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沙棘
icon
Search documents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沙海变林海——西藏隆子县跨越半个世纪的治沙奇迹
Xin Hua Wang· 2025-07-26 11:07
"以前我们这里流传着一句俗语'聂巴阿贴组',意思是'只要你说话,身上的沙土就会往下掉'。"74岁的桑旦,是第一批在隆子河滩上种沙棘的人, 村里人亲切地称她为"沙棘奶奶"。 当年的她只有13岁,是同批参与植树的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桌子刚擦完没一会儿就全是灰,茶缸底下沉着的都是沙子。"提起治沙前的景象, 老人皱起了眉头。 这是7月20日拍摄的隆子县沙棘林。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转折发生在1964年,时任隆子县新巴乡乡长朗宗赴山西参观学习,了解到种树能有效治沙,便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沙滩上试种沙棘、柳树、 杨树等5种树苗,其中,根系发达、耐旱抗风沙的沙棘存活率最高,成为治沙造林的首选。 面对稀缺的沙棘苗种,村民们从育苗开始,按两米间距种下幼苗,等待两至三年,待新苗长成,再逐步扩大种植。从老人到小孩,整个忙措村的 人都无偿参与到植树治沙中。 新华社拉萨7月26日电 题:沙海变林海——西藏隆子县跨越半个世纪的治沙奇迹 新华社记者吴咏玲、邢拓 西藏隆子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北麓,平均海拔3800多米。一片长达40多公里,覆盖50多平方公里的沙棘林,犹如一条"绿色哈达",披落在隆 子河谷两岸。 很难想象,半个多世纪以前 ...
好生态让山南群众富起来(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Ren Min Ri Bao· 2025-07-25 22:02
盛夏,沿着雅鲁藏布江岸边的公路驶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绿树、碧水和蓝天相映成景。不远 处,自动灌溉设备正在给树木浇水,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曾经这里黄沙遍地,每到冬春时节,河道裸露、风沙肆虐。老人们回忆,种好的庄稼总是被埋在沙里, 或是被大风吹跑。在当地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下,治沙带来了好生态,也成为居民增收的"致富经"。 就地改良,沙地果蔬香 扎囊县阿扎乡章达村,一座座现代化大棚内,近一人高的芦笋在"流沙地"里生长正旺。 芦笋为何能在此茁壮成长?原来,这并非普通沙土。大棚经营方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当地 丰富的牛羊粪改良沙性土壤,经过多年深耕细作,流动沙地成为有肥力、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 公司西藏事业部总经理喻莹介绍,目前改良沙化地1200余亩,建成智慧玻璃温室及联栋大棚18座、采摘 棚20座,驯化、筛选出适合西藏种植的芦笋、网纹瓜、辣椒等多个果蔬品种。 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村民卓玛到公司工作后,跟着技术员学育苗、定 植、打岔、采收等技术,成长为一名主管。"我们就近就业,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卓玛很有干劲。 "每天有50多名员工在大棚工作。我们带动当地380户农户增收 ...
青春植新绿 大漠绘丹青
磴口县三北治沙青年突击队在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 乌兰布和,中国八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在蒙古语中意为"红色公牛"。近百年来,这头"红色公牛"横冲直撞,吞良田、毁房屋、造风沙,每年还将 7000多万吨泥沙注入黄河,威胁母亲河的安澜。 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一支青年治沙队伍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出一片片新绿。他们开渠栽树,积极探索黏土、柴草压沙办法,在乌兰布和沙漠东侧建起 308里防风固沙林带,保障了河套灌区的粮食安全、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三北治沙青年突击队。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今天,新时代的治沙青年坚守在乌兰布和,续写着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前不久,磴口县三北治沙青年突击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 四奖章集体。 接力奋斗 沙漠染青翠 如今,磴口县城外的乌兰布和沙漠,一排排整齐的草方格向远处延伸,一个个沙丘被牢牢锁住,一排排防护林环绕着村庄。这样的景象,是磴口人民几 十年如一日战天斗地的成果。 磴口县地处黄河几字形河道的拐弯处,紧挨乌兰布和沙漠,全县有70%的土地面积是沙漠。为了保护家园、保护黄河,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沙漠"的 主题在磴口县从未改变过。 从1950年开始,磴口县首任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山南绿漫金沙地
Jing Ji Ri Bao· 2025-07-24 04:57
2019年,在扎囊县委、县政府和湖南省援藏工作队的招商引资下,绿之源公司在此开疆拓土。"我们流 转了4000余亩沙荒地,最初打井100米全是细沙层,连建设用的石头都得从外地运。"公司西藏事业部总 经理喻莹回忆。面对这片"不毛之地",团队利用西藏当地丰富的腐熟牛羊粪和有机肥,年复一年改良沙 性土壤。 多年深耕,细沙荒漠逐渐变成适宜耕种的沙性土壤。绿之源主要种植的产品是芦笋。芦笋不仅营养价值 高、经济效益好,防风固沙能力也突出,契合西藏"保护生态、改善生态、生态优先"的发展要求。目 前,基地已改良沙化地1200余亩,产出的有机芦笋荣获中部农业博览会金奖,通过贡嘎机场冷链运输直 达上海、长沙的商超,甚至摆上了香港市民的餐桌,旺季时一天运输量可以达到一吨,年销售额超千万 元。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一片片曾被风沙裹挟的土地,如今正涌动着蓬勃生机。当地群众怀揣着对自然的 敬畏、对高原的赤诚,以坚韧劈开荒漠,用智慧唤醒沃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雪域高 原深深扎根,化作生态向好、人民幸福的生动实践。 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下,昔日遍布盐碱地的河滩,已蜕变为绵延40多公里、占地面积50.33平方公里的绿 洲,成为守护家 ...
