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

Search documents
拖延能带来5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3 6 Ke· 2025-07-12 00:02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拖延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将帮助你取得更好的成果。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Stillfx/Adobe Stock] 通常,我们认为拖延是需要避免或纠正的行为,但实际上,拖延也可能带来一些正向的好处,比如给我们时间反思和收集新信息,为工作创造紧迫感等。 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发挥自身最佳状态。在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重新审视效率是明智之举。根深蒂固的习惯未必是通往成功的最佳策 略。重新思考拖延症,可能是重塑工作习惯最出人意料的方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1. 重新思考我们为何拖延 2. 建设性拖延 如果你仍然能够完成任务,只是以自己的节奏推进,那么就能从拖延中获得一些巨大的好处。以下是最大的优势: 1. 拖延能给你时间去反思 如果你立即投入到一个项目中,可能没有花时间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或确定如何呈现自己的工作。 花时间从各个角度审视问题、考虑自己的观点并深入反思,有助于你妥善处理问题。因此,先磨砺想法、磨练思维,再投入工作。 2. 拖延能为你腾出时间整理思 ...
见招拆招 破解孩子拖延症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6-30 01:09
"小磨蹭"的三个版本 先给大家讲个案例:15岁的小明是重点中学初三学生,最近三个月出现严重拖延,数学作业总要拖 到凌晨1点完成,英语作文反复重写6次仍不肯提交,甚至故意"忘记"带月考复习资料。父母越是强调考 试的重要性,孩子的拖延就越严重,家庭冲突也愈演愈烈。 这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学业拖延的案例,也是非常让家长们头疼不已。而除了小明身上的这几个表 现以外,拖延还有很多表现形式,总结下来主要是如下三种: 20分钟的作业拖上仨小时,起床喊七八遍不动弹,吃口饭发呆半天不带嚼……这种推着不走打着倒 退的小磨蹭,让多少家长捶胸顿足,狂吃逍遥丸也无法缓解。别急,有时孩子的拖延并非"无理取闹"。 今天,心理医生就帮你揪出"时间小偷",见招拆招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准备型拖延反复削铅笔、整理书桌却不动笔;书包整理2小时仍未开始写作业;熬夜不睡觉。 置换型拖延突然热衷打扫房间逃避作业;用抄写单词代替数学难题。 分心型拖延写数学题时频繁刷短视频、发消息,或者抠手指、搓橡皮。 大脑执行功能尚在发育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拖延的产生呢?又该如何应对呢?这可能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在神经科学的视角 下,人们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其实都是大脑内主管即时 ...
6个能帮你极大增强行动力的微习惯
Hu Xiu· 2025-06-26 23:54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你如何度过一天,就如何度过一生"。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想改变,变得更加充满动力、能够做更多的事情……但却往往囿于重复的日常之 中,被各种琐碎事务和烦恼担忧包围,不知不觉就又过去了一天。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想分享6个微习惯。 它们足够简单,没有门槛,但却能够极大地提升你的行动力,让你感到每一天更充实、更有收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你产生改变。 一、每天用一个微小的步骤推进一点 许多人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为了拖延真正重要的事情,他们宁愿去做许多不重要的事情。直到避无可 避,才匆匆忙忙"赶鸭子上架",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结果,不重要的事情做了一堆,真正 重要的事情,却做得十分草率。 为什么会这样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真正重要的事情"期待太高。我们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做 不好,因此,不敢真正地去直面它。 我们总会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我一定要好好准备,准备好了才能行动。而在准备的过程中,为了不 让自己感到自己在荒废时间,就给自己找一堆别的事情做。但实际上,我们真的在"准备"吗?并没有。 我们只是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把它一次次往后拖延罢了。 毕竟,每拖延一次,我们就可以"心安理 ...
