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算计划

Search documents
谁在为成都“代言”?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8 16:22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17046 上个月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后,国星宇航董事长陆川现身今天(6月18日)举行的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他对外宣布,"星算"计划全球 总部将落地成都,并落地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运营中心。在全球太空AI领域的新一轮"竞逐"中,希望"让成都始终保持首发先行"。 无独有偶。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经理秋田隆在现场再次提到两个月前落户成都的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用他的话说,成都绿电资源丰富,又有成 渝"氢走廊"带来的巨大需求,成为"绿氢之都"值得期待。 当然,探索深空、探路氢能,还不是成都关于"未来"构想的全部。今天会上,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现场签约,金额超825亿元,涵盖商业航天、人工智能、 先进能源、新型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 招商界有句老话,"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在上下半程切换之时,成都全力出击,自然被外界视为这座中国西部城市意在 奋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有趣的是,在这场面向全球企业广发"英雄帖"的招商大会上,企业家们纷纷"反客为主",有的为成都"代言""贴标签",有的还与院士、商协会代表联合发 出"投资成都倡议 ...
发起“投资成都”倡议,全球企业畅谈在蓉发展机遇
Sou Hu Cai Jing· 2025-06-18 04:19
"我们在成都新投资的项目将在大型卡车的氢能化推广运用以及氢能产业链的构筑等多方面,与成都企业开展合作。"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经理秋田隆认 为,成都位于成渝氢走廊核心节点,拥有丰富的绿电资源,"绿氢之都"建设也为氢能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现场,GE医疗、林德、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外院士、专家智库、商协会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发出"投资成都"倡议,邀约全球政商合作伙 伴共享成都发展机遇,共绘未来美好生活。此外,来自全球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主题发言,畅谈前沿技术 革命、新兴产业市场蓝海以及"投资成都"机遇。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大会现场设置的"投资成都"线下场景,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包括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政企服务对接台、"招商 AI 金融超 市"、成都造爆款产品等系列场景。在展示成都"立园满园"新成效的同时,全方位立体式展现成都广阔的投资空间、一流的产业生态。 "今天,我们正式宣布'星算'计划全球总部落地成都,这里既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有着无限的潜力和机遇。"国星宇航董事长陆川表示,"星算"计划将 是"成都创新、成都智造、成都示范"的生动实践,推 ...
算力和AI上天!三体计算星座“天数天算”,太空算力有啥用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6 01:39
据介绍,"星算"计划和"三体计算星座"两大计划的提出,是为了破解在轨卫星数量快速增长带来的算力 挑战。 "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 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 1箭12星!5月14日,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 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这也是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本次发射任务承担了两大计划的"首发":既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发星座,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 计算星座"的首发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是啥?有什么突破和作用? 计算星座是啥 5月14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 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 "星算"计划由国星宇航牵头,旨在构建由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的天基算力网络,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 成太空智算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满足太空边缘计算与地面人工智能特殊场景的市场需求。 啥是计算星座?在过去,卫星只有通信、导航、遥感,计算卫星被定义为第四种卫星,并且 ...
算力上天!“三体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Guan Cha Zhe Wang· 2025-05-14 07:18
er En al 201 - ling - 1 一箭十二颗计算卫星是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 据浙江之江实验室消息,5月14日12时1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 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通常,卫星需先将数据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这种"天感地算"的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 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差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正是之江实验室构建"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算力 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 该设施将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王坚院士表示:"对于之江实验室而言,不是简单地发卫星,我们是要构建太空计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