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治理

Search documents
自治区法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开幕陈刚杨万明出席并讲话
Guang Xi Ri Bao· 2025-06-21 01:30
杨万明代表中国法学会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充分肯定 广西法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全区各级法学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希望广西各级法学会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重要致信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第九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增强责任担当,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 工作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准确把握做好繁荣法 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培养法治人才等工作职责使命,努力开创法学会事业发展新局 面;坚持法治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深化法学理论研究,以高质量法治实践服 务法治广西建设,以高水平涉东盟法治工作助推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助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学会组织体系、工作机制、运行方式,研究制定 法学人才发展规划,努力培养一批新时代法学大家和法学研究理论人才,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 风正的法学会队伍,在推进法治中国、法治广西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苗庆旺主持开幕 ...
《向未成年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指引》发布,君同参与守护未成年人AI安全
Sou Hu Cai Jing· 2025-06-16 11:21
01《指引》构建未成年人 AI 守护框架 6月10日,在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人工智能分论坛上,《向未成年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重磅发布。君同未来深度参与,与一众互联网大厂如阿里巴巴集团、蚂蚁、美团、腾 讯、小米、百度等,共同贡献专业智识,为未成年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安全保障构筑坚实屏障。 作为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创新引领者,君同未来持续聚焦人工智能可信算法核心赛道,以自主研发的全链路算 法治理框架为基石,构建起覆盖从语料安全及质量评估、模型部署前合规验证与模型部署后风险防控为一体的 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场景中,君同融合多模态内容识别技术与青少年认知发 展模型,提供从产品研发到运营监管的全周期可信治理能力,持续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有益的人工智 能应用环境。 《指引》是为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战略,切实守护未成年人在数字时代的健康成长,在中央网信办网络管理技术 局等部门指导下,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牵头,联合产业、学术、教育等领域60家单位,严格依据《网络安全 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精心编写完成。 作为《指引 ...
985,成立重磅研究院!
Sou Hu Cai Jing· 2025-06-11 12:56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 究会会长姜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利明、百度首席技术 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与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院长刘玮共同宣布中国人 民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成立。 林尚立表示,加强对人工智能治理的研究,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安全可信、包容普惠的人工智能治理体 系,已经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议题。学校成立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并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各方 力量,深入研究在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效率追求与公平保障、本土化实践与全球化协作之间动态平衡 的人工智能治理之道,以人文精神引领智能向善、以数智革新服务国家战略、以智慧治理推动全球发 展。 据中国人民大学消息,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治理学术研讨 会在该校举办。 姜伟表示,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要积极探索治理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产出具 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标志性学术成果,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知识库注入人大元素;要立足本国国 情,扎根中国大地,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人工智能治理知识体 ...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应约会见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副委员长崔壮赫
news flash· 2025-05-28 13:27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2025年5月28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在京应约会见韩 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副委员长崔壮赫一行,双方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跨境流动、人工智能治理等 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
王京涛会见巴西公共管理与创新部常务副部长,围绕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治理等深入交流
news flash· 2025-05-23 12:54
5月23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在京应约会见巴西公共管理与创新部常务副部长克 里斯蒂娜.莫里一行,双方围绕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治理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智通财经) ...
张晓:中西文明互鉴,共创人工智能治理新范式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16 00:03
再次,在实践路径上,需要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动态平衡。在数据治理领域,西方个人主义传统催生 了知情同意原则,GDPR规定的数据主体权利构筑起严密的隐私防线;东方集体主义智慧则发展出场景 化的数据利用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创设的"单独同意"制度,在保障个体选择权的 同时为技术创新保留空间。这种平衡艺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已经得到验证。 来源:环球时报 在算法治理层面,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推动着可解释AI的技术攻关,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要求高风险 系统必须提供决策解释;中国则倡导技术应用的场景化评估,通过持续迭代优化算法伦理。这种差异恰 似西医精准诊疗与中医辨证施治的结合,共同指向更可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 在人工智能重塑人类文明的进程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方哲学思想仿若江河汇流, 既保留各自特色,又交融滋养人类文明。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技术变革,既依赖西方理性主义洞察技术 本质,也离不开东方整体思维把握文明脉络。东西方思想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正谱写和合共生的新篇 章。 首先,形成整体性与分析性的认知互补。西方理性主义为人工智能治理奠定方法论基础。西方哲学自苏 格拉底开启的理性思辨传统,在人工智能 ...
