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学
icon
Search documents
李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明确干细胞等生物医疗技术监管单位
仪器信息网· 2025-10-11 04:14
摘要 :国务院发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自2026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强调 科学、安全、伦理并重,明确临床研究备案制度,强化全过程监管……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2025年9月28日,李强总理签署第818号国务院令,公布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 (后简称《条例》)。该条 例于2025年9月12日经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6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旨在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人的尊严和健康,明确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创新引领与安全 并重。内容涵盖总则、临床研究备案、实施、临床转化应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及附则,对研究机构资质、备案流程、受试者权益保护、转 化审批等作出详细规定,同时明确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为我国生物医学新技术发展划定规范边界。 填补监管空白,构建制度框架 《条例》首次明确生物医学新技术的定义(指作用于细胞、分子水平、境内尚未临床应用的医学手段),并建立分 ...
生物医学新技术新规出台,明确“安全与发展并重”
Di Yi Cai Jing· 2025-10-10 13:44
当前,我国在部分生物医学新技术领域已处于全球科技创新前沿,这些突破性技术在深刻改变传统医学 范式的同时,也对监管带来挑战。为有效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的开展,确保新技术研究的科学 合理性与风险可控性,我国将完善相关监管框架和法律保障制度。 10月10日,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 转化应用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自2026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所称生物医学新技术,是指以对健康状态作出判断或者预防治疗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运用生 物学原理,作用于人体细胞、分子水平,在我国境内尚未应用于临床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由定义可见,生物医学新技术的研究目的明确,而对'尚未应用于临床'的强调,突出了'新'的要 求。"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说。 他同时表示,医学创新的脚步往往快于监管体系的完善,生物医学新技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两方 面挑战:一是新技术可能存在的伦理争议与技术风险容易引发社会质疑;二是部分科研成果难以真正惠 及患者,部分新技术从科研到临床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路径不清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完善的监管框架 和法律保障制度可以更好地为生物 ...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财联社· 2025-10-10 11:40
据新华社,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 2026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旨在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促进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人的尊严和健康。 《条例》共7章58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总体要求。规定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并 重,鼓励和支持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加强全过程安全管理。 二是规范临床研究。规定生物医学新技术经非临床研究证明安全、有效,并通过学术审查、伦理审查后,方可开展临床研究。开展临床研究 应当向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对已备案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估,发现风险及时纠正直至叫停。加强临床研究实施管 理,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和处置风险。强化受试者权益保护,强调开展临床研究应当尊重受试者意愿,不得向受试者收取费用,造成受试者健 康损害的应当及时治疗。 三是支持转化应用。规定临床研究证明安全、有效,且符合伦理原则的生物医学新技术,经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批准,可以转化应用于临 床,并明确 ...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推动我国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发展
Xin Hua She· 2025-10-10 11:29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以下 简称《条例》),自2026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旨在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促进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保障医疗 质量安全,维护人的尊严和健康。《条例》共7章58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总体要求。规定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 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鼓励和支持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加强全过程安全管理。 二是规范临床研究。规定生物医学新技术经非临床研究证明安全、有效,并通过学术审查、伦理审查 后,方可开展临床研究。开展临床研究应当向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对已备案 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估,发现风险及时纠正直至叫停。加强临床研究实施管理,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和处置 风险。强化受试者权益保护,强调开展临床研究应当尊重受试者意愿,不得向受试者收取费用,造成受 试者健康损害的应当及时治疗。 三是支持转化应用。规定临床研究证明安全、有效,且符合伦理原则的生物医学新技术,经国务院卫生 健康部门批准,可以转化应用于临床,并明确了审批流 ...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
Xin Hua Wang· 2025-10-10 09:31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应当具有科学依据,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 规定,加强全过程安全管理,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反伦理原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 第五条 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应当尊重受试者意愿,维护受试者尊严,保护受试者合法权 益。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促进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保障 医疗质量安全,维护人的尊严和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临床转化应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 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生物医学新技术,是指以对健康状态作出判断或者预防治疗疾病、促进健康为 目的,运用生物学原理,作用于人体细胞、分子水平,在我国境内尚未应用于临床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 施。 第四条 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创新引领 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 国家采取措施促进生物医学新技术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 用。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对在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 ...
受权发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
Xin Hua She· 2025-10-10 09:09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促进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保障医疗 质量安全,维护人的尊严和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临床转化应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 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生物医学新技术,是指以对健康状态作出判断或者预防治疗疾病、促进健康为目 的,运用生物学原理,作用于人体细胞、分子水平,在我国境内尚未应用于临床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 施。 第四条 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创新引领发 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 国家采取措施促进生物医学新技术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 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应当具有科学依据,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 定,加强全过程安全管理,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反伦理原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 第五条 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应当尊重受试者意愿,维护受试者尊严,保护受试者合法权益。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全国生 ...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
Xin Hua She· 2025-10-10 09:03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以下 简称《条例》),自2026年5月1日起施行。 一是明确总体要求。规定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 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鼓励和支持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加强全过程安全管理。 (文章来源:新华社) 二是规范临床研究。规定生物医学新技术经非临床研究证明安全、有效,并通过学术审查、伦理审查 后,方可开展临床研究。开展临床研究应当向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对已备案 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估,发现风险及时纠正直至叫停。加强临床研究实施管理,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和处置 风险。强化受试者权益保护,强调开展临床研究应当尊重受试者意愿,不得向受试者收取费用,造成受 试者健康损害的应当及时治疗。 三是支持转化应用。规定临床研究证明安全、有效,且符合伦理原则的生物医学新技术,经国务院卫生 健康部门批准,可以转化应用于临床,并明确了审批流程和时限。规定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批准生物医 学新技术临床转化应用时,应当一并公布应用该技术的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以及临 床应用操 ...
