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Search documents
岩山科技:接待乌兹别克斯坦数字技术部部长一行,聚焦AI前沿技术突破
Quan Jing Wang· 2025-06-26 08:19
2025年6月20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数字技术部部长、国家首席信息官(CIO)谢尔马托夫·谢尔佐德 带领国家代表团莅临访问岩山科技(002195),上海岩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陈代千 代表公司热情接待。 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深刻重塑全球格局的背景下,此次访问紧密贴合我国提出的"数字丝绸之路"倡议 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不仅彰显了乌方对我国科技企业的高度重视,更见证了岩 山科技硬核技术实力的稳步增长。 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参观了岩山科技展厅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展陈,重点观摩了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 院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操控《黑神话悟空》游戏,实现连续、 精准、全指令集的游戏操控,其部分人机交互性能已超越侵入式脑机接口。代表团还与岩山科技展厅陈 列的智能机器人展开了深度互动,此机器人搭载了RockAI最新研发的Yan1.3多模态通用大模型,该模型 可高效处理图文及语音等多模态信息,并能广泛适配于机器人、PC、手机等各类终端设备。此外,岩 山科技旗下智能驾驶公司Nullmax全栈自研的MaxDrive 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也引发了代表团的热切关注, 该方案 ...
第9届南博会闭幕:驼铃声响引客赴约 共享发展新机遇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5 13:38
中新网昆明6月25日电 题:第9届南博会闭幕:驼铃声响引客赴约 共享发展新机遇 作者 罗婕 曾几何时,"山间铃响马帮来"是商贸兴盛的写照,茶叶、盐、药材等商品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 道,从中国西南去往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地。 如今,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已有十年。作为云南对外开放的见证者,首届南博会于2013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同步落地昆明。12年间,南博会成功举办8届,累计服务国内外2万余家企 业参展,推动外贸成交额超过1100亿美元。 本届南博会再交亮眼成绩单,截至6月24日12时,实际签约商贸合同项目153个,外贸合同金额达84.79 亿元。 6月22日,第9届南博会人气旺,来自南亚国家的商品受到消费者青睐。李嘉娴 摄 24日,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下称"南博会")闭幕。多日来,场馆内播放的宣传片中,悠远的驼铃声 响起,从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画卷展开,万商再次云集,共赴"南博之约"。 6月19日,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李嘉娴 摄 本届南博会吸引来自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2510家中外企业参展,其中境外企业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探讨产业新趋势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6-24 12:02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数字技术与空天信息专题论坛近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召开。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罗格在接受采访时说,上合组织很多成员国在航天领域 具有成功经验。通过此次论坛交流,大家互相了解,围绕数字技术与空天信息有了更多合作机会。 近年来,新疆依托"一带一路"核心区区位优势与绿电资源,建成覆盖全域的5G网络、北斗应用体系及 低碳算力枢纽,通过空天信息产业(卫星制造、遥感监测、商业航天)与数字技术(智慧能源、智能边 贸、农业云平台)深度融合,正从传统资源基地转型为服务欧亚大陆的"数字天疆"和空天地一体化创新 高地,为国家"东数西算"及"数字丝绸之路"提供战略支点。 克拉玛依市委常委、副市长韩敏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经济版 图。数字技术与空天信息产业,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点领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区块链等技术,不仅革新了传统产业生产模式,更催生新兴业态。而数字技术与空天信息产业的发 展,离不开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 在数字技术与空天信息专题论坛中,有关单位领导、各国专家、业界精英共同探讨前沿技术、共享发展 经验,交流思想、 ...
共建共享数字丝绸之路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24 03: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不过,当前"丝路电商"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首先,虽然"丝路电 商"合作国家数量较多,但深度合作程度还需加强。许多国家目前仅停留在产品销售与平台接入阶段, 尚未深入到供应链整合、数字技术共享、跨境支付便利化等更深层次的协作领域,尚未形成跨国界的供 应链深度融合,阻碍了资源和技术的有效整合。其次,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也限制了部分国家对电 商的全面参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物流体系仍存在明显短板,物流配送速度慢、成本高,极大降低了产 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网络基础设施和跨境支付体系的发展水平不一,部分地区存在网络覆盖率低、 支付手段单一等问题,阻碍了电商的快速扩展。由此来看,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跨境支付便利 化水平成为"丝路电商"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这些短板亟须通过国际协作、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等方式予 以解决。 基于这些问题,"丝路电商"未来的发展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推 动我国企业与海外伙伴在生产、仓储、配送、售后等环节展开全链条合作,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与 产业升级。尤其是通过建立跨境仓储物流中心,优化供应链环节的资源分配与 ...
综述|地方人文交流促进中国-中亚民心相通
Xin Hua Wang· 2025-06-24 01:12
新华社阿斯塔纳6月23日电 综述|地方人文交流促进中国-中亚民心相通 新华社记者陈晨 李奥 从携手文化遗产保护到加强博物馆交流再到深化高校合作,中国-中亚地方人文交流合作呈现勃勃生 机。2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丝路传音:中国-中亚媒体智库合作与城市文明对话论 坛"上,多国政府官员、智库学者与媒体人士认为,加强地方间人文交流,是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 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乌兹别克斯坦近现代史问题协调与方法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帕拉莫诺夫认为,学 术研究对于中亚各国同中国的关系具有基础性意义,"政治、能源、安全和社会领域是今后研究可涵盖 的主要方向。" 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国际研究所部门主任达尼亚尔·库尔班诺夫介绍说,塔什干的孔子学院开设已超过20 年。人文合作是乌中合作的重要领域,双方有望在教育、科学、旅游和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及中文教学 等方面加强合作。 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共同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如今,延续千年的友好合作之路正续写 着文明交流新篇章。 近年来,媒体、智库和高校积极推动中外地方人文交流。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 坊",邀请在高校工作的外国专家以 ...
