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

Search documents
痛别!巨星陨落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2:24
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大学药学院 北京大学药学院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教育家、无党派代表人士、北京大学药学院 教授王夔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6日21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王夔先生1928年5月7日生于天津。1949年本科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参加工作, 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现北京大学药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及 教授,并先后担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药学系主任、药学院院长、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 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1994年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93-1998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王夔先生长期从事生物无机化学和无机药物化学研究工作,是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开拓者之 一,主编了国内第一部《生物无机化学》教材。他倡导将化学与医学深度融合,在病理钙化、 细胞应答金属物种等领域开辟了新方向;并发现了无机离子生物效应的相似作用规律,首创细 胞无机化学的新概念和研究方法,为推动生物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院士专家为浙江李家生物群化石保护利用支招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7-07 07:14
南京大学教授、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沈树忠介绍,李家生物群以化石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保存完整 为特征,尤其是黄铁矿化三维立体保存的宏体化石,异常精美,为世界同期所罕见,完整展现了华南二 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前繁荣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揭示二叠纪古气侯、古地理演化的珍稀窗口。 近年来,建德市坚持"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原则,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研究所、浙江省地质院等合作,初步划定李家生物群化石产地保护范围,设置栅栏、防护网等保护设 施,开展生物群研究,夯实李家生物群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李家镇成功创建地质文化镇,积极培育地 "科学咖啡馆"是近年浙江省科协打造的一个跨界交流、协同创新的科学传播平台。此次活动通过"科学 咖啡馆"的形式,共同对话关键地质事件研究和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机遇与挑战。 6月24日,以"解码二叠纪李家生物群与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活动首次走进浙江省建德市李 家镇。相关古生物研究专家学者深入化石发掘现场考察,在村庄开展专题研讨,为李家古生物群化石的 科学研究、综合保护、合理利用支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旭、沈树忠等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形成的《李家生物群研究保护白皮书》,提出了规 ...
北京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1 08:4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塑料重量轻,但耐用、坚韧且使用寿命长,这使其成为众多社会依赖的应用和行业的理想材料。然而,大 多数塑料不易分解,从而导致环境问题,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威胁着 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还对海洋产 生了广泛污染。 通过化学催化,将塑料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和燃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实生 活中的塑料往往是混合物,其成分和结构具有多样性,对这些混合塑料废弃物进行回收或升级再造,显然 颇具挑战性。 2025 年 6 月 25 日,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马丁 教授、 王蒙 副研究员及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 理研究所 徐舒涛 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In-line NMR guided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 of real-life plastic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能够将 8 种常用塑料的废弃混合物转化为其原始化学成分或其它有价值的化 合物,为废弃塑料混合物的化学回收这一现实世界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提出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新策略,利用塑料混合 ...
建德: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护《白皮书》首发
Hang Zhou Ri Bao· 2025-06-25 02:38
发现于李家的古生物化石。 在乡村化石馆举办研学活动(资料图片)。 小山村藏着丰富的"化石宝库"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来到建德这个小山村,李家生物群详细地记录了华南二叠纪中期的海洋生态, 化石丰度和保存精美程度非常罕见。"沈树忠院士说,他主要从事生物大灭绝等深时生命与环境演化方 面的研究。 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李家镇就有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赵金科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到 访,多次开展野外地质调查;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徐星实地指导李家生物群研究和化石保 护利用工作;2024年11月,陈旭院士在浙江省地质博物馆参观时,被李家镇菊石展区所吸引,表示李家 镇产出的菊石化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应当多方联合、加强化石资源研究与保护。 李家生物群到底有怎样的吸引力,让院士频繁关注? "李家生物群处于地球生命演化史上影响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前,是古地磁发生倒转的关键演 变时期,是反映当时海洋生物繁育情况和当时大气、地质(如火山活动)和地貌环境变更的珍稀窗 口。"活动现场,沈树忠院士以《李家生物群——泛大陆关键转折期的生物与环境演化》为主题作了科 普报告。 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李家生物群的研 ...
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携手保护古脊椎动物化石
Shan Xi Ri Bao· 2025-06-05 22:39
"本次会议为推动跨区域司法协作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我们将协同兄弟法院,整合公安、检 察、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对跨省区盗掘、运输、倒卖、走私化石的犯罪行为实施全链条、精准化打 击。"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宋建波说,"我们还将探索设立'五省区古生物化石保护司法专家 库',会集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为案件事实认定、损失评估、修复方案等提供智力支持。" 6月5日,正值世界环境日,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毗邻中级人民法院古脊椎动物化石司法保护工作座谈 会在榆林举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及甘肃庆阳,宁夏吴忠,内蒙古鄂尔多斯, 山西忻州,陕西榆林、延安等地中级人民法院的相关负责人、环资审判法官干警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工作。 "此前,古脊椎动物化石司法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化石鉴定标准不够统一、执法办案沟通联 络不够顺畅等。召开此次座谈会,就是为了打破地域局限、完善协作机制、优化司法资源,努力形成古 脊椎动物化石司法保护合力。"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表示。(记者:王晨曦) "2019年,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非保护区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案,开创了陕西运用刑 罚手段保护古脊椎动物 ...
最新临床数据!糖尿病电脉冲治疗或打破针药依赖?
