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农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MAYER HOLDINGS对PCM业务前景持乐观态度,并将继续探索及把握新的合作机会
Zhi Tong Cai Jing· 2025-05-21 14:26
农业农村部乃为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及农村发展而设立的专门机构,主要职能包括为农业及农村基础建 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援、管理及咨询服务。农业农村部在贯彻国家政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并与地方政 府、研究机构及工程建设单位保持紧密合作。 根据指导合同,农业农村部应(其中包括):(i)为本集团提供建设"碳中和"数字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的建 设和规划;(ii)协助本集团获取农村农业领域的相关资料及政策,以及申请相关政府基金;(iii)协助本集团 开展PCM技术应用的试验及实验工作、收集相关数据及分析结果;及(iv)通过组织权威专家推动PCM相关 技术的应用推广,特别在设施农业、农产品、冷冻冷库链,并建立相关体系和制定企业标准,支持本集 团发展。 董事会相信,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支援下,研发材料及PCM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具成效且获得 验证,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之余亦有望为能够达致负碳排放作出显着贡献。 MAYER HOLDINGS(01116)发布公告,诚如PCM公告所述,本集团一直与多个机构(包括多所大学)合 作,共同开发及应用PCM相关技术,并就不同温度及场景下的配方进行实验研究,以扩大该等PCM技 术的应用范围。 为进一步 ...
广西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即将启幕 全方位展示千年荔枝文化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1 00:50
原标题:广西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即将启幕 全方位展示千年荔枝文化 近年来,灵山县把荔枝产业作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形成了从育种、种植、仓储、冷链到加 工、销售、文旅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拥有鲜荔枝、荔枝干、荔枝酒、荔枝蜜、荔枝饼、荔枝醋、荔枝 茶、荔枝游学等系列特色产品,成为灵山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500亩冷链仓储中心、508个村 级电商服务点及600余家电商主体,加强与国内知名物流、供应链企业合作,构建"冷链物流+电商矩 阵"销售网络,灵山荔枝实现了"次日达北上广、翌日抵江浙沪",远销加拿大、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图为5月18日,农户正在挑拣分装荔枝。施国辉 摄 同时,灵山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积极探索由桂鸟农服平台、无人机+AI自动 化作物监测系统、优质农产供应链三个板块所组成的数字农业技术闭环数字农业矩阵,实现传统种植与 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荔枝健康生长、高产和绿色品质提供全方位保障。 官方表示,通过本届荔枝文化旅游节,灵山县将进一步深化与全国各地的经贸合作,以荔枝为媒, 不断整合集聚资源,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 强县转变。(翟李强 ...
20国媒体见证内蒙古现代农业新生态
Huan Qiu Wang· 2025-05-16 04:39
【环球时报-环球网 记者史洁瑞】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一场关于数字农业培育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5月15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与 环球网联合主办的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活动,带领来自亚太地区19国的23名外国记者走进乌兰察布,探访了中国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察右前旗植 物工厂草莓基地以及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见证了这片土地如何以科技之力重塑现代农业。 中国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从"良种繁育"到"科技惠农" 在乌兰察布市的中国冷凉院士工作站,成片的冷凉蔬菜试验田与温室蔬菜育种大棚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为全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这里自 2012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冷凉蔬菜的科研、推广与服务。十年来,该工作站通过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推广,有效解决了冷凉蔬菜的良种 筛选问题,推动了冷凉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乌兰察布市累计增效达到2亿元以上。 工作站负责人关慧明向外国记者介绍道:"在内蒙地区,我们收集培育了240多个野生蔬菜和野生药材品种,将陆续把这些优秀的基因注入到我们的生产当中 去,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科研成果带来的发展和幸福。"目前,乌兰察布市的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70万亩,成 ...
广元市昭化区:解码智慧农业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14 14:16
冬播"一粒子",夏收"万斤油"。五月的田野,黄绿交织。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一望无际 的油菜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场高效的机械化收割作业吹响夏粮丰收曲。 "40多亩的油菜,收割机仅用4个小时就收完了。收割过程中,一边将不成型菜籽分出去,一边将秸秆自 动粉碎还田。同时还能打碎蚜虫,降低虫害基数,减少下一季菌黑病的传播……"说起机器收割的好 处,昭化区特优粮油首席专家陈定全停不下他的话匣子。 从引进智能播种机,到机械化采收;从配备土壤墒情监测仪,到植保无人机施肥……科技正以前所未有 的磅礴之势,重塑昭化区农业的发展基因。 扛牢"粮袋子": 一次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飞跃 5月13日,在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育秧中心,只见秧苗盘随着滑轨上下移动,犹如坐上了"电梯",系统 精准调控水肥均匀洒落,每株嫩叶都缀满晶莹水珠,绿意盎然的秧苗正等待着被移栽…… 目前,昭化区水稻栽种工作已经启动,当地通过使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及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将育秧 工作从农田"搬到"工厂,机械化育秧提质又提速,为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这种秧苗在25天左右就可以进行移栽,比传统育秧节约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加上水肥一体化设备及 ...