美联储在风险权衡下采取“拖延战术” 9月会议或成政策转向分水岭
Xin Hua Cai Jing· 2025-06-19 00:57
新华财经北京6月19日电(崔凯)北京时间19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保持在 4.25%-4.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连续第四次会议维持该利率水平不变。 美联储以全票通过的结果维持利率不变,延续了自2023年12月以来的"按兵不动"策略。在其声明中,联 储承认经济活动仍以稳健速度扩张,失业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与上个月相比,美联储对失业率的描述 进行了细微调整,但依然强调其低位状态。同时,美联储认为虽然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较之前有所缓 解,但仍需谨慎对待。 经济预测方面,美联储描绘了一幅"增长降速、通胀顽固"的图景:2025年经济增速下调至1.4%,失业率 升至4.5%,核心PCE通胀达3.1%;2026年失业率或进一步升至4.5%,通胀仅小幅回落至2.4%。这一预 测凸显了劳动力市场降温与服务业通胀黏性之间的矛盾,表明美联储对"滞胀"风险的警惕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删除了5月声明中"失业率和通胀上升风险均已上升"的表述,转而强调"经济前景 不确定性有所降低但仍处于高位",暗示短期内不会因单一风险贸然行动。缩表计划虽继续推进,但国 债赎回上限从250亿美元降至50亿美元,显示出 ...
明明很困却舍不得睡是什么心理?
Hu Xiu· 2025-06-17 06:20
晚上2点睡,早上7点醒,发誓今晚一定要早睡,结果还是熬到了2点。 这是许多当代人的现状。 你要说是因为工作时间到很晚,也确实,但有时候明明可以早早洗完澡躺床上,可我们就是会忍不住多 瞄两眼手机,明明也没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不断往下划拉的短视频也没有那么好看,社交媒体没人 找,也会反复点出点进。 这样的现象在现代社会过于普遍,乃至出现了"报复性睡眠拖延"这样的词。 我们明明都知道熬夜不好,自己也确实挺困的,但为什么就是舍不得睡? 现在总是我的时间了吧?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的日常。 清晨被手机铃声粗暴唤醒,匆忙洗漱,挤上拥挤的地铁或者跳上摩的,赶到公司,投入到一天繁重的工 作或学业中,去面对永远没有尽头的会议、报告、截止日期、KPI。 好不容易结束了白天的战斗,回到家中,可能还有家务、孩子、伴侣的期待等着你,你要抽出时间陪伴 孩子,履行作为一个家长的职责,你要去与自己的伴侣沟通,让他们感觉自己没有被冷落。 一天下来,属于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主、掌控自己生活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和喝水吃饭的本能一样,如果我们在 正常的生活中没法得到满足,我们就会去通过各种不健康的途径获取 ...
拖延症,拿什么克服你?
Hu Xiu· 2025-06-12 12:57
拖延表面上是因为懒惰,但拖延的本质却是恐惧。恐惧想象中的困难,恐惧他人的评价。而恐惧是因 为,你对要完成的事情有一定的期待,并且害怕承担做不好的后果。 明天要交一份材料,但你迟迟不肯动手,而是玩起手机。你觉得自己有拖延症,但导致你拖延的,不是 懒惰。而是你潜意识里真的很想写好这份材料,你很在意同事和领导的评价。你害怕自己写不好,害怕 材料交上去,领导会批评,同事会嘲笑。 所以你开始拖延,宁可躺着、玩手机、做任何与任务无关的事,也不想开始写这份材料。恶性循环的齿 轮开始转动:你硬着头皮在交稿前一刻匆匆赶制了一坨。果然,领导大骂,同事耻笑,你恐惧的事情全 发生了。它逐渐内化为你的潜意识,不仅仅是写材料,做任何事情好像都困难重重。 你自我诊断为"拖延症患者",也越来越拖延。拖延是在用短期舒适逃避长期压力。我们怕的是"做不 好"的挫败感、"被否定"的羞耻感。这些情绪会困住你,陷入越拖延越内耗,越内耗越拖延的死循环。 我输出了很多关于克服拖延的操作性建议,比如具象化,比如狗屎法。但我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和仔细 琢磨,所有的建议可以总结为一点,那就是: 最小启动原则。 今天不聊严肃话题,聊点别的。 列这些数字,是为了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