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控股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东湖高新拟参设5亿产业基金 聚焦前沿科技发力园区运营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7-06 22:27
剥离百亿主业后,东湖高新(600133)(600133.SH)战略转型步伐加快。 东湖高新日前发布公告,公司联合全资子公司及合作伙伴共同发起设立东高前沿二期基金,基金总规模 5亿元。其中,公司认缴出资2.45亿元,占比49%。该基金将重点投资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优 质企业,旨在完善园区运营模式,优化产业生态。 自去年完成旗下工程建设业务的剥离后,东湖高新一直积极探索拓展新兴产业。公司进一步集中优势资 源发展环保科技和科技园区相关业务的同时,不断向高新技术及战略新兴产业等国企价值重估热点领域 发力。 东湖高新表示,此次公司出资设立东高前沿二期基金,旨在进一步完善园区运营板块的发展模式。2024 年,公司园区运营板块开发及运营园区46个,实现营业收入13.01亿元,较上年增长7.65%。 东高前沿一期基金总规模为1.2亿元,其中,东湖高新认缴出资5880万元,作为有限合伙人,占基金规 模的49%;东湖投资认缴出资120万元,作为基金普通合伙人,占基金规模的1%;夏创星源认缴出资 6000万元,作为有限合伙人,占基金规模的50%。一期基金投资领域、投资对象均与二期基金相同。 对于出资设立东高前沿一期基金,东湖 ...
龙高股份: 兴业证券关于龙岩高岭土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之财务顾问报告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6-12 11:19
本部分所述词语或简称与本财务顾问报告"释义"所述词语或简称具有相同含义。 本次收购系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拟以其持有的龙岩投 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51.04%股权、龙岩文旅汇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39%股权和龙岩交通 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股权作价出资入股至龙岩市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 "收购人"),使得收购人间接控制龙岩高岭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龙高股份" 或"上市公司")49.55%股份,成为龙高股份间接控股股东。 兴业证券接受收购人的委托,担任本次收购的财务顾问,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按照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本着诚实信用和勤勉尽责的原则,在审慎调查的 基础上出具本财务顾问报告。 本财务顾问报告不构成对龙高股份股票的任何投资建议,对投资者根据本财务顾问 报告所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风险,本财务顾问不承担任何责任。本财务顾问 提请广大投资者认真阅读收购报告书、法律意见书等信息披露文件。 二〇二五年六月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龙岩高岭土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之财务顾问报告 重要提示 本次收购的收购人已经声明向本财务顾问提供了为出具本财务顾问报告所必需的 全部资 ...
500亿,一个超级国资诞生
投资界· 2025-05-29 07:28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杨文静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珠海500亿国资挂牌 从"分散撒网"到"集群作战" 至此,珠海科技集团核心功能正式披露——致力于通过股权重构、业务整合、资本聚合,打造珠海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科技引领、国内一流的 产业投资控股集团 。"珠海科技集团总经理李光宁表示,未来,珠海科技集团将筑牢"科技 投资+产业运营+园区支撑" 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黄埔军校、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摇篮、娴熟资本运作的专业 平台"。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表示,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与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将共同组建珠海科技集团。 其中,华发集团将所持有的部分股权和资产(含华发科技股权)对珠海科技集团进行注资。本次专业化整合完成后,珠海科技集团将 成为格力金投的股东,而珠海市国资委仍然是实际控制人,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如今,规模50 0亿的超级国资集团正式落成。按照本轮国企改革部署,珠海科技集团肩负着珠海推进产业招引、构建新质生产力核心平 台的使命。 改写大湾区科创版图 ...
