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交流互鉴
icon
Search documents
“儒伊文明对话会”聚焦文明交流互鉴
Xin Hua Wang· 2025-06-17 01:11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校长奥斯曼·巴卡尔表示,此次对话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马来西亚国际 伊斯兰大学期待今后同国际儒学联合会开展更多务实合作。 在学术交流环节,中马两国学者深入探讨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明的共通之处,系统回顾"伊儒会 通""回儒对话"等历史经验,从不同视角探讨深入开展儒伊文明对话、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话题。 马来西亚总理夫人旺·阿兹莎代表安瓦尔总理致辞说,期待通过开展儒伊文明对话积极化解潜在冲 突,坚定秉持和平、自由、仁爱与公正的价值理念,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且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表示,中马两国是儒伊文明交流互鉴的成功典范,儒伊文明互鉴的智 慧之光始终照亮中马民心相通之路,助推"切水不断"的中马世代情谊接续传承、愈加深厚。 新华社吉隆坡6月16日电(记者王嘉伟 程一恒)由国际儒学联合会、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共同 主办的"儒伊文明对话会"16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对话会主题为"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的交 流互鉴",中马两国近百名学者与会。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出席对话会并致辞表示,本次对话会既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不同 文明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生动实践,也是落 ...
“为连接彼此带来更多力量”
Ren Min Ri Bao· 2025-06-15 21:51
6月14日,以"文明与和平:从帕特农神庙到圆明园"为主题的"古都文明对话"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来 自中国、希腊以及联合国的代表、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围绕"文明与社会""创新与未来"等话题进行探 讨。 近年来,中希两国联合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等,为两国和世界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2023年 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希腊克里特大学教授、中希文明互鉴中 心主席克洛·巴拉是联合致信习近平主席的5名学者之一,他表示:"中心在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相互理 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鼓励希腊年轻学者学习中文,更深入、准确地了解中华文化,让两国年轻 一代顺畅交流、建立友谊。"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谢冰介绍了中希两国在文物保护、展览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他表示,在百年 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希两国拉紧互利合作和文明交流两大纽带,不断丰富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 系。 希腊旅游部前部长季米特里斯·阿夫拉莫普洛斯认为:"尊重文化、保持开放、拥抱多样性,这是建立互 信的主要方式,将为连接彼此带来更多力量。" 近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等展览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参观。希腊驻华大使埃夫耶尼奥斯 ·卡 ...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之际 驻华大使向世界推介故宫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2 13:47
6月10日是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当天,2025年"使节进故宫"活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克罗地 亚、巴林、萨摩亚等3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等40余人参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话文明交流互 鉴。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博 物馆。其所在的紫禁城,既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赵丽 林勐男)"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故宫。虽然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但真正踏入其 中,依然被它的宏伟、广阔和丰富的馆藏深深震撼!"所罗门群岛驻华大使巴雷特·萨拉托(Barrett Salato) 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 巴阿达·卡岚达泽表示:"故宫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由衷地祝贺中国人民,庆祝这个伟大博物馆的百年 华诞。" 他同时向中国游客发出邀请:"格鲁吉亚同样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随着免签政策的实施,我 强烈欢迎大家乘飞机前来走一走、看一看。"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Andrey Tehov)对中华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他尤为欣赏中国的书法与 水墨画艺术。他曾多次造访故宫,并表示这里"常看常新"。"我已经来过 ...
联合国举办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
Xin Hua She· 2025-06-10 13:31
新华社联合国6月9日电(记者杨士龙 徐兴堂)为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对话系列 活动9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 对话会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主持,联合国官员、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专家学者等200余人与 会。各国嘉宾围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国际团结合作"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随后,由"《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世 界愿景"图形印展三部分组成的"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也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当晚,"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在联合国大会厅举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演员同台表演器 乐、街舞、武术、舞蹈、合唱等节目,奉献了一场中外合璧的艺术盛宴。 2024年6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联合国驻内罗毕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已于6月5日分别举办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系列活 动。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泰国曼谷、荷兰海牙等联合国驻地也将于文明对话国际日期间举办精 彩纷呈的主题活动。 当天下午首先举行的是由中国、埃及、秘鲁、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及联合国文 明联盟共同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Yang Shi Wang· 2025-06-09 11:55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提 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提 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 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 安全倡议一起构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支撑。 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不断延伸的"文明足迹"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合作新篇章。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 中国主张,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中国着力搭建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桥梁,为人类共同进步、世界繁荣发展凝聚 合力。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提出愿同阿方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 与非方携手推进"文明互鉴伙伴行动";深化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举办中拉文明对话大会……一项项扎实 行动让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有了更多落脚点,推动不同文 ...
