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链融合
icon
Search documents
走近“科技板” | 厚植科技金融向“新”力 政策性银行引导资金助力“双链深度融合”
Xin Hua Cai Jing· 2025-06-25 07:36
新华财经北京6月25日电新时代扎实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效,未来发展关键 在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打通双链融合机制梗阻,并在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进程中,赋 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进入快车道。 基于此,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 式。 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聚焦科技金融重点难点,因地制宜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对科技创新、新兴 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债券市场创新工具,围绕新质生产力支持重 点产业链布局,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债市"科技板"塑造"双链融合"新工具 随着市场工具的持续优化,金融机构正以全新姿态拥抱科创发展浪潮,担当科技企业成长的坚实后盾。 5月初以来,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磅推出,首批各类代表性项目陆续落地,政策性银行也作为发行人积 极筹备参与。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发行首期科技创新债券及首期贴现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科 技创新产业项目,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这既是金融工具创新的实 践突破,更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点,为培育新质生 ...
筑牢长三角“双链”融合发展的法治屏障
Xin Hua Ri Bao· 2025-06-04 21:03
□ 杨宇琦 高质量推进政府立法项目,加强对"双链"融合发展所涉内容的立法研究与保护,为"双链"融合提供坚实 的法律保障。 开展协同立法,维护区域发展的共同利益。以立法形式明确长三角区域"双链"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 原则等,为"双链"深度融合筑牢法律屏障。具体立法层面,针对跨区域、跨地区、跨行政边界的综合治 理和协同管理,借鉴《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制定《长三角产业促 进法》《长三角产业促进条例》等跨省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法规,以系统集成、区域治理共同体的 面貌为优化企业运营环境、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提供支持。同时,各地政府应加快完善管理政策,有效提 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科创融合积极性。如《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长三角科技创新 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等强化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衔接,确保法律法规落地生根。 在信息共享与规则互认中提升法律服务质量 长三角区域"双链"融合,还应强化信息共享,落实规则互认机制,以高效率、便捷式的法律服务,不断 提升立法质效,并增强各级各类主体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效率和执法自觉。 构建跨区域的服务保障体系,以强化协同保护。围绕长三角区域"双链"深度融合 ...
长三角区域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进路
Xin Hua Ri Bao· 2025-06-04 20:57
□ 葛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一任接着一任干, 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具有重 大战略意义,必须科学部署、精准施策。 长三角地区城乡发展布局须整体规划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整体规划其城乡发展布局 是同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这不仅是空间重构的过程,更是制度革新与理念升级的过程,亟需通 过系统性、前瞻性的空间重构,构建起"城市群—都市圈—县域—乡村"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推动城乡 要素双向流动、功能互补共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体规划。 长三角地区城镇密集但分布不均,导致"大城市病"与"小城市萎缩"并存。整体规划需打破"一城独大"模 式,培育多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特色小镇—乡村社区"多层次网络。可推动 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合,促进近沪城市如苏州、无锡、南通与上海的同城化发 展,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针对小城 ...
发新芽 长成林 快生根——江苏聚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5年2月14日,苏州召开"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记者 仲茜 操子怡 江苏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展示尖端科技;无锡汽车装备企业天奇股 份研发中心,最新版的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实训"上岗";盐城市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江苏最 大独立储能电站——远景射阳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完成全容量并网…… 作为全国经济的排头兵,江苏以全国1%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10%的经济总量、13%的工业增加值。近 年来,锚定科技创新主线,江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 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省内13座城市立足资源禀赋,努力形成"高原隆起、高峰迭起"的新发 展格局。 2024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同比增长5.8%,5座城市GDP迈上万亿元台阶。2025年一季 度,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万亿元,同比增长5.9%。制造大省江苏不负期许,踔厉奋发,在"双 链"融合上走在前、打头阵,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上挑大梁、做示范。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比赛开始!"4月25日,无锡市惠山区全民健身中心热闹非凡,1 ...
何海峰:激发商业性金融机构活力,助力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Sou Hu Cai Jing· 2025-05-18 15:31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深圳报道】面向"十五五"时期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建设,其核心支撑要素及关 键挑战有哪些?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统筹金融开放与风险防控的辩证关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最大的支撑要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科技和产业不能是'两张皮'。"5月18日,在2025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现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金融政策报告》项目执行负责人、原国泰君安首席经 济学家何海峰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点在何处? 对于产业发展或将面临的挑战,何海峰表示,经济运行中的外部及内部的不确定性是最主要的挑战因素,例如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技术冲击,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等。 在分析产业经济时,何海峰还提到了产业范围、产业边界和产业深度三个新概念。他表示,产业范围是指从范围经济 的角度出发,不能只看产业或行业的发展规模,还要看产业的构成与产业之间的支撑连接,更加重视产业的范围和领 域。 在微观经济学或中观经济学上,产业边界类似于一个产业或者行业生产的可能性,或是可行性的边界。何海峰表 示:"要把握住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平衡,国内与国际的平衡,任何一个产 ...
近三年,自贡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一万五千余名,引进人才连年递增 不拘一格抢人才,自贡有拼劲
Si Chuan Ri Bao· 2025-05-15 02:50
5月8日,及鹏飞(左三)在带领团队检查发动机系统。记者 行晓艺 摄 5月12日,张学丰(中)在与团队成员沟通。受访人供图 才聚盐都看亮点 "1+4+19"模式 1——自贡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八届"盐都人才月"活动启动仪式 4——4场人才及项目对接会产业人才对接会、科技成果对接会、乡村振兴人才研讨会、青年创客沙龙 19——19场"盐都人才月"系列活动 ●双招双引活动7场,组织川商总会、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商协会自贡行等活动,搭建专家人才、企业家与地 方交流合作平台 ●智慧研讨活动4场,以专家路演、研讨交流等形式,为自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竞技揽才活动2场,组织开展技能比武、专场招聘,引育一批自贡急需的产业人才 ●服务关怀活动6场,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青年人才音乐会等,展示城市对人才的关心关怀 "我们团队主导的产业基金,已投资了10个项目,有些被投企业的估值翻了不止两番,这种成就感,比任何待 遇都更有吸引力。"5月9日,谈及工作,自贡创新发展投资集团总经理助理张学丰很兴奋。张学丰是北京大学博士 后,此前在北京某研究中心工作。 上个月,自贡举行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八届"盐都人才月"活动,以"1+4+19"模式"抢"人 ...
北电数智以旗舰级AI工厂助推人工智能产业新质生产力释放
Jiang Nan Shi Bao· 2025-04-29 04:35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 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 产力的有效载体。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注入动力,而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只有促进科技 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才能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推 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这样自上而下的战略指引中,一批具有前瞻视野的科技企业正以创新实践印证着"双链融合"的发展逻 辑。北电数智作为北京电控旗下 家专注于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聚 焦破解"国产算力商业化落地难、模型场景应用落地难、数据价值释放难"三大产业瓶颈,基于"一个AI 底座+两大产业平台"战略方向展开全国布局。北电数智希望通过整合全栈AI服务能力打造城市AI底 座,并依据在地产业优势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打通"双链"间的藩篱和堵点,实现"1+1>2"的效果, 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盛大召开,大会系列活动的核心板块之一——中关村国际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