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限制

Search documents
大厂竞业限制协议「七宗罪」
3 6 Ke· 2025-10-09 13:09
尽管代理了无数竞业限制案件,律师崔灿一直记得一位女孩的故事。 她30岁出头,此前在杭州某大厂工作,几乎每天凌晨两三点下班。一次,她请假去拍婚纱照,没多久就 被公司召回,穿着婚纱跑回去加班。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没有意义,选择了离职。 对竞业限制并无概念的她,入职了竞争对手公司,很快被前公司派的侦探拍到了证据。 当年的大年二十九前后,她因为得了严重的气胸在病床上等待手术时,收到了前司的传票。她被索赔两 倍年薪,一百五六十万。 女孩经常半夜痛哭,已经确诊重度抑郁。目前案件在一审过程中。崔灿感叹:一个传票轻飘飘的,其实 它重量很大。 近些年,竞业协议争议不断。某种程度上,它在职时是管理手段,离职时可以成为围猎普通人的工具。 崔灿长期代理竞业限制相关的案件,去年从团队独立之后,开始只接劳动者一方的竞业限制案件。我们 还请来一位互联网行业资深猎头,一起聊了有关竞业协议存在的七个争议,以及被竞业限制困住的普通 人的故事。 我们也会讨论,最高法最新的司法解释,以及人社部最新印发的"竞业限制合规指引"能为行业带来怎样 的改变?从公司角度,为什么要求员工签竞业?员工又该如何保护自己? 以下是镜相工作室与律师崔灿、猎头杜康的对话: ...
关注!事关竞业限制,新规来了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25 10:59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了 《企业实施竞业限制合规指引》 。 快来了解一下吧! 是指企业与负有保护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 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就业,也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限 制 《指引》如何引导企业 合规实施竞业限制? 为引导企业合规实施竞业限制 《指引》主要提出了以下要求 1 明确了实施竞业限制的前提条件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企业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为防止企业随意界定本企业所拥有的商业秘密,不当扩大实施竞业限制的人员范围,《指引》明确, 企业实施竞业限制,需先确认拥有商业 秘密的内容和范畴 。 行业内 一般常识或者行业惯例 ,可以 从公开渠道获得的商业信息 ,均 不属于 商业秘密的范畴。 企业 不得将未知悉或未接触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纳入 竞业限制范围。 竞 业 2 明确了实施竞业限制 应遵循必要、合理原则 企业保护商业秘密可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实施竞业限制是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 ...
竞业限制不能滥用
Jing Ji Ri Bao· 2025-09-22 00:14
冷菜厨师跳槽后继续拌黄瓜被诉违反竞业限制,推拿师离职也被竞业限制……这种现象被按下"停 止键",近日,人社部印发《企业实施竞业限制合规指引》,给企业实施竞业限制"立规矩"。竞业限制 的本意是保护用人单位商业机密,然而近年来,一些企业任意扩大竞业限制人员范围,有的企业限制劳 动者离职后的就业范围,还有的企业约定低补偿金、高违约金等"霸王条款",严重影响劳动者就业择业 权和职业发展。《指引》针对这些方面均作出细致规范,引导企业依法合规实施竞业限制。企业可参照 《指引》,结合企业实际,科学确定竞业限制范围,在妥善保护自身商业秘密的同时,切实保障好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时 锋) ...
竞业限制新规,打工人能“松绑”吗?
Hu Xiu· 2025-09-15 07:3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茶馆,作者:熊莫,原文标题:《人社部发布竞业限制新规:天价违约金或成历史,游戏打工人松绑?》,题图来 自:AI生成 茶馆君关注到,9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了《企业实施竞业限制合规指引》(下文简称《指引》)。 据人社部劳动关系司相关发言人介绍,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竞业限制制度对于保护企业商业秘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 了一些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制度的问题。故出台该文件对相关现象进行规范。 这一点,从游戏圈打工人和企业围绕竞业展开的明争暗斗就可见一斑。各家行业媒体都曾有过报道:基层策划和运营等被迫签署竞业协议的情况 并不罕见;公司故意扣发劳动者经济补偿,在发现违反竞业行为后,才按照规定最后期限一次性将补偿打进卡中,然后启动诉讼追偿程序,这已 是"基操";也有公司假装将礼物和花束发送到其他公司前台,实际是根据收件情况调查离职制作人是否在竞对入职…… 据公开的诉讼文件,目前游戏圈出现的最大笔竞业限制违约金高达1940万元,由前沐瞳法定代表人徐振华向腾讯公司支付。此外包括网易、字节 跳动、米哈游等公司,都有向前员工追偿数百万竞业限制违约金的案例。甚至曾有游戏企业向法 ...
