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IM技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eSIM重启,华为与苹果或抢夺国内手机商用“首发”
Hu Xiu· 2025-07-04 09:38
众多迹象显示,在国内蛰伏多年的eSIM业务有望全面重启。 终端商层面,将于今年三季度发布的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据称会使用eSIM技术,并与苹果 iPhone17Air抢夺国内eSIM手机商用"首发"桂冠。运营商层面,在前不久举行的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 运营商人士高调宣称"中国的eSIM将进入'快车道'"。如果不重启,eSIM何谈进入发展"快车道"。 eSIM作为电信卡技术的重要演进方向,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商用落地,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生 态。在我国,多年前电信运营商就开展eSIM业务试点,相继推出一号双终端和独立eSIM服务,应用于智能 手表、平板电脑等。但在2023年,eSIM因"业务维护升级"被摁下暂停键。 如今,AI的快速发展,正加速推动终端变革,给eSIM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可以说,是AI掀开了eSIM发展的 新篇章。 34年"瘦身记" 对很多人来说,手机SIM卡是一位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现在人们经常所见的SIM卡,是一张指甲盖大小的卡 片。但这不是它与生俱来的模样,也不是它将来的形态。 34年前,全球首张用于移动电话的SIM卡出现,类似银行信用卡大小,主要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通讯 ...
中国联通携手华大电子成立eSIM安全联合研究中心
在安全生态建设方面,华大电子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研判eSIM技术前沿趋势,孵化创 新应用场景,推动eSIM技术在更多垂直领域落地应用,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智能互联体验,助力 eSIM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eSIM安全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联通深化"AI+5g+eSIM"产业合作的新起点,也开启了探索 eSIM与多技术融合创新的新路径。通过安全协同的技术研究体系,推动eSIM技术以更安全、更高效的 方式应用于各行业领域。(联华) 双方将围绕eSIM全产业链安全需求,依托华大电子在eSIM芯片与嵌入式安全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结 合中国联通在平台、网络与标准资源上的优势,重点开展eSIM芯片、操作系统、平台系统与终端设备 间的安全适配,构建端到端连接体系,制定全链路风险控制策略,筑牢数字通信安全防线。同时,为消 费电子、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提供高安全、高可靠安全芯片产品及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技术创新方面,探索eSIM个人化过程中的高安全写入机制,突破传统安全机制瓶颈;同时推动行业 标准适配应用,加速实现eSIM技术在不同场景、不同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与生态融合。 近日,中国联通携手华大电子正式宣布 ...
重塑全球连接生态,Wireless Logic eSIM方案助力IoT全球发展
3 6 Ke· 2025-06-30 06:55
作为通信技术迭代升级的关键方向,eSIM技术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商用落地,产业生态加速走向成熟,不过,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标准化和数据安 全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当下,产业链各方主体,包括政府、运营商、卡商、芯片商和终端厂商,正共同聚焦于如何在保障技术可用性与安全性的双重 前提下,充分释放eSIM的应用潜力。 近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上海IOTE物联网展上,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连接服务供应商Wireless Logic举办主题为"eSIM技术赋能数字全球化"的全球 MVNO龙头风云对话会议专场,通过"eSIM技术如何做到单SKU实现全球连接""物联网合规和安全监管解读""欧洲、拉美等市场发展状况、发展方向和机遇 解读""eSIM在车联网全球部署的挑战和应对""eSIM技术在物联网出海应用"等多方面议题,探讨eSIM技术融合与跨界协同的可能,及其如何发挥数字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隐形桥梁"作用,为全球通信技术演进提供Wireless Logic方案。 eSIM技术高速发展,Wireless Logic赋能物联网产业应对全球挑战 在消费电子领域,eSIM技术已经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众多产品中广泛应用;在物 ...
紫光同芯邹重人:中国eSIM芯片首次实现大规模国际化商用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6 08:25
邹重人表示,eSIM之所以快速商业化落地,主要因其解决了产业链存在的痛点。 其解释称,从用户的角度,采用eSIM技术可以让用户选择运营商和套餐时更为便捷;对于运营商而 言,无需通过线下实体门店、实体卡发展用户,可大幅降低获客成本。 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2025年底全球将约有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2030年将增长至69亿。邹重 人指出,未来,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各种AI专用终端,都可能嵌入eSIM芯片,以实现更高效地 连接和数据传输。 邹重人同时在会议上透露,紫光同芯新一代eSIM产品实现三大技术突破,包括:MEP多Profile同时激 活,支持运营商动态切换;OS Patch更新机制确保安全迭代;多证书体系兼容GSMA国际标准与国密算 法,打破地域限制,使国产eSIM芯片真正做到"一芯通全球"。 科技新品速递 经济观察网讯 近期,紫光同芯常务副总裁邹重人在2025 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透露,紫光同芯 的eSIM产品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实现商用,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物 联网终端等领域。 他表示,这是中国eSIM芯片第一次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化商用 ...
