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

Search documents
东西问丨贝礼中:贝氏建筑艺术如何让时间“给出一切答案”?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7 13:48
中新社上海7月7日电 题:贝氏建筑艺术如何让时间"给出一切答案"? ——专访贝聿铭之子、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 中新社记者 樊中华 王笈 作为享誉世界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名字同他在世界多地留下的经典建筑作品一起,成为超越时 间的存在。他在东西方文化间的从容跨越、对空间的创新表达、对建筑美学的极致追求等,使其被誉为 现代主义建筑的杰出大师。眼下,贝聿铭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贝聿铭:人生如建筑"正在上海 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贝聿铭之子、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Sandi Pei)接受中新社"东西问"采 访,谈贝聿铭建筑艺术如何将东方精神与西方现代主义融合,展现穿透历史与未来的美学共鸣。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贝聿铭设计的很多建筑都在无形中融入了中国文化底蕴,您设计的建筑中也有大量中国传 统文化的体现。您出生成长在美国,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度理解和运用,是如何从您父亲那传承下来 的? 贝礼中:我父亲在广州出生,幼时在苏州和上海生活,直到17岁前往美国求学。在中国的生活让他对景 观,以及艺术和景观在建筑中的结合有了整体概念。苏州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狮子林曾是贝氏祖宅,那 里有一个大池塘, ...
策展人谈奥赛上海大展:米勒梵高之外也有卓越与惊喜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8 00:40
"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将于6月18日下午在浦东美术馆开幕。作为奥赛博物馆有史以来在华规模最大的展览,"缔造现代"荟 萃逾百件19世纪40年代至 20世纪初的西方艺术杰作,策展人斯特凡纳·盖冈也是2012年上海中华艺术宫"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的联合策展人。他在 接受《智通财经·艺术评论》专访时说,"我选择展品的首要标准是'卓越',有些不太为人所知的作品,同样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这是浦东美术馆自2021年开馆以来,首个占据两层的展览,在此"印象派"被纳入一个从热罗姆和卡巴内尔开始、以博纳尔为终点的展线中,看艺 术家之间、艺术家与时代是如何相互交织、互相回应、彼此激发。 在斯特凡纳·盖冈看来,"缔造现代"是一个试图打破个人与艺术流派孤立状态的展览。"我感兴趣的是,那些为了看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 罗、梵高而来的观众,是否能够被展览中的其他部分所惊喜到。"盖冈说。 "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展览现场,印象派部分,马奈、德加板块。 19世纪的艺术为它本身而存在 智通财经:展览以热罗姆与卡巴内尔古典主义风貌的作品开篇,最近的作品是1914年博纳尔的《梳妆》,为何以1848—1 ...
到免签的中亚小国,做一场极繁主义的梦
Hu Xiu· 2025-06-02 08:0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晓洋,题图来自:AI生成 中国的免签朋友圈又扩大了。 从6月1日起,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互免签证,单次停留时间从之前的10天延长至30天。其实,自2023年 起,这个中亚国家已对中国游客频频递上橄榄枝,当时国人可免签跟团游或者办电子签证入境。如今, 连签证都不用办,真正意义上的"说走就走"。 有人说乌兹别克斯坦像一个"放大版的新疆"。听起来或许形象,但真走上一遭,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低估 了这地方的独特性。 撒马尔罕老城中心矗立的比比·哈内姆清真寺,恢弘到近乎神话。当时,忙着南征北战的帖木儿从奥斯 曼凯旋归来,发现清真寺的入口不够雄伟,勃然大怒,下令重建一个更加巨大的拱门。这座彰显帝王之 爱的建筑,据说也成为了印度泰姬陵的设计原型。 除了为爱妻建清真寺,帖木儿也为家族女性建造陵墓群——夏伊辛达。蓝色瓷砖铺出一条蜿蜒甬道,陵 寝层叠,像是一枚枚华美的戒指嵌入阿夫罗夏卜山。阳光下的釉面在不同时间呈现出孔雀绿、湖蓝、宝 石蓝等颜色,极致复杂的纹样静静述说一个又一个王族女性的命运。 作为一座被内陆国家包围的双内陆国,乌兹别克斯坦离海很远 ...
金观涛:我的哲学探索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2 04:34
从"觉醒主义"谈起 至今,人类尚未完全忘记19世纪民族主义带来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本应毫不犹豫地支持新自由主义,然而觉醒主义使很多人无所适从。为什么 推动全球化的意识形态会发生畸变?正如一位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巴伦所说,觉醒主义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意识形态,而是扎根于后现代主义的 土壤之中。后现代主义对任何真理都秉持激进的批判和相对主义立场,在20世纪80年代极盛一时。后现代主义者自以为掌握了现代科学,往往不 经任何解释、定义,就长篇累牍地使用各种科学概念,不顾这些概念互相矛盾,逐渐成为一种"自以为是的教条"。20世纪90年代,科学界对此忍 无可忍,终于发动了反击后现代主义的"科学战争"。后现代主义从此偃旗息鼓,退出人们的视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价值追求不再支配着当 代人的思想。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甚至焦虑,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焦虑的原因是总统候选人对应着当今世界往何处去的两种思 潮。一种是政治保守主义,其力图通过宗教对道德的规定来克服全球化导致的种种问题,并强调"美国优先",这实际上是回到19世纪的民族主 义。另一种是畸变了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本是推动第二次全球化的意识形态, ...
在都柏林寻觅乔伊斯的踪迹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4-29 10:28
1912年后,乔伊斯离开了爱尔兰。从此他的脚再没有踩上过爱尔兰的土地。但是都柏林人似乎并没有忘 记他,更重要的是,乔伊斯的写作浸透了太多他故乡的气息和风土。乔伊斯是被当作现代主义大师在文 学史上留下大名的,不过其风格本身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早先的《都柏林人》这部后来被称为经典之 作的短篇小说集中,乔伊斯的写实风格明显,故事中出现的地名多为真实之地。这部作品的巅峰之作, 最后一个故事《死者》的发生地就在都柏林中心城区利菲河上的乔伊斯桥一侧的一座公寓里。为很多文 学爱好者所熟悉的这部作品中的一个小故事《阿拉比》,开篇就说到一个地点——北里士满街,那是一 个死胡同。按图索骥,在离市中心(走路半个小时左右)不远的住宅区找到了这个地方,还是原来的地 名,似乎要比胡同大一点,是一条街(原作中说的就是街),街的尽头有一幢房子,二层的别墅,就 叫"阿拉比厅"(ArabyHouse),所以是一条此路不通的街。街道一侧有一些较低矮的平房,街名上有"村 舍"字样。原作中,叙述者提到他们这帮半大孩子在街后面的农舍里撒野玩耍打闹,那里还有马厩。现 在当然看不见了,但从这些房子的破败样子来看,可以想象一百年前的景象,同时也可以大致肯定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