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Search documents
又一A股审计“自爆”!23年IPO上市,次年就财务造假?
梧桐树下V· 2025-05-25 08:53
文/梧桐兄弟 近期,北交所上市公司田野股份(832023)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审计报告为非标意见,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几乎"自爆"财务造假。 与此同 时,公司还披露了《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提示公告》。 | 项目 | 2022年6月30日 | 2021年12月31日 | 2020年12月31日 | 2019年12月31日 | | --- | --- | --- | --- | --- | | | /2022年1月-6月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2019年度 | | 资产总计(元) | 1,264,639,071.97 | 1.210.593.521.55 | 975,719,223.64 | 1,002,672,042.15 | | 股东权益合计(元) | 952.434.677.35 | 928,572,726.31 | 768,495,877.42 | 747,494,150.30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 的股东权益(元) | 952.434.677.35 | 928.572,726.31 | 768.495.877.42 | 747.49 ...
舜宇精工差错背后:会计质量堪忧?审计机构也收监管函 业绩持续下滑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5-23 09:02
出品:新浪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虫工作室 随着年报季收关,不少上市公司却出现会计差错。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已经会计差错更正公司数量 超40家。 对于出现会计差错的公司我们该如何看待?所谓会计差错更正,根据相关定义,即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 误运用准则等,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需要指出的是,同样是财务列报错误,相比会计舞 弊,会计差错则属于非故意过失。 然而,近年部分财务造假公司却滥用会计差错,以会计差错更正之名掩盖财务造假舞弊之实。如众所熟 知的康美药业,300亿现金会计差错最终被证实财务黑洞;东方集团滥用总额法巨额财务造假,暴雷前 夕以会计差错之名进行调整等等。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将对会计差错公司进行系列复盘,看看其背后隐藏何种风险。 会计质量堪忧?审计机构也收监管函 舜宇精工今年在年报发布时也同步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主要涉及2023 年年度财务报表和 2024 年三 季度财务报表的更正。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会计差错调整科目众多,主要涉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 润总额、净利润、应收账款、存货等科目。 那公司究竟因何会计差错,为何出现如此多科目调整? 其一,总额法与净额法差异导致的会计差错调整 ...
海量财经 | 8000万元黄金全部“蒸发”?黄金疑云下的金斯达被指虚列研发费用偷税
Sou Hu Cai Jing· 2025-05-22 14:41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稽查局近期通报的一起涉税案件,将深圳金斯达应用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金斯达公司")推至舆论焦点。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经查,该公司通过在研发费用中虚列黄金材料支出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违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税收优惠,少缴企业所得税1621.16万元,同时该公司还存在其他少缴税款行为。稽查部门依法作出追缴税 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3618.15万元的处理处罚决定。 案件细节显示,巨额黄金投入既没有对应的成品产出,也没有相应的废料回收等记录,引发市场对其财务 真实性的高度关注。 黄金"蒸发"的研发迷雾 这两家机构的提纯反馈基本印证了检查人员的判断,即黄金的提纯损耗低,与企业声称的巨额黄金损耗明 显不符。 财务造假的技术路径 经第三方鉴定及项目逐一核查,稽查局确认金斯达有17个研发项目存在虚列黄金材料支出行为,通过伪造 研发资料、虚构黄金消耗,违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少缴企业所得税1621.16万元。这一操作 不仅直接侵蚀税基,还通过虚增研发投入美化财务报表,营造"高创新"的市场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金斯达的财务异常并非孤立事件。其关联企业金徽科技已被列为失信 ...
昔日园林“龙头”企业长达数年财务造假,ST东园数万股民可寻求索赔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2 08:56
目前,*ST东园的索赔正在征集中。受损股民是否符合索赔条件?索赔流程是怎样的?股民朋友可联系 《投资快报》股票维权咨询、新闻报料渠道(微信:tz315-wh)。报社将组织专业的金融315团队,为 广大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咨询,协助投资者通过法律途径及时挽回投资受损。 根据披露的违法事实,*ST东园的财务"魔术"集中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全域旅游PPP项目。2019年12 月,公司在调减项目成本2232.19万元时,故意隐瞒关键财务调整,直至2022年才姗姗来迟地调减营业 收入。这一操作如同多米诺骨牌,导致2019年虚增收入、利润及资产各3541.84万元,2020-2021年持续 虚增资产,2022年又突然"变脸"虚减收入利润。更令人咋舌的是,其发行的"20东林G1"公司债券募集说 明书竟直接采用虚假财务数据,将造假范围从股市延伸到债市,形成横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信息欺诈。 *ST东园现状:困境中求生存 记者 萧峰 曾几何时,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东园,证券代码:002310)以园林行业龙 头之姿,在资本市场风光无限,其股价走势也曾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弦,被誉为"绿色经济的璀璨明 珠"。然而,一 ...