工商银行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Mei Ri Shang Bao· 2025-06-23 07:20
工银阿拉木图作为哈萨克斯坦唯一人民币清算行和人民币坚戈主要做市商,深度参与中亚地区金融基础 设施建设,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获哈萨克斯坦交易所"人民币外汇市场卓越贡献机构"等奖项。同 时,工商银行通过境内外机构联动探索人民币与周边国家本币结算新模式,实现哈萨克斯坦坚戈对人民 币的直接报价和平盘。 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依托工银阿拉木图,积极服务中资企业走进中亚。工银阿拉木图持续完善产品客 户对位,通过双边贷款、银团贷款等融资模式响应各行业投融资需求;为中资企业办理外汇交易业务, 有效节约汇兑成本、优化汇款路径;为客户提供全球现金管理、存款、结算、汇兑、融资等综合金融服 务,支持企业顺利推进项目建设。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在中亚地区累计支持重点项目20多个,相关项目承贷额超40亿美元,覆盖绿色能源 等重要领域,包括中电国际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寰泰能源集团哈萨克斯坦100兆瓦风 电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巴什500兆瓦及赞克尔迪500兆瓦风电项目等标杆成果,不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作出积极贡献,也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注入金融动能。 商报讯(记者 苗露 通讯员 陶滔滔)近年来,在中国-中亚机制推动下,中国 ...
中国—中亚经济合作迈入黄金时代
Jing Ji Ri Bao· 2025-06-20 21:59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以制度化成果为中国—中亚关系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引领中国—中亚经济合作 进入全面深化、多元发展的"黄金时代"。未来,各方以"中国—中亚精神"为指引,将携手开创经贸合作 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6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本次会议议程紧扣双边关系提质 与务实合作深化路径,正式签署《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哈萨克斯 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永久睦邻友好合作 条约》,以制度化成果为中国—中亚关系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引领中国—中亚经济合作进入全面深 化、多元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资源合作向"资源—产业链"协同跃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正实现从初级资源贸易向产业链深度整 合的战略转型,通过中国资本与技术赋能,显著提升中亚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附加值创造能力。在第二 届中国—中亚峰会框架下,中国企业又签署了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加工领域投资文件,涉及谷物加工、 蔬菜加工、纺织产业集群建设等行业。 构建中亚"绿色经济走廊"。在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指引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清洁能源、节能建筑、水资 源治理等领 ...
新华述评丨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必然——深刻领悟“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意涵
Xin Hua Wang· 2025-06-20 02:11
"中国—中亚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淘洗、于时代风云中淬炼,深深植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的 实践沃土,深刻回应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民对共同发展的时代呼唤,更是以其鲜明的合作共赢品格和超 越零和的实践逻辑,在变乱交织的当今世界,为国际关系健康发展开辟了崭新路径。 源于实践的深刻凝练:一部风雨同舟的合作史 精神之树,必植根于实践的沃土。"中国—中亚精神"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其厚重的历史根基与现实 土壤。 回望历史,两千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浩荡史诗。这份跨越千年的 情谊,为今天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根基。进入新时代,这种友好传统在更为复杂的国际格局中 得到淬炼与升华。三十多年来,中国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与中亚各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 的边界问题,使长达3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变成了连接彼此的和平纽带与合作桥梁。这正是"相互尊 重、平等相待"最朴素、也最坚实的起点。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题: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必然——深刻领悟"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意涵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17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成功举行。本届峰会最突出的亮点是,习近平主 席宣布了"互尊、 ...
热解读|“新的里程碑”是如何铸成的?
Yang Shi Wang· 2025-06-19 00:24
热解读 当地时间6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首次提出"中国—中亚精神"。 在此次峰会上,中国同中亚五国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原则固定下来,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创举。这一举措标 志着六国关系实现战略性突破,习主席将其定义为"六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习近平主席首提 亚指神 核心内涵: ● 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 推进共同现代化 详细阐述: "中国—中亚精神"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从丝路记忆的千年回响,到共同发展的时代脉动,再到命 运与共的价值认同,共同促成中国同中亚国家合力打造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丝路情缘"火"千年 "我们的合作根植于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巩固于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发展于新时代以来的开放共赢。" 共同的历史记忆构筑了"中国—中亚精神"的情感基石。 2000多年前,中国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历经千百年积淀,中国与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为世界文明交流交 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国家不分大小 视同仁,有 ...
促民心相通 续传统友谊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18 01:41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Yijing, a Tang Dynasty monk, as a pioneer in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Malaysia and China, particularly through his documentation of the ancient Kedah Kingdom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1][2] - The discussions at the recent seminar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exploring Yijing's contributions to cultural exchanges, which can 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ese and Malaysian civilizations [2] Group 1: Historical Context - Yijing, known for his travel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documented his journey and experiences,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trad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ancient Malaysia [1] - His writings, including "The Biography of the High Monk Who Sought the Law in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Return of the Law from the South Sea," serve as crucial resourc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nd ancient Malaysian history [1] Group 2: Cultural Exchange Initiatives - Recent cultural exchange activities inspired by Yijing's legacy includ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Yijing Historical Material Memorial Corridor" during the "Y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ld in Malaysia [2] - The first Yijing Cultural Forum took place in Jinan on May 20, 2023, and another "Y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s scheduled for July 2024 in Kuala Lumpur, coinciding with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Malaysia [2] - The initiatives aim to deepe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highlight Yijing's journey as not only a religious pilgrimage but also a significant cultural exchange endeavo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