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经济

Search documents
人工智能开启太空经济新格局
Jing Ji Ri Bao· 2025-05-17 21:50
5月14日,我国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批12颗计算卫星成功发射。作为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 座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并计划建成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这 是人类首次将大规模算力部署至太空,开启了人工智能从地面向宇宙拓展的新纪元。 根据功能的不同,现有卫星可分为通信、导航、遥感三大类,计算卫星是个新成员。我国算力资源位居 世界前列:截至2024年6月,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 246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地面有那么多算力中心,为何还要在天上部署算力? 从需求看,突破卫星数据处理瓶颈是太空经济发展的刚需。 传统模式中,卫星需将海量数据传回地面处理,即"天感地算"。这种模式受限于带宽和延迟,仅有不足 10%的数据能被有效利用,且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差。太空计算星座致力于突破这一卡点,基于强大的天 基计算与互联互通,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实现"天感天算"。从卫星数据采集到提供信息服务,过去需 要天级、周级甚至月级的响应时间。"天感天算"可将之大幅缩短至秒级,能为深空探测、应急救灾、低 空经济等领域提供实时决策支持。 从成本看,太空计算具 ...
Velos Markets:用“量子纠缠”战胜市场熵增
Sou Hu Cai Jing· 2025-04-30 19:33
经济趋势的"时空折叠"洞察 Velos Markets的研究团队擅长在时间轴上折叠经济周期。他们将宏观经济数据解构为三层时序模型:基础层追踪非农就业、CPI等传统指标的即时波动;中 间层捕捉产业链迁移、能源转型等中期趋势;顶层则预判量子计算、太空经济等颠覆性技术的长期价值。这种多维分析框架在2024年美联储政策转向期间展 现威力——当市场聚焦短期利率变化时,平台已通过制造业回流数据推演出美元指数的三年趋势线,帮助投资者提前布局东南亚货币对冲策略。 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复杂博弈中,Velos Markets(威马证券)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雷达,以其独特的市场策略穿透迷雾,为投资者捕捉价值信号。这家国际性 交易平台的成功,不仅源于其多元化的产品布局,更在于将技术工具与人文洞察融合为一把"双刃剑",既斩断信息不对称的枷锁,又开辟出风险可控的收益 路径。 市场分析的"全息投影"策略 传统金融机构往往以单一资产类别为分析单元,而Velos Markets构建的"跨资产联动模型"犹如金融市场的全息投影。通过整合外汇、加密货币、股票指数等 12大类资产数据流,平台能实时解析黄金价格波动与美元指数、地缘政治事件的隐性关联,甚至捕捉 ...
跑好探索宇宙的接力赛
Jing Ji Ri Bao· 2025-04-27 00:05
凝望当下,每一份坚守都在奠定航天强国的基石。复杂的出舱活动,精细的实验操作,日常的维护维 修,是航天员们需面临的挑战。地面多备几手,太空才能得心应手;地面拼尽全力,太空才能应对自 如。多年来,一批又一批航天员用艰苦的训练换取必胜的信心。 今年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如期而至。这一天,既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55周年纪念日,也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奔赴天宫的新起点。从1970年太空奏响《东方 红》至今,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天宫"建成……中国航天人用半个多世纪的接续攀登,在 浩瀚宇宙镌刻下中华文明的"奋斗者坐标系"。 回望来路,每一次进步都是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55年前,"东方红一号"在戈壁滩上升空时,科研人员 用算盘计算轨道参数,用手摇计算机模拟飞行轨迹。在"一穷二白"的艰难岁月里,老一辈航天人用"蹬 着自行车上月球"的豪情,奠定了"两弹一星"的精神基石。 如今,新一代航天人已实现载人航天连战连捷、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等壮举,中国空 间站更成为全球唯一由单一国家自主建造的空间站。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播下的航天种子,现在已长 成支撑强国梦的参天巨树。 ...
通讯|中泰航天合作助力泰国航天事业发展
Xin Hua She· 2025-04-12 12:42
去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泰国高等教育、科研和创新部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 空间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去年7月,中国的嫦娥五号月壤样品首次 在泰国展出,吸引了大量泰国民众前来参观。此外,嫦娥七号任务已遴选搭载泰国研制的"全球空间天 气监测"装置,用于从月球视角观测宇宙辐射和空间天气,这将是泰国科学仪器首次从绕地轨道进入深 空。 "太空探索是泰国非常重视的一项任务,与中国合作参与嫦娥任务为泰国提供了接触高精尖重大工程的 机会,推动泰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同时助力泰国航天技术人才的培养。"菲说。 新华社记者高博 从泰国首都曼谷向东南驱车两个小时,便来到了位于春武里府是拉差县的太空创新园。走进太空创新 园,随处可见与航天相关的元素,泰国地理信息学与太空技术发展局的空间技术实验室和泰国卫星制造 中心等研发机构均位于该园区。 泰国地理信息与太空技术发展局卫星制造事业部首席工程师阿蒂帕·瓦塔努塔猜站在泰国地球探测卫 星"THEOS-2"的展区,指着一台振动试验设备告诉记者,这台设备来自中国,通过振动试验可以评估卫 星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感谢中国对 ...
商业航天研究报告2024
泽平宏观· 2024-12-15 15:01
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人类走向群星的时代加速来临 。2023-2024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的空前繁荣,无论是发射次数还是总质量,均 创下了自1957年人类首次航天 发射以来的最高纪录。 2024年全球对太空探索和利用能力发生重大改变 ;10月,SpaceX实现超重级火箭助推器回收,标志着人类航天史上里程碑式技术突破。其 估值在逼近3500亿美元的同时,也超越了NASA成为航天事业的领军者。 一家创立仅22年私营企业是如何超越老牌"国家队"的? 商业化航天需求爆发点和下游应用场景有哪些? 为什么说 中国和美国是未来人类航天事业的希望 ? 2015年我国商业化航天起步,202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全球仅次于美国,竞争力强,快速赶超。当下,我国航天商 业化正迈向新阶段,2025年预计更多政策出台,推动民营航天领域进步。 航天事业的发展,是 构建 未来 在 太空经济 领域竞争的先发优势 ,是 对十万亿级市场的提前布局 。同时, 探索宇宙是人类科研的共同命 题 ,更是 推动人类命运一体化,求同存异,回归全球化合作的支点 。 商业航天,未来是星辰大海。 目录 1 为什么发展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如此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