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
Search documents
金融工具发力 山东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超各项贷款7.8个百分点
Qi Lu Wan Bao· 2025-11-26 15:30
绿色发展与普惠领域金融支持持续加力。全省构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体系,助力产业绿色转型;资 本市场方面,"十四五"时期企业发行绿色债、科创债、公募 REITs 等创新产品融资1701.67 亿元。普惠 金融领域,实施"金融+"行动,"鲁贸贷"等政策累计为外资外贸企业提供超1.95万亿元支持,对接文旅 项目343个、融资378亿元;个体工商户"育苗"行动累计放贷58.7亿元,惠及1.51万户。省市县三级民企 金融直连机制,为7842家企业解决融资1791.58亿元。 "十四五"以来,山东金融系统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目标,充分发挥金融工具"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 央行政策工具牵引、险资长期资金加持,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集中。截至2025年9月末,全省科 技、绿色、普惠等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余额达6.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高出7.8个百分点,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落地,成为金融赋能的"定盘星"。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累计9次下调辖 内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4600亿元,显著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十四五"以 来,支农支小 ...
摩根士丹利宏观策略谈-全球市场多事之秋为何无需悲观
摩根· 2025-11-26 14:15
摩根士丹利宏观策略谈-全球市场多事之秋为何无需悲观 20251125 摘要 中国 AI 发展采取轻量化策略,侧重产业生态,利用基础设施、人才和数 据优势降低投资成本,与美国重资产豪赌 AGI 形成对比。中国市场情绪 受全球市场震荡影响相对较小。 美联储政策依赖数据,政府停摆导致 12 月降息预期落空,摩根士丹利 调整降息预期至 2026 年 1 月,但总体降息幅度未变,散户参与度提升 及量化交易比例增加,市场对此类预期变化反应强烈。 对 2026 年美股持乐观态度,基于普惠性和扩散性行情,大而美法案推 动资本开支向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层面 AI 应用初见成效,近 60%标普 500 公司三季度业绩超预期。 当前美股估值虽高,但明年标普 500 目标价 7,800 点并非基于市盈率上 升,而是预计盈利增长保持中位数以上水平,降息通道下估值不会明显 下调,盈利趋势正向,无需调整配置。 建议从大盘股转向中小盘股,超配消费品行业,当前市场估值水平低于 2000 年科技泡沫时期,自由现金流收益率更高,科技泡沫风险较低。 Q&A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路径与美国有何不同? 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
新资金入市!第10只险资私募基金,开始投资运作
券商中国· 2025-11-26 08:55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再迎新资金入市。 近日,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下称"阳光和远基金")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进入运作状态,这是第10只开始正式投资运作的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 阳光和远基金成立于11月21日,管理人为阳光恒益(青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阳光恒益"),后者是阳光保险(6963.HK)旗下阳光资产出资设立的私 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也是第7家完成登记的保险系私募基金管理人。 今年1月,阳光保险集团旗下的阳光人寿及阳光资产获金融监管总局批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获批规模200亿元。 截至目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已有三批,试点金额合计2220亿元。获批参与试点的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人保寿 险、太平人寿、平安人寿、中邮保险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以及多家中小险企。 迄今已有7家保险系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其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已达10只,均已进入运作阶段。包括:鸿鹄基金系列一期、二期、三期1号、三期2 号,泰康稳行一期基金,太保致远1号基金,恒毅优选基金,太平卓远1号基金,人保启元惠众1号基金,阳光和远基金 ...
夯实“报行合一” 推动人身险产品科学合理定价
Jin Rong Shi Bao· 2025-11-26 02:3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人身 保险产品定价中费用分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近日,中国精算师协会 发布了《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协会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金融时 报》记者提问。 问:《指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人身险产品的定价、评估和管理对保险公司费用分摊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自2023 年以来,随着"报行合一"相关政策的实施,人身险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相关政策的落地也要求保 险公司进一步提升费用分摊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此背景下,《指引》立足行业人身险产品费用分 摊工作实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 一是明确费用定义与分类。将保险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分为变动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 用。变动费用进一步细分为向中介机构或保险销售人员支付的变动费用以及其他变动费用,分摊的固定 费用是指除变动费用以外的、需分摊至产品的业务及管理费。二是明确费用分摊范围。根据费用产生的 原因和费用性质,确定产品费用分摊的范围。三是列示费用 ...
《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发布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11-26 02:36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朱艳霞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人身 保险产品定价中费用分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11月21日,中国精算师 协会(以下简称"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立足实务 细化"报行合一"落地路径 《指引》立足行业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工作实际,并结合"报行合一"要求进一步细化,涵盖了费用定 义与范围、费用分摊的原则与方法、费用认定与分摊、费用基础管理等内容。 明确费用边界 划定"四类不纳入"情形 《指引》适用于一年以上个人长期人身保险产品的费用分摊工作。 《指引》所称产品费用,是指保险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不涉及税金及附加),包括变 动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用。 其中,变动费用是指保险公司因销售保单而产生、与销售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向中介机构或保险 销售人员支付的变动费用(含支付给中介机构的手续费,支付给保险销售人员的直接佣金、附加佣金 等),以及其他变动费用(业务推动费以及与销售直接相关的培训费、宣传费、招待费等)。分摊的固定费 用是指除变动费用以外 ...
