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推广
icon
Search documents
服务里程新增12万公里!“农友圈”6月排行榜公布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7-10 11:03
Core Insights - The "Farmer's Circle" platform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shown significant growth in agricultural service registrations, with a total of 64,079 services recorded and a service mileage of 1.14 million kilometers as of June 2023 [6][7][9] - In June alone, the platform added 12,000 kilometers of service mileage and 29,782 service instances, addressing nearly 10,000 problem requests [9][10] - The platform, likened to an agricultural "Didi" service, connects farmers with over 20,000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ers, facilitating efficient problem-solving within 48 hours [12][15][17] Service Performance - The "Farmer's Circle" registered 4,360 routine services in June, resolving 7,090 issues, and conducted 323 technical services promoting 555 key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21][22] - The top three counties in service registrations for June were Dongguan, Meizhou Meixian, and Guangzhou Huadu, with Dongguan leading at 839 services [10][79] - The platform's service network covers various agricultural sectors, ensuring comprehensive support for farmers across the province [15][18] Case Studies - A case from Shaoguan highlighted a citrus farmer's request for help with a disease identified as anthracnos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immediate action [28][30] - In another instance, a rice grower in Maoming faced bacterial leaf blight, receiving guidance on timely pesticide application to prevent further spread [36][38] - A fish farmer in Zhuhai sought advice on pond management post-heavy rainfall, receiving tailored recommendation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fish health [41][45] Rankings and Recognition - The service registration rankings for June showcased the top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institutions, with Guangzhou Huadu'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Center leading with 640 services [80] - The top soci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included Meizhou's Zhiy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which recorded 464 services [81] - Individual service providers were also recognized, with Ye Jianping from the Luhua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ervice Center achieving the highest service count at 83 [82]
睢宁综合发力让更多农民种出高产田
Xin Hua Ri Bao· 2025-06-25 23:34
丰产的消息不断传来。凌城镇胜利村种植大户曹丛伟种植的稻茬小麦实测亩产774.31公斤、双沟镇新源 村种粮大户吴江大豆茬小麦实测亩产771.18公斤、王集镇大王集村种植大户鲁友好种植的大豆玉米复合 种植茬口小麦实测亩产725.05公斤……当前,全县小麦收获已全面完成,全县111万亩小麦总产预计可 达51.3万吨,较去年略增1.11万吨。 □ 本报记者 杨 琦 "亩产806.2公斤!刷新江苏稻茬小麦亩产纪录!"在前几天的小麦测产现场,睢宁县凌城镇胜利村种粮 大户陈宏尚的小麦喜获高产,在场的测产人员纷纷鼓掌庆贺。 在睢宁,每个镇都有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每个村都有责任农技员,根据气候和苗情,在农作 物生长的重要节点及时提醒、指导农民耕作。县农业农村局还会组织专家团队,采用线下云上相结合的 方法,及时解决生产问题。 农业技术的"完美"落地,还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助力。在睢宁,一款名叫"布谷鸟"的耕播机成为播种期间 的"顶流"。"苗好就有七分收。这款耕播机具最大的特点是精准排种,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李集 镇种植大户郭佃民介绍,他使用当地企业徐州布谷鸟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布谷鸟全功能联合播种机 试种后,每亩地比 ...
科技服务为创新添动力(科技视点)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2:00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通 过优化行业生态、强化服务主体培育、提升服务质效等举措,推动科技服务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支撑。 如何强化科技服务政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精准服务创新主体,各地区各部门又有哪些成功探 索和实践?请跟随记者脚步走进创新一线一探究竟。 ——编者 科技金融服务—— 创新融资模式助力卫星上天 本报记者郁静娴 3月2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将6颗气象空间遥感卫星发射升空、 送入预定轨道。6颗卫星均来自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业从事气象探测载荷研发、数据 反演和气象应用服务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2024年12月,云遥宇航研发的"云遥一号"系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 根据规划,云遥宇航要发射90颗自主研发的气象卫星,组建全球商业气象监测星座,形成高分辨率、高 精度、全尺度的大气层、电离层探测系统,服务农业生产、交通航海等多元场景下的气象预报及灾害短 临预警。 "气象卫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云遥宇航董事长李峰辉说,虽然科研人员对各 ...
稻浪千重:一位中国农业专家的非洲守望
近日,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迎来新一季丰收。田野间,金色稻 浪随风起伏,农民中间一片欢声笑语。67岁的农业技术专家胡月舫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景象,脸上洋 溢着欣慰的笑容。 2007年,中国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启动,来自"鱼米之乡"、湖南益阳的胡月舫开启了长达18 年的"稻作人生"。他与其他中国援非农业专家一道,培育优良稻种,推广种植技术,助力当地农民增产 增收,也让这个东非岛国的粮食安全梦变成现实。 马达加斯加气候环境复杂多样,既有热带雨林又有半干旱地带,既有沼泽地也有火山灰土壤,这让拥有 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胡月舫意识到:必须从头开始。"要让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扎根,首先要找到适 合这里的种子。" 带着几十个精心挑选的稻种样本,胡月舫和团队踏上了"环岛试种"之旅——从北部的安齐拉纳纳到南部 的图利亚拉,从东海岸的塔马塔夫到西海岸的穆龙达瓦……他们的足迹遍布岛上每一片重要水稻种植 区。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最终选育出5个适应当地的稻种,具备高产、抗旱、耐淹、抗倒伏等特点。"胡月 舫摸着稻穗说,"但在推广种植的路上,让农民接受这些'外来客',比育种更难。" 为打消当地稻农的 ...