企业如何合规实施竞业限制?指引来了
Xin Hua Wang· 2025-09-13 07:36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企业如何合规实施竞业限制?指引来了 新华社记者张晓洁 哪些劳动者可纳入竞业限制范围?竞业限制期间,企业如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办公厅近日印发《企业实施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引导企业依法合规实施竞业限制。 竞业限制是指企业与负有保守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一定期限内,劳动 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就业,也不得自己开业 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制度作出了原则规定。 然而,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制度的问题,影响劳动者就业择业权和职业发 展,也有少数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刻意规避违约责任,侵害企业利益。 为防止企业随意界定本企业所拥有的商业秘密,不当扩大实施竞业限制的人员范围,指引明确,属于行 业内一般常识或者行业惯例,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得的商业信息,不属于商业秘密。劳动者仅掌握行业通 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中接触到的仅为企业一般经营信息,不属于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企业不得 将未知悉或未接触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纳入竞业限制范围。 经济补偿和违约金是竞业 ...
谁在“狙击”新生代储能企业IPO?
3 6 Ke· 2025-09-02 08:04
8月21日,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思格新能源的招股书因提交满6个月未完成聆讯而自动失效。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储能行业高度依赖具备技术积累与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 也正因如此,行业内人才流动颇为普遍。尤其是新生代储能企业,很多都是大厂前高管离职创业,从"前东家"挖人也屡见 不鲜。 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相继有明星储能企业受"前东家"影响,被拦在IPO门外。 储能"黑马"遭证监会叩问 近日,被外界寄予厚望的储能"黑马"思格新能源,港股IPO进程再增变故。 思格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5月。以今年2月份递交招股书计算,这家公司从创立到冲击IPO,时间间隔不到三年。 公司业绩也相当亮眼,2023年前9个月营收才442万元,2024年前9个月营收就骤增至7亿元,一年时间翻了近160倍。 在储能行业高度内卷的情况下,思格新能源的毛利率却"逆势上扬"。招股书显示,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1.3%,而2024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44.2%。要知道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去年的毛利率也才24.4%。 一年营收翻160倍、盈利能力碾压"宁王",无疑让思格新能源成为二级市场的焦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新生代储能"黑马",却在冲刺上市期间,因 ...
今起施行!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 为竞业限制划边界
Yang Shi Xin Wen· 2025-09-01 11:55
竞业限制协议是市场中常见的保护商业秘密等保密事项的合同。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职期间及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者到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 的单位任职。有些公司不管劳动者是否接触商业秘密等保密事项,无差别地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高额违约金,严重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权。 对此,今天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作出规范,为竞业限制划出边界。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比如说公司与劳动者签订了竞业限制条款,但是劳动者比如说是一个保安,他完全不掌握公司的商业秘密,此时即使签 订了竞业限制条款,这个竞业限制条款也是不生效的。 竞业限制不得滥用非涉密人员签约不生效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竞业限制是指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期间,掌握了单位的商业秘密,他就不能在职期间或者离职之后从事与单位的商业秘密 有关的具有竞争关系的活动,如果他从事了,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竞业制度这样限制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恶性竞争,保护企业的竞争优势。 为了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和不正当竞争,司法解释规定:用人单位依法与竞业限制人员约定的在职竞业限制条款合法有效,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时,应 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 ...
