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能源

Search documents
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VS托卡马克
2025-06-18 00:54
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 VS 托卡马克 20250617 摘要 欧洲核聚变领域迎来重大进展,德国 Fusion 完成 1.3 亿欧元融资,创 下纪录,并计划在 2030 年初建成 1GW 规模的聚变电站,表明一级市 场对仿星器路线的积极推进。 磁约束装置中,托卡马克与仿星器为主流。仿星器无需等离子体电流驱 动,运行更稳定,但磁场结构复杂,约束性能稍逊于托卡马克,设计挑 战性更高。 德国 W7-X 仿星器实现 43 秒放电,聚变三重级水平与中国 EAST 相当 甚至略高,突显综合指标的重要性,并验证了仿星器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可控核聚变需综合考量温度、等离子密度及能量约束时间,即核聚变三 重级。单一因素无法全面反映可控核聚变实现程度,应重点关注综合指 标。 国内核聚变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华南区 3 号装置已达到并超过 1.6 亿度 的最佳点火温度,预示未来进展或将加速。 2025 年下半年至年底,核聚变领域或受多重因素催化,包括政策支持、 产业发展(如上海超导上市、多个项目招标)、欧盟聚变战略发布及英 国投资计划等。 核聚变相关个股中,关键部件及核心部件值得关注,如偏滤器 DEB、真 空室、低温超导材料等,相关公司 ...
一周解一惑系列: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VS托卡马克
Minsheng Securities· 2025-06-16 08:43
一周解一惑系列: 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 VS 托卡马克 2025 年 06 月 16 日 ➢ 本周关注:杰克股份、泛亚微透、景业智能、唯科科技 ➢ 磁约束是当下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最佳方式。可核聚变的开发异常困难,主 要在于可控核聚变的产生及其维持的相关条件极为苛刻:首先需要将聚变燃料 的温度加热至上亿度,而目前并没有任何材料能够直接承受如此高的温度。核 聚变被分成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前者利用强激光或强流粒子轰击 聚变燃烧靶,使靶丸中的核聚变燃料变成等离子体粒子,并在几个纳秒的极短 时间内,这些粒子由于自身惯性作用还来不及向四周飞散,此时通过向心爆聚 将粒子压缩到超高温温度与密度的状态发生核聚变反应;后者利用由电流产生 的强磁场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磁笼"真空容器中,使粒子由无序运动变为 沿磁力线做回旋运动,避免了容器壁面与高能粒子的直接接触。磁约束核聚变 是当前条件下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的方式。 ➢ 世界上主流磁约束装置是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磁约束装置有托卡马克 (tokamak)、仿星器(stellarator)、反场箍缩(reverse field pinch)、 球马克(spherica ...
10的20次方量级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蓉再创纪录
Si Chuan Ri Bao· 2025-06-16 00:36
6月7日,科技人员正在装置顶部检查调试。 6月7日,科技人员从中国环流三号真空室出来。 6月7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顶部。 6月7日,科技人员检查中国环流三号的真空室。 6月7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升级改造现场。 2022年4月26日,科技人员在装置真空室内焊接关键部件。 6月7日,中国环流三号进行升级。 李波所在的新一代人造太阳团队,平均年龄仅35岁。面对亿摄氏度级离子温度与高聚变三乘积等世界级难 题,团队历经近千次方案迭代,坚持用"中国智造"点燃上亿摄氏度高温,坚信"碰撞"才能碰出"真理"的火花。目 前,这支年轻的高精尖团队已瞄准我国首次聚变燃烧实验,正在开展装置新一轮的升级改造。 西物院聚变科学所控制与信息技术研究室青年科研骨干杨宗谕牵头组建跨科室的"智在必行"青年突击队,成 功突破了聚变装置控制运行的多个难点问题,为我国首次聚变燃烧实验提供关键技术基础。 回顾西物院6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核聚变领域不断树立重要里程碑。上世纪80年代,中国首座人造太阳"中国 环流一号"装置建成,开启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的新篇章。本世纪初,第二代聚变研究平台中国环流二号装置的落 成,为我国核聚变研究 ...
