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细胞
icon
Search documents
手握21亿美金BD!岸迈生物冲击IPO,尚无产品上市
Ge Long Hui· 2025-06-23 10:31
今年,国内创新药接连收获海外大单,双抗领域尤为突出。 不久前,三生制药、普米斯等公司的产品先后被海外大药企发掘,拉动国内创新药板块大幅上涨,港股创新药ETF (513120)年初至6月13日最大涨幅达73%。 6月23日,和铂医药宣布与日本大冢制药达成合作,将其自主研发的BCMA/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TCE) HBM7020的全球开发权益(除大中华区外)授权给大冢制药,交易总金额高达6.7亿美元。受此消息刺激,和铂医药 股价涨超12%。 与此同时,另一家专注于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的公司也在冲刺港股IPO。 格隆汇获悉,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岸迈生物")于6月17日递表港交所,以18A章规则寻求港股上市,由中信 证券、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01 创始人是三生制药的前研发总裁,招银国际参投 2015年,在创始人吴辰冰博士的领导下,岸迈生物注册成立,并将发展战略定位于双特异性抗体领域,公司的总部位 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目前,吴辰冰及其配偶金质女士、Sanaron是公司拥有最大投票权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岸迈生物经历了多轮融资,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国投创新、德诚资本、元禾原点、夏尔巴、招银国际、Mir ...
和铂医药-B(02142)与大冢订立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以推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BCMAx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HBM7020
智通财经网· 2025-06-23 00:41
根据该协议的条款,公司有权获得总计47百万美元的首期及近期付款,并在实现特定开发及商业化里程 碑时,有权获得高达6.23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净销售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此次战略 合作为两家公司未来在T细胞衔接器领域的潜在合作奠定了基础。 HBM7020是一种利用公司全人源HBICE®双抗技术及Harbour Mice®平台生成的 BCMAxCD3双特异性 抗体。其旨在透过与细胞表面的BCMA及CD3结合,将靶细胞与T细胞进行交联,从而有效激活T细胞 并杀伤靶细胞。HBM7020透过结合双价靶向BCMA结合位点以增强细胞靶向性,加上单价优化CD3活 性以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显示出可广泛应用于免疫性与肿瘤疾病的强效细胞活性。于2023 年8月,HBM7020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新药研究申请 (IND)批准,在中国启动针对癌 症的I期临床试验。 智通财经APP讯,和铂医药-B(02142)发布公告,该集团已与大冢製药株式会社("大冢")订立全球战略合 作协议,以推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BCMAxCD3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HBM7020。根据该协 议,大冢获授予在全 ...
诊断难、药物贵、保障缺,65万重症肌无力患者期盼“力启新程”
Hua Xia Shi Bao· 2025-06-21 05:0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北京报道 "或许,每一种罕见病,对社会都是万分或几百万分之一,对病人和家庭却是百分之百。"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 见病关爱中心创始人清昭2001年确诊重症肌无力,她深知,疾病让许多患者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甚至患病 后,"职业成了生病"。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性疾病。2018年,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就被纳入 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该病没有医学遗传性,不传染,任何人可能在任何年龄后天发 病。 然而,罕见病是具备社会属性的——重症肌无力不仅是医学难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 根据《2022中国重症肌无力患者健康报告》,我国约有重症肌无力患者65万人。从确诊到治疗,从生活到情感, 65万患者及其背后的家庭在诊断难、药物贵、保障缺、被歧视等重重挑战中挣扎,这一神经免疫性疾病带来的社 会挑战远未解决。而这些也考验着社会的医学进程、关怀体系和平等尊严的文明理念。 2025年6月15日,是第12个重症肌无力关爱日。由中国罕见病联盟指导,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主 办,中国罕见病联盟重症肌无力协作组协办 ...