Goheal揭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流程:从谈判到交割,你必须知道的关键环节
Sou Hu Cai Jing· 2025-05-27 08:39
在资本市场的棋盘上,并购重组从不是一场冲动的交易,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棋对弈。一步错,满盘皆输;一步稳,则可能重塑公司命运、重启估值 逻辑。 当下,无论是新能源巨头、互联网出海玩家,还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派",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目光聚焦在"买买买"这门大课上。谁掌握了并购的节奏, 谁就拥有重构行业格局的机会。而在这个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流程中,谈判桌上那杯没喝完的咖啡背后,往往藏着决定企业命运的变量。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今天,就由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带你走进这条"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的并购重组流程,读懂那些你以为懂了,其实一点都不简单的关键环 节。 并购的"前奏",永远不是合同,而是战略 一个并购项目的开始,从来都不是谁开口"要不要卖",而是董事会深夜亮起灯的那次闭门会议。所有的收购动机,不外乎两种:做大规模,或做强护城河。 但战略这张图纸如果画得不清晰,就算握着现金也难敲开目标公司的大门。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常说一句话:"并购不是战术问题,是战略问题。"这句话放在如今这个"存量博弈"时代尤其成立。如果你的主业不够稳,扩张 就只是套上华丽外衣的自毁程序。 有趣的是,并购 ...
Goheal:市梦率是怎么讲出来的?拆解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中的叙事技巧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08:24
《庄子》有云:"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万物皆有始终,唯故事流传不息。对资本市场而言,讲好一个故事,往往比拥有一个 好产品更重要。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让我们先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 某家主营光伏逆变器的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趋缓,股价沉寂。但它突然宣布将布局"卫星互联网+能源物联网",引入某航天系统背景的战略合作方,并 同步披露未来三年"千亿市值目标"愿景。公告一出,直接连拉四个涨停。事后财务数据没有改变,主营业务也未有重大突破,但二级市场给出了"梦想溢 价"。 这,便是"市梦率"的魔力。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认为,"市梦率"并非子虚乌有的噱头,而是源于三个核心变量的叠加:故事的完整性、路径的可证性、以及资本的可参与性。 当"PE(市盈率)"失效、价值投资疲软的时候,另一个衡量维度悄然登场——"市梦率"。这个术语听起来略带浪漫主义色彩,却真实地反映着一级市场到二 级市场之间,资本预期驱动的变现逻辑。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长期研究发现,在市梦率背后,是一整套系统性的"叙事工程"。从项目包装、行业标签、发展曲线到监管预期,每一步都像是 讲故事的拼图。而在这个以"未来" ...
Goheal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协同效应:如何在短期内创造最大化价值?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08:19
"凡大事,必作于细。"这句箴言,在并购重组的战场上,似乎显得格外贴切。如今的资本市场并非单靠"重组"二字就能激起千层浪,真正决定成败的,是那 些藏在尽调表和Excel模型背后的协同效应。尤其在短期内实现价值最大化,更像是场精妙的魔术,要懂财务的解码术,更要有讲故事的天赋。 近期AI大模型的崛起和产业链重塑,正在引发新一轮并购热潮。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告超过120起,其中约有四成 强调了"短期协同"预期。这背后,是投资者对"即刻兑现价值"的强烈诉求,也是监管趋严背景下,对并购方执行力的真实拷问。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我们常说协同效应是并购成功的灵魂,可究竟何为协同?通俗点说,它是一种"1+1>2"的美好期待。比如通过收购某家核心供应商,整合后实现采购议价提 升、成本压缩;又比如并购一家地域互补型公司,快速打通销售网络、覆盖新市场。这些效应若能尽快释放,就能在财报上留下漂亮的印记,也就能让资本 市场心甘情愿给出更高的估值溢价。 不过话说回来,协同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常常"落地难"。Goheal在实务中就见过太多PPT上轰轰烈烈,实操中悄无声息的案例。一个典型场景 是:上 ...
Goheal:被低估的传播力,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为何需品牌总监来“讲故事”?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08:19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当资本市场越来越像一个信息超载的剧场,讲故事的能力,已然成为企业的"估值放大器"。过去,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时最信赖的 是CFO;现在,一位懂财务的品牌总监,可能才是撬动估值的隐藏钥匙。 从OpenAI的CEO萨姆·奥特曼到特斯拉的马斯克,再到国内"AI新势力"掌门人们的日常发言,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叙事驱动估值的时代来临。美国更好并购集 团(Goheal)在服务多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愈发意识到,"讲好故事"的能力已经不只是营销部的活计,而是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关键变 量。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为什么同样的技术、同样的财务表现,一家公司市盈率是12倍,另一家却可以拿到70倍,甚至根本没有盈利也能冲击IPO? 答案藏在——"传播力"四个字里。 讲故事,从来不是虚的 别误会,"讲故事"从来不是包装空壳的借口。相反,它是将复杂、抽象甚至不确定的未来价值,用大众能理解的话术结构化呈现出来的过程。而这个"话 术"的边界,正由"品牌总监"这样的新角色不断拓宽。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在一起A股某智能制造企业分拆项目中发现,投资者在听完企业的技术讲解后几乎 ...
