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加速器

Search documents
GPS,集体失速!
第一财经· 2025-07-10 15:35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major medical device companies, specifically Philips, GE Healthcare, and Siemens Healthineers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GPS), in the Chinese market and globally due to trade wars and increasing competition. The companies are focusing on localization and adapting their strategies to navigate these challenges effectively [1][3][5]. Group 1: Market Challenges - In 2024, Philips experienced a double-digit revenue decline in the Chinese market, a trend mirrored by GE Healthcare and Siemens Healthineers [1][5]. - The trade war h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GPS, with GE Healthcare estimating a loss of approximately $380 million due to tariffs by 2025, while Philips anticipates losses between €250 million to €300 million [4][5]. - The overall market environ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ified competition, price pressures, and the need for strategic adaptation in response to new tariffs [5][14]. Group 2: Localization Efforts - Philips has achieved over 95% of its products being manufactured locally in China, positioning the country as a key supply chain and manufacturing hub [7][8]. - GE Healthcar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localizing every component, not just the equipment, to enhance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quality [9][10]. - Both companies recognize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local ecosystems and training talent to support their localization strategies [10][11]. Group 3: Competitive Landscape - Local Chinese companies like United Imaging, Neusoft, and Mindray are emerging as strong competitors, moving beyond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and price competition [14]. - The growing demand for healthcare solutions in China, driven by an ag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ing chronic diseases, presents ongoing market opportunities for GPS [14][15]. - The companies are adapting their strategies to focus on specific market segment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cover all areas, indicating a more targeted approach to competition [15].
为什么这些医疗黑科技诞生在绵阳?
创业邦· 2025-07-10 10:43
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园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高达223亿元。 作 者丨 杨婧雪 编辑丨 刘恒涛 图源 丨 midjourney 近期,核医疗赛道的资本动作不断。 5 月 26 日,主攻脑神经、心血管、肿瘤领域方向的核药 CRO/CDMO 服务企业国通新药完成 A+ 轮融资,投资方中不乏国寿股权这样的头部机构。 6 月 9 日,核药企业先通医药向港交所递表; 6 月 10 日,中广核技宣布向全资子公司中广核医疗科技(绵阳)有限公司增资 5 亿元,投向质子医疗 研发。 这三家企业有一个共同之处 ——它们都是四川绵阳的企业,均已入驻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园。 在绵阳,核医疗产业集群正在悄然成形。绵阳核医疗产业链已引入一家国家链主企业, 16 家链上重 点企业。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已签约 28 个项目,总投资将高达 223 亿元。 为什么核医疗产业资本和企业如此看好绵阳? 先进放疗技术聚集 绵阳领跑核医疗产业 坐落于绵阳游仙区的 核医疗健康产业园 ,聚集了一批放疗黑科技的设备。 今年 5 月,来自园区企业中玖闪光的两台放疗设备—— X-Flash 与 e-Flash ,亮相西博会 , 引发 轰动。 图源: 绵阳市经济合作局 ...
香港优化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额280万港元以下项目简化评审
Di Yi Cai Jing· 2025-06-25 10:34
香港计划到2032年,制造业占GDP比重提高到5% 香港特区创新科技署25日就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推出优化措施,申请资助额280万港元以下的项目将按 新订立的简化评审程序处理,以加快申请项目的审批流程。 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特区政府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通过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和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他乐见企业利用这两项计划的资 助在香港建立新的智能生产设施,推动香港新型工业及多元经济的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2年提出打造"国际创科中心"的目标,以解决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新型工业化是实现 该目标的途径之一。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数据,2023年,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为 1%,而香港的目标是到2032年,制造业占比能提高到5%。 按照新型工业化计划,短期目标包括实现各类智能生产线投入生产、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人才库 等;中期目标包括开拓新能源和生命健康科技等新兴产业,贡献香港制造业GDP等;到2035年的长期目 标是基本达到新型工业化,产业符合智能化、高端化及绿色化。 基于土地资源紧张、工业基础薄弱、用人成本高昂等短板,香港希望吸引高端制造 ...