杭州“蜜梨之乡” 又因为蓝莓“火出圈”了
Hang Zhou Ri Bao· 2025-05-08 02:01
桐庐钟山乡是远近闻名的蜜梨之乡,不过这段时间,它却因为蓝莓"火出圈"了。 起因是位于陇西村的蓝莓智创园。这里的蓝莓住在干净洁白的"大房子"里,由数字"喂养",每 天"体检",好品种+技术调控让杭州市民在3月底就可以吃到又大又甜的新鲜蓝莓。 "我们与市农科院进行了深度合作,起初选了30多个品种在这里试种,最后留下了产量高、品质 好、最适宜在这边生长的4个品种,接下来我们还会一边引进好品种,一边开发具有陇西村特色的'适地 良种'。"钟林炳介绍。 目前,蓝莓智创园里正在运行的智慧蓝莓大棚共有25亩,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1个大棚,占 地10亩,将在下半年投用。在蓝莓产业带动下,智创园还在近两年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前来种植火龙果、 草莓等,园内规划了采摘体验区、科普研学基地及农创服务中心,打造集科研、生产、文旅于一体的现 代农业综合体。 "以陇西村为试验点,我们正在广泛推广'数字蓝莓'模式,希望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样本。"钟 林炳说。 为什么选择种蓝莓?钟山乡农办主任袁海涛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智创园建成前,钟山乡就有很多个 体户种蓝莓,全乡种植面积加起来有3000亩,但主要是露天种植,且缺乏好品种和好的种植技术,蓝莓 ...
探寻产业发展“新引擎” | 上市公司抢滩数字农业赛道 “农把式”长出“智慧脑”
如今,传统农具早已实现"科技换装",它们以智能化、机械化、绿色化、多功能化的崭新形象活跃在田 野上。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1050亿元,同比增长11.7%;2025 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目前,从生产应用场景来看,我国智慧农业生产主要以数字平台服 务和智慧种植为主,占比总和达67%,植保无人机、智慧养殖、农机自动驾驶占比分别为20%、12%、 1%。 当下,不少上市公司在智慧育种、智慧种植、农业机械智能化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精湛手艺"。 例如,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聚焦种业主业,依托科技创新,已发展 成为以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作物,及辣椒、黄瓜、谷子、食葵、甜瓜等专精特新作物为主业的综 合性跨国种业集团。 "公司在生物育种领域已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性工具已大量使用在生物育种领 域,并不断提高育种研发的门槛。公司也积极探索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在农业育种和种植 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优化育种效率,以科技力量助力农业发展。"隆平高科董秘胡博向《证券日报》记 者表示。 本报记者李雯珊 李如是 "时至立夏, ...
繁花经济 要颜值更要产值
He Nan Ri Bao· 2025-04-30 23:31
眼下正是鲜花绽放的季节,当你拿起手机拍照或者走进街边的花店,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是这些花儿进入你 的视野?这些花儿又从哪里来? 河南地处南北过渡带,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花卉产业发展优势。洛阳牡丹、开封菊花、南阳 月季、鄢陵蜡梅、周口荷花,河南"五朵金花"人人皆知。但目前河南的花卉产业发展仍面临生产水平有待提 高、交易模式亟待完善等问题。 这条"花路",河南如何突围?近日,记者走进洛阳、南阳、许昌等地,试图追寻一朵花如何持续芬芳的答 案。 向深:从"种植热土"到"产业蓝海" 暮春时节,南阳街头成了月季的海洋。花团锦簇的藤本月季攀附廊架,树状月季亭亭玉立,大花品种层层叠 叠铺满绿化带。正值月季节,花香与购销洽谈声、游客赞叹声交织,为这座"月季之城"注入蓬勃生机。 这场全城盛放的花事,正是南阳月季产业转型的鲜活缩影。作为全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南阳坐拥 15.5万亩花田,年出圃16亿株苗木,15万人投身其中。 步入南阳金鹏月季有限公司与南阳市林科院打造的"月季大卖场",就像进入了一个立体的月季王国。高低错 落的花境里,不同品种的月季竞相绽放;空中垂落的花带由藤本月季编织而成,宛如绚丽的锦缎;精心设计 ...
