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驾驶拖拉机
icon
Search documents
哈萨克斯坦记者的中国情缘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5 02:43
人民网北京6月15日电 (杨倩、俄布拉依、邓洁)14年前,哈萨克斯坦青年伊利亚斯·马尚洛带着对 武术的热爱来到中国留学,并为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小龙"。毕业回国后,马尚洛成为一 名媒体人。从挥舞双节棍的武术爱好者到手握麦克风的记者,小龙的经历正是哈中人文交流快速发展的 生动写照。 "最初我只是想学习武术招式,没想到却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小龙回忆道。2011年,小龙来到中 国求学,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结识了师父宋迪龙,从双节棍开始入门。随后,他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就 读汉语言文学、国际关系专业,兼修太极拳和红拳,逐渐体会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小龙说,武术是 中国文化的缩影,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蕴含了深厚的东方哲学与智慧。 小龙说,中亚与中国的对话合作,对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此次峰 会,小龙充满期待:"希望本届峰会能进一步深化哈中合作,特别是在扩大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对华出 口、增加联合投资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持续巩固两国互信基础。" 如今,他在中国能用流利的中文采访报道,让更多哈萨克斯坦受众了解真实的中国。今年他到访了 北京、洛阳、武汉等地,用笔触和镜头记录下中国城市的古韵与新 ...
中原粮仓如何扛稳重任
He Nan Ri Bao· 2025-05-29 23:42
仲夏,小满已过,芒种未至。荥阳市王村镇丁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金黄色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种 粮大户宋福林蹲在地头,薅下一穗麦,厚实的手掌用力一搓,一把麦籽躺在手心:"嗯,饱满硬实,还 不错。" 丁村毗邻黄河,近年来小麦耕种面积一直在8000亩以上,是荥阳重要的小麦产地之一。用当地人的话 说:"全村一年收的小麦,能供整个王村镇的人口吃上半年。" 以小见大,可见一斑。小麦是全球近40%人口的主粮,我国是小麦产量最多的国家,河南是全国小麦第 一省,对全国小麦产量影响举足轻重。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小麦主产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 粮食供给,是必须扛稳的重大政治责任。近年来,河南始终铭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 己手上,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南粮。 春争日,夏争时,"三夏"生产是眼下"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如何做好麦田管理工作,牵动着许多人的 心。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针对冬季气温偏高、小麦旺长、春节以来天气干 旱等不利因素,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措施,有力有序保粮稳产。 向科技要粮,打赢"三夏"攻坚战,先进农机装备是支撑。5月23日,在邓州市腰店镇黑龙社区一处收割 完的麦田里,一台 ...
“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 农田里居然都没有人了?
"国家精准农业应用项目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昨天(27日)12点,小麦机械化收获重心已进入安徽省,农机数量达6365台。 全国小麦大面积机收全面展开之后,我们看到机收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今年"三夏"期间,除了我们熟悉的"联合收割机"担当主力之外,植保无人机也发挥了 很重要的作用。 0:00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眼下,全国小麦主产区已陆续进入收获期。一起去看看农田里的AI"新农友",是如何助力今年"三夏"生产的↓ 0:00 我们在多个AI大模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三夏"AI智能体,将无人机企业的运行数据等内容输入AI智能体后,有了新的发现。 "一老一小"无人机飞手人数呈上升趋势 通过分析无人机企业提供的运行数据,我们发现,截至目前,参与作业的植保无人机设备数量达45000多台,同比增长40%。其中作业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 别是江苏、安徽、山东、黑龙江和河南,作业量增幅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青海、湖南、海南、云南和西藏,其中西部地区增幅潜力大,作业量最大的是新疆。 通过对无人机的使用人群进行分析,我们发现"20至30岁"和"50至60岁",这"一老一小"两个年龄段的无人机飞手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 ...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通讯员 林丹 5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工人在数智草莓基地无菌车间内打理草莓。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就能远程管理 前沿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 在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美栖村,玫瑰产业园内的一株株可食用玫瑰伸展着枝丫,枝头的花苞蓄势待放。 花田内,一根根黑色的滴灌管紧贴着地面,每隔0.3米就有一个滴孔。土壤之下,174个土壤酸碱度传感 器、77个控制器有序排布。花田边,气象监测点像哨兵一样守卫着这片土地。所有这些设备,都被一张 物联网连在一起,设备监测到的数据会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产业园的物联网控制中心系统上,产业园的 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就能查看。 5月18日的早晨,玫瑰产业园负责人蒋永波的手机传来一阵报警声,一条预警通知随即弹出:"14号花田 土壤pH值下降至5。"蒋永波急忙打开手机上的物联网控制中心系统APP,点开自动泵站的浇灌终端,开 启14号花田的滴灌电磁阀进行精准补水。 坐在家里"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就能灌溉施肥,靠着数字化的技术,蒋永波如今一天就能完成以往15个 人耗费五六天才能干完的活。"水肥施得精准,用得合理,田里的杂草就少,除草 ...