岸迈生物递表港交所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18 10:05
战略合作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自2023年底起,岸迈生物已建立多个全球对外授权合作,总 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于T细胞衔接器领域中排名全球第二。 在财务方面,2024年度岸迈生物收入约为4.59亿元人民币,此外利润方面,于2023年度年内亏损为5.95 亿元、2024年度年内利润0.48亿元人民币。 岸迈生物于2015年成立,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处于双特异性抗体治疗领域的创新前 沿,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治疗各类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衔接器。岸迈生物的肿瘤学业务 管线包括三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包括(i)核心产品EMB-01(靶向EGFR/cMET),用于治疗结直肠 癌,(ii)两款基于T细胞衔接器的关键产品EMB-06(靶向BCMA/CD3),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 EMB-07(靶向ROR1/CD3),用于治疗淋巴瘤及实体瘤,及(iii)三款基于T细胞衔接器的临床前候选药物 EM1032(靶向ALPP(G)/CD3)、EM1034(靶向LY6G6D/CD3)和EM1031(靶向 KLK2/CD3)。岸迈生物的免 疫学业务管线包括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即基 ...
岸迈生物冲刺港交所:专注双特异性抗体,已达成超21亿美元授权合作
IPO早知道· 2025-06-18 01:26
其中,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岸迈生物的 核心产品 EMB-01是全球率先进入治疗结直肠癌II 期试验的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并有望成为全球率先上市的结直肠癌靶向EGFR/cMET双特 异性抗体之一 。 2023年7月 , 岸迈生物完成 EMB-01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首次人体 I/II期试验 ,并 正推进 EMB-01作为单药疗法及联合化疗治疗的全面临床开发计划,并以转移性结 直肠癌作为战略重点。 总交易价值在T细胞衔接器领域中排名全球第二。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 岸迈生物 ")于2025年6月17日正式向 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成立于 2015年的 岸迈生物 作为一家 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 , 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治 疗各类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T细胞衔接器。 | | 項目(1) | 親點 | 適應症 | Mono/Combo | 權利 | PCC | 啟動IND | 1期 | ■期 | III ...
新股消息 | 岸迈生物递表港交所 专注于开发治疗各类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衔接器
智通财经网· 2025-06-17 22:51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6月17日披露,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岸迈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处于双特异性抗体治疗领域的创新前沿,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治疗各类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T细胞衔接器。 岸迈生物的肿瘤学业务管线包括三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包括(i)核心产品EMB-01(靶向EGFR/cMET),用于治疗结直肠癌,(ii)两款基于T细胞衔接器 的关键产品EMB-06(靶向BCMA/CD3),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EMB-07(靶向ROR1/CD3),用于治疗淋巴瘤及实体瘤,及(iii)三款基于T细胞衔接器 的临床前候选药物EM1032(靶向ALPP(G)/CD3)、EM1034(靶向LY6G6D/CD3)和EM1031(靶向 KLK2/CD3)。岸迈生物的免疫学业务管线包括一款处于临床阶 段的候选药物,即基于T细胞衔接器的关键产品EMB-06,以及两款基于T细胞衔接器的临床前候选药物EM1039和EM1042。 战略合作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自2023年底起,岸迈生物已建立多个全球对外授权合作 ...
Cancer Cell:靶向新抗原的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实体瘤
生物世界· 2025-06-08 03:18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尽管嵌合抗原受体 (CAR) -T 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显著成功,但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或剂量限制性毒性,其在 实体瘤 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有 限。 开发能够引发强大但可控的免疫反应、从而消除高度异质性和免疫抑制性的实体肿瘤细胞群的 CAR-T 细胞疗法,仍然是一个关键挑战。 2025 年 6 月 5 日,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Cell 子刊 Cancer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Mutant KRAS peptide targeted CAR-T cells engineered for cancer therapy 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多种遗传学方法开发了一种新型 CAR-T 细胞疗法。 首先,研究团队筛选了针对由肽-MHC复合物呈递的致癌性 KRAS G12V 突变 (即癌症新抗原) 的结合剂。随后, 将这些新抗原结合剂整合到 CAR-T 细胞中, 构建了 mKRAS-NeoCAR-T 细胞 ,并在转移性肺癌、胰腺癌和肾细胞癌的异种移植模型中证明了其有效性。最后,研究团队通过诱导分泌 IL-12 和基因敲除 T ...