AI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Sou Hu Cai Jing· 2025-09-21 13:31
Group 1: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 The emergence of native multimodal large models will replace piecemeal multimodal systems, achieving a 300% improvement in inference efficiency through deep integration of text, images, audio, and 3D data [1] - The acceleration of world models will establish a core technology foundation for embodied intelligence by 2025 [1] - The training paradigm will shift towards post-training scaling laws, optimiz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o reduce computational power consumption by 50% [4] Group 2: Industry Restructuring Trends - AI agents will provide hyper-personalized product customization, increas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by 40% [6] - Real-time decision systems will enhance the speed of market response by three times in logistics and marketing [6] - The penetration of humanoid robots in industrial scenarios will achieve millimeter-level control precision, with smart factory coverage exceeding 80%, reducing manufacturing R&D cycles by 28.4% [6] Group 3: Social Integration Challenges - "Responsible AI" will become a mandatory standard, with non-compliant companies facing regulatory penalties and user attrition risks [8] - The automation rate of repetitive jobs will exceed 30%, while demand for creative and emotionally interactive roles will grow by 200% [8] - New mechanisms for privacy and copyright will emerge, with blockchain-enabled AI data rights technology addressing content ownership disputes [8] Group 4: Future Milestones - By 2027, 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I) is expected to pass the Turing test in closed environments, and by 2030, neuromorphic chips will achieve a 1000-fold increase in energy efficiency [12] - By 2035, AI is projected to contribute over 40% to global GDP growth [12]
61岁北京退休女“青年”勇闯香港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9-17 11:09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journey of Wang Lin, a 61-year-old academic, who moved from Beijing to Hong Kong to pursue new opportunities in her field of biomedica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emphasizing her desire to continue learning and contributing to society [1][7]. Group 1: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 Wang Lin is a highly qualified individual with a PhD in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ing served as a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a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1]. - She has a strong academic background, having led various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and published multiple academic works, which positions her well for future endeavors in Hong Kong [1][7]. - Wang Lin views her move to Hong Kong as a chance to apply her knowledge in a vibrant environment that aligns with he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aspirations [7]. Group 2: Plans and Challenges in Hong Kong - Wang Lin intends to establish her own company in Hong Kong to commercialize her research findings, but her lack of a Hong Kong ID currently hinders her ability to work and register a business [2][10]. - She is applying for the "Hong Kong Quality Migrant Admission Scheme" to obtain residency, whi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mong mainland Chinese professionals seeking opportunities in Hong Kong [2][8]. - Despite facing challenges, including a recent scam related to cryptocurrency investments, Wang Lin remains committed to her goal of contributing to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advancing her career [5][10]. Group 3: Community and Networking - Wang Lin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community gatherings and professional events in Hong Kong, fostering connections with others who have relocated from mainland China [3][8]. - She believes that her expertise in biomedical research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to the local population, particularly in areas related to health and education [3][8]. - The diverse and international atmosphere in Hong Kong is seen 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for 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personal interactions [8]. Group 4: Future Prospects - Wang Lin's age may pose challenges in securing employment in traditional roles, but she is optimistic about establishing her own company, which allows for flexibility in her career [10]. - The potential for her son to obtain a Hong Kong ID could also facilitate her plans, as family connections may provide alternative pathways for residency [10][9]. - Wang Lin's determination to integrate into Hong Kong's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landscape reflects a broader trend of skilled professionals migrating to the region for better opportunities [2][8].
中国8月经济数据将公布;美国FOMC利率决策将公布丨一周前瞻
本周(9月15日—9月21日),国内方面,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公布8月经济运行数据;2025世界储能大会 将在福建宁德举办。海外方面,美国FOMC利率决策将公布。本周将有4只新股申购,沪深两市超897亿 元市值限售股解禁。 9月15日(周一) 国新办就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统计局公布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 中国1至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中国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中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中国8月城镇调查失业率 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宁德举办 美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 9月17日(周三)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 美国总统特朗普预计将于9月17-19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寒武纪将举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加拿大央行政策利率 9月19日(周五) 9月18日(周四) 日本央行目标利率 9月16日(周二) 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 美国FOMC利率决策 英国央行政策利率 美国9月13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 9月21日(周日) 本周沪深两市超897亿元市值限售股解禁 Wind数据显示,本周(9月15日—9月21日)沪深两市共有42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合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