未来产业:可控核聚变新阶段,迈向终极能源第一步(附46页PPT)
材料汇· 2025-06-13 15:14
点击 最 下方 关注《材料汇》 , 点击"❤"和" "并分享 添加 小编微信 ,寻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可控核聚变是终极能源解决方案,但实现难度高,当前技术路径多样 可控核聚变因能量密度高、燃料储量丰富、安全性优越,被视为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当前主流技术路径包括 磁约束(托卡马克装置)、惯性约束(NIF装置)及磁 惯性约束(直线型装置) ,国内外多个装置在建, 处于劳森判据Q>1的验证阶段 。 为什么当下是可控核聚变的新阶段? 一、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产业化。 1)政策上 ,中国通过多项财政支持、央企协同、研发创新及安全监管等政策举措推动核聚变产业发展;海外竞相锁定30-40年代商用时间窗口,通过资金注入、机 制优化和国际合作加速技术转化。 2)投资上 ,24年全球聚变企业达50家,80%为私营,美国占半数, 国内以聚变新能和中国聚变能领衔,分别布局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聚焦25-30年的Q 值验证和30-40年的商业电站落地目标。 二、多种技术路径百花齐放,实验&工程有望突破。 1)高温超导磁体 将托卡马克体积缩小至传统装置的1/40, 成本降低、迭代加速,是未来发展方向 ; 2)直线型磁惯性装置 He ...
国际油价暴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第一财经· 2025-06-13 08:43
2025.06.13 1、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国际油价暴涨 2、可控核聚变技术持续突破,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1、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国际油价暴涨 导读 : 国际油价暴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 解锁【第一财经智享会员】实时解读市场动态,把握投资先机。 【第一财经智享会员专属】 【 今 日 速 读 】 精选行业研报,助您捕捉行业风口 【精选快读】 2、可控核聚变技术持续突破,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日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宣布,其已完成反应堆"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这是可控核 聚变技术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 其中,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统的"生命线"。作为ITER中国工作组重要单位 之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了超导体、校正场线圈、磁体馈线、电源、诊断等众多采购包,占中国承担ITER采购包任务的大部分。 6月1 3日,国际油价大幅飙升,美油一度涨超1 0 %,刷新2月以来新高。 据央视新闻,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表示,由于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他已宣布以色列全国进入紧急状 ...
可控核聚变新阶段,迈向终极能源第一步
Soochow Securities· 2025-06-13 07:48
证券研究报告 Part1 什么是可控核聚变? 可控核聚变新阶段,迈向终极能源第一步 电新首席证券分析师 :曾朵红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16080001 联系邮箱:zengdh@dwzq.com.cn 联系电话:021-60199793 2025年6月13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目录 Part2 为什么当下是可控核聚变的新阶段? Part3 装置架构拆解与产业链成本图谱 Part4 核聚变度电成本具备竞争力 Part5 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2 摘要 备注:全文的"预计"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为东吴证券研究所电新组预测 3 ◆ 可控核聚变是终极能源解决方案,但实现难度高,当前技术路径多样。可控核聚变因能量密度高、燃料储量丰富、安全 性优越,被视为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当前主流技术路径包括磁约束(托卡马克装置)、惯性约束(NIF装置)及磁惯性 约束(直线型装置),国内外多个装置在建,处于劳森判据Q>1的验证阶段。 ◆ 为什么当下是可控核聚变的新阶段?一、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产业化。1)政策上,中国通过多项财政支持、央企协同 、研发创新及安全监管等政策举措推动核聚变产业发展;海外竞相锁定30-40年代商用 ...
未来产业:核聚变路线——直线型核聚变装置(场反位形)
材料汇· 2025-06-12 12:58
1.1 可控核聚变领域黑马:场反位形技术(FRC) 点击 最 下方 关注《材料汇》 , 点击"❤"和" "并分享 添加 小编微信 ,寻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 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路线主要可分为磁约束与惯性约束两大种类,其中磁约束核聚变在当前占据主流地位,主要包括托卡 马克(环形磁场)、场反位形(Field-Reversed Configuration, FRC)、彷星器(复杂外线圈磁场)。随着相关技术 的飞速发展,系统结构简单、造价及运行成本低的FRC备受关注,被称为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黑马",成为有望率先实 现商业化的技术路线。 ■ 场反位形(FRC):作为一种磁约束聚变技术,场反位形可看作紧凑环(compact torus)的一种,其在上世纪就已被提 出,科学家基于对磁场与等离子相互作用等理论的研究,设想出利用等离子体自身产生的磁场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形 成一种封闭环形结构以约束等离子的方式(一个足够密度的高能电子层可能会反转磁场),值得注意的是,场反位形装 置只有极向场,没有环向场或几乎可以忽略。相比其他磁约束技术路线,FRC具有高比压β、易转移、可直接发电等明 场反位形结构 显优点,被作为一种热门的潜在 ...