主粮加工行业报告发布 中国农机产业链完成保障性自给
农机产业在"双循环"战略推动下形成加速度,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演变。东部沿海的农业机 械企业向河南、河北、湖南、四川、重庆扩大生产基地,人工成本可降低30%-40%。市场力量与政策导 向的双重驱动构成了产业空间置换的核心动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十年间增长217%,土地价格突破 企业承受极限,政府主导的"腾笼换鸟"战略通过税收优惠、用地指标调控等手段,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 有序转型升级。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新兴增长极,凭借综合成本优势和产业承接能力, 吸引着装备制造产业组团式迁入。 产业链重构催生"整机+配套"垂直整合体系,新的产业生态重构打破了传统梯度转移模式,推动中西部 从被动承接转向主动培育内生增长动力。农机产业的空间重构带来的效益正突破单纯成本逻辑。沿海地 区通过"破立并举"实现动能转换,产业迁移已从产能平移升级为创新要素的跨区域重组。这场产业空间 重构,本质上是全球经济秩序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主动突围。通过构建多层次产业梯度、优化要素配 置效率,正在产生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范式,为经济转型升级开辟出更广阔的战略纵深。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和中 ...
探寻产业发展“新引擎” | 上市公司抢滩数字农业赛道 “农把式”长出“智慧脑”
如今,传统农具早已实现"科技换装",它们以智能化、机械化、绿色化、多功能化的崭新形象活跃在田 野上。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1050亿元,同比增长11.7%;2025 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目前,从生产应用场景来看,我国智慧农业生产主要以数字平台服 务和智慧种植为主,占比总和达67%,植保无人机、智慧养殖、农机自动驾驶占比分别为20%、12%、 1%。 当下,不少上市公司在智慧育种、智慧种植、农业机械智能化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精湛手艺"。 例如,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聚焦种业主业,依托科技创新,已发展 成为以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作物,及辣椒、黄瓜、谷子、食葵、甜瓜等专精特新作物为主业的综 合性跨国种业集团。 "公司在生物育种领域已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性工具已大量使用在生物育种领 域,并不断提高育种研发的门槛。公司也积极探索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在农业育种和种植 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优化育种效率,以科技力量助力农业发展。"隆平高科董秘胡博向《证券日报》记 者表示。 本报记者李雯珊 李如是 "时至立夏, ...
何以智驾
He Nan Ri Bao· 2025-05-04 23:21
宇通自动驾驶巴士"小宇"已经成为郑东新区龙湖金融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社全 媒体记者 时硕 摄 嵩山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整车进行网络弹性测评。记者 师喆 摄 中原工学院的无人船正在按预设航线自动巡航。记者 马愿 摄 曾经,科幻电影里的智能汽车让我们惊叹不已——主角惬意地坐在车内,或是悠闲享受沿途风景,或是忙于 工作,无人操控的汽车像被赋予生命一样,在路上自如行驶,还能精准躲避各种障碍物,最后安全抵达目的 地。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驾驶汽车已经驶出电影,加速跑向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尤其是今年年初,比亚 迪、吉利、奇瑞等车企相继发布重磅智能驾驶方案,智驾技术取得显著突破,价格的平民化也将智驾从高端 体验变成日常出行的"标配"。 然而,当"全民智驾"成为热议话题,前不久某品牌车辆的一场"智驾事故",以逝去三条年轻生命的惨痛代价 给汽车行业"智驾潮"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智能驾驶,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 中国的智能驾驶现在究竟发展到哪个阶段?智能驾驶技术在不同场景中应用时,安全性如何?真正实现无人 驾驶,还需解决哪些问题?河南在智能驾驶领域做了哪些努力?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何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