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文经济
icon
Search documents
马明龙调研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时强调 更大力度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共兴 以人文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Zhen Jiang Ri Bao· 2025-06-13 23:45
6月12日,市委书记马明龙调研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抢抓市 场新机遇,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更大力度促进文化、体育、旅游、商业等领域融合共兴,共同擦亮文化 旅游"金名片",以人文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马明龙强调,文旅是最好的城市名片,树好镇江形象,必须人人担当、形成合力。既要做好硬件方 面的品质提升,也要从软件方面让服务更加暖心。当前要继续做好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票务、宣传、安 全等方面工作,把"球迷"的热情保护好、镇江的形象宣传好;从细处着手,全方位做好演唱会服务保 障,既要体现镇江温度、更要确保安全有序,努力以自身作风过硬推动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文生参加。(记者 胡建伟) 座谈交流中,马明龙认真听取了市相关部门单位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等情况的汇报,指出文旅市场日 新月异,要敏锐捕捉这些变化和机遇,把新特点新趋势研究透,找准赛道、抢抓风口,不断推动文旅产 业开创新局面。 马明龙强调,文旅业将成为支柱产业,推动业态融合,必须主动作为、务实推进。要把"人 气"变"财气",深化"文化+体育+旅游+商业"融合范式,推动情感联结、文化认同产生更多消费黏性和经 济能量; ...
既有海派文化的源流 又不乏烟火市井的温暖 更能让普通人亲近——漫步北外滩 随处都是美好取景地
Jie Fang Ri Bao· 2025-06-11 01:54
北外滩河缤鲜花集市。 2025哈斗(HADO)世冠杯现场。均 蒋迪雯 摄 记者 周楠 "当吉他遇见北外滩的风,旋律便有了虹口的温度。"最近,一首罗小罗全新演绎的《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虹口版)》火 爆出圈。 这让记者想起,一位来自香港的设计师曾感慨:"这里既有海派文化的源流,又不乏烟火市井的温暖,是能让普通人亲近的 上海气质。" 随着新一轮大开发步入第五个年头,北外滩正越来越被世界看到。每天,无数中外游客在此打卡拍照,随处都是美好的取 景地。记者选取北外滩的三个"取景框",它们亦静亦动,亦怀旧亦潮流,但都指向一个问题:历史文化该如何转化为当下的热 点和流量,成为普通人的生活载体,为北外滩城市更新赋能,为未来的上海赋能? 取景框一 取景框二 "最美阅览室" 中国证券博物馆里的"上海早晨"阅览室。虹口区供图 外白渡桥畔,中国证券博物馆的一扇小门内,复古精美的高颜值,和闹中取静的反差感,让它最近成了沪上文艺爱好者的 热门打卡地。 "做自己的码头" 夜幕下的北外滩,正在上演"能量波"对决:玩家头戴AR眼镜,手臂佩戴传感器,通过发射"能量波"攻击对手。台下,中日 韩观众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对岸,东方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 这 ...
融合之势来自创新之力(现场评论)
Ren Min Ri Bao· 2025-06-02 21:43
Core Viewpoint -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economy is essential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s highlighted by Xi Jinping's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advancement and economic progress [1][5]. Group 1: Cultur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 The fusion of Hunan culture with contemporary trends has led to innovative creations, enhancing urban vitality [2][3]. - The immersive cultural experiences, such as the "New Youth" theater in Changsha, illustrate how cultural resources can be effectively combined with modern technology to create engaging economic opportunities [2][3]. - The success of brands like "Super Wenheyou," which started from a small crayfish business, demonstrates the power of cultural branding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3]. Group 2: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Synergy - The "Malanshan" creative industry park has transformed from a village into a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demonstration zone, housing over 3,000 enterprises and forming a comprehensive digital cultural industry chain [4]. - The "Shanhai" app, which digitized 27,000 cultural relics in just seven months, exemplifies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 in enhancing cultural engag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4]. - The growth of Changsha's population by over 3 million in the past decade, predominantly young people, indicates a vibrant consumer base that fuels both cultur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4]. Group 3: Future Prospects - The ongo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economy in Changsha is expected to lead to more innovativ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nhancing the city's appeal as a destination for young talent [5].
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闭幕
Su Zhou Ri Bao· 2025-05-30 23:45
让青春的"浪花",翻涌卷起"新浪潮" 运河与长江的十字交叉处,苏州的文脉如水般绵长。5月30日晚,在始建于1928年、于今年2月焕新 归来的苏州"戏码头"——开明大戏院,一朵朵"小浪花",翻涌卷起梨园的"新浪潮"。 10岁的"小昆班"学员沈源锟站上舞台,身姿岩岩若松,目光炯炯如电,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了昆剧少 儿武戏《蜈蚣岭》的演绎,即便是高难度的"飞脚叉"和"三起三落"等动作也不在话下。观众这才惊 觉,"后浪"的成长如斯飞快。在大舞台上,这位学了4年昆曲的稚童,闪转腾挪间,尽是江南气韵。 这是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闭幕演出"梨园新浪潮"的一个小切片。整台演出,星光熠 熠,集结了蔡正仁、王芳、袁小良、王池良等一众戏曲界名家。而名家却并非主角,做主角的是像沈源 锟这样的新生代,有仍在上幼儿园的小评弹演员,也有苏州各个院团随时可以接棒的"后起之秀"。大幕 拉开,新老相携、曲韵相融,唱的是声声江南,也是生生不息。 昨晚(5月30日),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落下帷幕。自4月30日启幕以来,吴侬软语、 昆腔婉转,交融着八方乐音、十方曲调,借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旅狂欢节道出声声江南。"最是江南,最 美窗口"——这 ...
