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
Search documents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11-26 18:48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002484 证券简称:江海股份 公告编号:2025-055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通知于 2025年11月19日以微信方式发出,会议于2025年11月25日在公司一楼会议室以现场结合通讯的方式召 开。应到董事9人,实到董事9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召集、召开以及参与 表决董事人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议由公司董 事长陈卫东先生主持,经参加会议董事认真审议并经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审议了以下议案: 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拟与关联方共同设立研究院暨关联交易的议案》 本议案已经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以及公司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通过。 详见同日在《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发布的《南通江海电 容器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与关联方共同设立项目公司 ...
陈李济:以陈皮为媒 老字号激活发展新动能
Ren Min Wang· 2025-11-25 09:50
在文化传承上,陈李济推出"长生"小药侠国潮IP,通过文创集市、香囊制作体验等沉浸式活动,让 年轻人感受中医药魅力。位于广州的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化身"陈皮文化飞地",陈皮咖啡、养生茶饮等创 新产品,让传统养生智慧融入现代生活。 陈李济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游种植环节,公司深耕新会核心产区,依托道地资源建立GAP示范种 植基地,从水土、种苗到生产全程标准化管理,确保原料的道地性与品质稳定性。在中端加工与仓储环 节,将传统陈化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依托陈李济新会陈皮GAP示范种植基地和新会圭峰山陈李济陈皮 产业园,联合中国电信构建陈李济陈皮产业园数字化平台,将种植气象、土壤墒情、仓储管理等数据实 时接入区块链,实现"三分果、七分陈"全程可视化,同时打造"陈皮官方供应链销售平台",将通过区块 链溯源、AI陈化度鉴定、5G+XR智慧仓,真正把"数据要素"转化为农民增收的"金要素",为乡村振兴 注入持续动能。 11月22日,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李济")在广州启动以"长风破 浪,生生不息"为主题的陈皮文化节,并发布《陈皮大健康"十五五"战略规划》。 据介绍,依托广东江门市新会核心产区的道地资源,陈李 ...
专访香港理工大学谭华耀:深耕光纤研究32年,孵化7家公司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25 00:08
(原标题:专访香港理工大学谭华耀:深耕光纤研究32年,孵化7家公司)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伟泽 香港报道 "某种意义上,不是我选择了光纤,而是光纤选择了我。"香港理工大学光电子讲座教授及光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华耀如此说。 这句话总结了他与光纤技术30余年的不解之缘。 从一个因时代洪流而几无归处的华侨青年,到如今成为国际知名的光纤传感领域权威,谭华耀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跨越学术与产业的创新故事。 在谭华耀及其团队的主导下,2014年香港建成全球首个城市级光纤传感网络,监测6条MTR线路。该技术目前已覆盖香港九成以上的铁路线路, 并推广至新加坡、荷兰、澳大利亚等地。 2014年,谭华耀凭借激光传感技术在铁路监测中的应用,获得激光技术领域最高奖金的国际创新奖之一——Berthold Leibinger Innovationspreis创 新奖。 近年来,谭华耀团队将光纤传感技术从宏观的铁路监测延伸至微观的医疗应用。他们与墨尔本大学及医院合作,开发出直径仅为头发丝十分之一 的塑料光纤传感器,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目前,这项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正与墨尔本皇家维多利亚眼耳医院的外科医生以及全球最大的人工 ...
中意高校共议:如何培育更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11-23 22:39
如今,面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作为两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和意大利,如何培育出更多新时代 的"马可·波罗",让他们走得更远、谈得更深? 11月13日,2025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意两国多所高校的校长,以"融合·创新·治理 ——面向未来的中意高等教育合作"为主题,围绕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等议题深入研讨。 回溯13世纪,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佳话。 "我们正处于技术变革时期,教育模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意大利领克大学校长卡洛阿尔贝托·朱斯蒂 表示,在知识型社会中,高等教育机构扮演关键角色,大学既要创造创新研究,也要注重教学,更要兼 顾育人和知识传授。"多学科融合是重要方向,大学需适应年轻人,以他们的需求导向开展研究,打造 适合新一代青年的新型大学。" 在都灵理工大学,学习工程学必修课程的学生也可以参与人文学科相关议题。"学生可以从人文学科角 度探讨气候变化、能源等关乎未来社会的议题。"都灵理工大学副校长玛利亚·埃莱娜·巴拉利斯认为,多 学科发展能让学生摆脱完全垂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应对全球问题的综合能力。 "语言是打开世界 ...
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昌平召开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1-23 13:29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2025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召 开。本次大会作为2025能源转型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聚焦"央地融合发展、深化协同创新、推动未来 科学城搞活跃升"主题开展纵深讨论,强化各方参与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向心力。 大会还进行了未来科学城央企研究院"院长联盟"成立仪式。由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倡导,区域内央企研究 院共同组建未来科学城央企研究院院长联盟,以"共商、共创、共建、共享"为原则,设立联盟理事会、 秘书处、专项工作委员会及职能部门工作组,通过强化协同创新、产学研融合等,搭建专项技术研讨 会、"院长圆桌会议"等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科研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央企研究院打开院墙搞科 研,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集聚与优化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央地协同与产学研合 作,进一步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完) 未来科学城华能新能源基金签约方面。昌平区以政府投资为引领,由未来科学城集团与深圳市国信证券 共同设立北京未来科学城先进能源产业母基金,以"源头活水"助推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本次先进 能源产业母基 ...
