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

Search documents
韦东奕真正需要的,不是“猎奇式”围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2:08
作 者丨陈白 在短视频平台上,韦东奕的数学贡献被简化为"两次国际奥数满分夺冠",而他近十年发表的 数十篇顶级期刊论文、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却鲜少被提及。这种"去学术化"的 传播方式,不仅模糊了公众对科学本质的认知,也容易让科学家的价值评判标准被扭曲。 当网友热议他的牙齿健康、穿衣风格时,那些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却可能被忽视。从科研经 费的稳定投入,到学术评价机制的去功利化改革;从实验室设备的现代化升级,到青年学者 职业发展的多元路径规划,这些才是构建科学家友好环境的基石,而非将他们推上流量神坛 的虚假荣耀。 编 辑丨洪晓文 "大家好,我叫韦东奕,这是我的账号。" 最近,数学天才韦东奕一则仅有3句话4秒钟的短视频迅速引发全网关注,目前该账号已吸粉 超2000万。在此之前,其实很多人都听说过韦东奕的故事,这位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员曾因 手提馒头、矿泉水登上过热搜榜。在那之后,他甚至被封为"韦神",可见网友对他的关注度 之高。 流量时代的"造神"狂欢,往往始于对个体独特性的过度放大。韦东奕手提矿泉水瓶、肩背帆 布袋的形象,被不断符号化,成为"纯粹学者"的代名词。他的生活细节被解构成"励志模板": 不用智能手机 ...
“北大韦神”粉丝破千万,是文化快消还是爱学习的热潮?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7 06:47
Core Viewpoint - The rapid rise of Wei Dongyi, a researcher from Peking University, to over 10 million followers on social media highlights the power of talent and knowledge in attracting public atten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upcoming 2025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1][2]. Group 1: Social Media Impact - Wei Dongyi's short video account, which gained immense popularity with just a 4-second video,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social media to create academic idols and engage the public in educational content [1][2]. - The phenomenon of academic figures gaining large followings on social media reflects a societal shift towards valuing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s seen with other prominent scientists and academicians who have also embraced digital platforms [1][2]. Group 2: Knowledge Sharing and Public Engagement - The emergence of academic influencers like Wei Dongyi signifies a growing trend i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through social media, providing channe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for both youth and adults [1][2]. - The attention on Wei Dongyi's health issues, such as periodontal disease, raises awareness about the support systems needed for scholars, prompting discussions on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academic professionals [2]. Group 3: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siderations - The phenomenon of Wei Dongyi's popularity poses questions about the sustainability of attention-driven economies and the need for mechanisms that ensure academic wisdom is valued beyond fleeting trends [3]. - The challenge lies in transforming the public's fascination with academic figures into a broader cultural movement that promotes a love for learning and knowledge, rather than merely consuming the image of "genius scholars" [2][3].
中国电商三巨头如何应对各自命运?
Sou Hu Cai Jing· 2025-06-03 21:32
阿里巴巴(09988.HK)、拼多多(PDD.US)、京东(09618.HK)虽同处中国电商生态圈的核心赛道且 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但在2025年3月31日截止的最新季度财报中,显现出差异化态势。 电商三巨头财报勾勒出截然不同的发展图景:拼多多增速陡然失重,昔日黑马显露疲态;阿里巴巴组织 变革有起色,拥抱AI拓新机;京东以凌厉姿态挥师外卖战场,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拼多多失速 市值曾超越阿里巴巴(BABA.US)的拼多多,败下阵来,当前市值1,369亿美元,仅相当于阿里巴巴美 股市值2,737亿美元的一半。 超越阿里巴巴市值,正是拼多多最辉煌的时候,疫情刚刚结束,消费信心修复期间,拼多多的低价营销 策略和偏向于用户的平台规则,推动了其收入呈倍数增长。 与此同时,拼多多推出的海外电商平台TEMU在欧美大受欢迎,长期高踞下载排行榜榜首。 但是,流量红利总有用尽的时候,当拼多多的年活用户突破9亿,其进一步向上的空间变得有限。 当流量红利消退之时,拼多多才发现与商家的紧张关系一触即发。 不少商家在早期得益于拼多多的高流量而赚了不少钱,但是其后在拼多多越来越严苛的奖罚制度下,才 发现卖货还亏钱,为了维持竞争力,平台商家压 ...
谁在毁掉于东来?
创业家· 2025-05-10 10:05
以下文章来源于最华人 ,作者华人作者团 最华人 .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最华人。 关注华人商业领袖、创业者及商业案例; 洞察科技制造、品牌出海、产 业革新等。 "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获得者。 作者:吴垢 来源:最华人 "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 东来这个企业!" 随着于东来的一声怒吼,"中国商超之光" #胖东来 ,走向了玉石俱焚的绝境。 01 理想主义的怒吼 这个五一假期,全民都沉浸在节日狂欢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却席卷胖东来。 早在4月初,抖音网红"柴怼怼"发布视频,炮轰胖东来的玉石生意"以低成本赚取暴利""3万元 玉石不如同行3000元货色"。五一期间,视频二次发酵,胖东来被卷入信任危机。 一个把真诚当信仰的人,撞上了流量时代的恶意。 柴怼怼的指控精准击中了于东来的软肋:一个以真诚为内核的企业,最怕被贴上"虚伪"的标 签。 对于东来,这如同当头一棒。 面对柴怼怼的指控,胖东来直接公开财报。 "胖东来公开 2025 年一季度和田玉销售额仅2190万元,毛利率2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0%-50%)。" ● 图片来源:抖音@柴怼怼 | | ...
从一个“传播贡献奖”引发的争议说起(锐见)
Ren Min Ri Bao· 2025-05-08 22:42
当然,对新媒介的局限性和流量时代的传播弊端,也应有清醒的认识。比如,直播间里一些堆砌辞藻、 华而不实的推介,让人们思考:主播们先得是有一定文学修养的文学读者,才能做好文学的推介人。再 如,销售量并不等同于真正的阅读量,一些读者出于粉丝心理下单,书买回来后留着落灰,文学抵达了 读者,却难以深入读者。 "传播贡献奖"是《人民文学》首次颁出,奖项的设置本身也折射了新的传播形势下文学所做出的努力。 独行快、众行远,文学要想走得更远,需要拥抱读者,需要更多人的推介,需要拿出真正能深入人心的 好作品。恰如网友留言所说:"文学拥抱新媒介,让经典在流量中重获新生。传播者搭桥,好作品自有 回响。"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独行快、众行远,文学要想走得更远,需要拥抱读者,需要更多人的推介,需要拿出真正能深入人心的 好作品 前不久,董宇辉获得《人民文学》2024年度"传播贡献奖",引发热议。批评方认为直播带货的网络主播 获文学奖名不副实,文学自降"纯度",向流量示好;支持者则认为董宇辉在直播中帮助杂志社创下近 2000万元的成交金额,多次涉猎文学文化领域的宣传推广,为网友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