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贫

Search documents
新华全媒头条|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与理论创新
Xin Hua She· 2025-07-11 17:06
构建长效防返贫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完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减贫实践,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 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曾有国际人士关切:这是一次性成就还是持久变革?从全球来看,一些发展中国家曾实施过大规模减贫 行动,但没有巩固减贫成果,又发生大规模返贫。 报告认为,在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中国构建起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 摘"的长效防返贫机制。尽管经历了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多重冲击和挑战,但中国脱贫地区牢牢守住 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题: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 实践与理论创新 新华社记者王军伟、李劲峰、谢佼 夏粮开镰、水果丰收、避暑待客、车间忙碌……盛夏时节,从云贵山区到东北平原,广大农村地区的脱 贫群众接续奋斗、勤劳致富的忙碌身影处处可见。 今年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5年过渡期成效几何?对 全球减贫事业带来哪些贡献和启迪?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7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上,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为了人 民美好 ...
新华时评丨中国以减贫重新定义“发展权”
Xin Hua She· 2025-07-11 16:22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11日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发布《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智库报告,总结了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创新实践、理论探索和显著成效,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减贫事业中的独特贡献 与大国担当,为全球减贫事业带来深刻启示。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时间检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正日益展现出更强的科学性与更广泛的普遍 性。中国减贫治理的理论框架不断丰富、方法路径持续优化。不仅是经济指标的改善,更是对"什么是 发展""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命题的创造性回应。 以人民为中心的减贫理念,不同于传统福利国家的现金救济,超越了西方"保障基本生活"的减贫范式。 从"生存权保障"到"发展权赋能",中国始终将"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摆在最紧要、最突出的位 置,以民族、地区、贫困户"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通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完成"小 康""大同"等中国传统理想社会的当代诠释。 中国减贫治理模式的基本遵循,正在从"中国特色"迈向"全球共享",成为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思想 财富,提供了更强调精准、务实和以人民为中心 ...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向全球发布《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智库报告
Xin Hua She· 2025-07-11 14:38
报告认为,中国共产党打好脱贫地区5年过渡期"收官战",成绩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这也向世 界充分说明,贫困不仅是可以战胜的,在建立起可靠有效的后续帮扶机制的前提下,也是可以阻断、可 以不再复发的。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侯雪静、何伟)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11日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上面 向全球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与理论 创新》,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跨越绝对贫困后的新使命、减贫理论实践创新和国际减贫合作。 报告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主线,以中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伟大实践为基础,阐释了 从精准扶贫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五个一批"工程到"四个不摘"长效机制, 中国减贫治理的理论框架不断丰富、方法路径持续优化,迈向更加成熟定型的新阶段。这一理论体系不 仅根植于中国国情,更在实践中不断吸收人类减贫智慧,实现了从本土经验向全球价值的升华。 报告分为"5年过渡期:在挑战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中国减贫治理 模式的理论创新及丰富发展""中国减贫治理模式的基本遵循""中国减贫行动与国际减贫合作" ...
通讯丨中国大棚种植技术让老挝金花村焕发新生
Xin Hua Wang· 2025-07-06 07:21
新华社万象7月6日电 通讯丨中国大棚种植技术让老挝金花村焕发新生 大棚数量多起来,村里的贫困户逐渐脱贫。"如今有三户脱贫家庭还成了村里的优秀示范户。"开玛说, 最令人欣慰的是村民们有了稳定收入来源,"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日子更有奔头了"。 "之前我们家靠种地只能勉强糊口,参加大棚种植后生活逐渐好起来了。"脱贫户维康告诉记者。曾经住 茅草屋的她,如今靠种菜收入盖起了新房,还购置了农机和牲畜,"孩子上学、家里开销再也不愁了"。 经过前期发展,金花村依托23个蔬菜大棚不断壮大蔬菜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4年,广西援老挝 技术合作减贫示范项目开始在金花村实施,为金花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5年1月,三个新的智能控湿控温控光智慧农业大棚正式移交金花村,金花村大棚种植技术水平和管 理能力得以迈上新台阶。除新建智慧大棚外,硬化通往蔬菜种植区道路、建设村内蔬菜收购点、开展蔬 菜产品GAP认证、签订蔬菜收购协议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我们来老挝是为了帮助金花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中方专家冯敏说,将在蔬菜收购点建冷库, 解决蔬菜采摘后的保鲜问题;开展蔬菜产品GAP认证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信任,提高金花 ...
中国中亚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环球热点)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25 22:50
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学员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学习苹 果嫁接技术。新华社记者 邵瑞摄 改善民众生活 【观察】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中亚减贫合作中心揭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国际合作处 处长寇建海说,设在新疆的中国—中亚减贫合作中心将发挥新疆区位、产业和技术优势,结合中亚各国 具体需求,面向当地落实一批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合作项目,争取在粮食增产、就业改善、农民 增收方面收获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将中国减贫经验推广到中亚,更好地服务人类减贫事业。 近年来,中国举办多个面向中亚国家以减贫、发展等为主题的研修班。曾参加过相关研修班的吉尔吉斯 斯坦劳动、社会保障和移民部预算规划和融资司司长哈迪娅·杜曼纳耶娃说:"深入学习中国减贫经验, 有助于我们制定适合本国的减贫方案。" 【解读】 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方决定在中国中亚合作框架内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 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中国和中亚在相关领域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这些合作中心和平台将 发挥什么作用?受访专家表示,这些合作中心和平台回应了中亚渴望振兴、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的迫切需 求。在 ...