从被动信披滞后到主动对抗监管,四次被立案的*ST紫天违规升级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2 08:56
财务报告方面,2022年年报中8.97亿元预付账款存在异常,其中子公司福州缘笙科技对福建省海峡星云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8.12亿元预付款,对方截至当年12月31日未收到;2023年年报将该款项转列存货, 但缺乏原始单据、进项税发票等凭证。2022-2023年,公司通过无实质短信发送业务、核算方式错误的 互联网广告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的"云计算服务"业务虚增营业收入。此外,公司(含子公司)涉及超3 亿元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诉讼及仲裁案件,未依法及时披露。 2025年5月7日,福建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紫天",300280)于2025年5月6日收到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证监立案字0262025004 号),因公司未按规定期限披露定期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 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 随后,*ST紫天于2025年2月14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以下简称"福建证监局") 出具的《关于对福建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因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 虚假记载,福建证 ...
都市车界|众泰造假敲响行业警钟:中国汽车淘汰赛,淘汰的究竟是谁?
Qi Lu Wan Bao· 2025-05-22 04: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财报数据显示,众泰汽车2024年仅售出14辆库存车,生产新车数量为零,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3.96%至5.58亿 元,净利润亏损10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总资产35.05亿元,总负债33.6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96.1%。更令人瞠目的是,在连续六年累计亏损253亿元的背景下,2024年董监高薪酬总额却逆势增长61%, 董事长胡泽宇年薪逼近200万元。 "众泰汽车的问题是战略短视与治理混乱的叠加。"某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重整后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研发 体系,产品仍停留在国五排放标准,而竞争对手已全面转向新能源。高管高薪与业绩亏损的强烈反差,进一 步加剧了市场对其'掏空资产'的质疑。" 售后无门,维权艰难 2025年5月,浙江证监局一纸警示函将众泰汽车推上风口浪尖。这家曾以"山寨豪车"闻名、年销30万辆的昔日 明星车企,因连续四年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被认定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司董事长胡泽 宇、财务总监朱谷等7名高管被采取监管措施。这场监管风暴背后,是众泰汽车深陷经营泥潭、负债率飙升至 96%、高管薪酬逆势增长61%的残酷现实,更将数万名车主的售后保障置于风雨飘 ...
五矿证券持续督导企业严重财务造假濒临退市 股权投行项目储备为0连续18个月撤否率达100%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5-21 08:38
"处女"IPO项目在持续督导期间严重财务造假 五矿证券毫无察觉 近期,五矿证券投行业务深陷泥潭:历史上首家IPO保荐项目涉嫌严重财务造假濒临退市、牵头成立2.2亿元先行赔付资金、投行收入"腰斩"、收监管函…… 据wind统计,五矿证券作为保荐券商已完结的IPO项目数量合计14家,其中5家成功发行,9家终止,成功率仅35.71%。2024年至今,公司连续撤回5家IPO项 目,没有一家发行,撤否率高达100%。事实上,自2023年11月16日以来,五矿证券的股权投行项目(包含IPO、定增、配股、可转债,下同)连续都没有成 功发行,连续撤回7家项目,至今储备项目为0(以交易所受理为标准,不包含已发行及已终止项目),短期内股权投行收入将继续为0。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五矿证券历史上第一家IPO上市项目——*ST 广道,*ST 广道近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公司财报也被出具了无法表示 意见,审计机构措辞严厉直接称存在造假。据媒体报道,*ST 广道通过给审计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拦截快递等方式完成造假闭环,公司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后 2023年度营收较更正前少了98%。*ST 广道2021年11月才上市,2023年、2 ...
