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欺诈

Search documents
维护“一老一小”消费权益 广东将重点监管“水弹枪”玩具等
Nan Fang Ri Bao Wang Luo Ban· 2025-07-10 08:05
"快闪式"坑老骗局升级,执法如何更给力?风靡儿童的网红玩具,标注"14+"就能逃避监管?日前,广 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线广东民声热线,针对市民关心的"一老一小"等问题进行回应。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占比达22%。庞大的健康消费需求催生"银发经济", 但部分不良商家利用老人信息弱势,以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设局牟利,"坑老"乱象频发。广州周女士的 父亲在不到一年间,与不同公司签订了数十份"购销合同",被"吸走"近70万元。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多主体的警示教 育,"家长首先要尽到监护责任,有些模型产品不是玩具,不适合给小孩玩。对于商家来说,在严守适 用14岁以上的标识承诺的同时,还要关注到产品实际的风险,如果设计有缺陷,造成儿童伤害的话,要 承担法律责任。"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是针对老人,学车、教培、体育健身等行业也出现这种欺 诈形式。这段时间,广州市正在打击预付式消费,从收费的监管到使用的合同等,全方位避免无良商家 卷款潜逃。 "真煮"厨房玩具和水弹枪是近年流行的网红儿童玩具,这些玩具常以"培养孩子动手能 ...
别拿古法技艺当流量幌子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6-19 02:50
□ 左 鲤 一位花丝镶嵌艺术大师曾公开表示,随着现代工艺的不断升级,一些所谓的花丝镶嵌首饰仅凭肉眼都不 能分辨出是否为古法技艺,必须要经过火烧才能分辨工艺属性,因为纯手工制作的花丝作品在焊接时需 要使用焊药,作品经过火烧后会分解成一个个零部件,而现代工艺品是一体成型,加热后只会熔化,不 能分解成零件。 古法技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直备受关注。然而, 当这种社会关注逐渐转变成为一种高品质消费需求的时候,一些商家就容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将文 化变成营销的幌子。 笔者认为,此种做法势必会削减传统技艺的珍贵属性,更容易让消费者对传统技艺产生误解和不信任。 当然,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古法技艺和现代工艺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冲突,也不应以工艺的不同武断地进 行比较。但是,商家打着弘扬古法技艺的幌子,将批量生产的现代工艺品包装成具有稀缺性的高端艺术 品的行为,就涉嫌以误导消费者的方式进行消费欺诈,不仅深深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文化情感,更直接 影响了古法技艺的传承发展。 针对此类现象,笔者希望短视频运营平台应主动承担起主体责任,不仅要对入驻平台的商家、主播进行 严格的资质审查,还应充分利用 ...
理疗仪“包治50多种疾病” 普通蜂胶“抗肿瘤” 这些都是违法的
Mei Ri Shang Bao· 2025-06-16 22:16
针对此类案件,西湖区市场监管局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监管措施。强化源头治理,开展"护老清源"专项 排查;针对涉老投诉,简化证据认定流程,及时进行执法检查;同时,呼吁子女多关注父母消费动态, 避免老人陷入"亲情营销"陷阱,多措并举从源头上遏制涉老消费欺诈行为的发生,为老年消费者营造一 个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针对此类涉老消费欺诈案件,西湖区市场监管局正不断探索和完善监管措施,筑牢老年消费市场的防护 屏障。一方面,强化源头治理,深入开展"护老清源"专项排查行动,对相关场所进行全面细致排摸检 查。另一方面,针对涉老投诉案件,积极简化证据认定流程,确保执法人员能够及时响应、迅速介入, 高效开展执法检查,最大程度降低老年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与时间消耗。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呼吁子女 们多关注父母的日常消费动态,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识别各类"亲情营销"陷阱,增强老年人的 自我防范意识。 商报讯(通讯员刘帅记者汪晓筠)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消费欺诈行为呈现出专业化、链条化趋势,不 法商家通过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和情感套路,层层设陷诱导老年人消费。近日,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转塘 市场监管所在"护老维权"专项执法行动中,成功查处两 ...