中非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论坛在肯尼亚举行
news flash· 2025-06-25 12:56
中非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论坛在肯尼亚举行 金十数据6月25日讯,2025中非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论坛24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来自中非双方 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的200余名代表参会。非洲联盟粮食体系特使易卜拉欣·马 亚基表示,非洲大陆有望通过借鉴中国在前瞻性政策、技术与创新驱动下的农业转型模式获益。在充分 尊重非洲生态系统与文化特殊性的前提下,中国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扶贫减贫领域的成功经验可 为非洲农业振兴提供重要参考。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海燕说,中方宣布将落实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 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有利于肯尼亚等国更多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欢迎中非双方企业、研究机 构等抓住机遇,深化合作,携手推进非洲农业现代化,实现共同发展。 (新华社) ...
拓展农业合作 深化减贫交流(携手同行:中国中亚合作提质升级)
Ren Min Ri Bao· 2025-06-21 21:47
"各方愿深挖农业合作潜力,促进农业领域投资、产业和农产品贸易合作。中方欢迎中亚国家通过中国 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加大中亚国家农产品推广力度。"《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 如是指出。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入开展农业合作,农产品贸易不断扩大,农业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不仅提升 了中亚农作物产量、质量,增加了附加值,还丰富了中国和中亚国家老百姓的餐桌,让更多人通过发展 农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与中方合作不仅惠及我们,也为下一代人创造了机会" 近日,2025年首期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在陕西 渭南开班。图为学员们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了 解苹果套袋知识。 新华社记者 邵 瑞摄 西安爱菊集团哈萨克斯坦园区二期厂房内,当地工人在面 粉加工流水线上作业。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在,曼舒克提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就满面笑容——从家到工厂只有300米、工资稳定、有带薪假期、下班 可以兼顾饲养牲畜,还有机会到中国参观交流。"与中方合作不仅惠及我们,也为下一代人创造了机 会。"曼舒克说,她希望自己的小儿子将来到中国学习。 粮油合作项目是"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清单"中唯一的农业加工型粮食项目。目前,西安爱菊 ...
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和音)
Ren Min Ri Bao· 2025-06-14 21:57
作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减贫合作对共建各方发展具有重要赋能作用。科技 创新是中国减贫脱贫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方案为各方推进科技减贫带来重要助力。本届"一带一路"科技 交流大会举办科技减贫的目标与实践论坛,分享中国科技减贫经验,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助力精准减贫的 新路径、新模式。论坛发布科技减贫十大技术成果清单,启动了一批研究平台。与会人士赞赏中方致力 于深化科技减贫国际合作,认为各方应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普惠共享,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各国特 别是全球南方国家。 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 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但技术鸿沟、数字鸿沟、智能鸿沟 仍在扩大,个别国家的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对全球发展造成巨大障碍。"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加 强全球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促进文明互鉴,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各国需要携起手来,共建创 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本届大会传递出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的强烈呼声。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 人类",倡导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反对在科技创新领域搞零 ...
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侧记
Jing Ji Ri Bao· 2025-06-12 22:04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0日至12日,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 ——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 行。 来自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科技界嘉宾齐聚蓉城,为创新丝绸之路建设出谋划策,注入更多科技创新 力量。 为深化低碳技术领域国际合作,6月12日举办的科技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正式启动"一带一路"低碳 技术创新合作联盟,这也是本届大会开幕式上发布的8项重要成果之一,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实现碳中和 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论坛还发布《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技术清单(2025)》和《"一带一 路"碳中和技术创新典型案例》,400多项可持续发展技术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气候预测报告警告,2025年至2029年间,全球气温预计保持在或接近创纪录水 平。"这让我们认识到,立即采取果断行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已经滞后了。"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 在论坛上表示,面对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全球课题,我们亟须打破地域藩篱,推动技术共享,凝聚创新 合力。 缅甸科技部部长苗登觉对科技减贫助力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表示肯 ...
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观察
Xin Hua Wang· 2025-06-12 15:13
新华社成都6月12日电 题: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观 察 新华社记者李力可、袁秋岳、温竞华 空中成像设备前,学生隔空点击虚拟界面,感叹"科幻照进现实";展厅深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整装待 发,勾画未来交通图景;论坛现场,中外嘉宾围绕人工智能、中医药、科技减贫等话题深入交流……6 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科技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本次大会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设置重要 活动、主题活动、特色活动、圆桌会议和技术对接五大板块共38场活动。约1500名来自国内外的科技人 员、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共襄盛会,共话发展,共促合作。 "创新之路"结出累累硕果 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英文版)正式发布,到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发起,从"一带一路"人工 智能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启动,到新一批联合实验室、科技合作联盟、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陆 续启用,大会现场8项重要成果发布,彰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蓬勃活力。 宁德时代则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创新实践。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