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法治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Ren Min Ri Bao· 2025-05-15 22:08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日益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积极促进互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同 时,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会带来前所未遇的风险挑战,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更好发挥法治对于 人工智能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才能确保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以良法善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要正视差距、 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 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稳居世界第一梯队,但在基础理论、关键 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比如,在技术创新上落后于美国且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在产业发展上也存在差距。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中提到,美 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位居全 ...
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
Xin Hua She· 2025-05-13 15:11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 2025年5月13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 为深化论坛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拉共体成员国(以下简称"双方")共同制定本共同行动计划,具体 内容如下: 第一条 平等互信,巩固中拉政治关系 一、 加强高层交往,推动双方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中的对话协调,共同维护全球南方利益。 二、 拓展双方各层级人员往来,加强重点领域经验交流。 三、 双方认识到立法机构交往的重要性,同意相关机构在职权范围内加强经验互鉴。 第二条 互利共赢,深化发展战略对接 一、 在各国国内法律框架下,围绕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等合作倡议及机制,定期开展发展战 略信息互通、经验共享,深挖双方合作潜力。 二、 经贸投资 (一)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加强协调,共同维护基于公平、合理、透明规则的多边贸易 体系 。 (二)继续举办中拉产业投资合作研讨会,探讨双方产能投资新机遇。 (三)推动开展贸易投资便利化专题磋商。 四、 双方同意在考虑成员国不同国情和立场基础上,就现有机制安排进行研讨,以强化论坛建 设,积极探索提升政治协调 ...
张欣:如何牢牢掌握AI治理主动权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27 23:16
当前,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节 点,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跨域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优势和新动能。从赋 能千行百业、优化社会治理到改善民生福祉、加速科研突破,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无限广阔。我国拥有 海量数据资源、完备产业体系、广阔应用场景和巨大市场空间,这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创新与深度应 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牢牢抓住这一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技术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效能。在拥抱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 同时,绝不能忽视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与严峻挑战。算法偏见、数据滥用、隐私泄露、深度伪造、就业冲 击、伦理失范乃至技术失控等风险,不仅可能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甚至可能对国家安全和国际秩序构成 威胁。特别是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个别西方国家将科技问题政治化,大搞技术封锁和"小院 高墙",企图利用人工智能遏制他国发展,加剧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面对这把 锋利的"双刃剑",既要勇于拥抱变革、抢抓机遇,也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底线思维,做到未雨绸 缪。 如何 ...
开放科学实现可持续需要做什么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3-28 18:13
Core Viewpoint - Open science is emerging as a transformative paradigm in research,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open sharing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address global challenges [1][2][3] Group 1: Importance of Open Science - Open science is essential for enhancing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allowing science to benefit society [1] - The necessity for open science is increasingly urgent due to global sustainability demand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and biodiversity [1][2] - Open science represents a shift from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s, advocating for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results and data [1] Group 2: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 The current era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interconnected challenges that cannot be addressed by individual countries or laboratories alone [2] - To promote open science, it is crucial to improve policy environments, share experiences, and create frameworks that support open science initiatives [3] - Establishing a global scientific community is vital for addressing challenges like 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 crises, necessitating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large-scale scientific projects [3] Group 3: Mechanisms for Open Science - Enhancing the sharing of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and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open sharing platforms can improve efficienc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3] - Open sharing is viewed as a potential accelerator for increasing research efficiency, speeding up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fostering cross-national collaboratio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