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表观遗传
icon
Search documents
天大元英进院士团队:开发兆级别人类基因组DNA合成和跨物种转移新技术
然而,高等生物基因组的从头设计与合成仍面临两大核心挑战 :第一,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中超过 50% 的区域由复杂的重复序列组成,这些序列的合成 与准确组装存在巨大技术挑战;第二,超大片段 DNA 的高效跨物种转移,是限制合成基因组功能研究的关键技术瓶颈。这两大挑战严重制约了合成基因组 学在高等生物体系中的应用与发展。 【SynBioCon】 获 悉 ,近日,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 打破技术瓶颈, 首次实现兆碱基对 (Mb)尺度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 ,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刊发研究论文De novo Assembly and Delivery of Synthetic Megabase-Scale Human DNA into Mouse Early Embryos。 SynBio团队 | 元英进院士团队 合成生物学以 " 合成生命和设计生命 " 为使命。 2010 年 J. Craig Venter 研究所实现丝状支原体基因组的全化学合成并移植到山羊支原体中,创造了首 个能在实验室中自我复制的人造生 ...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张冰洁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生物世界· 2025-07-02 08:03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张冰洁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PI 简介 : 课题组长 张冰洁 博士 2019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师从 颉伟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遗 传组学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重编程。 2019 年前往纽约基因组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单细胞领域算法开 发专家 Rahul Satija 教授以及免疫学专家 Dan Littman 教授,致力于单细胞多组学的技术开发与免疫 细胞 的表观遗传调控。曾获 Dimitris N. Chorafas Foundation Award ( 2019 年), Jane Coffin Childs Memorial Fund 科研资助( 2019-2022 年)。以第一作者身份于 Nature 、 Nature Biotechnology 、 Nature Immunology 、 Molecular Cell 等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于 2025 年 5 月入职 The Department of System Biology a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担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 ...
Nature Aging:炎症诱导表观遗传侵蚀,促进衰老干细胞铁死亡
生物世界· 2025-07-02 03:3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衰老的特征之一是整个生物体中干细胞的衰老、功能下降以及数量下降。全身性慢性低度炎症 (炎性衰老) 涉及循环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并导致 干细胞衰老。 异时性联体共生 (Heterochronic Parabiosis, 通过外科手术将两只不同年龄的动物的循环系统连接起来,使其共享血液和体液 ) 研究表明,来 自老年个体循环中的系统性因素可诱导过早衰老,而年轻个体的循环则能使老年组织恢复活力。然而,全身性炎症对肌肉干细胞 (MuSC) 衰老的具体影响,目 前仍不清楚。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Aging 上发表了题为 : Epigenetic erosion of H4K20me1 induced by inflammation drives aged stem cell ferropto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全身性炎症 通过诱导 表观遗传侵蚀 ,促进 肌肉 干细胞 发生 铁死亡 ,而长期抑制全身性炎症,能够 有效预防铁死亡,保持肌肉干细胞数量,并 促进肌肉再生和功能恢复。 衰老 ...
爸妈的基因谁对你影响更大?
Hu Xiu· 2025-06-16 12:36
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朱冰。很荣幸来到格致论道,向大家介绍表观遗传的知识。 0:00 / 20:21 看到今天的题目,大家可能首先会问:什么是表观遗传?为什么我把它叫做"基因组以外的世界"? 爸爸妈妈,离了谁都不行 大家都很熟悉基因组,大概也都知道遗传。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太理想的事情,至少都可以抱怨一下。比如我说自己长得不太好看,那是因为我爸、我妈, 这是遗传决定的,对吧?因为我们的基因来自于父母。但是表观遗传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当你拥有同样基因的时候,它的效果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基因组都来自于父亲和母亲,爸爸妈妈会分别给我们一套基因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爸爸妈妈给我们的基因组效果一样吗? 大概就在三个礼拜之前,我们家小儿子问了我一个问题:爸爸,如果有一个受精卵,你把它的细胞核拿掉,然后放进去两套来自于两个卵子的细胞核,它 会不会存活下来?能不能变成一个胚胎,甚至变成一个孩子? 我说:你知道吗?我主要的研究方向就跟这个有关,接下来我就给你讲一讲。 这张示意图的上方,有一个比较大的卵子,还有一个小一点的精子。当然实际上精子的个头远远比这个更小,更加不成比例。 一旦受精以 ...
哺乳动物回声定位趋同机制揭示
Ke Ji Ri Bao· 2025-06-12 01:00
研究还发现,传统听觉相关基因在拥有回声定位能力的哺乳动物海马区调控网络中异常活跃,可能 参与空间定位等功能构建。 此项研究还突破了传统研究主要关注蛋白质编码基因趋同进化的局限,证实非编码调控区域的进化 重复性同样是行为趋同的关键驱动力。 在漫长历史中,至少有蝙蝠、齿鲸、猪尾鼠等5个远缘哺乳动物类群独立形成了回声定位的本领。 尽管这种能力依赖的听觉系统和神经处理机制在不同物种中高度特化,但展现出惊人的功能相似性,是 研究自然选择如何重复塑造复杂性状的理想模型。 研究团队创新性整合染色质可及性测序、转录组测序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系统比较中华菊头 蝠、普通长翼蝠等回声定位蝙蝠与大娄山猪尾鼠的海马区基因调控特征。 研究发现,这些物种的海马区存在222个共享开放染色质区域,数量显著高于随机预期。共享区域 在回声定位物种中促进形成更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与突触可塑性相关通路密切相关。透射电镜观察结 果显示,大娄山猪尾鼠海马区突触密度和线粒体密度显著高于实验室小鼠,与基因调控网络预测的功能 强化结果一致。 原标题:哺乳动物回声定位趋同机制揭示 记者6月9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施鹏团队与刘振团队合作,首 ...
