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

Search documents
2994.8亿斤!2025年夏粮“成绩单”出炉
Xin Hua She· 2025-07-10 11:30
夏粮丰,全年稳! 7月10日,2025年夏粮"成绩单"新鲜出炉——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 2763.2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说,今年夏粮虽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总体保持稳定。 2023年我国夏粮实现丰收,产量达到2923亿斤,而2024年夏粮产量在2023年处于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又 增产了72.5亿斤。今年夏粮"成绩单"是在2024年高基数基础上取得的。此外,今年在河南、陕西等主产 区发生了较重旱情,诸多挑战下,实现2025年夏粮稳产丰收,殊为不易。 政策对路,农民种粮有盼头—— 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启动 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农田抗灾减灾能 力有了明显提升,为全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良种良机提单产—— 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正为夏粮生产注入强劲动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搜集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推广田间种植,围绕种业振兴行 ...
守护农业“芯片”!走进种子“诺亚方舟”
Xin Hua She· 2025-07-09 15:27
盛夏时节,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院农科东大道。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东门进入,远远就能看到 一栋现代化的白色建筑。正面墙上,由"禾"与"重"组成的篆刻字"种"格外醒目。 这里是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也是守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 如同有了一些特定野生稻基因的留存,人类才能成功创制出超级杂交稻,很多种质资源蕴藏着潜在可利 用基因,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很多种质资源在野外面临着灭绝危机。将 这些种质资源收集起来并进行科学保存,能延长它们的寿命,并在不断进步的科技加持下,打开未来无 限可能的空间。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质资源保护 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当前种业振兴行动已迈入第5个年头。作为种业振兴的基础工作,我国新保存了哪些重要种质资源?应 用了哪些新技术,种质资源保存效果如何?近日,记者来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一探究竟。 走进5层楼高的种质库,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库房里整齐摆放着已经贴上二维码、条形码的种子瓶,试管 苗容器,液氮罐。 "在这里,每个种类的种子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人员张金梅介绍说,我 ...
学习手记丨一粒种子的分量
Xin Hua She· 2025-07-09 14:03
粒种子的分量 学习关记 69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今天,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的这番讲话,能深切感受到种业振兴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分量。 何以念兹在兹?"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种 业关系粮食安全、百姓生活、农业现代化,蕴含着全局层面的重大考量。 从黄土地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与种子结缘。 50多年前,刚到梁家河插队,青年习近平便被派去县里制种站学习良种培育。那时,他用一个小本子做 笔记,回到窑洞里,就饶有兴致地讲"父系1号、子一代、子二代之间的关系""杂交为什么会有杂交优势"等 制种知识。他还曾给一个研究所写信,希望他们在粮种、菜种方面给予一些帮助,收到种子后,专门拨出一 块地来试验种植。 "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当时乡亲们的经验之谈,使习近平同志对种 业的重要性有了深刻印象。 在正定,率团到有"美国粮仓"之称的艾奥瓦州考察,专程去种子公司参观;到厦门,一就任就主动要求 分管农业,提出发挥科研机构作用,引进推广良种;在宁德,推动大黄鱼人工育苗量产及其养殖应用技术研 究得以继续……这粒"种子"在习近平同志心中不断生长萌发。 ...
科技下田“三夏”新
Jing Ji Ri Bao· 2025-07-09 00:57
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当前,全国夏粮收获九成半,冬小麦收获基本结束,夏播粮食进度过八成,各地正接茬推进夏季田管。 入夏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毫不放松抓好夏收夏种夏管,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全面打牢秋粮生产基础,金 色麦浪转化为青葱禾苗并茁壮成长。这不仅是一场农时接力,更是"藏粮于技"的生动注脚。 农机手操作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齐各庄镇的田间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夏收跑出"加速度" 数十万台收割机追逐着小麦成熟的节奏,由南到北作业,成为"三夏"生产的一道风景。据农业农村部数 据,今年夏收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超20万台,国产9公斤/秒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 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力机型;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以上,麦收总体进度 比常年快了2天至3天。预计今年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继续控制在1%以内的较好水平,为夏粮丰收到手和 全年粮食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力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加快迭代升 级。潍柴雷沃是国家农机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潍柴雷沃收获机械研究院技术工程师付善宁介绍,公司推 出 ...
【渭南】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Shan Xi Ri Bao· 2025-07-07 23:32
作为陕西粮食生产核心区,渭南以占全省近五分之一的粮食产量担当着"陕西粮仓"的重任。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性高温天气的严峻考验,农业大市渭南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 良"融合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夏粮总产保持基本稳定。 ■ 科技硬支撑 筑牢粮食根基 "'渭麦19号'是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继'渭麦9号'之后,又一个自主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今 年,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孙镇试验站试种了30亩'渭麦19号',实收测产8.62亩,平均亩产达434.4公 斤。这个成绩相当亮眼。"7月1日,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首席专家张养利告诉记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渭南大力推动"种业振兴"行动,把培育推广小麦抗旱品种作为稳产 夺丰收的重要举措。2021年6月,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首个自主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渭麦9号"通过国 家审定,成为渭南30年来首个国审旱地小麦品种。在今年持续性高温天气条件下,"渭麦9号"表现优 异。截至目前,"渭麦9号"全国推广面积已突破180万亩。新品种"渭麦19号"正参加陕西省小麦品种审定 生产试验,有望为旱作农业开辟新路径。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品种突破,还贯穿于全生产周期。今年2月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举办 五位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6 14:05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中国海 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建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分别围绕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深海科 技、种业振兴、生物制造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主论坛上,中国科协还发布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包括具有引领性、创新 性、战略性的30个问题难题,推动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前沿科技领域与研究方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7月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主席 万钢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贺军科主持主论坛,五位院士专家应邀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主论坛并致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万钢表示,本届年会旨在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锚定科技强国目标,交流新理论、新观点、新学 说,探讨新领域、新赛道、新机遇。科协组织将致力于把握科技前沿的发展态势,丰富高质量科技供 给;发挥跨界融合的组织优势,开展高水平科技咨询;倡导务实开放的会风学风,促进高效率学 ...