富邦科技(300387) - 300387富邦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09:20
Group 1: Company Overview and Strategic Focus - The company focuses on "water-fertilizer-pesticide coupling + digital technology" to enhance service efficienc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aiming for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to reduce costs and increase production [2][3] - The company has two main business segments: agrochemical additives and special fertiliz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aligning with the green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4][5] Group 2: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Q1 2025, the company reported a revenue of 305 million CNY, a decrease of 3.44% year-on-year, and a net profit of 23.12 million CNY, down 11.75% [6][7] - For the year 2024, the company achieved a total revenue of 1.235 billion CNY, an increase of 17.79% year-on-year, with agrochemical additives generating 902.47 million CNY (up 9.35%) and modern agriculture contributing 206.61 million CNY (up 169.05%) [7][8] Group 3: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The company is inve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saving and carbon-neutral additives, successfully launching new products such as cadmium and arsenic removal agents [3][4] - The focus on modern agriculture includes bio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digital agriculture, aiming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ecosystem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4][9] Group 4: Market Strategy and Expansion - The company plans to deepen its market presence in Southeast Asia, the former CIS region, and Africa, leveraging its core technology advantages in agrochemical additives and digital agriculture [5][10] - The company is pursuing an external growth strategy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argeting firms with advanced R&D capabilities and production facilities [8][10] Group 5: Challenges and Future Outlook - The company anticipates that the recent decline in Q1 performance is a short-term fluctuation, expecting gradual improvement as strategic adjustments take effect [6][7] - The company emphasizes its commitment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shareholder returns through market expans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11]
化危为机:大宗商品贸易与采购管理的战略转型与创新实践
麦肯锡· 2025-04-29 01:42
价格波动性与市场复杂性呈现螺旋式上升。俄乌冲突导致的天然气价格单日波动超30%,LME镍期货逼 空事件等极端案例,既考验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为套利交易创造空间。头部贸易商通过建立"波动 率指数矩阵",将价格异动转化为交易机会,2023年在能源品类实现22%的超额收益。这种市场特性倒 逼企业构建多层次分析体系,某金属贸易商融合卫星遥感数据、港口吞吐量和期货持仓量等300余个指 标,将市场预判准确率提升至75%。 行业竞争要素发生根本转变。传统资源禀赋优势正被数据资产和人才储备所替代,全球大宗交易机构对 量化分析师的需求三年增长170%,顶尖交易团队中机器学习专家占比超过40%。这种转变在农产品领 域尤为显著,ABCD四大粮商通过建立"数字农业生态",整合土壤传感、气象预测和期货对冲系统,将 种植决策响应时间从季度级缩短至小时级。 二、大宗商品采购管理体系的精益化、数智化重构 传统采购模式正在经历"三级跃迁"。从保证供应的1.0阶段,演进至风险管控和精益采购的2.0阶段,最 终迈向数智化决策赋能的价值创造3.0形态。某生猪养殖企业的转型实践具有示范意义:通过搭建"采购 决策驾驶舱",整合供需平衡表、成本模型和物 ...
南通海安:农业“芯片”解锁“科技开花”
Yang Zi Wan Bao Wang· 2025-04-27 13:41
日光倾洒,微风轻拂。踏入江苏省海安市雅周现代农业园内的组培繁育中心,数千个密封容器整齐排列,瓶内一株株幼苗正挺拔生长。"无需太阳和土壤, 仅靠定制的培养基便完成从细胞到成苗的全过程。"南通科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英说。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海安生物育种企业科腾生物的组培繁育中心,正是突破种源"卡脖子"难题的核心战场。该企业主 要从事高档花卉、中草药、果蔬等植物组织扩繁,建立新品种种质资源圃,以一粒种子逐渐"串起"现代农业产业链。 "不用种子,一片叶子就能'克隆'一片森林。"刘国英手持一瓶蝴蝶兰组培苗向记者介绍,公司去年8月培育的100万株种苗,近期进入出苗期,工人们正忙碌 地打包发货,60万株大辣椒、粉冠军、安娜、阿玛等脱毒组培苗将陆续发往江浙沪花卉基地。 传统植物自然生长受周期性、季节性限制,还面临土地资源匮乏和品种退化等问题。如今在科腾生物,一年四季每天都有新苗"下线",年产量高达100万 株,宛如一座高效运转的植物"制造工厂"。 "我们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担任常年技术顾问,与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设立研究生工作站。"据刘国英介绍,通过定向杂交和分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