Goheal: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到了交割,却发现“董事长的U盾丢了”怎么办?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08:19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古人诚不欺我,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每一个小小的疏忽,足以让一场耗资数亿、筹谋数月的并购重组功亏一 篑。 前不久,一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件刷爆了圈内微信群: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进入最后交割阶段,融资到账、协议就位、监管反馈也基本落地,万事俱 备,结果在准备完成最后一步工商变更时,发现"董事长的U盾丢了"。没错,就是那个用于数字签名、公司法人认证的U盾。交易瞬间陷入暂停,投资机 构、财务顾问、法律团队一脸懵。 U盾虽小,杀伤力却足以引发一场资本地震。这并非孤例,而是中国并购市场中"最后一公里失速"的典型案例。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作为深耕跨境 与本土并购市场的老炮,经手的案子里,不乏类似"意外"。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是资本逻辑和行政效率碰撞出的火花,更暴露出企业在流程管理 和权责划分上的深层短板。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让我们回到那个U盾丢了的现场。一位年过五旬的董事长手忙脚乱:"平时都是秘书代签,我真不知道那玩意放哪儿了。"秘书出差,法务请假,最后连门口 保安都差点被叫来"协查"。结果交割硬是拖了两周,关键资产被银行冻结,估值折价重谈,PE方损失一大笔浮盈 ...
Goheal:你看到的公告都是“真”?拆解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中的信披技巧
Sou Hu Cai Jing· 2025-05-23 08:35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如果说信息是资本市场中的"水",那么公告,就是投资者窥探局势的一汪"镜湖"。然而,看似清澈 的公告水面下,真相未必如你所见。2024年,超过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其背后都潜藏着"信息披露+策略操盘"的精密配合。有人以一纸公告震 荡市值,有人则借语义陷阱谋得亿级套利。而我们,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就是这场信披博弈中的拆局者。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你看到的是"拟收购",对方做的是"精准控盘";你以为公告披露是底牌,其实那可能只是诱饵。本文,我们不妨大胆撕开公告的面纱,深入探讨那些藏在字 眼、时点与沉默背后的"信披密码"。 模糊,是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按《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持股达到30%即可能构成控制权。然而,现实的战场从不照本宣科。收购方精于布局,往往选择"卡在 29%以下"的安全边界游走,辅以表决权委托、一致行动人协议,便可实控上市公司却规避强制要约。这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股权版谍战剧"——台面上风 平浪静,股东大会上一锤定音。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就曾见证这样一桩新能源企业控股权转移的操作:收购方表面只拿 ...
Goheal揭一纸议案背后的权力游戏: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真的是为了股东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5-23 08:35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股东大会一纸议案,胜似千军万马。"从ChatGPT大模型火遍全球,到A股市场上"股东利益优先"的口号反复被提起,我们似乎处在 一个科技与资本交织共振的时代。 然而,当你细读那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文件,一份又一份议案犹如剧本——改选董事?其实是"实控人"强行安插亲信;资产出售?不过是"腾壳换魂"的幌 子;员工持股?更像是"利益绑定"的陷阱。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从上百份上市公司会议纪要中总结出一个颇为现实的观点:很多资本运作的起点,并不是为了所有股东的利益,而是为了"特 定人的控制权稳固"服务的。 一纸议案,是棋局的第一步。 2024年,一家主打绿色能源的上市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议案只有两项,看起来"合理合法":一是向某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不超过10%的股份,二是同步 增补两位董事进入董事会。资本市场的解读是:引入资金,优化治理。但我们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发现,这家所谓的"战略投资者"背后,是现任董 事长的关联人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且该合伙企业正通过信托产品进行资金穿透,实控人表面未变,实则实现了"自我增权"。 资本市场的舞台,从来不缺"拟人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