以后手机不插卡了!eSIM重启,三大运营商将全面开放
猿大侠· 2025-06-24 03:45
据最新消息,中国三大运营商正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全面重启eSIM业务,目前该项业务已暂停两年。 各运营商进展如下: 中国联通:已在天津、北京、河北等25个省市重启eSIM功能,其他城市的具体重启时间尚未确定。 中国移动:正在优化系统,逐步开放全国范围内的eSIM业务,具体开放时间需关注官方公告。 中国电信:目前eSIM业务尚未完成升级,暂不支持开通,具体升级完成时间待定。 这项业务最早于 2018 年开始试点,主要用于智能手表的通信。然而在2023年,三大运营商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受理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及独立eSIM 卡的办理申请。 相较于一般SIM卡,eSIM在信息安全方面管控风险较大。 我们办理实体eSIM卡时,需要填写自己的身份证信息,有一个实名认证的过程。但eSIM的优势之一就是"空中写号",用户在发送请求后获得运营商的授权就能直 接入网使用,实名认证的环节无法保证,这就使得电信诈骗可能会更加难以管控。 其技术便利性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虚假身份信息批量注册eSIM号码,用于电信诈骗和垃圾短信群发。 此外,在eSIM业务暂停前,还出现过"eSIM 改实体卡"的情况。在一些社交平台,有不少 ...
中国境外本地卡市场规模现状及未来趋势
QYResearch· 2025-06-10 08:13
报告 的研究对象是国内 出境人员为了满足其 在出境目的地 停留期间的通信需求所使用的境外本地卡 。 境外本地卡行业发展机遇及主要驱动因素 出境需求 "报复式"反弹,通信刚需结构性提升 随着疫情结束后中国居民出境人数快速回升, 2024年出境人次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80%-90%的水平,其中短期旅 游、商务出差和探亲回暖最快。根据文旅部、海关总署数据,预计2025年出境人数将突破1.5亿人次,并呈现以下结构 性特征: 自由行、自助出境人群占比上升,依赖自备通信服务(不依赖旅行团统一 WiFi设备); 自移动网络问世之初,初始手机终端的功能仅限于通话和短信,而 SIM卡则主要用于电信通讯功能以及终端的身份认 证,其在维护通讯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随着通信网络和终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终端的功能逐渐演 变,开始支持各种多样的第三方应用和服务。这导致了对SIM卡软硬件的持续新要求,从其形状和大小到容量和功能 都经历了革命性的变革。境外本地手机卡主要用于满足用户在当地停留期间的通信需求,包含实体 SIM 卡和 eSIM 两 种技术形态。 出境人群更年轻化,数字素养普遍提升,更易接受 eSIM等新型通信产品 ...
新恒汇IPO发行在即:实控人“未上市先减持”惹争议,主营业务面临“夕阳危机”
Sou Hu Cai Jing· 2025-06-05 07:24
6月11日,"芯片首富"虞仁荣的第二个IPO项目新恒汇,即将发行招股,向创业板发起最后冲刺。 新恒汇是智能卡封装业务全球第二大的企业。领先的行业地位、"芯片首富"的加持,让新恒汇的IPO, 自"亮相"开始就备受关注。 然而,在最需要"亮家底"的阶段,新恒汇近期的财报数据却不算理想: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4年 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22个百分点;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从上 一周期的18.28%降至10.97%;2025年一季度,盈利能力下滑趋势仍在延续,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26%。 柔性引线框架市占率全球第二 实控人陷入债务转嫁争议 新恒汇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芯片封装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封装测试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企 业,主要业务包括智能卡业务、蚀刻引线框架业务以及物联网eSIM芯片封测业务。 凭借技术与市场的积累,新恒汇仅用五年时间,便在智能卡封装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全球市场份额排名 第二的柔性引线框架生产厂家。目前,新恒汇还具有年产约23.42亿颗智能卡模块生产能力,是国内主 要的智能卡模块供应商之一。 此外,实控人上市前"预告减持"的操作、核心 ...
联通已在内测?无Sim卡槽iPhone来了,苹果有何阳谋?
3 6 Ke· 2025-04-02 01:08
Core Viewpoint - The iPhone 17 Air is set to eliminate the physical SIM card slot, transitioning to eSIM technology, which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by a domestic operator in China [1][3][13]. Group 1: eSIM Implementation and Market Impact - China Unicom has been actively collaborating with Apple on eSIM services since 2018, indicating a strong likelihood of eSIM support for the iPhone [3][12]. - The iPhone 17 Air will be the first model to completely remove the physical SIM card slot globally, potentially pushing the mobile industry towards a full eSIM adoption [13][15]. - The global eSIM connections reached 460 million in 2022, with projections to grow to 1.9 billion by 2027, driven primarily by smartwatches and IoT devices [17]. Group 2: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eSIM - eSIM technology allows for more efficient use of internal space in devices, which is crucial for the slim design of the iPhone 17 Air, measuring only 5.5mm thick [9][20]. - eSIM enhances security by making it harder for thieves to misuse stolen devices, as the eSIM cannot be easily removed [9][12]. - However, the migration process for eSIM can be complicated, especially between different brands, which may deter some users from adopting the technology [11][18]. Group 3: Consumer Reception and Future Outlook - The transition to eSIM may increase user retention for Apple, as the complexity of switching between platforms could discourage users from moving to Android devices [14][20]. - Consumer acceptance of the iPhone 17 Air's eSIM-only design will be a test for future models, as not all users may find the eSIM migration process convenient [18][20]. - The current market still shows a preference for devices that support both eSIM and physical SIM cards, suggesting that Apple may need to balance user needs in future release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