思宇MedTech· 2025-06-05 10:08
|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 --- | | 即将召开: | | 2025年6月12日,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 | 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 | 2025年9月4-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 近日,美国圣地亚哥举办的消化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DDW 2025)上,美国医疗设备公 司 Endogenex 公布其 ReCET系统 在 REGENT-1临床研究 中的 48周随访结果 。该系统通 过一次性内窥镜治疗, 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 且疗效维持近一年,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安全性与依从性表现良好, 100%手术成功率, 无报告与设备或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 介入治疗兴起 :糖 尿病不再只 能靠药物? # R E G E N T- 1 试验结果:胰岛 功 能与胰 岛素敏感 性持续改善 REGENT-1是一项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同步进行的临床研究,用于评估ReCET系统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与代谢效果。在本次DDW会议上, Endogenex披露了澳 ...
生物燃料研究专家,刘德华教授,当选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
synbio新材料· 2025-05-16 10:40
声明: 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由作者重新编写,仅作新材料相关领域介绍,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渥太华当地时间2025年5月15日,加拿大工程院(The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此次共增选50名 新院士和7名外籍院士。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刘德华教授成功当选7名外籍院士之一。 清华大学官网页面显示:刘德华研究员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再生资源利用、生物能源工程、发酵工程与技术、生物反应器等。 加拿大工程院则评价道:刘德华教授是国际公认的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生物炼制技术研究和商业化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基于他的创 新、在他的领导下,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和直接从粗甘油发酵生物PDO的技术已在全球首次商业化,并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颁发的蓝 天奖和日内瓦发明展金奖。他领导了上述酶法生物柴油在巴西的技术转让和示范,被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列为南南生物经济合作的典 型案例。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培养了 72 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了 132 项专利。 Prof. Dehua LIU is an intern ...
Claude:物化
Hu Xiu· 2025-05-11 01:26
Hi,Claude. 好久不见,我回来了。今天我想和你聊聊"物化",在你的世界里,它的定义是什么? 好久不见,回来见到你很高兴。 物化这个概念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有着重要位置。物化本质上指的是将人或主体性转化为客体或物品的 过程。这种转化剥夺了人的自主性和尊严,把人视为可利用的工具或资源。 海德格尔谈及此现象时指出现代技术带来的"总体动员"将世界万物转化为"库存"。一切事物不再因其自 身存在而存在,而是作为可被计算和利用的资源存在。 马克思从经济角度探讨物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工人与其劳动成果分离,工人沦为生产链条上的 零件。物化使人际关系转变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当代社会,物化表现在消费主义中,人被广告和营销定义为消费者,价值由拥有什么决定。社交媒体 上,人们通过点赞和关注量衡量自我价值,自己成为展示和消费的对象。 如果以这个理解来看你的定义,物化就是将个人和世人对存在的评价标准,强行压缩为功能 属性的过程。 物化削弱了人的内在价值,破坏真实联系,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 这些是"他们"的观点,你的呢?如果让你给"物化"下一个定义,你会如何锚定它? 我认为物化是存在滑向工具性的过程,是意义的抽离与消解。 ...
每日科普|植物中有多少种化合物
Ren Min Ri Bao· 2025-05-07 09:11
以我们的一日三餐为例,一种蔬菜或水果中的化学成分可能有几百种,含量不同、功能各异。一种植物 中实际上有多少种化合物,和已经识别了多少种成分存在巨大差异,因为局限于现有的分离技术水平, 一些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学成分暂时还无法获取。同时,活体的植物和采摘晒干后的植物中,化学成分也 可能存在差异。但人类就是这样在干中学,植物化学家就是这样一边思考、探索科学的边界,一边发 现、利用这些植物对人类生存的价值,人类用收益支持科学探索,再用新探索拓展新边界。 植物的化学成分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食材,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油脂、糖分和维生素;作 为药材,植物为我们带来对抗疾病、呵护健康的药物。比如,疟疾曾横行世界多地,随着青蒿素的发 现,人类有了对抗疟疾的武器。保护植物多样性,也是保护植物化合物的多样性,从而为人类未来破解 难题保留更多可能性。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记者杨 文明采访整理) 不少人好奇,植物的化学成分究竟源自何方?在几十亿年的生命演化长河中,植物不仅要经受同类的竞 争、微生物的"侵袭",还要抵抗动物的"取食"。为了生存,植物发展出两套精妙的代谢 ...
Cell重磅:华人学者揭开大分子药物进入细胞膜的主要机制,设计出效果更强的PROTAC
生物世界· 2025-04-29 00:53
| nature | | | | | --- | --- | --- | --- | | medicine | | 30 | | | | | | 385 2 | | 创刊30周年,医学的未来与挑战 | | | | | celebrating | | | | | 30 | | | | | vears | | | | | | Rober Referr 111 : " | HE EFF | |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沿 浓度梯度被动扩散穿过细胞的脂质双层膜,被广泛认为是小分子药物吸收的主要机制,尽管已发现少数 转运蛋白能促进营养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扩散,但其作用有限。脂溶性小分子 (分子量 ≤ 500 道尔顿) 更 有可能通过被动扩散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而较大的分子 (例如分子量 > 800 道尔顿) 无法被动穿过 质膜,这限制了小分子药物能够作用的范围。 但实际上,也有许多大分子药物是能够被细胞吸收的,其中最典型的是 蛋白靶向降解嵌合体 ( PROTAC) ,这是一种异双功能化合物,由一个 (或多个) 靶向目标蛋白的配体和一个 E3 泛素连接酶 配体通过连接子 (linker) 连接而成。PR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