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莫拉维克悖论
icon
Search documents
感觉捕手
3 6 Ke· 2025-07-08 09:04
初中时候,我心智混沌,上课经常不听讲,学习上磕磕碰碰。 有次考物理,最后一道难题是关于浮力的。我完全不记得浮力公式,于是开始徒手推导,用一种感觉模 拟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解答。 发卷的时候,我的答案居然对了,不过分数是零。同桌只写下了公式,后面啥都没做,得了5分。 物理学家费米 说:计算方法只有两种。 "第一种,也是我喜欢采用的,就是拥有一个明确的物理影像; 第二种,则必须具备严密的数学形式结构。" 也许那时我用的方法,就是在大脑中模拟一种初始的物理影像与过程吧。 后来读高中,我稍有改善,不再那么心不在焉,从物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 我尤其喜欢力学,因为只需要极少的公式,就能解决一些很复杂、很天马行空的难题。--照例用的是那 种"感觉"为主的方式。 我会在脑海中模拟物体的受力(以及力的分解),模拟运动,模拟各种要素组合之后的系统作用,然后 再用公式来计算。 爱因斯坦在1945年给数学家雅克·阿达玛写了一封信。阿达玛当时正在研究科学家和数学家的思维过 程。 其中有如下一段: "书写或说出的词语或语言,在我的思考机制中似乎不起任何作用。那些似乎在思想中充当要素的心理 实体,是某些可以'自愿地'被再现和组合的、或多 ...
最先进的AI大模型,为什么都在挑战《宝可梦》?
Hu Xiu· 2025-05-12 06:57
各种AI模型在刚问世时,总有一个屡试不爽的"秀肌肉"手段,那就是让自家AI独立游玩某款游戏,用以检验模型的智能程度。 围棋选手李世石与AlphaGo的五番棋对决已经过去近十年。而后,不论是谷歌的DeepMind在《DOTA2》《星际争霸2》这些项目上击败人类职业选手,还 是2023年英伟达宣布开发出能玩《我的世界》的VOYAGER,都在不断证明,"游戏"似乎就是AI的天然试验场。 大家在体感上应该也能体会到,这十年间AI技术发展迅速,如今的大语言模型,其训练方式、决策过程都与当初的AlphaGo有较大差异,但十年过去,不 管是科技公司想展示研究成果,还是吸引不懂技术细节的普通人关注,"让AI玩游戏"依旧是个很常见的手段。 最近,谷歌的AI模型Gemini 2.5 Pro又因为做到了"独立通关初代《宝可梦》",再次成了AI领域的热门话题,谷歌的现任CEO Sundar Pichai和DeepMind负 责人Demis Hassabis甚至同时发表推文庆祝了这一时刻。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都到了2025年,让AI玩游戏、通关游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更何况是1995年发售的初代宝可梦,这款游戏本来也不以高难度、 复 ...
欧美机器人,急着进厂拧螺丝
Hu Xiu· 2025-05-10 00:10
它在社交媒体上也是争议最大的一家。有人质疑它的经过加速处理的视频,剪辑过于精美;也有人质疑 它的机器人并不比现在的机械臂、AGV或洗碗机做得更好。《财富》调研了一番,认为它夸大了自己 与宝马合作的价值,此前宣传"队伍"规模和"端到端操作"细节,与该汽车巨头所述实际情况之间差异巨 大。 美国对MAGA最积极的,可能是人形机器人。 从展示的视频来看,它们很少像中国的人形机器人那样善于跳舞跑步、施展拳脚,它们似乎都正经得 很,像学徒工一样,一门心思在工厂或家庭干活,展示的动作,多数也是操练与劳动有关的。它们时刻 准备着,去复兴美国制造业。波士顿动力的那些招牌式的翻滚腾挪动作、还有马斯克让擎天柱在灯光秀 上跳舞,都已经不入流。 FigureAI是步子迈得最大的一家。这家公司明确提出要在建立起人与机器人的混合生产方式之后,下一 步将通向制造业的终局: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它的量产计划已经提上日程,宣布已经设计出了人形机器 人生产线BotQ,即将年产12000个下一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3,计划四年内产能达到年产10万个,还有 300万个执行器。在最近一次采访中,该公司创始人Brett Adcock称,正在从头开始垂直整 ...
黄仁勋「组局」,具身智能的核心玩家们聊了聊人形机器人的落地与未来
Founder Park· 2025-04-16 12:56
文章转载自 「 Linguista」 今年的 GTC 大会,英伟达发布了通用机器人模型 GR00T N1,老黄特别提到未来重点关注的趋势是「Physical AI」(物理 AI)。 不仅如此,老黄还把当下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玩家都喊了过来,针对人形机器人领域当下的技术路径、数据问题以及通用模型和通用机器人等问题进行了深 入探讨,有不少很有价值的观点。 嘉宾阵容很强大,1X、Skild AI、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堪称具身智能领域的「华山论剑」。 嘉宾介绍: TLDR: Founder Park 正在搭建开发者社群,邀请积极尝试、测试新模型、新技术的开发者、创业者们加入,请扫码详细填写你的产品/项目信息,通过审核 后工作人员会拉你入群~ Bernt Børnich,人形机器人创企 1X 的创始人兼 CEO。1X 致力于构建完全自主的人形机器人。此前曾推出专注于家庭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NEO。 Deepak Pathak,具身智能创企 Skild AI 的 CEO 兼联创。Skild AI 致力于打造机器人通用「大脑」。此前曾推出曾推出可扩展的机器人基础模型「Skild B ...
美国机器人“四小龙”:通用机器人仍需十年,专用机器人即将出现,机器人的扩展法则会在五年内被探索出来 | GTC 2025
AI科技大本营· 2025-03-26 10:20
我们这一代人 出生得太晚,没能赶上探索地球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我们出生得又太早,可能无法亲身参与星际旅行,探索其他星系。 但我们却恰逢其时, 躬逢其盛,见证并参与到解决机器人技术难题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能够移动的物体都将实现自主化。 责编 | 王启隆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今天这篇文章将会回顾英伟达大会重点宣传的一个论坛:《 通用机器人的新时代:人形机器人崛起 》(A New Era of Generalist Robotics: The Rise of Humanoids),英伟达跟紧物理世界 AI 和具身智能的新风向,邀请到美国 四家 顶尖的 人形机器人 公司老板,参与这场对话。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全世界的人形机器人领域都有哪些顶级公司呢? 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只认识国内的宇树机器人,对国外现在的机器人战局不太 了解,所以我们先看一张图,了解当前的时局情况: | 特斯拉 | | Google | | NVIDIA | | | | --- | --- | --- | --- | --- | --- | --- | | 美国 | | 美国 | | 美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