欧洲核聚变“潜力股”吸引了创纪录的一轮投资
news flash· 2025-06-11 04:11
欧洲核聚变"潜力股"吸引了创纪录的一轮投资 金十数据6月11日讯,德国一家初创企业获得了创纪录的1.3亿欧元融资,用于开发其核聚变能源技术。 目前,投资者加大了对在欧洲核聚变能源竞赛中可能获胜的企业的押注。总部位于慕尼黑的Proxima Fusion的投资由科技投资者Cherry Ventures和Balderton Capital领投,是迄今为止欧洲核聚变领域最大的 一笔投资。Cherry Ventures的创始合伙人菲利普·戴姆斯将其描述为"押注欧洲在解决人类最大挑战之一 方面的领导能力"。他示:"全球没有那么多市值上万亿美元的公司,但我们认为,如果有一家公司可以 做到这一点,那就是Proxima。" (英国金融时报) ...
谷歌投资TAE Technologies,再次押注核聚变发电
Sou Hu Cai Jing· 2025-06-04 17:29
TAE 原名为 Tri Alpha Energy,多年来在"隐身模式"下开发其反应堆设计。该公司最初采用的方案是将 两个等离子体球发射碰撞,然后用粒子束使形成的等离子团旋转。这个等离子团外形像一根中空的雪 茄,可自行产生磁场,与反应堆本身的磁体协同工作,实现对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 今年 4 月,TAE 宣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不再需要发射两个等离子球来启动反应,而是能直接通过粒 子束生成、加热并稳定单个等离子体。TAE 表示,这样可以让反应堆变得更小、更便宜、也更易于运 行。 谷歌已参与 TAE 两轮融资,上一轮是在 2022 年,当时筹资 2.5 亿美元。事实上,谷歌与 TAE 的合作 可以追溯到 2014 年,谷歌的计算机科学家与 TAE 工程师合作,利用机器学习(AI)寻找聚变装置的最 佳运行参数。 TAE 首席执行官 米歇尔·宾德鲍尔(Michl Binderbauer)曾在 2022 年对媒体表示,在使用 AI 之前,优 化反应堆参数需要约 两个月时间、1000 次实验。而 AI 技术的引入将实验次数减少了两个数量级,仅 需几小时即可完成。 商业化核聚变能源,从来不是件便宜或快速的事。 本周,TAE ...
全球聚变竞赛白热化,谁将主导未来能源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6-04 10:54
从中国聚变的研发布局和发展路径来看,现已构建起多方联动、协同创新的研发生态体系。国家队主攻 主流技术,民营企业探索商用前景和创新技术路线。2025年以来,国内投入较早的聚变装置都取得了关 键技术进展。中科院等离子所的EAST装置首次完成一亿摄氏度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模拟出未来聚 变堆运行所需环境。中核西物院的环流3号装置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都突破一亿摄氏度,原子核 温度达到1.17亿度,电子温度达到1.6亿度,综合参数大幅提升。 民企代表新奥集团实现差异化破局,选择氢硼聚变与球形环托卡马克的技术路线。2025年4月,其"玄 龙-50U"装置全球首次实现兆安级氢硼等离子体放电,温度达到4000万度,这不仅验证了氢硼等离子体 的高参数可行性,为后续的磁约束氢硼聚变实验奠定基础,相关实验成果更对包括中国在内七方国际合 作的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球聚变竞争因AI算力需求爆发而显著提速,零碳高能的聚变能源成为破解AI时代能源困局的核心方 案。国际能源署《能源与人工智能》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达415太瓦时,占全球总 量的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