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Search documents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央地协同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3 01:56
证券时报记者卓泳王军 近日,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富海")获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接 受注册通知书》,获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据悉,该项目是债券市场"科技板"启动以来, 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债券。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家股权投资机构发布公告,合计发行和待发科技创新债券的规模达 到205.70亿元;君联资本、启明创投、金雨茂物、中科创星等12家股权投资机构处于发行注册过程中, 其中,毅达资本、泰达科投、东方富海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获得发行批号。 逾30家股权投资机构 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将创新推出债 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 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此举无疑为创投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自5月9日科技创新债券上线以来,截至5月26日,20家股权投资机构发布公告,合计发行和待发科技创 新债券的规模达到205.70亿元。还有12家股权投资机构开展注册,注册发行金额约为153.10亿元,发行 ...
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利率最低1.8%
news flash· 2025-06-24 11:47
金十数据6月24日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日披露,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 的项目已成功落地。五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获分担工具增信和投资支持,并完成发行,规模合计13.5亿 元。此次发行的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具有以下两大特点:其一,债券期限大幅延长,最长可达10年,远 高于一般3至5年期的中期票据;其二,发行利率明显降低,低于同期同类型国有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债券市场"科技板"成立后,首批借助央行创设的风险分担工具获得融资的主体。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债市"科技板"通过引入风险分担机制和优化资金传导链条,已经初步实现了"股债 贷"联动。随着发行主体的进一步拓展,有望为债市"科技板"吸引更多参与者,进一步丰富市场生态。 (一财) 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利率最低1.8% ...
业内: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可缓解股权投资市场募资难
news flash· 2025-06-19 13:41
金十数据6月19日讯,6月19日,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消息,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 具的项目正式落地。业内人士看来,配套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能够缓解股权投资市场社会 化募资难的问题,增强头部创投机构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的能力。风险分担工具的创设,可显著提升民营 企业,信用资质较弱的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以及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债 市"科技板"已通过风险分担、资金传导链设计等机制初步打通"股债贷"联动。未来可能的深化措施包括 股债联动工具创新、设计含特殊条款的债券,既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又为投资者提供增值机会。 (中国基金报) 业内: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可缓解股权投资市场募资难 ...
看懵了!盘中狂拉超370%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6-18 04:50
| | 吉星新能源[03395] 2025-06-18 12:00 | | | | | 5PMA = | 10PMA = 20PMA = 30PM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914 | | | | | | | | | | | 0.797 | | | | | | | | | | | 0.680 | | | | | | | | | | | 0.563 | | | | | | | | | | | 0.446 | | | | | | | | | | | 0.329 | | | | | | | | | | | 0.212 | | | | | | | | | | | 0.095 | | | | | | | | | | | -0.022 | | | | | | | | | | | 2536万 | 成交軍:23549000 | | | | | | | | | | 1902万 | | | | | | | | | | | 1268万 | | | | | | | | | | | 634万 | | | | | ...
唐劲草:发债募资,能治本吗?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3 08:54
当前,我国创业投资行业面临 "募、投、管、退"全链条发展瓶颈,资金供给不足与退出机制不 畅等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效能。 在募资端方面,债券市场的 "科技板"的创新推出,将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 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 技。 在 5月2 2日下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 示,"股权投资机构本身是轻资产的,长投资周期的,靠自身发债融资期限比较短,而且融资 成本也比较高。所以,通过这样一个科技板,要解决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债券市 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担保增 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同时也加强与地方政府、市场增信机构合作,共同分担债券投资人的违 约损失风险,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为激励创投行业提升服务能 力,工具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对 VC/PE来说,科创债的资金低成本、长周期,不仅拓宽了股权投资机构的融资渠道,还降 低了其对传统股权融资的依赖。科创 ...