海南自贸港综合交通场景创新中心揭牌
Hai Nan Ri Bao· 2025-11-23 00:53
融合产学研打通"实验室—市场"最后一公里 海南自贸港综合交通场景创新中心揭牌 同时,完善产业应用链,打通成果转化堵点。海南交通集团联合产业园、科技园共建科技创新企业 孵化中心,为科技成果提供中试场地与市场验证机会;发挥"以投代招"和"以投引产"作用,组建创新联 合体,变"项目合作"为"股权纽带"实现战略共赢。 海南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向未来,智能交通实现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标准不统 一、成果转化难、人才不匹配"瓶颈。为此,该公司将实施"人才双引双育"计划:联合海南大学等建设 首席科学家团队,推动高校专家驻企指导、企业工程师入校授课,共建"双师型"导师队伍;引入院士领 衔的科研团队参与重大课题;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共建"智能交通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既懂 技术又通工程的复合型人才。 海南日报海口11月22日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11月22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省交通 运输厅获悉,在2025第二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大会期间,海南自贸港综合交通场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旨 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打通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实验室—市场"最后一公里。 该创新中心由海南交通集团和海南大学联合共建 ...
这3位民营企业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1-22 02:48
Group 1 - Three experts from private enterprises were elected as 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ncluding Lian Yubo from BYD, Huang Xianbo from Kingfa Technology, and Wu Kai from CATL [1][4][8] - Lian Yubo, the chief scientist and automotive chief engineer at BYD, has led the development of over 20 fuel and new energy vehicle models, contributing to BYD's strong position in the new energy vehicle sales rankings since 2016 [2][4] - Huang Xianbo, the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at Kingfa Technology, has focused on high-performance automotive materials and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in China [5][4] Group 2 - Wu Kai, who has served as the chief scientist at CATL, has a background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nd continues to lead research in this area after resigning from his position as vice president [8][9] - Kingfa Technology operates 64 subsidiaries and has established R&D and production bases in regions such as South Asia,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providing services to over 1,000 well-known enterprises globally [5][7] - BYD's core technologies, including blade batteries and DM hybrid technology, are attributed to Lian Yubo's 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 efforts [2][4]
新增院士向产线聚集 企业界院士大幅增加 武汉两大产业各新增一位院士
Chang Jiang Ri Bao· 2025-11-22 01:12
尹周平 尹周平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他长期从事电子制造装 备理论与技术研究,面向我国高端电子制造装备发展战略,攻克大面积微纳结构跨尺度制造重大科学难题,突破了高精度图案化 和高性能键合的重大技术瓶颈,取得了从理论、技术、装备到应用的系统性创新成果。 姜卫平 姜卫平院士曾任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在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基准站网、坐标框架、全球海平面等方面做出开创性工作,为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空间基准的工程建设作出了突 出贡献。 在今年武汉地区新增院士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尹周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卫平分别在光电子信息和北斗导航领域颇有建树, 是武汉这两大产业领域的核心专家。长江日报记者发现,相较于2023年,今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向产线聚集明 显。2023年,企业中的新增院士只有3位;今年,来自企业中的新增院士大幅增至14位,其中武汉光电子信息和北斗导航产业两 大领域各迎来一位新院士。 凭借"新型显示器件高分辨率喷印制造技术与装备"项目捧回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尹周平院士,紧盯光电子产 ...
民企工程师当选院士人数创纪录
Xin Jing Bao· 2025-11-21 14:35
2025 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后,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今年的院士评选强调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和工程技术一线的人员。中国工程院增选名单中,有三 位来自民营企业的工程师,这是工程院增选以来,民营企业工程师单届当选人数最多的一次。 如果以公示名单上的工作单位为依据,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是 2009 年当选的中星微电子创始人邓中翰。此后十余年间,工程院累计有 6 位院士来自 民企。2025 年单届新增 3 位,几乎相当于此前总量的一半。 截至目前,中国工程院"民企院士"的数量已累计达到 9 位。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这一时期,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加速突破关键技术、扩大产业基础,为 企业技术人才站上国家科技舞台创造了条件。 邓中翰的当选,被视为民营企业技术力量第一次进入主流视野。 2019年以来,两院联合中国科协提出,要"特别关注"在企业,特别是在基层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从他们中推选院士候选人。当 年,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认为是院士制度"向企业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士运 >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 云计 ...
观察:当机器人跳起英歌舞,“人机共生”的城市实验已然开场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11-20 00:56
11月19日,深圳华强北,一场特殊的英歌舞在主街上演。舞者不再是传统的壮汉,而是充满未来感的机 器人。这一幕极具隐喻色彩:古老的岭南文化与最前沿的硬科技,在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地方实 现了奇妙的共振。随着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的开业和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入驻,华强北正式 宣告开启向"人机共生第一街"的迭代。这不仅是一次产业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生活形态的超 前实验。 场景之变:从"柜台里的零件"到"街道上的伙伴" 走进今天的华强北,你会发现一种微妙的违和感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赛博朋克式的和谐。这也 正是"人机共生第一街"最直观的注脚——机器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街区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买电脑配件到华强北"曾是辉煌的过去时,"买机器人到华强北"正在成为现在进行时。支撑起"人机共 生第一街"这一愿景的,是深厚的产业底座。 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的正式开业,不仅是一个商业地标的树立,更是华强北产业基因的一次显性进化。 这个中心整合了从芯片、传感器、算法模块到工业级、消费级整机的全链条资源,打出的"一站式配 齐"口号,实则是在宣告:华强北已经完成了从"硬件供应链"向"智能生态链"的转身。 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