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三驾马车
icon
Search documents
郑永年:新质生产力爆发期亟需机制适配优化
"新三驾马车"须协同发力 中国证券报:您曾经提出,要避免长时间被锁定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必须基于科技创新的"新三驾 马车",即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来探求突破之道,分别有什么含义和要求? ● 本报记者 杨洁 "我们国家已经到了大规模产生新质生产力的阶段,但是相关机制还没有完全适配。"近日,香港中文大 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就 科技创新相关话题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国际局势深刻变化,企业在面对全球市场过程中不免遇到压力与挑战。郑永年认 为,不要低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灵活与韧性;同时,对于企业的创新探索和技术落地实践,政府应 适度放松监管。 要重视中小企业作用 中国证券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会 带来哪些挑战? 以生物医药的创新为例,研究表明,很多年来,全世界20%以上的创新药都是中国企业研发的,但是很 多时候,我们落不了地,背后的原因既有风投资金的缺位,也有审批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 对技术创新适度放松监管 中国证券报:我们调研发现,各地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布 ...
上财报告:中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中实现稳定增长
Xin Hua Cai Jing· 2025-07-07 08:49
"在外部冲击影响的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 货币政策面临的约束依然存在。"报告课题组认为,货币政策仍需沿用将降准降息等常规工具和多种结 构性工具相结合的政策组合来实现更大的政策效能,为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提供支持,从而扩大国 内需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指出, 2025年,中国经济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与内部转型深度调整的多重挑战中实现稳定增长。供给侧方面, 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三样"产业成为增长新动能,但煤炭、多晶硅等传统产业 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价格下行与利润收缩并存。需求侧缓慢恢复但尚不牢固,消费复苏乏力。家庭部门 倾向于"增存款、降负债、慎消费",对宏观经济的需求侧产生长期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当前宏观经济的首要关切点是持续低迷的价格水平。当前工业行业普遍 存在"成本下降,但利润下降得更快"的现象。针对这一困境,破解低价与"内卷"现象,必须全面启动微 观治理。政策思路应从过去主要依靠行业自律的模式, ...
刘元春、张军、连平、陆挺最新发声!
Sou Hu Cai Jing· 2025-07-06 07:38
7月5日,主题为"寻求高质量发展下的供需再平衡"的2025中国宏观经济年中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 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内外多重挑战中实 现稳定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但供需失衡矛盾突出。为此,报告建议,政策层面需在短期稳需求与长期改革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加速推进全国统 一大市场建设,形成差异化良性竞争环境,避免内卷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配置,释放消费潜力和激发投资活力。 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 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野村证券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等专家学者纷纷发声,积极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 量发展建言献策。 刘元春:应将治理"内卷化"竞争作为政策重点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阶段,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冲击已成现实。基于"三驾马车"和凯恩斯主义的 传统宏观研究模式,依靠历史规律预测未来的逻辑体系,难以有效指导当下经济发 ...
刘元春、张军、连平、陆挺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06 07:26
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 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野村证券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等专家学者纷纷发声,积极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7月5日,主题为"寻求高质量发展下的供需再平衡"的2025中国宏观经济年中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 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内外多重挑战中实现稳定 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但供需失衡矛盾突出。为此,报告建议,政策层面需在短期稳需求与长期改革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形成差异化良性竞争环境,避免内卷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配置,释放消费潜力和激发投资活力。 刘元春:应将治理"内卷化"竞争作为政策重点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阶段,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冲击已成现实。基于"三驾马车"和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宏观 研究模式,依靠历史规律预测未来的逻辑体系,难以有效指导当下经济发展 ...
把握宏观经济治理大脉络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
Jing Ji Ri Bao· 2025-05-13 21:49
张晓晶:整体上看,一季度交出来的成绩单非常亮眼,5.4%的增长率超出了市场预期。在内外部环境 较为复杂特别是外部冲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点赞之后,我们更要关注增长率背后的新亮点、新进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消费。其中,发展型 消费、服务性消费的增长是比较快的。整体服务消费市场供给丰富优化,居民消费活力不断释放,冰雪 消费、文旅消费等相关服务消费表现亮眼,假日消费持续活跃。随着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加速融合应 用,通信、信息服务消费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也是值得关注的。与此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 策成效明显,消费产品不断升级。这些都体现出消费跟过去相比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质量上有了提高。 第二是投资。投资方面有很多亮点,我认为最亮眼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不少高技术制造业、 服务业投资增速都是两位数以上,不仅体现出新质生产力在投资层面的全面开花,也体现出经济结构的 持续优化。进一步看,新科技的蓬勃发展能带来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使得资本市场发生新变化,带来 财产性收入上升,进而促进消费增长,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此外,出口表现也很亮眼。以上三个方面很大程度上展现出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