6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入市倒计时,多家保险机构正在积极争取试点资格
Hua Xia Shi Bao· 2025-05-14 09:37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 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称,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 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 "政策明确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预计新增600亿元试点额度。此举不仅为市场引入增量资 金,还推动保险资金更多参与基础设施、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长期项目,助力国家战略落地。"国寿 资产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鸿鹄基金一期、二期'稳预期、稳投资、稳市场、稳 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将资金投向政策支持领域。" 作为一家刚成立一年半的保险资管公司,中邮保险资管同样积极参与,争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三期 资格。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由中邮人寿全资发起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位于北 京。 截至目前,已经有8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总金额达1620亿元。若上述600亿元新 资金获批,保险资金入市规模将进一步增至2220亿元。5月14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国寿资产和中邮 保险资管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两家公司都在积极争取保险资 ...
险资加大入市稳市力度
Jing Ji Ri Bao· 2025-05-13 21:48
一揽子金融政策为保险资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积 极响应"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等举措,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强 化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为市场注入更多长期资金。严格落实关于"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要 求,深化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护航经济稳增长目标。公司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 导向,在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养老与普惠服务等领域深化布局,为行业健康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遵循"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强化对战略环 境、政策传导路径及经济周期切换的分析研判,积极推动权益投资规模稳步增长,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 力度,坚定当好资本市场重要的价值投资者。同时,进一步聚焦投资领域,深化科技、养老、消费等重 点产业布局。对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将充分发挥鸿鹄基金一期、二期"稳预期、稳投资、稳市 场、稳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将资金投向政策支持领域,并争取保险资 金长期投资试点三期资格,获批后将积极入市,发挥引领作用。 诸多政策利好将为保险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人寿 ...
【新华解读】债券支持科创融资持续发力 创新增量措施细则“呼之欲出”
Xin Hua Cai Jing· 2025-05-07 16:48
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王菁)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再传利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十项货币政策工具支 持稳市场稳预期的举措,其中包括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则提及,将进一步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科创行业投资风险高、周期长等特性,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既是融资手段的创新,更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体系的关键突破,将对我国科创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科创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陆续兑现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政策,相关政策的发布,进一步健全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机 制,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发布部门 | 发布时 | 政策 | 要点 | | --- | --- | --- | --- | | | 8 | | |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 | 2024年1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 | 明确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 | | 科技部等七部门 | E | 发展的实施意见》 | 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 | | | | | 等重 ...
央行超预期“双降”,下半年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4:20
作 者丨唐婧 编 辑丨包芳鸣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央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 数量型政策方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 . 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 降为0%。 价格型政策方面,下调政策利率0 . 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 行约0 . 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 . 2 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 率0 . 2 5个百分点。 结构型政策方面,增加3 0 0 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3 0 0 0亿元;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 0 0 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 0 0 0亿元额度 合并使用,总额度8 0 0 0亿元;设立5 0 0 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 分担工具。 本次央行"双降"的背景是,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开门红",经济增长延续了去年四季度政策发 力后的修复趋 ...
一揽子金融政策简评:三大金融部门联手稳预期、提信心
BOCOM International· 2025-05-07 13:42
交银国际研究 宏观策略 2025 年 5 月 7 日 中国宏观 一揽子金融政策简评:三大金融部门联手稳预期、提信心 2025 年 5 月 7 日,"五一"假期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一揽子重磅金融政 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出席会议,并 介绍具体措施。本次金融政策支持举措的落地也是今年 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精 神的传达和落实(参见此前报告),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创设新的结构性 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一系列稳预期、提信心的具体举措均实现了快速的落实。 本次金融政策组合拳覆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等多 个领域。从政策内容看,既有短期纾困举措,也有长期制度安排;既有总量政 策,也有结构性工具,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预计本次政策 组合将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 时,中美经贸关系出现积极转变,双方重启谈判渠道,利好提振市场风险情 绪,为港股市场带来正面催化。具体来看: 中国人民银行:降准、降息,精准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全面降准、降息组合拳。此次降准 0.5 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