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修复
icon
Search documents
总台与自然资源部合作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首推《自然中国》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8 02:03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周星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梁建增代表双方共同签署《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自然资源部将在主题宣传、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领域优势,合作打造系列融媒体 节目,开展自然资源公益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等,向海内外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故事,展示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 成就与经验。 6月6日,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大型系列节目《自然中国》启播活动在京举行。 活动现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表示,"此次自然资源部与总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好美丽中国,以实际 行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前行的具体举措。双方将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以《自然中国》开播为新起点,展现中国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新时代文明发展道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关志鸥表示,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之一,在实践中牢固树立 ...
守护“海底雨林”
Hai Nan Ri Bao· 2025-06-07 23:56
5月30日,傍晚的三亚湾正在退潮。在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一处珊瑚修复试验基地海域,形态 各异的珊瑚礁在清澈的海水中若隐若现,长势喜人。这是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及其团队深 耕多年的"海底雨林"一角。 如今,陈宏早已告别了孤身奋战的局面,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环保力量正在海南形成"千军万 马"之势,彼此协同发力,共同守护"海底雨林"。 6月3日,在海南大学的实验室,珊瑚礁生态学专家李秀保的科研团队正潜心研究珊瑚礁生态修复的 创新路径。这些年来,该团队成员足迹遍布海南岛四周海域及南沙、西沙等,见证了海南在珊瑚保护与 修复方面的快速发展。在海南的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等地,潜水员兼职当珊瑚礁环保员,常态化开展海 底"护林"工作。这些特殊的"护林员"常年穿梭于斑斓海底,精心守护着海洋生物的家园。 而随着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应用于珊瑚礁保护修复,科技力量正为这片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注入 新活力。海南大学教授、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爱民团队,使用水下机器人深入监测珊瑚 健康状况,正计划利用卫星遥感大范围跟踪珊瑚礁面积与健康状况。 多年来,海南坚持生态立省,将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置于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力争把珊 ...
稳妥施策发展草原生态产业
Jing Ji Ri Bao· 2025-06-05 22:06
加强草原生态长效监测及监管体系建设。建立草原大数据综合监测平台,健全草原监测的数据管理和信 息共享工作,明确草原的分布、面积、质量及动态变化,实现全国草原资源"一张图",为草原管理精准 化提供数据支撑。开展"绿盾""护绿"等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毁林毁草开垦、非法占用草原等行为,通过 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建立案件线索双向移交机制,构建起监测预警、行政执法、生态修复的治理体系, 加大草原执法监管力度。创新草原管理机制,依托草原自然公园和国有草场建设,将草原生态修复工程 项目区作为草原管理重点区域,严格落实草原休牧措施,保护草原生态修复成果。 加快提升草原修复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大草原科技投入,成立专项资金改善草原科研院所基础科研 条件,支持开展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智慧草原建设等相关科研活动,解决草原保护修复的技术问题。推 动高校及科研机构同地方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强草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平台、野外科学观测站等创新基地建设,构建产学研推用协调机制,提高草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学 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通过重大科研项目培养和提升草原科技领军人才水平,利用重大项目资源吸引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投入我 ...
破题2万亿蓝海:广东立法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4 02:57
2025年5月28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 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广东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上新广 东"建设的关键一步,这部地方性法规旨在以法治力量破解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瓶颈。《条例》有哪些亮 点?作为海洋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将如何通过立法"向海洋要动能"?6月3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 发布会对《条例》进行解读。 立法背景 诸多问题亟需制度性突破 广东为何要就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立法?近年来,中央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党的二十 大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 求"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据了解,《条例》的制定,是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关键一步,也 是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打造海上新广东"的有力行动。 虽然海域面积全国第二,海岛数量全国第三,但广东作为海洋大省,其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 题。"尽管我省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突破2万亿元,但产业发展不协调、科技创新 不足、要素保障不充分等短板,制约了高质量发展 ...
怎么建设?有哪些指标?钱从哪来?——解读《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Xin Hua She· 2025-05-21 09:06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题:怎么建设?有哪些指标?钱从哪来?——解读《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 案(2025—2027年)》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行动方案进一步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作出系统部署。 新华社记者高敬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21日对外发布。美丽河湖 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建设各美其美的美丽河湖?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刘静。 刘静介绍,美丽河湖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水资源方面,具有稳定的补给水源,水体流动性较好,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稳定实现"有河有 水"; 水生态方面,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生态环境功能得到维持或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有代表性 的土著物种得到重现,稳定实现"有鱼有草"; 水环境方面,流域内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质实现根本好转或水质稳定达到优良,公众 的景观、休闲等亲水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人民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稳定实现"人水 和谐"。 此次印发的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 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刘静说,生 ...
吴桂英主持召开市总河长会议
Chang Sha Wan Bao· 2025-05-13 02:08
市领导谭勇、彭华松、邹特、肖正波、刘新良、周志凯、康镇麟、周春晖出席。 吴桂英指出,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落 实河湖长制为抓手,推动河湖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存在的不足。全市各级各 部门要切实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统筹抓好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着力推进 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吴桂英强调,要着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聚焦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动真碰硬、举一反三,加 强常态化调度和清单化督办,做到系统施治、常治长效。着力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在建好"硬件"上下功夫,在优 化"软件"上显成效,强化气象监测预警,全面排查整治水运安全风险,抓实重点领域隐患整治,确保安全度汛。 着力深化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农业源、生活源、工业源"三源齐控",建立健全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注重协 同联动抓好河流共商共管共治。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生动植物保护,注重岸 线分区管控。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严守"三条红线",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 护。要强化组织领导, ...
青岛湾海草床生态补偿修复项目启动
据悉,北海局推进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建设,在青岛首次将公益诉讼生态补偿资金定向用于海草床修复。本项目在青岛湾划定1750平方米修复 区,计划移植鳗草种苗近35万株。通过海草床生态修复,不仅筑牢了海洋生物繁育的生态基底,更以"固碳增汇+栖息地重建"模式,巩固生态修复成果。 未来,北海局将继续以公益诉讼司法成果为依托,探索"司法裁判+生态修复+碳汇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新机制,拓展蓝碳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深化"生态修复+科技赋能+制度创新"融合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 项目实施现场。北海局供图 当天,在青岛栈桥东侧,北海预报减灾中心代表介绍项目背景及生态修复目标。青岛市南区人民检察院、青岛市南区人民法院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负责 人分别致辞,强调法律保障与科学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承诺以司法监督确保项目规范实施,为海洋生态修复提供支持。随后,各单位负责人和代表共同为项 目标识牌揭幕,标志着青岛湾海草床生态补偿修复项目全面启动。 活动现场,在相关单位的监督下,北海预报减灾中心技术团队与工程监理人员对首批海草种苗进行质量抽查,逐一核验种苗根系完整度、植株活性等指 标,并清点数量签字确认,确保所有种苗符合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