农林牧渔行业研究:生猪出栏均重提升,重视牧业奶肉共振
SINOLINK SECURITIES· 2025-07-06 09:49
投资建议 行情回顾: 本周(2025.06.30-2025.07.4)农林牧渔(申万)指数收于 2729.26 点(周环比+2.55%), 沪深 300 指数收于 3982.20 点(周环比+1.54%),深证综指收于 2075.71 点(周环比+1.13%),上证综指收于 3472.32 点(周环比+1.40%),科 创板收于 984.80 点(周环比-0.35%),农林牧渔行业指数跑输上证综指。 生猪养殖: 截至 7 月 4 日,全国商品猪价格为 15.35 元/公斤,周环比+4.28%;15KG 仔猪价格为 32.20 元/公斤,周环比+0.56%; 本周生猪出栏均重为 128.64 公斤/头,行业整体均重有所反复,本周行业冻品库容率环比+0.10%至 16.67%,主要系需 求偏弱导致屠宰场被动入库,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下,生猪价格有所反弹。集团场第一阶段降重放缓,部分散养户开 始惜售,整体散户出栏均重出现回升;此外,环保管理持续推进,各个省份陆续加强环保管理。当下猪价表现下成本 领先的头部养殖企业生猪盈利超 200 元/头,预计头部企业在上半年有望实现较好盈利,而在供给压力持续后移的背 景下,下半年猪 ...
“橡胶林就是我的实验室”
Ren Min Wang· 2025-07-04 04:33
清晨,天微微亮,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所长谢黎黎和她的团队已在胶林中穿 行。露水打湿了裤脚,胶刀划过树皮的轻响,混合着乳胶滴落桶中的声音,这是她扎根粤西十二载科研 岁月里再熟悉不过的"田野乐章"。 2013年,橡胶学博士谢黎黎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手握博士学历,家乡安稳的工作机会近在咫尺,她 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怀揣对天然橡胶事业的满腔热忱,一头扎进了位于粤西的广东农垦热带 作物科学研究所。 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简陋的科研设备、偏僻的工作环境,让初来乍到的谢黎黎 感到很迷茫。"但当我了解到徐广泽、魏小弟、黄华孙等老一辈橡胶专家,数十年如一日,甚至一辈子 就为'一棵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故事时,这点苦又算什么?"前辈们身上闪耀的科学家精神和工匠 精神,深深触动了她内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地方。她选择留下,并暗下决心:五年内,要成为一名真正 懂橡胶、服务橡胶产业的"田间博士"。 融合创新:科技赋能,林上林下共生金 2022年,广东农垦将南药产业确立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与橡胶产业互融共生。谢黎黎再次挺膺担当,带 领团队全力推进广东省南药种业创新园建设。种业是产业先行的基石。她和团队通过系列技 ...
吴江八坼政协力量助推种业振兴
Xin Hua Ri Bao· 2025-07-03 22:04
种业中心的成功建设,有效带动汤华村的产业发展,推动吴江未来种业公司完成全区小麦供种工作。据 悉,2024年下半年,汤华村完成销售麦种近225万公斤,不仅促进了集体经济增收,也有效拓宽农户的 致富路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不久前,政协委员们围绕种业中心的2000平 方米屋顶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专题协商,为引进光伏项目、增添村集体"绿色收益"新来源献计出力。 为推动协商议事成果有效转化,吴江区政协八坼街道工委将履职阵地前移至田间地头和项目一线,多次 利用走村入户、下沉服务的机会,组织挂村政协委员针对种业中心建设方面收集社情民意。当了解到种 业中心项目在招投标环节遇到困难时,委员们主动靠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献出"金点子"。在政 协八坼街道工委及多部门的助力下,该项目最终在区纪委监委顺利完成廉政备案,通过了专家评审会, 并高效完成招投标工作。挂村政协委员们在项目推进期间,还时刻关心工程进度,面对种业中心主入口 规划、资金保障等关键问题,积极出谋划策,协力疏通化解各类"堵点""难点",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 有力保障。 本报讯(吴八轩)近日,位于吴江八坼街道汤华村的吴江区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
我国口粮品种自主率达到100%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Yang Shi Wang· 2025-07-03 22:03
在位于湖北武汉的这家国家水稻强优势阵型企业的育种实验室,超级稻育种团队正在对一个水稻品种进行抗矮缩病性状的改 良实验。 经过实验室的初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系将进入到试验田,湖北鄂州这块350亩的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就像是"水稻基因 库",超5000个新品系在这里同台竞技,育种负责人张鹏和同事们每天像"考官"一样,考察它们的抗病性、株高、穗长以及产量 潜力等性状。 近年来,我国水稻育种不仅在产量上不断突破,在抗虫水稻品种、在籼粳杂交稻品种、在优质食味稻品种选育方面保持世界 领先水平。 央视网消息: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刘录祥:我们在水稻食味品质改良方面,口感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也是我们这几 年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优质食味稻品种选育推广带来非常好的效果。小麦也挖掘出了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大应 用,比如抗赤霉病基因,(在)主产区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应用。作为我们国家的两大口粮作物水稻和小麦品种,我们的自主率 是100%,都是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等重大项目支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