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

Search documents
马云回应的那篇万字长文【原文】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2 23:51
近日,钉钉产研负责人元安(花名)离职时在阿里内网发表了近万字长文,谈及阿里的发展历程、 现存问题及相关建议。阿里创始人马云也作出了回复。 #####【 元安原文如下】 ##### 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的愿景是成为一家活 102 年的好公司。 当初受这一使命感召来到这里,期望能一起陪着度过长长的期限,因为阿里巴巴是一家伟大的公 司。 刚进公司的时候,在创业大厦,中午去附近吃饭,大家都戴着工牌,除了周边店铺给我们的员工折 扣价更多的是享受那种被尊重和感谢的美好。那时候被尊重不是因为阿里人收入高,更多的是阿里 人很善良我们的产品帮助了很多人,身边的人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阿里巴巴在解决各种问题,社会 给我们的尊重来自对我们的品德与价值认可。 那时候,流行一句玩笑话:杭州丈母娘喜欢找阿里女婿,因为阿里巴巴帮她们筛选过品性,阿里人 靠谱。 已经不记得从何时开始,工牌已不太好戴了,这几年各种糟糕的事件与打击,外部社会舆论和内部 员工心态,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许丈母娘还喜欢找阿里女婿,因为收入高。 十五年走下来,客观地讲,不是外部环境的评价风向标变化,是我们自己真的也变了。我们已经失 去了以前那种要 ...
互联网公司的普通员工,就不能锐评公司战略了?
Hu Xiu· 2025-06-12 11:44
一个组织最危险的,不是有人批评战略,而是没人敢提意见。 最近,阿里老员工"元安"在离职前发布万字长帖,直指公司战略、文化、组织问题,马云本人罕见回 应。 这件事揭开了一个被掩盖多年的荒诞现实: 为什么,只有在离职时,真话才能说出口? "你是螺丝钉,不要指手画脚"?(详见《互联网公司的普通员工,就不要锐评公司战略了》) 在大厂待过的人,几乎都听过这句话。 看似合理的分工论,实则是一句温柔的钳口术: 闭嘴,干活,不要多想。 但最近阿里内网发生的事,打破了这种沉默。 一位在阿里工作了15年的老员工"元安",在钉钉内网发布长达万字的告别帖,系统分析了阿里这些年从 战略、组织到文化的系统性问题。 他不是泄愤,也不是爆料,而是用一位老兵的沉痛和理智,讲出了所有大厂人都心照不宣的那句话: "我们不再谈梦想,只谈KPI、股票和房子;客户变成了数据,员工变成了PPT。" 而当日,马云本人现身回复: 但他的结局是:被开除。 理由是:"破坏组织稳定"。 任正非曾公开说过: "没有带华为十几年的人,不要轻易提战略。" 这句话没错,但很多人忽略了另一个事实: "元安同学好,谢谢你那么长的信,写得很好。好像人的成长,阿里的发展也有很多必 ...
从“铁三角”到“六有”组织,北银金科如何打造千人高密度数智化团队?| 极客时间企业版
AI前线· 2025-05-13 06:35
当前,银行业正经历一场由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科技子公 司作为技术创新的引擎,通过推动技术落地、业务重构和人才培养,正在重塑银行业的服务模式 与竞争格局。 在极客时间主办的 2025 DTDS 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大会上,北 银金科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瑞兰 发表了题为《北银金科数智化时代的人才培养与组织变革共生之道》的演讲,介绍了北银金科过 去几年来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及人力资源部门与管理层战略对齐的思路。以下内容 由极客时间基于本次演讲内容进行编辑。 北银金科企业介绍 北银金科作为北京银行的科技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5 月 16 日。它是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 大背景下诞生的。作为效率革新与成本控制的双重引擎,科技发挥重要作用,在前期投入阶段有 着较强的规模效应,需要更多的人员投入与资源积累,北银金科也是由此而生。 我们以北京银行"数字京行"的战略为指引,定下了"服务母行、做精产品、做优技术、做强实力"的 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北银金科的职能 定位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个原则",助推北京银行数字 ...
目标是持续超额!对话星石江晖:机制驱动,用18年做成一件事
聪明投资者· 2025-04-14 06:12
江晖的状态很好。 他说这是做星石投资 18 年来比较舒服的时候,这么多年打造的多基金经理团队制终于成熟运行起来 了。 公司成立近 18 年的最早产品,截至 2025 年3 月20 日,年化收益超过** % (费后)。尤其是 2015 年"多核心"基金经理制探索成功以来,超额夏普比率超过 1 ,意味着扣除风险后的超额回报相 当好 。 (点此认证合格投资者后查看完整业绩)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代基金经理之一,江晖 1998 年参与华夏基金筹备,先后担任兴和基金、兴华基 金、华夏回报基金基金经理,在 2007 年 6 月投身私募创办星石投资之前,担任工银瑞信基金投资总 监。 在很多人仍围绕 "个人英雄主义"叙事私募时,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径:用系统替代单打独斗,用组织机 制赋能长期,从一开始便探索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2015 年后逐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多核心"转型:决策权不再集中于少数人,而是依照长期业绩与科学 规则动态分配。 如今参与共管的 6 位基金经理平均司龄超过 16 年,过去十年这几位基金经理没有发生任何变动,这 在中国资管行业非常罕见。 业内都说星石的多基金经理制是最彻底的,真正做到了 Capital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