网上“买买买”,权益保护要跟上(法治聚焦)
Ren Min Ri Bao· 2025-06-16 22:13
洪 琥绘 (《讽刺与幽默》供图) 网络消费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较大便利,已成为群众消费的重要方式。网络消费快速发展对进一步完善 消费模式、提升消费效率、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上"买买买",消费者要的是放心与舒心。人民法院依法制裁经营者违背销售承诺、破坏消费预期的侵 权行为,做好消费者权益兜底保障。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16日发布网 络消费民事典型案例,聚焦网络消费新领域和新问题,回应群众关注热点。 手串直播营销中,消费者遭遇"货不对板"—— 经营者高于法定标准的"假一赔十"承诺必须履行吗? 【典型案例】 张某某系某网络店铺的经营者。在某次直播营销中,该店铺的主播人员将黄檀木类的黑酸枝木(系大叶 紫檀)制作的手串宣称为正宗小叶紫檀材质制作,并承诺"保真""假一赔十"。侯某观看该直播后购买手 串1件,支付价款1000元。侯某收到手串后发现不是小叶紫檀材质,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张某某赔偿10 倍价款1万元。 审理法院认为,该票务平台在票务须知中载明的退票条件,属于格式条款。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 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 ...
假防晒衣“热”销,消费欺诈终究见不得光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9 15:21
从消费端看,上述企业负责人透露一条信息印证了多少消费者犯"傻"——尽管这些防晒衣包装简陋、无 品牌标识,甚至连最基本的产品信息都缺失,但销量却十分惊人。其中最畅销的一款,年销量竟高达30 多万件。 生产销售假防晒衣是一种欺诈行为。这种假防晒衣显然不符合国家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 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即不法商家通过造假获利,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应依据产品 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追责。 央视报道后,弋阳县市监局高度重视,立即联合公安等部门连夜进行现场检查,对相关产品进行查封并 抽样送检,同时责令涉事企业暂停生产销售。这是痛击涉嫌造假企业"第一拳",后续调查、送检结果出 来后,还应有进一步处置措施,对此拭目以待。 据报道,央视《财经调查》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标有"防晒"字样的产品品类繁多,但部分防晒衣实际 无法有效阻挡紫外线,不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可能花了钱,却买到没有防晒效果的衣服。 标有"防晒"字样的防晒衣,顾名思义有防晒功效。对爱护皮肤的消费者来说,防晒衣是夏季必需品之 一。但部分消费者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买的却是没有足够防晒效果的假防晒衣,实际上就是普通服装。 是相关商 ...
警惕医美刺客 勿入美丽陷阱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5-11 23:20
医美行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通过按摩美容保持健康,利用医美技术提升形象。然而,违规 医疗美容也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医美项目按摩机构能说做就做?说定的手术材料 能随便更换?免费理疗时受伤,责任谁担?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梳理了医美行业中常见的医疗服务纠纷,旨在提示经营者依法依规提供医 疗美容服务,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安全意识,防范医美风险,共同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健康发展。 按摩机构做医美构成欺诈可主张三倍赔偿 韩女士在某美容机构接受美容按摩服务。在一次服务过程中,美容师向韩女士推荐了牙齿贴片美容服 务,韩女士听后较为心动并同意。 事后,韩女士发现,该美容机构未持有相关医疗资质,但却给自己实施了牙齿贴片美容的服务项目,构 成消费欺诈,故起诉到法院要求退还医疗费19800元并给付三倍赔偿59400元。 美容机构辩称,机构和牙科诊所合作,为有牙齿美容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服务。韩女士的牙齿贴片美容项 目是牙科诊所在机构示范营业时做的,仅是示范案例,韩女士知情并明确表示同意。机构主观上无欺诈 意图,也未实施欺诈行为。因此,仅同意退还诊疗费用,不同意三倍赔偿。 法院经审理认为,该美容机构经营范围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