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Search documents
我们在海底“种”珊瑚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05 23:04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珊瑚礁生态修复。广西大学海洋学院供图 社会志愿者参与珊瑚种苗培训。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供图 珊瑚礁被誉为"海底森林",是地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压力对中国珊瑚礁的 影响及其响应模式,科研人员通过修复和培育珊瑚,保护着海洋中的珊瑚礁生态。记者通过采访科研人 员,讲述他们在海底"种"珊瑚的故事。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刘敏—— 东山海域海底珊瑚。刘 敏摄 "为'海底精灵'搭建庇护所" 车行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不远处就是湛蓝的大海,海浪涛声,海天一色。"海底要比海面景观更 美!"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刘敏笑着说。 在东山岛最高峰苏峰山环山路,临近峰顶的一面山坡,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 与实验站就坐落于此。"在这里,我们观测珊瑚、保护珊瑚、修复珊瑚,这里就是'海底精灵'的庇护 所!"刘敏说。 自2009年进入厦门大学从事海洋生物学工作以来,珊瑚礁生态学便是刘敏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刘敏介 绍,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典型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洋中的 热带雨林",对珊瑚礁开展长期监测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环境价值。 观测站 ...
从浑浊到澄澈,五指山这条河如何重获新生?
Hai Nan Ri Bao· 2025-06-05 01:44
整治近5年,昌化江上游滨河雨林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完工 从浑浊到澄澈,五指山这条河如何重获新生? 6月1日,五指山小岛公园鱼鳞坝变身儿童欢乐海洋。通讯员 孟志军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凯 通讯员 温小丽 这个端午假期,五指山市区南圣河两岸游人如织,河边游玩的照片在当地群众的微信朋友圈刷屏。 市民游客乘龙船摇曳南圣河上,观民族歌舞、赏两岸光影交织,山风拂面;下游地带的小岛公园水幕秀在 夜色中璀璨亮相,灯光和水幕交织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鱼鳞坝成了炎夏遛娃好去处,在浇灭暑气的同时,亲 子家庭还在此享受鱼鳞坝浮动下午茶。 这条河道曾经环境脏乱,为何现在如此受欢迎?这得益于五指山市实施了近5年的昌化江上游滨河雨林生 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于近日完工并进行了旅游业态运营,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 构建"雨林+湿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过去,每到下雨天,家住森林湖小区临河边的业主王姝经常会站在阳台上,望着变黄的南圣河河道直摇 头。 "工程未改造前,南圣河水体呈逐渐浑浊之势,是因为汛期洪水裹挟泥沙会侵害城区段的河道,造成大面 积河水变黄,还大大降低了南圣河的排洪蓄水能力,影响市容市貌。"五指山市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 ...
海南大学海洋牧场科研团队助力珊瑚礁生态修复
Hai Nan Ri Bao· 2025-06-05 01:07
海南大学海洋牧场科研团队助力珊瑚礁生态修复 "海底热带雨林"长势喜人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艳玫 作为海南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11年,海南大学海洋牧场科研团队带着人工鱼礁技术和珊 瑚移植技术入驻,开启了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探索之路。"我们采用人工鱼礁+珊瑚苗圃+生态监测的立体 修复模式,通过优化珊瑚种植密度、模拟自然礁体结构等,展开珊瑚礁治理和保护。"海南大学教授、 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爱民说。 过程中,海南大学海洋牧场科研团队将多项珊瑚保育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态修复工作,比如研发 出"珊瑚苗圃"立体种植技术,将珊瑚幼苗成活率从40%提升至75%;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打造的珊瑚礁健 康评估模型,实现了修复区域生态指标的动态监测。 "这里的海底世界比我想象中还要美。"近日,来自重庆的游客唐燕逸在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体验了 潜水。五彩斑斓的珊瑚水中摇曳,成群的热带鱼穿梭其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蜈支洲岛凭借其清澈的海水,丰富的珊瑚礁生态和专业的潜水服务,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 的游客前来探秘"海底热带雨林"。这样喜人画面的背后,是长达15年的付出与坚持。 "通过优化珊瑚种植密度、模拟自然礁体 ...
通辽“山水工程”绘就生态新画卷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6-03 04:01
通辽是东北三省和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防线,是自治区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板块。如 今,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离不开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和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离不开通辽人民久久为功的坚守。 通辽市的"山水工程"是全国首批十个"山水工程"之一,于2022年4月启动,计划完成生态修复治理 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目前基本完成。 5月22日,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查干嘎查综合治理项目区,工人们弯腰俯身,将一株株樟 子松容器杯苗栽入沙土。科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股负责人郭岩介绍,现在进行的苗木补植及浇 水管护工作,是为了巩固好这片造林成果。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开展人工种草、森林抚育等系列保护措 施,扎实推进科左后旗草原生态治理和林业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近年来,通辽市强化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三北"工程、"山 水工程"、欧投行贷款造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全线推进科尔沁沙 地歼灭战,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行为,完成沙地综合治理近430万 亩。 该项目区属于"山水工程"的一部分 ...