今年以来15家险企获批增资
Zheng Quan Ri Bao Zhi Sheng· 2025-11-25 16:46
本报记者 杨笑寒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行政批复,同意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太平养老")增加注册资本约3.3亿元,同时同意比利时富杰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比利时富杰")认购该公司10%股权。增资后,太平养老的注册资本由30亿元变更为约33.33 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1月25日,已有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 养老")、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险企获批增资,合计增 资166.91亿元。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对保险行业而言,外资的深度参与将带来以 下三方面影响:一是加剧市场竞争,促使本土险企在产品创新、服务体验和科技应用等方面加速升级, 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二是外资带来的先进风控理念、精算技术以及ESG(环境、社会 和公司治理)投资实践,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并促进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整体 优化。三是外资通过"合转外"或独资运营,可能重塑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推动行业治理标准与国际接 轨;同时,其服务高净值客户的经 ...
法巴天星财险开业,车险新玩家入局!新势力如何影响千亿市场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1-25 13:11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车险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加速布局保险领域,将车险业务深度融入自身全产业链。11月24日,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巴天星财险")已于10月17日正式获批开业,标志着这家融合了国际保 险巨头、中国造车新势力与欧洲汽车金融巨头的跨界险企,正式登陆中国车险市场。 由于小米集团的深度参与和生态赋能,该公司被业界视作"小米车险"的真正落地,也成为继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财 险")之后,搅动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第二条"鲶鱼"。在新能源车加速普及、车主对车险高保费吐槽持续发酵的当下,这场带着科技与产业基因的跨 界布局,能否打破现有定价桎梏、破解行业发展痛点,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 三方巨头加持 回溯法巴天星财险筹建历程,2024年10月,监管部门正式发文同意筹建,历经一年时间的筹备打磨,这家备受瞩目的合资财险公司终于如愿拿到 开业批文,并将接受北京金融监管局的属地监督管理。 法巴天星财险的开业,是新能源车企扎堆入局保险业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多家新能源车企通过收购或成立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尝试进军保险行业。例如,202 ...
货币市场日报:11月25日
Zhong Guo Jin Rong Xin Xi Wang· 2025-11-25 12:22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5日电(刘润榕)人民银行25日开展302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与前次持平;鉴于当日有9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 利(MLF)和4075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10054亿元。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延续窄幅震荡。具体来看,隔夜Shibor与前日持平,报1.3160%;7天Shibor下跌1.40BP,报1.4330%;14天Shibor下跌 0.20BP,报1.5400%。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11月25日)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方面,短期资金价格整体小幅回落,R007成交额占比高位徘徊。具体看,DR001、R001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下行0.1BP、0.5BP,报 1.318%、1.3843%,成交额分别减少1529亿元、409亿元;DR007、R007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下行1.6BP、3.3P,报1.4541%、1.5238%,成交额分别增加347 亿元、122亿元;DR014、R014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下行1.1BP、1.2BP,报1.5317%、1.533%,成交额分别减少66亿元、64亿元。 货币市场利率(11月 ...
人身险费用分摊有了指南,“报行合一”向深水区迈进
Di Yi Cai Jing· 2025-11-25 11:45
人身险"报行合一"迎来了细化费用管理的配套政策。 "报行合一"政策积极效果并非一次性体现,长尾效应仍存。 根据《指引》内容,保险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分为变动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用。变动 费用进一步细分为向中介机构或保险销售人员支付的变动费用以及其他变动费用,分摊的固定费用是指 除变动费用以外的、需分摊至产品的业务及管理费。 其中,有四类不纳入产品费用分摊的情形,包括非源于销售和经营保险业务发生的支出;投资业务相关 费用;不直接归属于保险合同的费用;能够辨别的非持续、一次性发生的费用。业内人士称,例如出租 房屋折旧、审计费用、上市费用等费用与保单并不直接相关,将这些费用排除在分摊范围之外,可以使 得保险产品定价更合理。 同时,《指引》亦要求保险公司应根据实际费用支出的实质与受益对象认定专属费用和共同费用,按 照"先认定、后分摊"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开展保险产品费用认定与分摊工作,并结合"报行合一"提出 了费用分摊至相关维度的具体要求。 "报行合一"制度已在车险领域和人身险银保、经代等渠道深化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优化了保险公 司"费差"管理,在低利率环境下为资产端减轻配置压力。金融监管总局曾披露, ...
人形机器人如何“放心用”?头部险企接连推专属产品,尚需跨越三大核心障碍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1-25 11:08
每经记者|涂颖浩 潘婷 每经编辑|董兴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进步,找到相应的智能化载体似乎成了全世界最紧迫的任务。而人形机器 人似乎仅凭其小露一手的"能跑善舞"等技能,就已占据了C位。 随着具身智能迅猛发展,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演示迈向商业化应用,产业发展迈向新阶段。中国信通 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的集大成 者,在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预计到2035年,我国整机市场规模有 望达到千亿元人民币。 然而,技术越先进,应用场景越复杂,也意味着潜在风险越多元化,与之相应的保险需求也就越紧迫。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催化之下,保险业正在迅速切入这一新兴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份以来,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人保财险等头部机构密集推出 具身智能专属保险产品,覆盖机器人本体损失、第三者责任、网络安全、数据泄露等多个维度。与此同 时,行业内外对风险管理机制、伦理边界、数据共享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也日益深入。 在这片千亿元级蓝海中,保险不仅是风险兜底工具,更被赋予了推动产业生态健康发展的战略使命。 探索破局: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