“宁王”阻击“小宁德”,“泄密案”打破吴祖钰上市梦?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08 00:07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Haichen Energy Storage, particularly in light of legal issues and its upcoming IPO, which may impact its market 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5][7][14]. Group 1: Legal Issues and IPO Impact - Haichen Energy Storage's president was detained for allegedly infringing on trade secrets, which has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company's IPO prospects [5][7]. - The company must demonstrate to regulators that ongoing litigation does not affect its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or it risks delays or termination of its IPO process [7][8]. - The legal troubles stem from competitive tensions with CATL, with Haichen asserting that the disputed technology is publicly known and not a trade secret [9][11]. Group 2: Company Background and Growth - Founded in 2019, Haichen Energy Storage has rapidly grown to become the third-largest energy storage battery manufacturer globally, focusing on lithium-ion storage solutions [16][14]. - The company has completed four rounds of financing, raising a total of 8 billion RMB, and has shown impressive revenue growth, with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89% from 2021 to 2024 [17][19]. - Despite its growth, the company faces financial risks, with accounts receivable surging from 22.3 million RMB in 2022 to 8.315 billion RMB in 2024, representing 69.5% of its revenue [19]. Group 3: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and Market Challenges - Haichen's international revenue share increased from 0% in 2022 to 28.6% in 2024, with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U.S. market [21][23]. - The company has faced challenges due to the recent bankruptcy of a major U.S. client, Powin, although it claims no direct financial impact from this event [23][24]. - The U.S. market's shrinking demand for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exacerbated by recent legislative changes, poses a significant risk to Haichen's overseas operations and overall financial health [24][25].
创业之前,先擦干净竞业的屁股
Hu Xiu· 2025-08-05 07:18
当你从大厂离职,如何"合规保留"公司的文档资料? 在小红书上,这一类帖子讨论很多,在评论区,你会发现千奇百怪的套路,离职期间,哪里有什么老实 人? 当一群职场人,在天天琢磨离职时,如何不被公司欺负的时候,其实老板和HR们,也在苦思冥想,如 何不被离职员工欺负。 于是,你在提离职的瞬间,你的ld和hrbp就会同时收到一份关于你的报告,你过去一段时间的浏览记 录、读取文件、创建文件、另存为、okr都会一览无遗,所有的可疑行为和文档都会被标注。 但是,这一切都难不到伟大的劳动阶级,我们还有绝招。 怕麻烦的,会心存侥幸,先压缩,然后base64编码成文本,再转二维码,手机拍照二维码,回家再反过 来操作一遍;但是,最绝的还是拍照流,卧薪尝胆,在离职前几个月,就开始用手机相机悄悄把需要的 资料拍下来,然后用AI转成文档,这样就彻底不会留痕了。 但是,但是,这都不是企业最烦的行为,企业最烦的事情,还是一个核心的人走了,然后带走一群核心 的人,成立了一家跟自己竞争的公司。 这绝对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其中的侦查与反侦查,比电影都还要精彩,但是,这中间也有比较低级 的错误。 上个月底,据媒体报道,京东证实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了一 ...
劳资双方不缴纳社保的约定,无效!
Ren Min Ri Bao· 2025-08-04 01:02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nvalidity of agreement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to not pay social insurance, reinforcing that employees can terminate contracts and seek compensation if social insurance is not paid [3][4] - The new interpretation, effective from September 1, 2025, clarifies the legal consequences of such agreements and supports employees' rights to compensation [2][4]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a case where an employee successfully claimed compensation after the employer failed to pay social insurance, illustrating the enforcement of this legal principle [3][4] Group 2 - The article discusses a case where an employee's refusal to sign a written labor contract does not obligate the employer to pay double wages, as the employee acted intentionally [5][6] - It clarifies that the employer is not liable for double wages if the employee deliberately avoids signing a contract, emphasizing the mutual nature of contract agreements [6] - The interpretation also specifie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employers must offer indefinite contracts after two fixed-term contracts, preventing evasion of legal obligations [6][8] Group 3 - The article address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ntractor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garding work-related injuries, stating that contractors must pay for work injury insurance even if there is no direct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9][10] - It emphasizes that the contractor's liability for work injury insurance is crucial for protecting workers' rights and ensuring timely compensation in case of accidents [10] - The interpretation aims to regulate subcontracting practices and uphold labor right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