河北秦皇岛—— 创新海上耕作建设蓝色粮仓
Jing Ji Ri Bao· 2025-06-01 22:28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拥有82公里海岸线,6海里至12海里范围内的可用海域面积超过20万亩,大部分区域 用于筏式扇贝养殖。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北戴河新区以海洋生态修复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 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截至目前,北戴河新区已有4家单位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海域面积达2.89万亩,总投资1.4亿 元,累计投放海参、扇贝等各类苗种超过5000万单位。在促进养殖提质增效的同时,还带动了水产品加 工、冷链运输、品牌营销和休闲渔业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近两年在海之洋海洋牧场投放3.6万空方人工鱼礁,已形成'藻—贝—鱼'共生系统。"北戴河新区海洋和 渔业局水产科科长聂国军抓起一把刚打捞上来的礁体附着物说,监测数据显示,海洋牧场建设以来,藻 类的覆盖率已达30%以上,海域渔业资源量恢复至2015年的3.2倍,消失多年的中国对虾、牙鲆鱼在水 域重现。 当前,正值扇贝育苗的关键期,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扇贝养殖海域生机盎然。渔民们起吊、投 苗、布网,投下一个个装有稚贝的笼具,紧锣密鼓地进行"海上耕作",为全年的收成打下基础。 35岁的养殖户姚远从小跟随父亲以近海渔业为生,见证了北戴河新区海洋牧场的 ...
内蒙古点亮绿色好物地图 蒙草生态创新草种科技助力产业振兴
Quan Jing Wang· 2025-05-31 04:23
5月30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大型全媒体直播带货节目"内蒙古好物蒙草童梦专场"开播,聚焦云朵下的种子魔方,展现草种科 技创新产品如何"沃草原、绿大漠、秀山川、美家园",全网曝光量突破3000万。 利用规范化精细管理及规模化种植技术体系,结合自研机械精准应用于28万亩良种繁育、饲草基地的种植、管理、收割、利用,助力提升国产草品种培育和 草种生产供给能力。 牧民栽种华北驼绒藜修复草场成效明显 全国布局28万亩良种繁育及饲草基地提供中国良种 内蒙古的绿色好物备受青睐,蒙草生态依托草种科技形成的创新产品体系覆盖生态治理、草种生产、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可持续 发展。 内蒙古"绿"能澎湃,草种"芯片"绘就生态新图景 创新产品亮相活动现场 从大规模的草原修复、防沙治沙、矿山治理,再到身边的城市、园林美化,优质草种不仅是物质基础,更是核心"芯片",一粒小种子,关乎大世界。蒙草生 态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收存各类种质资源2300余种、6.5万份,标本17万余份,土壤165万份。培育出的优质乡土草种兼具品质和数量优 势,为饲草生产和生态修复提供中国良种。 目前,蒙草生态已 ...
深化案件剖析成果运用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29 01:13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加强类案分析,找出共性问题、深层次问题,用好纪检监察建议,推动 深化改革、堵塞漏洞、规范权力运行。深化运用案件查办成果,由个案剖析向类案分析拓展,是运 用"全周期管理"理念提高办案质效的有效方法。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系统观念、整体思 维,"查、改、治"一体推进,"惩、治、防"协同发力,增强腐败治理效能,提升标本兼治综合效应。 坚持向"治"上拓展。贯通"查、改、治"全链条发力,结合监督检查、线索处置、集中整改、行业治理等 方面情况,将反腐败、防风险、促发展一体结合推进,做到原因分析透彻、整改措施过硬、治理成效显 著,确保查到底、改到位、治到根,真正形成从"零容忍"惩治到"常态化"整治的完整闭环。注重个案查 处与系统整治相结合,运用案件查办成果为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针对性进行整改纠治、系统性修复政 治生态提供支持,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积极探索清单化、数字化、制度化等路径,以专项治理为抓手带 动全领域、全行业治理格局整体提升,达到治根本、管长远的效果。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效,建立 各部门共同抓好警示教育的联动协作机制,审查调查部门既查清个性问题,又挖掘共性原因;案件审理 部门系统梳 ...
冠中生态(300948) - 300948冠中生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3
2025-05-23 09:38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5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类别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其他 | | 参与单位名称及 | 中信保诚基金 刘然 | | | 浙商资管 刘岩 | | 人员姓名 | 国盛证券 王素芳 | | 时间 | 2025 年 5 月 23 日(星期五)上午 10:00-11:30 | | 地点 | 公司会议室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 1、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方杰 | | 员姓名 | 2、财务总监徐宏 | | | 3、证券事务代表田纳纳 | | | 一、 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生态修复技术、项目案例等 | | | 二、 问答交流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Q1:2024 年度毛利率下滑,尤其园林绿化业务毛利率为负,什么原因? | | | 回复:主要是部分以前年度已完工项目,业主单位对工程造价审 | | 主要内容介绍 | 计陆续结束,部分园林绿化类项目造价审减金额较大所致。 | | | Q2:审减对公司未来收入和利润是否有较大影响? | | | 回复 ...
浙江县域观察:“蓝色资源”何以动力澎湃?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1 20:54
中新网温州5月21日电(周健张敏洁)初夏的海风掠过碧海礁岩,深远海风电母港桩基施工热火朝天,3万 尾大黄鱼幼苗安家"声波海洋牧场"…… 如今,浙江温州洞头正开展海洋强区建设——2025年一季度,洞头GDP同比增长10.2%,入选浙江省工 业经济"多作贡献"典型案例地区,"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居浙江山区海岛县前列。偏居浙东南沿 海,这座充满生机的"海上花园"如何激活"蓝色资源"的澎湃动力? 随着生态治理与业态导入的深度结合,洞头落地全国首个海洋生态修复类EOD项目,获批建设国家级 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 文旅融合 "诗与远方"相得益彰 项目赋能港口经济活力迸发 眼下,位于洞头元觉街道的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核心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正酣。这是全国首个 服务深远海项目的新型功能港,建成后将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头部企业集聚,为浙江开拓深远海海上风电 资源开发新赛道、建设深远海漂浮式研发总部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提供支撑。 且趁海风向"新"行,洞头坚持以港强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该区积极融入金丽温开放大通道,重点完善状 元岙港区集疏运体系,全速推进甬莞高速洞头支线建设;开通近洋精品航线17条,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