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疫耐受
icon
Search documents
泰恩康:CKBA并非202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特定研究成果
人民财讯10月10日电,泰恩康(301263)10月9日在互动平台称,CKBA并非202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的特定研究成果,但其核心均指向"免疫耐受"和"免疫调控"这一免疫学的核心领域。CKBA不是广泛抑 制整体免疫系统,与传统免疫抑制剂相比更具靶向性,为恢复自身免疫平衡提供了新策略。 ...
免疫研究再次获奖——彰显“阴阳调和”的精妙平衡
Ke Ji Ri Bao· 2025-10-09 08:40
"今年的诺贝尔奖成果证明人体免疫系统运作的规律有阳(活化)的一面,也就有阴(抑制)的一 面。"10月6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免疫学研究所所长王青青在解读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 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获奖者的贡献是发现了免疫系统中一群能够精准地控制免疫反应,防止自身免疫性 疾病,从而让人体免疫达到精妙平衡的细胞,并解析了其发挥功能的关键机制。 补上"阴阳调和"关键拼图 一直以来,T细胞被认为是英勇无畏的战士,能识别机体内的外来者并杀伤和清除它们。但"英勇"是一 把双刃剑。T细胞的杀伤力过于强大,当出现识别误差时,难免会攻击自身。 打开调节免疫的"新大门" "此次获奖的系列发现,揭示了免疫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上海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杨光华表示,如果调 节性T细胞的调节能力不足、数量少或功能不全的话,会导致免疫过激,攻击自身机体组织,诱发自身 免疫系统疾病。 机理的揭示让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在内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走出了困境。肿瘤治疗也有望 迎来更具突破性的疗法。 抑制负向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曾获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CAR-T疗法,是活化T细胞去杀 伤肿瘤,而靶向调节性T细胞则可以换一个角度 ...
量子世界、新疗法与新材料,三大自然科学诺奖助产业突进
Di Yi Cai Jing· 2025-10-08 14:03
免疫调节发现有助推动相关细胞疗法加速迈向临床;物理学奖致敬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MOF将在材料科学领 域带来根本性创新。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出了本年度诺贝尔奖的最后一个自然科学大奖,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 家——日本科学家北川进(Susumu Kitagawa)、澳大利亚科学家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美国加州大 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他们因开创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的全新领域,共同摘得 这一桂冠。 此前两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陆续颁出。6日,日本科学家大阪大学教授坂口志文 (Shimon Sakaguchi)与两位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Mary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被 共同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因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获得表彰;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 科学家米歇尔·德沃雷特(Michel Devoret)、英国科学家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和美国科学家约翰·马丁尼斯 (John Martinis),他们因"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 ...
免疫系统的“刹车”找到了!2025诺奖解密外周免疫耐受,它是治疗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新希望?
Yang Zi Wan Bao Wang· 2025-10-07 06:50
10月6日,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一位日本科学家坂口 志文,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发现。"外周免疫耐受"究竟是什么?这项诺奖成果跟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本报特 别邀请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徐晓龑,为大家进行专业解读。 诺奖聚焦外周免疫耐受 阻止自身免疫病的关键防线 徐晓龑主任介绍,人体免疫系统就像"健康卫士",主要承担两大任务:一是抵御细菌、病毒等外来病原体;二是清除体内突变 细胞、衰老或坏死细胞,维持身体内部平衡。如果出现免疫系统会"判断失误",把自身正常细胞当成"敌人"攻击,就可能引发 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徐晓龑补充道,免疫系统的"刹车"不止这一种,2018年诺奖成果"免疫检查点"通路(如PD-1/PD-L1信号),也起到类似的免疫抑制 作用;另外还有其他的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诺奖成果离应用还有多远? "免疫刹车"疗法仍需攻关 徐晓龑主任提到,这一发现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人类发现新的"调节免疫刹车"的方法,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目前 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第一种 ...
中外专家就特定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临床价值达成共识
Bei Ke Cai Jing· 2025-09-26 09:01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郭铁)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相关会议上,多位专家就婴幼儿过 敏预防达成共识,重申特定部分水解乳清蛋白配方(pHF-W)在降低过敏发生风险方面的临床价值, 推荐将其作为从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向完整牛奶蛋白配方过渡的有效降阶方案。 数据显示,全球约2%-3%的婴幼儿受到牛奶蛋白过敏困扰,中国部分城市1岁以下婴儿特应性皮炎患病 率达30.48%。长久以来,食物过敏管理主要依赖于严格的饮食回避。2016年之前的国际指南普遍建 议,在婴儿期避免摄入常见过敏原,然而此策略并未降低食物过敏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暴露出 一定局限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邵洁指出,从临床研究战略视角看,早期干预特定性皮炎远不止 于皮肤管理,其核心价值在于阻断过敏进程的启动,采取"皮肤-肠道"双途径干预策略至关重要。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永坚在《婴儿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的触食物国际共识及新趋势》报告中表示,随着 对食物过敏机制的深入理解,研究发现通过肠道早期接抗原更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这一认识推动了预 防策略的根本转变,即从被动回避转向主动、早期的口服暴露,通过生命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