省社科联:打造“一市一品”高质量社科名片
Xin Hua Ri Bao· 2025-05-20 07:26
江苏社科资源丰富,各市县社科工作形成了特色做法和丰富经验。如何上下联动、整合资源,协同创 新、打响品牌,是社科强省建设的重要命题。2020年,江苏省社科联制定了《江苏省"十四五"哲学社会 科学协同创新规划》,将设区市社科联"一市一品"社科工作品牌创建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经过两年 多的孵化建设,"一市一品"亮点纷呈、形成矩阵,呈现出标准化建设的引导示范性、省市社科资源整合 共享的协同性、精准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特点,探索出了以区域社科品牌项目联动为牵引的全省 社科联基层网络建设路径,为区域特色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更多社科智慧和力量,为江苏打 造社科强省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市一品"社科工作品牌分两批次推进。围绕江苏五大社科建设(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 放社科、数字社科),聚焦优化设区市社科联"理论武装、社科研究、资政建言、社科普及"等服务职 能,2022年6月首批立项南京学研究、无锡智慧社科、南通张謇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宣传、苏州社科强市 建设示范、盐城智汇黄海地方智库平台建设5个项目,充分吸纳了区域特色化创新实践经验,为其他设 区市打造"一市一品"社科工作品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
佛山南海以艺术为媒激发乡村文旅新活力
接连两届大地艺术节,南海用131组、350多件艺术作品吸引了游客277万人次,并培育了30余家咖啡 店、甜品店、民宿和茶楼餐厅,落地了多个艺术设计工作室,吸引了年轻人回流,激发了乡村新活力。 艺术撬动流量密码 年轻人回来了 今年"五一"假期,店主苏敬谊累并快乐着。得益于当地举办的大地艺术节,他开在佛山南海烟桥古村的 咖啡店,每天要卖出500杯咖啡,日均营业额达8000元。与此同时,他在西樵山下新开的咖啡店客流量 也远超预期。 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佛山市南海区瞄准人文经济发力,连续举办两届大地艺术 节,以艺术为媒,盘活乡村沉睡资源,打造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引擎。 走进烟桥古村,水网环绕,碧波树影交相辉映。在烟南涌一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木桥边上,一家由危房 改造而成的咖啡店,自去年国庆开业以来便成为古村的网红打卡点,每天游人如织。 "去年国庆开业,首月便实现12万元销售额。春节假期,销售额更是激增至3倍,每天卖出1000杯咖啡, 3个月就回本。"苏敬谊笑着说,店内经常座无虚席。 艺术走进乡野 文化走向世界 艺术家着眼于本土文化,用艺术展现岭南乡土文化,给乡村带来的影响是深沉的、持久的、潜移默化 的 ...
《人文经济学——数字时代的生产、消费与治理》出版
Sou Hu Cai Jing· 2025-04-29 01:58
人文经济学:数字时代下的人文价值重构 ——《人文经济学——数字时代的生产、消费与治理》出版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数智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成为新动能,逆全球化 趋势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学的转型和精神消费的兴起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面临 传统产业转型与数字资源创新的双重挑战,催生了人文经济学研究的新范式。 在全球化碎片化时代下,世界经济合作碎片化加剧,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动着世界经济 向着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全球化注入新质动能。在这种环境下,中国面临生产方式转型 和数字资源创新发展,数智化时代改变了资源生产方式,形成了数实融合新形态,推动着人文经济学生 发。人文经济学的兴起不仅是对经济学"人性回归"的呼应,更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深度契合。中国在数 字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全球提供了独特的实践样本。同时,世界美学转型推动精神消费崛起,新消 费业态如数字艺术市场等重构宏观经济格局,经济学学科人文转向趋势显著,需回应"人的全面发展"这 一终极命题。而人文经济学通过强调文化认同、社会治理与生态平衡,探索人文价值与数字经济的深度 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 ...
细品文创有“回甘”(评论员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4-28 22:36
"人文经济学"不是简单的"人文+经济",而是让经济融入人文,也让人文浸润经济。拿文创产品来说, 跟风购买、图个新奇,未尝不可,倘若还能在其中感知更多文化魅力,岂不更美?国博凤冠冰箱贴销售 超百万个,了解明史的人从中看到了当时的礼制与审美。走进敦煌的文创店,从充满设计感的九色鹿 中,人们感受到美好、善良等价值,欣然买单。"小文创"拉动消费新需求,推动文旅融合迸发新活力, 何尝不是又一次"回甘"。 一天到北京图书大厦,选完书后,被旁边的文创展台吸引。仔细看去,发现不少亮点。 比如,两个笔记本并排摆放,一本封面印有"真理的味道有点甜",另一本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仅看笔记本,挺平常,可有力的字体,让人想起两句话背后的内容。 "真理的味道有点甜",说的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当糖吃的故事,共产党人的信仰 是甜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共产党宣言》中的结束语,短促有力。以文创形式,展现经 典,醒目又入心,于润物无声中影响人、感染人。 先被影响,后有回响。近来翻阅《共产党宣言》,并阅读相关文章,有学者的分析进一步丰富了认 识。"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句话广为人知,可在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