绿满拉萨南北山(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Ren Min Ri Bao· 2025-07-20 21:52
开栏的话 60载光阴荏苒,雪域高原沧桑巨变。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全方 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聚焦抓 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本报今起推出"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专栏,记者奔赴高原,深入一线,记录60载辉煌历程中的动人故 事,描绘新时代雪域高原的锦绣画卷。 平均海拔3650米的西藏拉萨,今年特别绿。 站在布达拉宫远眺,拉萨河两岸山体缀着连片的绿色。夏日,拉萨市南山、北山草木葱茏,游人穿梭其 中,纷纷拍照留念。 种下一片绿 米久还记得,自己在这片林地种下的第一棵树是香花槐。作为拉萨北山拉鲁湿地生态修复片区的绿化养 护工,他一开始对种树这件事没有那么笃定。 在他的记忆里,南北山一直是"光秃秃的"。"山上种树,能活吗?"当时,他和工友们经常心里打鼓。 为了确保树木成活,如何选择树种是前期考察的重点。项目团队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精心筛选了12种 具有优异耐寒耐旱特性的乡土树种。如今 ...
乌斯浑河畔 奋进谱新篇
Ren Min Ri Bao· 2025-07-20 00:22
几名保洁员迅速清扫群雕周边的落叶。"雨停即扫。"保洁员吴庆东说,日复一日的守护,是对英烈 真挚的致敬。 阵雨初歇,黑龙江牡丹江市"八女投江"烈士群雕庄严肃穆。 八十余载岁月奔涌,乌斯浑河畔,这片曾被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迸发出跨越时空的磅礴生命力。 热血淬炼:山河铭记的永恒瞬间 "8位壮烈牺牲的女战士,分别是抗联第五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 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讲解员胡尧深情讲述,"她们之中,最小的王惠 民年仅13岁,却以稚嫩的肩膀,扛起民族大义,毅然选择了与战友共赴国难。" 展厅内,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展品无声诉说着东北抗联的烽火岁月:穿过的大衣、用过的简易武 器……观众不时驻足,仿佛回到激烈的战斗现场。来自广东的观众李立昆轻声念着文物介绍,声音微 颤:"忠魂不朽。幸好有这字字泣血的记录,让英雄的事迹没有湮没于战火硝烟。" 1938年的东北大地,抗战烽火燃遍白山黑水。为粉碎日伪军的"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决 定西征。冷云带领7名战友随第五军一师辗转作战。当年10月,部队行至乌斯浑河畔时,因叛徒告密, 遭千余名日伪军包围。 "她们本可隐蔽渡河,却选择用 ...
内蒙古21亿株苗木保障“三北”工程种苗供应
根据新时期"三北"工程建设需要,内蒙古及时引导和调整品种选育方向,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创新品种 审定形式,实行成果奖励机制,重点推进抗性强的灌木树种、效益好的经济树种和附加值高的珍贵树种 良种的选育步伐。目前,全区已审认定林木良种203个,基本实现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全覆盖。 依据生态区划和树种特性,内蒙古科学规划布局苗木繁育基地,在东部地区重点繁育油松、樟子松、水 曲柳等珍贵树种和木本粮油树种,在中西部地区重点繁育柠条、梭梭、沙棘、枸杞等生态树种和经济林 果树种。同时,积极引导育苗主体科学合理育苗,逐步形成以社会育苗为主体、保障性苗圃为补充的育 苗格局。 聚焦"三北"工程重点区域,内蒙古狠抓种苗流通重要环节,抢抓质量监管关键节点,启动为期7个月 的"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林草种苗质量监管"绿剑2025"行动,重点开展种苗质量抽检和生产经营企 业"双随机"检查,通过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做到"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用种用苗质量监 管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完成291个苗批和61个种批的抽检,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同时,建立种 苗价格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周调度+周研判+周预警"方式,确保种苗市场秩序稳定和质 ...
