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竞争
icon
Search documents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Guan Cha Zhe Wang· 2025-05-16 08:00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当地时间16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珀(Simon Kuper)撰文《中国如何赶上硅谷》,称 赞中国在先进科技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文章以历史纵深视角感慨道,中国这个曾被美国硅谷精英视作"代工厂"的国家,如今或许正以惊人的速 度,重新定义曾经被美国所垄断的科技未来。而硅谷面临的真正危机,或许还不仅限于技术竞争压力, 更在于美国政府早已裂痕深种的价值鸿沟。 2008年至2021年,中国企业海外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的数量变化图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 西蒙写道,从爱迪生到亚马逊,美国曾持续定义全球科技未来,这也让这个国家周期性地陷入被超越的 焦虑,上世纪60年代忌惮苏联的太空竞赛,80年代忧心日本的汽车浪潮。 "但直至今日,美国才迎来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者:唯一一个拥有必要制造业规模、消费市场与科研 实力上的对手——中国。中国与硅谷之间已经展开了一场竞赛。" 就在今年,突然之间,美国科技巨头们异口同声,惊呼中国在这场竞赛中"已经占据领先地位": 过去曾在《金融时报》就职,如今已从创业者转型为投资者的尼克·丹顿(Nick Denton)总结道:"无论 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变成了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以独门绝技核心科技打造具有国际价值创新力的民族品牌
Sou Hu Cai Jing· 2025-05-10 11:08
邓正红指出,软实力的本质是"价值认同",而质量正是构建这种认同的核心介质。在全球化竞争中,质 量不仅是产品性能的保障,更代表了品牌背后的价值观、责任感和文化内核。 多维质量体系塑造全维度软实力。设计创新性、生产稳定性、服务响应性等维度,共同构成品牌质量软 实力的立体框架。这种框架的本质是通过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的质量实践,将中国"工匠精神"转化 为可感知的价值符号,形成消费者对"中国价值"的深层信任。 质量技术竞争力:从"合规"到"引领"的跨越。强化质量技术竞争力,需从被动符合国际标准转向主动参 与全球标准制定。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动态质量管理系统(如实时缺陷预测、用户 反馈闭环),将质量管控从"事后纠错"升级为"前置预防",使质量成为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 邓正红强调,价值创新的最高目标是"定义未来需求",而非仅仅满足现有市场。中国品牌需通过"三大 跃迁"实现这一目标。 从"效率创新"到"意义创新"。"中国智造"与"中国质造"的融合,需超越生产效率和功能优化的层面,转 向创造情感共鸣与用户价值。例如,通过绿色技术赋予产品碳中和内涵,或通过数字化服务重构用户体 验,使质量成为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 ...
欧洲消费者“用脚投票”:特斯拉“失速”,比亚迪“狂飙”
Huan Qiu Wang· 2025-05-07 03:31
《纽约时报》报道称,挪威作为特斯拉推动零排放目标的关键市场,4月Model Y新车注册量逆势增长,但其 中过半为二手车,且非最新版本。挪威道路交通信息委员会数据显示,特斯拉市场份额已从一年前的18%降至 11%。委员会主任奥伊温德·索尔贝格·托森(Oyvind Solberg Thorsen)直言:"特斯拉销量远低于往期水平,事 实无可否认。"与此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加速扩张。中国车企比亚迪在德国销量激增755%,英国市 场涨幅达311%,凸显中国电动汽车技术竞争力与供应链韧性。德国大众等传统车企亦加速电动化转型,一季 度销量翻倍。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全球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正陷入欧洲市场"至暗时刻"。5月7日,据《纽约时报》报 道,根据4月数据显示,德国与英国特斯拉新车注册量同比暴跌46%与62%,创两年多最低纪录,而同期两国 电动汽车总销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瑞典、法国等市场亦出现超八成跌幅,传统车企与中国品牌正加速蚕食 特斯拉份额。 部分专家将销量下滑归因于特斯拉热门车型Model Y新版在欧洲交付延迟,但更多观点将特斯拉欧洲颓势归因 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政治争议"与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1.4nm,巅峰之争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3 02:05
来源:内容来自 Source:编辑部,谢谢。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在日前英特尔推出了A14工艺之后,两大晶圆厂巨头正式入局这个巅峰之争。从目前的资料看来,总体而言,他们在 架构、EUV光刻和晶体管设计上展开了激烈竞争。 首先看台积电,据该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Yuh-Jier Mii (米玉杰)博士介绍,当前的发展方向是从 FinFET到Nanosheet。除了这些技术之外,垂直堆叠的NFET和PFET器件(称为CFET)也可能是实现器件微缩的候选 方案。除了CFET之外,沟道材料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可以进一步实现尺寸微缩和降低功耗。上图总结了这些进展。 米博士报告称,台积电一直在积极构建硅基CFET器件,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微缩。台积电在2023年IEDM上展示了其首 款栅极间距为48纳米的CFET晶体管。今年在IEDM上,台积电展示了最小的CFET反相器。下图展示了该器件在高达 1.2V电压下均衡的性能特征。 英特尔将推出的 14A 工艺节点(计划于 2027 年进行风险生产)的性能指标,宣称其功耗将降低高达 35%。英特尔还 展示了其全新的 Turbo Cell 技术,这是一种可 ...
全球第七官宣量产46系圆柱电池
起点锂电· 2025-04-02 10:43
不过从最新动力电池装机格局来看, 三星SDI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894.4GWh,同比增长 27.2%。其中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装机量分别位于全球第三、第五和第七,三家市场份额合计为18.5%,不到宁德时代的二分之 一。尽管如此,但 LG新能源、SK On2024年装机量为正增长,仅 三星SDI的增长为负,较2023年下降10.6%。 韩国首家量产46系大圆柱电池的企业确定, 三星SDI抢先LG新能源及SK On。 4月1日,韩国媒体报道, 三星SDI首发46毫米圆柱电池,成为韩国首家量产该规格电池的企业。 报道称,该款电池型号为4695( 直径46mm/高 95mm), 已在 忠清南道天安工厂启动量产, 在越南工厂完成模块组装,最终成功交付美 国客户,将 用于微型出行应用领域。 一直以来,LG新能源被认为将是韩国率先量产 46系电池的企业,按照规划, LG新能源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 韩国Ochang工厂进行量产。 但到目前,其 仍处于4680型号( 直径46mm/高80mm)的大规模量产准备阶段。据悉,LG新能源正与特斯拉等整车厂商进行4680电池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