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债

Search documents
自贸离岸债时隔两年有望重启,“两头在外”原则成亮点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24 11: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余纪昕、李览青 上海报道 时隔两年,自贸债有望重启发行。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宣布八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其中,第五项专门指出,要"发展自 贸离岸债",将遵循"两头在外"的原则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 渠道。 所谓自贸债,全称自贸区债券,又称"明珠债",是面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已开立自由贸 易账户(FT账户)的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发行的债券品种,发行主体涵盖境内、自贸区内及境外的金融机构或企业,支持人民币 和外币双币种发行。 自贸债的核心优势在于,兼具离岸与在岸债券特点,可视为"在岸的离岸债券",资金通过FT账户实现便捷流转,发行人无需在 境内托管人处单独开户,且FT账户与区外账户可实现一定程度的双向流动。 然而,自贸债的发展却历经坎坷。距今最近发行的一笔自贸债可以追溯至2023年10月,由境外企业凯德中国发行的6亿元普通企 业债,而境内城投企业发行的自贸债在2023年6月21日后就再无新增。 如今,监管发声后,有望重启发行的自贸债,发行模式会出现哪些变化?将为市 ...
浙商证券廖博解读八项重磅金融举措:不仅应对短期挑战,更是长期战略部署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6-24 05:52
中经记者 何莎莎 北京报道 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八项重磅金融举措,从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 库到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如何准确认识这些政策背后的深 层逻辑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中国经营报》触角"零观财经"节目与浙商证券研究所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 廖博,展开了深度对话。 "在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陆家嘴论坛在金融领域从多个视角给予了决策层的指引,既着 眼于当下金融市场稳定,更致力于中长期金融体系改革与国际竞争力提升。"廖博指出,"'一行一局一 会'主要领导都提供了相应的增量政策信息,在这些政策组合拳的综合施策之下,无论是金融市场层 面,还是基本面层面,都将迎来更加积极的成果。" 筑牢金融防线 打开金融开放新空间 在廖博看来,八项举措出台的宏观背景呈现"双主线"特征:一方面,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90天缓冲期临 近结束,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关 键期,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传统动能修复需要金融政策精准发力。"本质上,八项措施是为未来可能出现 的外部冲击筑牢了金融防线,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打开金融开 ...
加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建设,陆家嘴金融沙龙聚焦跨境金融服务升级
Di Yi Cai Jing· 2025-05-15 14:13
《行动方案》的亮点在于多项政策的先行先试和数字化赋能。 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愈加迫切,在此过程中,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 局限于传统的单一融资服务,而是更加期待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涵盖投融资、风险管理及专业咨询的全方 位、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 当前,跨境金融服务的便利化水平提升,以及金融对"走出去"企业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 已成为金融机构与企业界共同瞩目的焦点议题。近日,第十期陆家嘴金融沙龙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金 融机构人士,围绕如何进一步优化上海跨境金融服务、打造更加适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展开深 入讨论,共同探讨金融对"走出去"企业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路径。 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提升 黄震认为,尽管上海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纽约、伦敦等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相比, 仍存在跨境资金流动效率、金融市场国际投资者占比和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因 此,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需要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努力。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 优化FT账户功能,加强银团贷款创新,提升跨境人民币融资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降 低实体经济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