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重建

Search documents
重新理解消费者:五大行为变革背后的市场真相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01 07:15
(原标题:重新理解消费者:五大行为变革背后的市场真相) 2025年进入下半程,宏观的不确定性仍未退去,全球经济在通胀、地缘政治、AI颠覆性技术浪潮的多 重作用下持续震荡。而在消费者侧,一场"持续变异"的结构性转折正在悄然展开。 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25全球消费者趋势》报告指出:疫情时代所催生的应激性消费行为,已经演化为 一种稳定常态。旧有的消费者行为预测框架已不适用,新常态下的消费者不再可预测,而是需要被实 时"感知"与重塑理解。 报告通过覆盖全球18个国家的2.5万名消费者样本,提炼出五大持续性行为变革。结合当前市场趋势与 中国本土背景,我们可以看到,这五股行为变革不仅是对疫情的延续,更是对当代商业逻辑的系统性挑 战。 01. 独处和在线:从"社交退潮"到"自我消费时代" 麦肯锡指出,相较2019年,美国人平均每周多出3小时自由时间,但其中近90%花在了独处的在线行为 上:刷手机、独自健身、看剧、购物、打游戏……线下文化活动和面对面社交正在边缘化。 这种变化,在中国更为复杂。一方面,消费者仍然重视家庭与社交关系,另一方面,"悦己"型消费迅速 崛起:兴趣班、护肤仪、美容项目、宅家娱乐正成为消费结构中的主力板 ...
“夹着恨的爱”:我们还能相信别人的好意吗?
Hu Xiu· 2025-06-25 23: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品听,编辑:崇衫,原文标题:《"夹着恨 的爱":关系中的隐性创伤与信任困境》,题图来自:AI生成 剑桥大学曾做过一个糖水试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心理机制:当甜美的糖水反复与腹痛刺激关联,小鼠 会永久避开所有含糖液体。 这种"条件性厌恶"在人类情感世界中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些曾在"善意"中尝到伤害的人,往往对所 有"好"产生本能排斥。这种防御机制的背后,藏着潜意识对"陷阱"的警惕,也折射出人际关系中给予与 接受的复杂心理博弈。 从糖水实验到情感防御:创伤如何改写信任程序 1. "甜蜜陷阱"的早期印记 童年时期如果经历过"有条件的爱",比如"给你买这么贵的东西,你必须考第一",会在潜意识形成"好 意=附带伤害"的神经链接。 成年后,这种早期创伤会表现为:面对同事主动分享的零食,第一反应不是感谢,而是警惕"他是不是 有求于我";收到伴侣的礼物时,本能怀疑"这是在补偿之前的争吵吗"。 2. 防御机制的自我强化 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心理在此被放大:一次被借钱不还的经历,可能让人拒绝所有借贷请求;一 段以"为你好"为名的控制型关系,会让人对所有关心产生" ...
下半年投资策略出炉:多家投行仍“挺”中国科技股
Xin Jing Bao· 2025-06-16 03:22
进入6月,各大机构的投资策略逐渐浮出水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连日来,多家国际机构召开年中策略会,深入探讨并预测下半年中国及全 球经济走势。而多家机构代表分享过程中,"分散投资"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部分机构眼中,非美国资产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并有望继续表现出色。不少海外资金从年初就开始 配置中国,下半年投资者对中国消费和科技领域相关股票的热情势头将继续。 看好非美国资产,机构频提"分散投资" "对于全球资本市场而言,长期投资者已经开始重新评估美元资产的风险收益比。在这一过程中,非美 货币与实物(黄金、瑞郎、日元等)避险资产与其他主要储备货币的配置比重或进一步增加。"工银国 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2025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展望时指出。 在程实看来,美国国债作为全球金融体系"无风险资产基准"的锚定地位一旦发生扰动,将通过估值体 系、抵押品体系与风险定价体系形成广泛外溢。这一变化意味着,不仅融资成本将整体抬升,资本市场 内部也将面临信用等级与流动性预期的重构。 "趋势一旦开始,不会轻易结束。全球资本市场或将进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资产信任重建,重新定义何 为'安全'。"程实强调。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 ...
Goheal揭上市公司控股权收购背后的“文化战”:老板走了,团队还听你的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5-07 09:09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一句古语,在股权收购的战场上,远比财务指标或控制权交割表更有穿透力。当一家公司易主,老板挥手告别,留下的不是一个空 壳,而是一支尚未"选边站队"的队伍——你赢得了股份,却未必赢得人心。这才是并购后最艰难的部分:文化战,一场没有公告披露、但足以决定成败的隐 性战争。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深知这一点。在我们主导的多个控股权收购案例中,那些表面一帆风顺、收购价格合理、尽职调查齐整的项目,最终能否兑现 预期回报,往往取决于一个并不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变量:组织信任重建能力。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收购不是一场买卖,而是一场关于"认同"的重构。 老板一走,"旧文化"撕裂了"新秩序" 看不见的"文化账",其实能精算出来 很多投资人喜欢说:"文化不就是软的?我们先管住财务,文化慢慢熏陶。"但文化带来的代价,是可以量化的。 以研发为例,若核心技术团队流失10%,根据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对2023年至2024年行业并购数据的研究,平均会引发5%-8%的追加整合成本,包 括专利补偿金、重新招聘培训费用、项目延迟损失等。这在"并购六条"出台后的尽调新范式中,已成为必须量化的风 ...
如何让14亿人“愿消费”?这场对话揭示三大破局密码
Sou Hu Cai Jing· 2025-05-06 09:43
导语 2025年5月4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标志着一场关乎14亿人消费信心的战役正式拉开帷幕。从国产奶粉市占率突破至68%的君乐宝,到各地 政府倾斜百亿消费券,再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速建设,这场经济转型的底层逻辑正在逐步演化成一场信任重建、供给升级与制度创新的三重突围之战。 一、信任突围:从"抢购洋奶粉"到"国货敢花钱" 十年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不足30%,而如今已突破68%。这一变化的背后,浓缩了中国制造业的十年救赎史。三聚氰胺事件后,德国超市为中国游 客设立奶粉限购令,激发了国内企业的危机感,催生了君乐宝"百亿自建牧场"的战略决策。时至今日,消费者纷纷留言支持国产品牌,而质检数据也有力 地支持了这一转变:国产奶粉菌落总数仅为欧盟标准的1/10,蛋白质含量高出20%。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正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的核心逻辑的体 现:信任是消费的基石。正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刘美菊所言:"科普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正确宣传乳制品营养。"各地政府推出的消费券政策, 从本质上看,也是在通过"政府信用背书"来重建市场的信任。 网友热议 @职场宝妈:"曾经代购奶粉被海关扣过,但现在看着国产奶粉的质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