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上,一个奇妙的符号静静讲述着文明交融的故事。 "三兔共耳"——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传说它最早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但其形象早已经 由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沙漠与山川,跃上英国的瓷砖画,融入埃及的陶瓷,跳进德国的教堂钟表…… 起源之谜仍未揭晓,寓意为何众说纷纭。这一符号无声见证:纵使山海阻隔,岁月漫长,文明始终没有 孤独前行。 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演变。在这样一个呼唤理解与包容的时代,增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比以往更 为紧要。 近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五洲四海的约400名中外嘉宾共聚此地,聆听 历史的回响,凝聚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丝路重镇敦煌,多元文明在此交汇。在这里,人们发现,"美"并非统一的标 准,而可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古道新程,心路相连。昔日,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在山间回荡,袅袅孤烟在大漠飘飞。如今,呼啸 的"钢铁长龙"夯实着"硬联通",政策规则标准协同构建起"软联通",日益丰富的人文交流拉近了"心联 通"……150多个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古丝路重焕荣光。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 ...
新华鲜报丨绵延千年丝路文化!外宾点赞中华文明生命力
Xin Hua She· 2025-06-02 09:10
Group 1 - The fourth Dialogue on Civilizational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was held in Dunhuang, showcasing the enduring vitalit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rough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odern innovations [1][6] - Participants visited historical sites along the Silk Road, including Mogao Caves and Jiayuguan, experiencing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elements [1][3] - The event highligh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lk Road as a conduit for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3][4] Group 2 - The innovative immersive performance "Dynamic Dunhuang" utilized advanced technologies like holography and 3D projection to recreate scenes from ancient murals, enhancing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for attendees [4][6] -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such as the 100 MW molten salt tower solar power plant in Dunhuang, was showcased, emphasizing China's commitment to green energ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7][9] - The dialogue facilitated discussions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green energy,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expressing interest in collaborating with China on renewable energy initiatives [9]
多家博物馆把国外文物展“请进来” 中外博物馆交流互鉴体验文明感召力
Yang Guang Wang· 2025-06-02 00:51
央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我国 博物馆积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展开合作交流,不断引进众多高质量海外展览。 这个端午假期,一场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在博物馆里火热进行,为观众们奉上别样的"文化大餐"。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卜希霆: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引进国际文物展的热潮本质 上是全球化背景下文明互鉴的必然选择。通过引进国际展览,中国博物馆不仅能够丰富馆藏的展示体 系,更能借助国际机构的策展经验,提升我们自身的学术研究和展览水平。 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积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展开合作交流,不断引进 众多高质量海外展览。去年7月在上海博物馆开展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已累计接待观众突 破200万人次,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即将闭幕的国家博物馆"美的多 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展品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历史文化价值之高,为近年来同类展览所 少见。端午假期,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峇峇娘惹的世界"展作为首博"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的 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不少来北京旅游的观 ...
记者手记: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Xin Hua Wang· 2025-06-01 00:28
新华社兰州5月31日电记者手记: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新华社记者袁睿、刘杨 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上,一个奇妙的符号静静讲述着文明交融的故事。 "三兔共耳"——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传说它最早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但其身影却早已经由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沙漠与山川, 跃上英国的瓷砖画,融入埃及的陶瓷,跳进德国的教堂钟表…… 莫高窟第302窟"三兔共耳"栏墙纹。(敦煌研究院供图) 起源之谜仍未揭晓,寓意为何众说纷纭。这一符号无声见证:纵使山海阻隔,岁月漫长,文明始终没有孤独前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复兴。"尼泊尔前总统班达里在对话会上讲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尼泊尔从"陆锁 国"变为"陆联国"的故事。她由衷赞叹,倡议不仅有效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与经济合作,更为增进文明间相互理解与合作架梁搭桥。 5月30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嘉宾在开幕式后进行敦煌文化项目体验。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古老的敦煌,成就于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交融。今天的敦煌,正在与数字丝绸之路的拥抱中焕发新生。 "变则通,通则久。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不再仅仅依靠古丝绸之路,而是拥有了连接全球80 ...
以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中欧关系发展(国际论坛)
Ren Min Ri Bao· 2025-05-31 21:57
深化中欧文明对话、加强交流互鉴,不仅有助于夯实中欧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推动双边合作迈向更高 水平,也将为全球和平发展、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深化中欧文明对话、加强交流互鉴,不仅有助于夯实中欧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推动双边合作迈向更高 水平,也将为全球和平发展、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中欧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多变的地缘政治给中欧关系带来新挑战,也带来新机遇。中国始终视欧洲为全 面战略伙伴,而欧洲一些人在对华关系定位问题上却颇多纠结。受意识形态、制度模式和价值观影响, 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被人为放大了。但从长远看,随着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欧盟战略自主性不断 加强,中欧在坚持多边主义、深化互利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空间。 进入调整期的中欧关系需要明确方向、继续发展,而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有助于跨越差异,减少误解和 偏见。人文交流早已成为中欧关系继政治、经贸之后的"第三支柱"。双方已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 制,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青年、妇女等多个合作领域。目前,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