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审批改革
icon
Search documents
我市积极开展“我陪企业跑流程”活动,推动“一件事”审批改革深化
Nan Jing Ri Bao· 2025-07-11 03:15
为破解这一难题,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一件事"改革工作。一方面, 同步推进一般环评与核辐射环评的受理、审查及批复环节,打破以往"串联式"办理的局限,大幅提升审 批效率;另一方面,通过部门内高效协同,由审批部门传递文书,经各区政务窗口直接送达企业许可文 书,让企业办事不再"折返跑"。 联合审批模式的效能,在江苏华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项目上得到初步验证。改革后,审批周期较 传统流程缩短50%,企业往返报件次数从4次减至1次。"节省的不仅是时间,更推动项目提前落地抢占 了市场先机。"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敏感慨道。 近日,在市生态环境局"陪跑员"的帮助下,江苏华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办件员工小李仅跑了一趟 便拿到两份环评批复,他笑着竖起大拇指说:"没想到不仅全程有人'陪着跑',还办得又快又好!" 按照传统审批流程,企业需分别编制一般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和辐射项目环评报告,经历"两套材 料、两轮流程、市区两级审批"的过程。"企业在高淳,跑一趟市政务中心将近100公里,两个许可加起 来审批时长要20多个工作日。"市生态环境局驻政务大厅负责人蒋广亭表示,从20多个工作日到如今一 趟搞定,得益于"我陪企业跑流程 ...
赋能项目建设“提速换挡” 成都青白江区亮出审批改革“组合拳”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25 09:25
据悉,河北奥通电力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旨在打造西南地区的生产、销售和安装维护 工程总部。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然而,项目建设 报批涉及事项繁杂、材料众多,曾是项目方的普遍烦恼。关键时刻,青白江区送上的《青白江区工程建 设项目全流程集成申报手册》成为"破局钥匙"。这本手册将审批全周期细分为落地开工、加快建设、竣 工验收三阶段,为50余项手续提供精准导航。项目签约落地后,专员随即对接,企业按"路标"准备材 料,部门提前联动预审,打破政企信息壁垒。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申 报材料正在预审中。 青白江区的创新不止于此。在改革深水区,该区推出"开工一件事"联审联批服务模式,整合审批、住 建、规自、环保等14个部门的审批力量,聚焦项目开工前集中涉及的高频审批事项,创新推出"开工一 件事"集成服务包。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大协同"与"大瘦身":部门大协同,形成覆盖全流程50余节点 的统一申报指南;服务大前置,重大项目土地出让空窗期即启动多部门联合图纸与技术预审;时间大瘦 身,关键审批环节耗时从平均65个工作日锐减至10个工作日以内办结,效率 ...
高质量的环评报告是这样出炉的
如何编制高质量的环评报告?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六个遵循":一是遵循《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 录》,准确界定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是报告表;二是遵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确保报告的内容完整和深度适合;三是遵循区 域环境特征,科学合理确定保护目标和评价范围;四是遵循项目特点,针对项目具体产污的环节、性质 和数量,制定有效、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五是遵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落实其 各项环境管理要求;六是遵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报告不出现 质量问题。唯有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政策、技术(工艺技术、治理技术、编写技术)、项目特 点和环境特征深度融合,才能编制出真正高质量的环评报告。 日前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版)》中,将 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等"两高"项目,以及尾矿库、危险废物处 置等生态环境影响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上收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此举严格落实了生态环境分区管 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等要求,可有效避 ...
自然资源部:为基层减负 服务“挑大梁”
Xin Hua She· 2025-06-20 13:51
新华财经北京6月20日电(记者王立彬)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推进联动审批改 革,给各地经济发展减负,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 记者20日在自然资源部"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座谈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服务端口前移、重 心下沉,成立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工作组,部领导带队赴山东、上海、江苏、广东、湖北、四川、浙 江、河南、福建、湖南、安徽、北京等经济大省开展包片服务;选派48名优秀年轻干部,赴经济大省开 展为期半年的蹲点服务,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同步建立清单台账,将经济大省和其他省份提出的合 理诉求,纳入台账,统筹解决。截至目前,各经济大省共提出293项诉求,已解决133项。 为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推动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动审批,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办"。有12个省份陆 续制定省级层面实施方案,15个省份采用联动审批方式批准项目958个,分不同情形减少报审材料5至19 项、压减工作环节8至20个,平均审批时长压缩25%,部分项目时长压缩80%;审批时间较短的可以压 缩到10天左右,时间较长的也可以压缩50%左右。 (文章来源:新华社) 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大力推行"延时办""就近办""专 ...