Nature重磅发现:母亲孕期缺铁,竟会让儿子变“女儿”?
生物世界· 2025-06-05 03:43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撰文丨王聪 在哺乳动物 (包括人类和小鼠) 中,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XX 为雌性, XY 为雄性。但实际上,染色体 只是蓝图,真正的性别分化需要精确的基因表达程序。 孕妇通常被建议补铁,以防止怀孕期间常见的"缺铁性贫血",而一项最新的 Nature 研究显示,孕期缺铁的 可能会对胎儿的性别发育产生深远影响—— 孕期小鼠缺铁,竟会导致性染色体为 XY 的小鼠胚胎发育出卵 巢 ! 2025 年 6 月 4 日, 大阪大学的 立花诚 ( Makoto Tachibana ) 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 表了题为: Maternal iron deficiency causes male-tofemale sex reversal in mouse embryos 的研究论 文。 这项研究发现, 怀孕小鼠缺铁, 会导致其腹中小鼠胚胎从雄性向雌性的性别逆转 ——具有 XY 染色体的 雄性小鼠发育出 卵巢 。这一重磅发现揭示了哺乳动物的铁代谢与性别决定之间存在关联。 铁元素 ,特别是二价铁离子 (Fe²⁺) 对于生命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它是负责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的核 心。而这 ...
中山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01 06:17
H3K9me3 的表观遗传维持依赖于 HP1 蛋白识别预先存在的甲基化标记,进而招募甲基转移酶 SUV39H1 对邻近新掺入的组蛋白进行甲基化修饰,形成自我强化的"读-写"正反馈环路。然而,这种正反馈如何被限 制以实现 H3K9me3 的动态稳态,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2 02 5 年 5 月 29 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康铁邦 / 武远众 团队 ( 周立文 、 陈振轩 、 邹叶子 为共 同第一作者)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 发表了题为: ASB7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H3K9me3 homeostasis 的研究 论文 。 该研究表明, E3 泛素连接酶 CUL5 ASB7 发挥着在 H3K9me3 的动态稳态中发挥着 刹车器 的作用, 通过 细胞周期依赖性降解 SUV39H1 来 保障 H3K9me3 在细胞周期中精准重建, 进而 维持异染色质在细胞增 殖过程中的结构稳定 。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H3K9me3 (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三甲基化) 是表观遗传学中一种重要的染色质修饰标记,主要通过调 控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 S ...
中国科学家发现肿瘤表观遗传的新机制
news flash· 2025-05-30 08:21
金十数据5月30日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科研团队日前完成一项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一种蛋白质 能通过抑制组蛋白修饰来精准调控基因组稳定性,为肿瘤等疾病治疗揭示新的探索方向。相关研究论文 于北京时间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新华社) 中国科学家发现肿瘤表观遗传的新机制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5篇Cell论文:超越达尔文进化论;新型镇痛药;大脑中的恋爱开关;抑郁药抗肿瘤;让人类看见红外线的隐形眼镜
生物世界· 2025-05-24 01: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本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线了 8 篇研究论文,其中 5 篇来自华人学者 (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论文) 。这些来自华人学者的研究 包括 开发新型镇痛药物 、 揭示大脑中的"恋爱开关" 、 发现常用抗抑郁药物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癌症 、 为获得性遗传理论提供直接证据 ,以及 可看 见红外线的 隐形眼镜 。 避免副作用的新型镇痛药物 2025 年 5 月 19 日,杜克大学医学中心 纪如荣 教授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 Arrestin-biased allosteric modulator of neurotensin receptor 1 alleviates acute and chronic pain 的研究论文 【1】 。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 试验性镇痛药物—— SBI-810 ,能够提供强效镇痛效果,缓解急性或慢性疼痛,比阿片类药物作用更精准,靶向大脑中的 神经降 压素受体-1 (NTSR1) ,但 只激活特定的镇痛信号 β-arrestin2 ,从而避免了成瘾性等严重副作用。 纪如荣 教授表示, SBI-810 这种化合物令人兴奋之处在于 ...
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冷适应调控机制 实证“获得性遗传”理论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23 0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早在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之前,进化论先驱拉马克就提出著名 的"获得性遗传"理论,认为生物体能够随外界环境变化主动做出改变,并将获得的有利性状稳定遗传给 后代,但由于缺乏直接的分子遗传学证据,这一理论长期存在争议。 北京时间5月22日夜间,其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线发表。审稿专家评价 称,该研究超越了传统达尔文进化理论框架,为理解适应性进化提供了新范式。 同时,该研究还创建"逆境驯化-表观变异鉴定-精准编辑"的作物定向抗逆育种新思路,将为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挑战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研究团队开展水稻冷胁迫前的分蘖筛选。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 供图 研究团队介绍说,本项研究创新建立多代连续冷胁迫筛选体系,针对水稻对低温最敏感的减数分裂期进 行冷胁迫处理。经过三代定向选择,成功获得耐寒性显著提升且遗传稳定的水稻株系。该获得性性状呈 现显性遗传特征,且能在撤除低温胁迫后的常温条件下至少稳定遗传五代。 揭示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制 针对物种环境适应性进化这一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 传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