一本手册为项目开工提速45%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政务服务“增值化”驱动产业新生态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3 14:49
春争日,夏争时。全力冲刺二季度之际,初夏时节的蓉城大地各重点项目建设正酣,产业新貌加速呈现。 日前,在位于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合作共建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下简称生物城),GE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基地(一期)项目顺利通过并联验收, 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全球医疗器械巨头GE医疗近年来在中国西部新增布局的首个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不断提升医药健康产业专业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生物城助力该项目从完工到通过并联竣工验收仅用时40个工作日,较 从前压缩至少2个月,实现了"竣工即验收、验收即投用"。 不久前,作为四川省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地区,生物城在全省首批次发布《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服务手册》(以下简称《手 册》)。一本手册将原本分散在12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办理流程,集成40余项服务细则,成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突破性注脚。 从"便捷办理"到"增值赋能",当政务服务不再被动承接诉求,转而成为生产力创新的助燃剂,生物城的产业生态正获得向上突围的核心竞争力。 12个部门审批事项"归一" 项目开工前准备周期缩短45% 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建设素以生产工艺复 ...
开幕首日签约项目21个 “中国(绵阳)科技城”亮相第二十届西博会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6 05:02
5月25日,以"深化改革增动能扩大开放促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开幕。当 天,四川绵阳集中签约项目21个,涵盖商业航天、机器人等特色产业领域。签约企业包括8家世界财富 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的"三类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成渝双城经济圈第三城。现 场,以"智领科技·链动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展览展示馆也正式亮相,设立"一厅两区", 紧扣国家战略使命,集中展示了天链机器人、长虹FLASH放疗系统等130余件新质生产力标志性产品, 系统呈现科技城建设25周年创新发展成果。 当前,绵阳正把"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作为推动绵阳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 手,奋力推动全市经济总量尽快站上5000亿元大台阶、加快向6000亿元迈进,在全省率先建成省域经济 副中心,成为川渝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发展动力源。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创新链动新生态展区"集中展现了中物院、西南科大等在 绵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科创转化平台的成果,共展出小型核动力装 ...
精准医疗头部企业成都基地一期完工
Sou Hu Cai Jing· 2025-05-18 00:47
瑞星久宇燃气新研发中心,工人正在安装设备。 国药天域智谷项目效果图。 项目启动两年后,GE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完工,将推动高端装备国产化和精准医疗的 创新发展; 去年启动的项目,瑞星久宇燃气设备(成都)有限公司新研发中心,预计下月投用,将进一步推进燃气设 备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还有刚刚开工建设的国药天域智谷项目,瞄准发展医疗大健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预计 2027年上半年实现整体交付…… 今年以来,成都坚持项目为王,围绕产业化项目招引促建创新机制、拓展渠道、做优服务,推动招引项 目加快建设、落地转化。通过构建项目"招引—开工—投运"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创造条件推动项 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依托"投资盖碗茶"品牌活动,实施全要素保障和全流程跟踪服务,推动 项目建设倒排工期、超预期建设,跑出加快落地、投产投用加速度。 聚焦核医学关键设备制造 精准医疗产业基地一期完工 近日,GE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基地项目传来新进展,该项目一期工程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高 端装备国产化和精准医疗的创新发展,为中国医患的精准诊治提供服务。 GE医疗是全球精准医疗创新头部企业 ...
绵阳:以人破题
Si Chuan Ri Bao· 2025-05-14 21:41
4月23日,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精密器件。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明 摄 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推动绵阳城市 公共服务加快升级,打造青年友好型园区。图为航拍的绵阳科技城新区。绵阳观察 郭超英 摄 绵阳科技城新区的无人驾驶车辆。 绵阳 观察 郭超英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国平 祖明远 王培哲 任紫鑫城市硬实力科技城单项冠军四川旭虹光电科 技有限公司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电工聚酯薄膜四川省银河化 学股份有限公司重铬酸钾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绵阳西磁科技有 限公司钐钴磁性元件5月6日,结束休假从山东赶回绵阳的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玖 谊源)技术经理张鹏,在工作本上记下医用回旋加速器中心区提升研究、研发团队碰头会等工作 要点。他暗下决心:"早日推出国产30兆伏回旋加速器产品。"同一天,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 司(下称巨星永磁)技术人员曾基灵准备前往成都,代表公司参与磁悬浮技术攻关项目。张鹏和 曾基灵都是从外地来绵的新青年。吸引他们的不是绵阳众多的科研院所,而是可从事技术成果转 化与创新产品研发工作的创新平台。过去3年,绵阳吸引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