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来,共推动17款创新药获批上市
Xin Jing Bao· 2025-06-19 14:13
加速推动罕见病用药等临床急需药械产品可及。2024年,市药监局会同卫健、海关等部门共同建立具有 北京特色的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审批绿色通道,并以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方式,在缩短时间、数量保 障、全程追溯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罕见病等临床急需药械保障机制,推动"人等药"向"药等人"的转变。 一年来,北京市累计获批临床急需药品进口23个品规(含20款罕见病药品),惠及患者2000余名。 国家试点政策提速审评审批。两项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试点措施落地见效。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 通过前置沟通、并联审查,将审批时限从60日压缩至30日,临床试验启动时间缩至12周内,11个项目纳 入试点,最快18个工作日获批、3周启动试验;药品补充申请审评试点通过前置服务,使重大变更补充 申请审评时限从200日压缩到60日,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迭代升级,保障临床用药。目前,共接受企业 申请26件,3个品种获批,最快用时19个工作日。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6月19日,在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药监局副局 长、新闻发言人屈浩鹏介绍,五年来,北京共推动了包括全国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在内的17款创新药、 54款国家三类创新医疗( ...
广西上收“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权限,透露出哪些深意?
为进一步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预防作用,持续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 环境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版)》,上收 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等"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从严环评审批把关,严守生态环境底 线。 事实上,上收火电、钢铁等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广西并非首例,河北、青海等省份都有类似举措。这些 举措综合考虑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既落实国家"管得住""放得活"的要求,也充分考虑了 地方是否"接得住"的实际,确保环评分级管理与基层管理能力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 众所周知,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比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十四五"规划 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 良天数比率等4项指标滞后预期。如果盲目上马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等"两高"项目,虽然 当地GDP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增长,但也会带来碳排放的增加和能耗的增长。这不仅与国家发展新质 生产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相背离,而且会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和区域经济 ...
济宁市搭建项目审批“快速路”,助力工业经济加速跑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5-15 14:34
济宁市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审批"快速路"改革,强化跨部门系统整合、服 务联动,"一链一策"推动工业项目全链条要素保障,创新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模式,做优全体系政 务服务,助力全市工业经济"一个万亿"目标增力提效加速跑。 济宁作为工业大市,拥有15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6条重点产业链,覆盖38个工业行业门类。为全力保障优 势产业强链壮群、市场主体培优育强,济宁市推行"一链一策、项目易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政 务服务新生态。一是编制"一链一策"涉企服务事项清单。聚焦全市15条标志性产业链、36条重点产业 链,逐条梳理产业链服务事项,制定涉企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明确事项服务对象、服务流程、实施层 级、办理渠道、工作标准,形成条目式、清单化的服务指南,打造定制化、套餐化、模块化的涉企服 务"产业链"场景,一站式提供政策推荐、咨询、解读、申报等政策服务,推动政策精准直达、服务便利 获取,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二是构建产业链帮办服务机制。依托市县项目管家服务团 队,聚焦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建立熟悉产业链和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政策、审批流程的"产业 链服务专员队伍"。围绕产业链企 ...
马健:以项目建设拉满弓 增强经济向好态势
He Nan Ri Bao· 2025-04-30 01:31
马健表示,将积极发挥投资综合管理部门作用,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及时跟踪国家系列增量政策,最 大限度争取资金"切蛋糕"、项目"进盘子",强化招商推介,滚动落地一批支撑足、带动强、效益优的大 项目好项目,加强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努力推动更多项目落地生根、尽收其效,以项目建设拉满弓助 力经济发展"双过半"。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了'开门红',彰显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河南担当。下一步, 我们将全面落实本次会议部署,以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牵引,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 场、稳预期,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强化'接二连三',为全省经济'双过半'提供有力支 撑。"4月29日,在全省奋战二季度确保"双过半"动员部署会现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接 受记者采访时说。 具体来说,一是持续深化重要项目集中攻坚,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及时 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形成更多实际投资量和实物工作量,建立健全政策性资金直 达项目机制,最大限度将国家政策红利转化为项目增量。二是着力保持工业投资增长势头,坚持向内挖 潜与向外引进并举,最大限度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