科技赋能 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召开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观摩会
Xin Jing Bao· 2025-05-26 04:32
中原研究中心小麦品质分子改良团队首席、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勇介绍,在当前国家小麦口粮数量 紧平衡的情况下,科研团队通过选用中麦578、郑麦1860、郑麦136等主栽优良品种,应用精细整地、适 期晚播适量播种、种子包衣、播前播后双镇压、肥水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等综合技 术,在核心示范区围绕播种、拔节、关键等生产管理关键节点,开展"田间课堂"等多种形式的交流、观 摩和培训。同时通过应用"多级联动"的技术推广模式,以示范和社会化服务为基础,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的小麦生产管理水平,在应对2025年的春季低温冻害、冬春和初夏连旱对小麦生产所造成的逆境风险危 害,为提升小麦产业竞争力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介绍,中原研究中心围绕河南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 扎实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机制。2024年在河南省8个主要地市共13个国家粮油作物小麦大面积单产 提升示范县布设了20个百亩以上核心示范区和40个展示示范基地,辐射周边480多万亩小麦生产,形成 了"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的格局。 日前,在河南商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学研究所 ...
茶香里的匠心!林伟秋荣获 “全国先进工作者” 称号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06 14:35
日前,庆祝中华 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周年暨全国 劳动模范和先进 工作者表彰大会 在北京举行, 1670名全国劳动 模范和756名全 国先进工作者荣 获表彰。其中, 饶平县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副主 任、农业技术推 广研究员、高级 技师林伟秋荣获 中共中央、国务 院授予的"全国 先进工作者"称 号。 右一为林伟秋。 茶香里的匠心! 林伟秋荣获 "全 国先进工作者" 称号_南方+_南 方plus 彼时,饶平的茶 叶产业条件优 异,但是很多茶 农茶园管理不科 学,林伟秋意识 到提升茶叶品质 的关键在于革新 茶农观念、提高 茶农种茶技术。 为此,他查阅了 大量文献,并结 合自身所学,因 地制宜自编《单 丛茶加工技术及 制作原理》《饶 平县茶树防寒抗 冻保护技术措 施》《饶平茶园 病虫害绿色防 控》《单丛茶品 种特点和审评技 术》等"干货"培 训教材。随后, 他将这些农业实 用技术资料编 印,并下发到当 地农户及茶叶生 产企业,有效促 出生农村的林伟 秋,从小就对土 地有一种特殊的 情怀。1997年, 从华南农业大学 茶学专业毕业 后,林伟秋怀揣 着一腔热血,回 到饶平开展基层 茶叶农技推广工 作,希望为家乡 的茶产业发 ...
江山股份20250429
2025-04-30 02:08
江山股份 20250429 摘要 • 江山股份 2025 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得益于农药销量增加以及烧碱价格 上涨和热电蒸汽用户用量提升,整体毛利较去年同期增加约 1 亿元,其中 杀虫剂毛利贡献约 8,000 万,氯碱与热电联产毛利超过 1 亿,酰胺类产品 毛利增加约 1,000 万。 • 热电与绿电业务全年贡献预计保持相对稳定,但可能存在季节性波动。 2024 年全年绿电与热电联产毛利约为 2.6 至 2.7 亿,相较于 2023 年有 所提升。公司将利用产业链和制造端优势,为阻燃剂业务打下良好基础, 并发展高端转换力,提高技术性价比和经济附加值。 • 205 新品已在湖北枝江完成装置建设并进入试生产阶段,登记证正在积极 争取中,预计今年年底前拿到。公司计划今年生产 200 吨,明后年将进一 步提升产量,海外推广正在进行中。 • 甘氨酸法草甘膦处于满产状态,IDA 法草甘膦稍未满产,两种工艺装置利 用率在 80%-90%之间。虽然对美出口受 20%关税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 主要市场在其他地区。 • 之江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进行工艺和成本优化。贵州项目已完成主厂房 土建建设,正在进行项目安装,预计年底前能进 ...
为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壮大人才队伍
Jing Ji Ri Bao· 2025-04-19 22:0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城市白领等返乡入乡创业,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近1300万 人。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进行部 署,重点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吸引和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激活乡村全 面振兴新动能。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农业农村发展对人才需求日益迫切 当前乡村人才供给状况如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相比存在哪些不足? 曾俊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人才是第一资源,直接决定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质 量与速度。近年来,我国乡村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素质稳定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 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实用型人才超2300万人,其中约八成是高素质农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等新型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超620 万人,人力资本总体水平逐步提升。在科技人才方面,"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研发人员和技术推广人 员分别达到7万人和51万人,有效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助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入世 界第一方阵。在产业人才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