞争力的可行路线图,强调了其作为传统化学生产的可扩展且可持续的替代方案,在促进碳 中和方面具有的潜力。 图 | 从化学合成到生物制造的转变 1、注重碳转化效率提升 C1 生物制造利用 CO₂、CO、CH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