阳光诺和(688621)每日收评(06-06)
He Xun Cai Jing· 2025-06-06 09:41
阳光诺和688621 时间: 2025年6月6日星期五 64.10分综合得分 较强 趋势方向 主力成本分析 54.23 元 20日主力成本 45.87 元 当日主力成本 56.04 元 5日主力成本 49.51 元 60日主力成本 周期内涨跌停 过去一年内该股 涨停 1次 跌停 1 次 北向资金数据 持股量81.87万股 占流通比0.73% 昨日净买入7.23万股 昨日增仓比0.065% 5日增仓比0.021% 20日增仓比-0.016% 技术面分析 58.00 短期压力位 53.10 短期支撑位 43.01 中期支撑位 目前短线趋势不慎明朗,静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目前中期趋势不慎明朗,静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K线形态 ★三只乌鸦★ 可能见顶回落 ★双飞乌鸦★ 行情将见顶回落 资金流数据 58.00 中期压力位 2025年06月06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 主力资金净流出4473.82万元 占总成交额-16% 超大单净流出2776.60万元 大单净流出1697.22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416.84万 关联行业/概念板块 医疗服务 -0.95%、CRO -0.93%、人工智能 -0.32%、CAR-T细胞疗法 0. ...
Cell子刊:Fate公司的iPSC-CAR-T细胞疗法,克服实体瘤治疗难题
生物世界· 2025-06-05 03:4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我开发了一种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来源的"现货型"同种异体 CAR-T 细胞,它表达了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的 CAR,从而能够区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并能检测截短和错误折叠的 HER2,还进行了多重基因编辑设计 (敲除引起免疫排斥的 TRAC 基因 和 引起 T 细 胞耗竭的 CD38 基因) ,并通过多重工程化修饰,以解决 CAR-T 细胞在实体瘤中的障碍,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iPSC 来源的、HER2 靶向的 CAR-T 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环境中均保持了强大的 HER2 特异性抗肿瘤活性,且对 HER2 阳性的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解性 靶向作用有限。与治疗性抗体相结合,通过 CAR 和高亲和力、不可切割的 CD16a Fc 受体实现了全面的多抗原靶向。 近年来,美国 FDA 批准了多款 CAR-T 细胞疗法 上市,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类肿瘤,展现了强大的治疗效果。 然而,其在 实体瘤 中的应用受到靶向 正常组织的脱靶毒性、抗原异质性以及难以同时克服肿瘤微环境中多种不同耐药机制的限制,导致抗 ...
新股前瞻|在港股“二次递表“浪潮中,解码维立志博的投资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05 01:01
今年以来,内地企业奔赴港股上市的热情不断高涨,形成了一股显著的潮流。在提交的450家备案申请企业中,计划赴港上市的企业多达248家,显示出对港 股市场的浓厚兴趣。在排队上市的各家企业中,不乏多家拟A+H上市的A股公司,以及各类明星企业。随着A+H上市正在进入高潮阶段,今年以来已有近60 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 据Wind数据显示,5月中国香港市场IPO累计募资金额超560亿港元,为2021年3月以来的历史新高水平,今年以来累计募资规模更是高达774亿港元,已接近 去年全年水平。 差异化布局优势凸显,多元化管线前景可期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作为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领跑者,维立志博持续专注于中国及全球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 业化。 其实在冲刺IPO前,维立志博就已是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截至目前,维立志博已经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10.84亿元(人民币,下同),当中不乏 恩然创投、汉康资本、深创投等知名医药投资机构。备受资本青睐的背后,是维立志博领先的技术能力及具备前瞻性的业务布局。 2025年6月,维立志博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与半年前相比,这次更新的不只是财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