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场景深耕
icon
Search documents
银行:消费贷走出“规模竞赛”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5-27 13:39
从"3"字头降至"2"字头,并在"2"字头利率基础上不断下探,这是过去几年来,银行消费贷角逐的写 照。 随着房贷这一零售"发动机"的减速,在资产荒与利率下行围困中,消费贷一度被视作银行填补利润缺口 的"缓冲器"。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40家A股上市银行消费贷余额增超9500亿元,有银行增速较上年末 涨超九成。 通过线上消费贷产品升级、线下消费场景扩容,多数银行消费贷规模激增。交通银行2024年个人消费贷 余额为330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0.44%,而在2022年末该行消费贷余额尚不足1000亿元。 "2024年交通银行零售贷款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今年零售贷款也做了一个积极的计划,即零售贷款的 增量要高于去年,零售贷款的占比还要进一步提升。"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 说道。 不过,这场以价换量的狂欢并未能持续,为防止价格战背后的套利乱象、不良飙升等风险,3月末多家 银行明确消费贷利率将上调至不低于3%。 当低息狂欢的潮水逐渐退却,银行消费贷的角逐也从规模竞赛逐步走向场景深耕,额度提高、期限延长 纷纷落地,场景化突围将取代低息营销成为"新引擎"。 一年曾超9500亿元 过去几年,银行 ...
Uber多头押注中国企业,文远和小马谁能跑出财务困局?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09 14:09
2025年5月,全球出行巨头Uber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连下几子:向文远知行追加1亿美元股权投资,与小 马智行达成中东Robotaxi平台接入协议,携手Momenta启动欧洲市场前装量产车落地计划。 这场涉及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地缘资源的"三线押注",不仅折射出Uber构建全球自动驾驶生态的野 心,更将中国头部自动驾驶企业推入了新的赛段。 多头押注背后的生态博弈 Uber的"三线下注",形成了颇为精密计算的战略互补。 对文远知行1亿美元的追加投资,瞄准的是中东市场的地缘红利——阿联酋给予自动驾驶企业每辆车 30%购置补贴,且允许全境无安全员运营。文远与Uber联合运营的Robotaxi车队已跃居中美以外最大规 模,这种"技术输出+运营分成"模式,规避了国内市场的政策限制和滴滴的流量垄断。 而与小马智行的合作更侧重技术协同。作为丰田L3级辅助驾驶核心供应商,小马将第七代车规级系统 接入Uber平台,通过中东市场的实战数据反哺算法迭代。 值得关注的是,Uber在两家公司的持股呈现"金额悬殊但功能互补"特征:重金押注文远获取规模化车队 资产,轻仓牵手小马绑定前沿技术演进。而与Momenta的合作则是其布局L2-L4协 ...
电池的任督二脉,被钠打通了
投资界· 2025-04-25 07:03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川研究所 ,作者罗松松 远川研究所 . 刻画这个时代 但现实告诉我们,动力电池没有绝对的"完美",这并非技术桎梏,而是材料特性、物理 化学规律与工程实现之间的天然矛盾。 从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博弈,到成本控制与低温性能的取舍,每一项技术突破都伴随着 权衡与妥协。 动力电池也迎来了自己的"多核时代"。 作者 | 罗松松 编辑 | 熊宇翔 来源 | 远川研究所 (ID:YuanChuanInstitution) 1 9 91年,当索尼将钴酸锂与石墨组成的小电池装入摄像机时,锂电池商业化的历史大幕 就此拉开。 此后十几年,锂电池和消费电子行业比翼齐飞,直到2008年,当特斯拉将装有6831颗钴 酸锂电池的Roa dst e r推向市场并且大获成功后,原本作为便携式能源的锂电池又被赋予 了一个全新的历史使命:整车动力核心。 发明钴酸锂的J o h n Goode nou g h当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发明竟然意外开启了一场前 所未有的电动车革命,也让动力电池行业此后走出了一条"性能暴力拉升,成本急剧下 探"的摩尔曲线。 陡峭的曲线让电动车从奢侈品降格为日用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这种平权化的背后 是动力 ...
电池的任督二脉,被钠打通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4-22 12:04
陡峭的曲线让电动车从奢侈品降格为日用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这种平权化的背后是动力电池在材料、结构和工艺层面持续不断的创新。 从钴酸锂到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从钠电池到固态电池,从 18650 的小圆柱到 4680 大圆柱,从模组方案到电池车身一体化,每一次的技术迭代都伴随着科 学家和工程师对于" 完美电池" 的不懈追求。 但现实告诉我们,动力电池没有绝对的" 完美" ,这并非技术桎梏, 而是材料特性、物理化学规律与工程实现之间的天然矛盾。 1991年,当索尼将钴酸锂与石墨组成的小电池装入摄像机时,锂电池商业化的历史大幕就此拉开。 此后十几年,锂电池和消费电子行业比翼齐飞,直到 2008 年,当特斯拉将装有 6831 颗钴酸锂电池的 Roadster 推向市场并且大获成功后,原本作为便 携式能源的锂电池又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历史使命: 整车动力核心。 发明钴酸锂的 John Goodenough 当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发明竟然意外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电动车革命,也让动力电池行业此后走出了一条" 性能 暴力拉升,成本急剧下探" 的摩尔曲线。 从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博弈,到成本控制与低温性能的取舍,每一项技术突破都伴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