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加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林地土地权承认的良好做法
Shi Jie Yin Hang· 2025-04-30 23:10
良好实践 增强土地 权利确认 IN FORESTLANDS OF THE EAST ASIA AND 太平洋地区 公开披露授权 公开披露授权 公开披露授权 公开披露授权 © 2025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世界银行 1818 H Street NW Washin gton DC 20433 电话:202 -473-1000 互联网: www. worldbank.org 这项工作是由世界银行的工作人员与外部合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中表达的观点、解释和结论不一定反 映世界银行、其执行董事会或他们所代表政府的观点。 世界银行不保证本作品中包含的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时效性,也不对任何信息中的错误、遗漏或差异 ,或对使用或未使用所提供的信息、方法、程序或结论的责任,以及因使用或未使用所提供的信息、方法 、程序或结论而产生的责任承担任何责任。本作品中任何地图上显示的国界、颜色、名称和其他信息并不 意味着世界银行对任何领土的法律地位或对相关国界的认可或接受。 此处所载任何内容均不构成或不应被视为对世界银行特权与豁免权的限制或放弃,所有这些特权与豁 免权均予保留。 权利与许可 本文中的内容受版权保护。因为世界银行鼓励传播其 ...
【专访】世界经济论坛专家:气候变化愈加紧迫,中国在全球脱碳进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Xin Lang Cai Jing· 2025-04-30 10:07
Group 1: 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Response - The 2020s are critical for strengthening climate action, with 2024 marking a brief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above the 1.5℃ threshold, a key target of the Paris Agreement [1] - The urgency of climate change is now a tangible reality, prompting a shift from delay to action among nations, as evidenced by extreme weather events [4][6] - The need for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and substantial investment in climate action is emphasized to break political deadlocks [5] Group 2: China's Role in Climate Action - China is transitioning to a renewable energy-dominated system, with its green energy industry expected to exceed 8.5 trillion yuan in 2024 and reach 10 trillion yuan by 2025, reflecting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over 18% [2] - China's rapid deployment of new energy logistics vehicles and advancements in hydrogen fuel technology highlight its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9] - The country is making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reducing costs for key climate technologies, positioning itself as a leader in global decarbonization efforts [10] Group 3: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ESG - The global green market is projected to grow from $5 trillion in 2020 to $14 trillion by 2030, indicating substantial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early movers in climate action [8] -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recogni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essential for surviv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hifting from compliance to proactive climate action [8] -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responsible for 23% of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faces urgent demands for energy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with China leading in innovative solutions [7][9]
特朗普上台后政府网站1000多页内容消失
日经中文网· 2025-04-30 06:30
DEI和气候变化等的内容被删除 (消失的1000多个网页的种类。格子大小表明比例) 404 TO SANTCH3 Reute AGE NOT FOUND (来源)美国宇航局、司法部、白宫和疾病控制中心 性别 DF 7.9 劳动 t候变化 9.4 14.3 14.8% 7.9 中文网 投资 4.5 历届政府 其他 环境 政策 15.1 12.6 9.8 种族 3.6 (注)包括一个网页含有多个关键词的情况。比例采取 四舍五入,因此合计并非为100 日经调查了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等机构每次政府更迭时保存政府机构网站URL的"End of Term Web Archive(EOT)"的数据。被删除的是记录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DEI等内容的网页…… 美国政府机构的网页正在大量消失。据调查,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约90个政府机构的至少有1000 个网页无法访问。涉及气候变化和美国国会遇袭事件等。在特朗普政府上台100天后,根据总统 令删除公开信息、试图进行"信息操纵"的实际情况逐渐浮出水面。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调查了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等机构每次政府更迭时保存政府 机构网站URL的"End of Term Web A ...
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威胁北极碳汇功能
Xin Hua She· 2025-04-30 05:25
Core Insights - Climate change is weakening the carbon sink capacity of Arctic fjords, which is crucial for regulating atmospheric CO2 and global climate [1][2] -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dynamic fjord system of Kongsfjorden in the Svalbard archipelago, reveal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due to sea ice melt and changes in water properties [1][2] Group 1: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 The Arctic fjord has historically been an important carbon storage system, but rising temperatures are threatening its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1] - Initial increases in sunlight due to reduced sea ice stimulate phytoplankton growth, but this leads to water stratification, limiting nutrient supply from deeper waters [2] Group 2: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 The increase in phytoplankton biomass is countered by nutrient scarcity, challenging the assumption that higher primary productivity directly translates to increased carbon storage capacity [2] - Accelerated glacier retreat alters the timing and quantity of glacial meltwater entering the sea, causing fluctuations in nutrient supply and destabilizing the entire ecological nutrient system [2] Group 3: Research Significance - The findings serve as an early warning signal for the limits of natural carbon storage under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Arctic [2]
能源金句丨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
国家能源局· 2025-04-29 09:04
沂 ZIZ 美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 (一百零八) 今年以来,我们发起金砖国 家加强供应链合作倡议、贸易投 资与可持续发展倡议,通过了海 关合作与行政互助协定、粮食安 全合作战略, 首次举办应对气候 变化高级别会议。金砖国家应该 充分利用这些新平台,促进产业 合 中华 四十 类目语目标 2007年 2000 点击 国家能源 关注 (来源:中国电力报) 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微信公众号是国家能源局新闻宣传、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 公开 政务信息 · 发布 行业动态 ·提供 公众服务 了解更多能源动态,请长按图片识别或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国家能源同官方微信公众号。 ...
