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碳经济

Search documents
城市24小时 | 规划超十年,这条高铁终于要开建了?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1 02:10
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三湘都市报消息,国铁集团会同地方政府于近日完成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长赣高铁")初步设计审批,正在抓紧推进开工前准备工作,项目有望 今年年内正式开工建设。通车后,长沙至赣州的通行时间将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长沙至厦门将从7小时压缩至约5小时。 长赣铁路位于湖南省东部和江西省西南部,线路自常益长高铁长沙西站引出,向东南经长沙黄花机场、浏阳,江西省上栗、萍乡、莲花、永新、井冈山、遂 川至赣州北站,正线长约429.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站11座,预计工期5年。 解读:长赣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之一渝厦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4年便开启规划研究,2017年被纳入《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但直 至"十三五"结束,也没能迎来项目开工。近几年,长赣高铁多次传出"开工"消息,但由于线路走向、环评中止及资金压力等问题,一直进展缓慢。 2022年10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终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两年后的2024年11月,环评报告获生态环境部批复。随着此次项目初步设计获批,长赣高铁离 正式开工建设终于更进一步。 在外界看来,长赣高铁的最大受益者当属长沙。 目前 ...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起实施
Qian Zhan Wang· 2025-05-20 23:17
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起实施 据央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20日起开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 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不仅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其中,更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主体地 位。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明确规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促进民 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在保障公平竞争方面,完善了民营 经济组织市场准入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确定为法律制 度。 浙江: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 浙江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自2025年5月31日起实施,有效 期至2027年12月31日。《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领跑发展格局,通用人工 智能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全国领先,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全省规模以上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到2030年,全面形成可持续发展、领跑发展格局,通用人工智 能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全球领先,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 ...
海口出台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news flash· 2025-05-20 02:33
海口出台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智通财经5月20日电,近日,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印发《海口市蓝碳经济 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5年)》,明确到2035年底,全市蓝碳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蓝碳经济贡献度显 著提高,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明显提升。 ...
以美丽海湾为牵引,湛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5-19 01:49
一边是大海的碧波荡漾,一边是城市的喧嚣繁华,在广东省湛江市金沙湾,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 诗和远方。 近年来,湛江市以"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为目标,持续推进美丽海湾建设。通过系统性 治理、生态修复与社会共治的实践,湛江市探索出一条滨海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共生的新路 径,绘就出一幅金沙碧海、绿美港城的新画卷,金沙湾也顺利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 系统治污筑牢生态屏障,绘就水清岸绿新画卷 站在金沙湾观海长廊极目远眺,碧波荡漾的海面与红树林交相辉映,白鹭翩跹于粼粼波光之间,市 民游客在洁净的沙滩上悠然漫步。这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正是湛江市以"源头、过程、末端"为 路径,打造"水清滩净"靓丽海湾的生动注脚。 湛江市高度重视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工作,顶层立法强化海湾生态保护。深化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协 同治理,不断推进"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强化陆海联动和部门联动,提升监管执法的整体性和协同 性,构建全方位、一体化、大格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宝钢湛江钢铁先后投入节能环保资金超过100亿元,建成行业首套外排水循环利用项目,实现全厂 废水零排放和固废不出厂;中科炼化的污水"变身"清流再循环利用,每年回用污 ...
海口出台方案促蓝碳经济发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5 06:22
中新网海口5月15日电 (黄世君)海口市生态环境局15日对外介绍,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口市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近日联合印发《海口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5年)》(下称《方案》),明确到2035 年底,海口市蓝碳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蓝碳经济贡献度显著提高,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明显提升。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 机制。海口市生态环境局三级调研员宋延巍介绍,"蓝碳经济"是以蓝碳为核心,通过保护和恢复海洋生 态系统,提高其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一 种新兴经济形态。 海口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蓝碳资源禀赋,其海岸线绵长,滨海湿地面积广阔,拥有红树林和海草床等蓝碳 生态系统。据统计,海口红树林面积约3.2万亩,其中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约2.7 万亩。 《方案》围绕七项重点工作展开,包括摸清资源底数、实施专项行动工程提升海洋增汇、探索海洋碳汇 应用示范、强化保护修复、发展海洋生态服务等。 《方案》还明确二十项具体任务,涵盖开展蓝色碳汇系统调查、建立蓝碳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实施红树 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