财务造假代价惨痛!张宏伟被迫让出联合能源董事局主席
Hua Xia Shi Bao· 2025-05-19 07:58
图为即将离任的联合能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图源:联合能源集团官网 5月14日,联合能源集团(00467.HK)发布公告称,张宏伟将于6月底前辞去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职务,因为4月 29日中国证监会裁定张宏伟和东方集团违反证券法,对张宏伟处以罚款1000万元及终身证券禁入处分。上交所对 张宏伟公开谴责,认为其终身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高监。 《华夏时报》记者联系联合能源集团并向其表达采访意愿,后者称转达给相关人员,但后来并无回复。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张宏伟辞职对联合能源来说可能会引发 市场对管理层稳定性的担忧,股价或出现波动,对于"东方系"其他公司也会带来连锁反应,导致各公司之间的协 同效应减弱。 虚增业绩付出代价 本报记者 李未来 北京报道 张宏伟和他的"东方系"虚增业绩事件余波未了。 2024年6月19日,东方集团东窗事发。公司称收到上交所《关于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监管工 作函》,要求其解释"公司及子公司在关联方东方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的16.40亿元存款 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 随后东方集团因为大额关联交易未披露被黑龙江证 ...
频遭重罚,淄博上市企业ST联创到底怎么了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5-19 05:15
多次财务造假,频遭监管处罚,淄博这家上市企业到底怎么了? 5月15日,山东联创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联创(300343))公告称,公司及相关责任 人因财务造假收到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被责令改正并罚款60万元,时任 董事长李洪国被实施5年证券市场禁入。 这是继2025年3月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后,这家淄博本土上市公司再次陷入舆论 漩涡。 事实上,此次处罚缘起于2017年一场跨界并购。 ST联创2015年启动"化工+互联网"双主业战略,通过高溢价收购上海新合、上海激创、上海麟动等数字 营销公司,快速切入互联网广告领域。 此外,投资者集体诉讼同步推进,济南中院已受理多起索赔案件,律师团队表示,在2018年4月14日至 2022年11月21日期间买入股票的投资者,目前仍可发起索赔。 值得注意的是,实控人李洪国在2016-2019年间通过减持套现超7.6亿元,甚至在监管调查期间违规减 持,进一步激化投资者矛盾。 此后,ST联创聚焦氟化工与新能源赛道。2021年起,公司剥离全部互联网业务,依托聚氨酯产业链优 势,构建从基础原料R142b、含氟制冷剂HFCs到高端 ...
北京银行首季营收净利双降被同行赶超 康得新旧案余波未平卷入51亿诉讼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5-19 01:01
Core Viewpoint - Beijing Bank is facing ongoing challenges and scrutiny due to its involvement in the major fraud case of Kangde Xin, which has led to a lawsuit claiming significant financial damages [1][3][4]. Group 1: Legal Issues - Beijing Bank has received a notice regarding a lawsuit from Zhejiang Zhongtai Chuangying Asset Management Co., which accuses Kangde Xin of securities fraud, with a claim for damages amounting to 5.147 billion yuan [1][3]. - The lawsuit, considered one of the largest fraud cases in A-share history, has seen the jurisdiction change from Nanjing to Suzhou, but the claims remain unchanged [3][4]. - A total of 11 defendants are involved in the case, including Beijing Bank, which is expected to bear joint liability for the damages claimed [3][4]. Group 2: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Q1 2025, Beijing Bank reported a revenue of 17.127 billion yuan, a decrease of 3.18% year-on-year, and a net profit of 7.672 billion yuan, down 2.44% year-on-year, indicating a lower growth rate compared to its peers [1][6]. - For the full year 2024, Beijing Bank's revenue was 69.917 billion yuan, up 4.81%, and net profit was 25.831 b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0.81%, marking the lowest profit growth since 2021 [6]. - The bank's net interest income for Q1 2025 was 12.592 billion yuan, a decline of 1.44% year-on-year, while non-interest income showed mixed results with a significant drop in fair value changes [7]. Group 3: Market Position - Beijing Bank, once regarded as a lead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is now being surpassed by competitors like Jiangsu Bank and Ningbo Bank in terms of revenue and net profit [6]. - The bank's net interest margin has narrowed, indicating a slowdown compared to industry averages, which may affect its competitive position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