最新健康研究:气候变化或加重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负担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29 03: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北京时间4月28日夜 间上线一篇中国学者的健康研究论文认为,世界当前的气候变化路径以及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可 能会导致到2050年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的全球负担加重。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杨廉平团队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对抗微 生物药物耐药的6个关键耐药性细菌病原体的3200万分离株的4502份记录,这些记录收集自1999-2022 年,涉及101个国家。他们利用预测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和气候环境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会如何影 响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趋势。 分析结果显示,在最坏的气候变化适应情景下,即21世纪末全球气温升高4-5℃(SSP5-8.5),与低排放情 景(SSP1-2.6)相比,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到2050年可能会增加2.4%。这一增幅在高收入国家为0.9%,在 中低收入国家为4.1%,在低收入国家为3.3%。 本项研究成果的相关示意图。杨廉平 供图 研究团队还发现,可持续发展行动包括降低自费医疗开支、扩大免疫接种规模、增加健康投入以及保证 全民获得水、 ...
《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国际社会展望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积极角色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4-29 01:57
乌萨马·法姬哈强调:"沙特阿拉伯拥有独特的战略地理地位,紧邻非洲、阿拉伯及欧洲。沙特阿拉伯'2030愿 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涵盖工业、能源、采矿业和城市发展等领域,中国则在这些领域拥有大型企业、创新 技术与解决方案,沙特阿拉伯和中国之间已经建立了沙特—中国特别经济区,这都将大大增加中沙在这些领域的 合作机会。" 法国能源转型部长阿涅丝·帕尼耶·吕纳谢在绿动未来博览会开幕式中呼吁:"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做出的积极 行动有目共睹,值得世界关注。"在采访中她强调:"法国外交部长曾于3月下旬访华,并与中国政府共同发布了中 法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欧盟与中国也一样,在气候问题上保持着的雄心。" 人民网巴黎4月27日电 (记者何蒨、于超凡)4月24日至26日,绿色发展转型可持续创新"绿动未 来"(ChangeNow)博览会在巴黎大皇宫举行,本届博览会主题旨在纪念《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巴黎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副主席戴安娜·尤尔格·沃萨茨、法国能源转型 部长阿涅丝·帕尼耶·吕纳谢、沙特阿拉伯环境部副部长及COP16主席顾问乌萨马·法姬哈、以 ...
中山大学发表最新Nature Medicin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4-29 00:53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1 年,细菌的 抗微⽣物药物耐药性 ( AMR ) 导致了全球约 114 万例死亡,其中中低收⼊国家受到的影 响最为严重。这个数字预计到 2050 年会增加⾄近 200 万。 然⽽,⼤部分的 AMR 应对策略都关注过量使⽤抗⽣素问题,很少关注⽓候变化的背景以及社会经济条件。 2025 年 4 ⽉ 28 ⽇,中⼭⼤学公共卫⽣学院 杨廉平 团队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 Changing climat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contribute to glob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的研究论⽂。 该研究指出,当前的⽓候变化路径以及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可能会导致到 2050 年抗微⽣物药物耐药 性 ( AMR ) 的全球负担加重。研究团队预计,到 2050 年,全球 AMR 可能会增加最多 2.4% ,并呼吁在 单纯减少抗⽣素使⽤之外,⽴即采取⾏动应对更⼴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从⽽缓解全球 AMR 负担。 分析结果显⽰,在最坏的⽓候变化适应情景下,即本世纪末全球⽓温升⾼ 4 – 5 ℃ ...
中国出台方案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方案》紧紧围绕履约目标要求和国内行业发展现状,坚 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分行业、分物质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 和氢氟碳化物淘汰和削减行动,推动构建生产、销售、使用、维修、回收、再生利用、销毁和进出口全 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为实现履约目标,《国家方案》从源头管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进出口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11项具 体任务,例如,在强化管控物质使用管理方面,家电行业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以氢氟碳化物为 制冷剂的电冰箱和冰柜产品;在进出口管理方面,除豁免受控用途、原料用途等特殊用途外,不再允许 企业进口含氢氯氟烃和国家已明确淘汰的管控物质。 同时,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商务部、海关总署印发了修订后的《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法》,进 一步优化了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加强跨部门合作,防范和打击非法贸易,积极履行公约义务, 展现大国担当。 (责编:赵欣悦、袁勃)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印发了《中国履行〈关于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国 ...
中国气象局:2024年极地气温较常年略高 温室气体浓度稳定上升
Xin Hua She· 2025-04-28 13:04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刘诗平)中国气象局28日发布2024年度《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年,极地气温延续较常年略偏高趋势,南北极大洋海表温度呈上升趋势,极地海冰继续维持低位。同 时,极地地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上升。 年报显示,2024年,南极大陆年均气温为-31.79℃,较1991年至2020年气候均值略高0.05℃。其 中,8月南极大陆大部分区域月平均气温高于1991年至2020年的气候均值5℃以上;北极地区年均气温 为-6.89℃,较1991年至2020年气候均值高0.65℃。 与往年相比,2024年年报增加了有关极地海洋表面温度的监测评估内容。年报显示,2024年南极海 域太平洋扇区的海洋表面温度相比同纬度其他区域略高,夏季除威德尔海和罗斯海部分海域仍有海冰覆 盖外,南极大陆沿岸区域的海冰几乎完全融化。北冰洋整体海表温度较常年偏高,但区域温差悬殊:巴 伦支海创历史新高,楚科奇海则创下历史新低。 海冰方面,2024年,南极海冰范围年度最低值为197万平方公里,是史上第三低纪录。北极海冰持 续偏少,最小值为421万平方公里,与2023年相当,位列历史第七低值。 此外,2024年,极地地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