南航集团举办第二届“翼展乡村 品味山河”乡村振兴帮扶产品展销会
其中,阿勒泰是世界大果沙棘的源生地之一,作为新疆沙棘加工的领军企业之一,新疆惠华沙棘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沙棘中含维生素种类多达14种,有很强抗氧化功能,我们开发生产的沙棘产 品有4大系列30多种,在多地展销会上多次获得金奖,希望借助乡村振兴帮扶平台,让更多的人尝到我 们新疆的产品。""这个好!对身体健康有帮助!""比超市买的更新鲜""香味太正了,怎么下单?"员工 的赞叹声不绝于耳,不少人当场掏出手机扫码订购。 活动以"产品推介+文旅展示+试吃品鉴+直播互动"为特色,搭建起乡村好物从田间到市场的"快车道", 吸引南航员工、合作单位代表等千余人参与,现场认购声、点赞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 的"协奏曲"。 走进展销会现场,仿佛一场"舌尖上的乡村之旅"。新疆墨玉县的玛仁糖甜糯弹牙、干果香气浓郁;皮山 县藏桂乡的瓜蒌饱满丰实,木吉镇的土桃汁水充盈,巴什兰干乡的"明星杏"金黄诱人;广西瑶族的非遗 歌手更以一曲《南门外》边弹边唱,将"大美广西"的山水画卷与特色农产品一同"唱"给观众;更有来自 广东的五指毛桃、贵州的吊龙牛肉、重庆的羊肉碗粉、湖南的米粉、辽宁的樱桃和花生、吉林的大豆 油、湖北的艾香、海南的 ...
秀出岭南“食”力!广东食品北上新疆收获满满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28 09:06
秀出岭 南"食"力!广东 食品北上新疆收 获满满_南方+_ 南方plus 当广东美食的风 吹到新疆,一场 以食为媒的文化 交融与商贸盛事 正在乌鲁木齐热 烈上演。6月26- 30日,广东食品 走进新疆推广活 动在2025(中 国)亚欧商品贸 易博览会举办。 荔枝,凤凰单 丛、化橘红、龟 苓膏、狮头鹅等 众多岭南地道风 物齐齐亮相"疆 品南下 粤品北 上"主题展区, 不仅让新疆市民 游客大饱口福, 更引得海内外客 商纷至沓来,见 证岭南"食"力的 强劲脉动与合作 共赢的丰硕成 果。 场的枢纽。广东 各地的特色农产 品、传统美食跨 越山海而来,不 仅带着浓郁的岭 南风情,更饱含 着打开广阔市 场、铺就共富之 路的热切期盼。 "这是什么荔 枝?""第一次吃 这种荔枝,很 甜!"前来广东 柔瑞农产品有限 公司展位品鉴联 饶荔枝的市民游 客络绎不绝。作 为广东省三大桂 味荔枝主产区之 一,联饶镇荔枝 种植面积达1.2 万亩,生产的桂 味荔枝以果大核 小、肉厚汁多、 清甜爽口而闻 名。"这是我们 第一次来到新疆 参展,主要是为 了打响'联饶荔 枝'的品牌,助 力当地农民致富 增收。"联饶镇 人民政府镇长郑 泽仪说。 跨越 ...
内蒙古好物“吸睛”国际文旅消博会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6-22 13:28
Core Insights - Inner Mongolia is leveraging its unique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sheep milk and seabuckthorn, to create innovative consumer goods that attract attention at international expos [1][5][7] -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techniques with modern marketing strategies is enhancing the visibility and economic potential of local products [3][11][18] Group 1: Sheep Milk Products - Entrepreneur Hao Zhiwei is producing sheep milk soap using fresh sheep milk and medicinal herbs, which has gained popularity at the 2025 Beij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Expo [1][5] -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volves local cultivation of herbs like chamomile and artemisia, reducing costs and benefiting local farmers [3] Group 2: Seabuckthorn Products - The "Tianjiao Changqing" seabuckthorn juice, developed by a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has successfully entered the capital market, showcasing the potential of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7] - The seabuckthorn project utilizes over 50,000 acres of economic forest, addressing issues of resource waste and high processing costs through a cooperative model [7] Group 3: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 The exhibition features unique 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the Ewenki ethnic group's sunflowers, which blend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with modern aesthetics [9][11] - Various innovative products made from birch bark demonstrate the fu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contemporary design, appealing to a broader audience [11][13] Group 4: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expo serves as a platform for Inner Mongolia to showcase its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enhancing brand recognition and attract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ustomers [5][18] -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tourism, and creativity is expected to driv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nvigorate the local tourism industry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