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内蒙古发布生态产品目录
《目录》以自治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农田和城市六大类型生态系统为基础,分别对物质供 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大类生态产品进行了系统性分类。《目录》的编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对挖掘、开发自治区特色突出、代表性强、品质优良、具有生态溢价效 应的生态产品,加快价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按照注重实效、逐步纳入的原则,结合统计调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 将易识别判断、易界定、易调查的生态产品分期分批纳入目录,不断充实目录产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编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 产品目录》(202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旨在梳理、挖掘和开发全区生态产品,推动生态产品 价值转化。 ...
宁夏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公布实施
近日,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 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条例》共六章三十八条,涵盖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 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关键环节,形成了权责明确、监管有力、保障到位的管理体系。 在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方面,《条例》要求,采矿权人依法取得采矿权后,进行矿产资源开采作业前,须 编制开采方案并取得采矿许可证后方可开采,且应按照批准的开采方案作业,重大调整须经原出让部门 批准。采矿权期限结合矿产资源储量和矿山建设规模确定,大型矿山最长三十年,中型最长二十年,小 型最长十年,期限届满仍有可采资源的可依法续期。采矿权人在开采主要矿种时,应对具有工业价值的 共生和伴生矿产综合开采利用,对暂时不能利用的矿产及尾矿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资源浪费。 《条例》强调,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接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如实报告 并提供有关资料,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对符合国家规定可以边探边采的复杂类型矿床,探矿权人依法履 行相关程序后可以进行开采,但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取得采矿权和采矿许可证。开采期间采矿权人发 现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 ...
福建新矿法实施后首宗探矿权成功出让
据悉,此次探矿权出让严格遵循新矿法提出的"净矿"出让要求,全面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避让、用地用 林衔接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建立起全流程合规审查机制,切实保障从评估到拍卖的所有环节依法合 规、公开透明,实现矿业权管理方式从"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全程监管"转变。 今年以来,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龙岩市、漳州市、泉州市等地有序开展矿业权出让工作,已先 后出让9宗矿业权,其中,2宗铜多金属矿探矿权是福建省15年来首次出让金属矿探矿权。矿业权出让工 作的开展,激发了市场活力,助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近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产格矿区陶瓷土矿探矿权以拍卖方式成功出让。这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以来,全省拍卖的首宗探矿权,也是近五年来泉州市出让的首宗探矿权。 ...
标准引领 创新驱动
"十四五"以来,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 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及专项标准体系,强化部局融合,加强关键急需标准供 给,推进标准应用,开展标准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标准引领支撑作用,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形成新格 局、取得新成效。 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 绘就标准化发展新蓝图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自然资源部与市场监管总局等共18个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 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扎实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恢复 与保护、新型基础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标准化工作任务落实。同时聚焦 服务自然资源业务工作,印发《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对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系 统安排。 ——研究构建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围绕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印发《自然资源标准体 系》。按照资源属性及业务流程两条主线,创新性地建立了包括"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自然资源门类、 自然资源信息化和测绘技术"三大板块,标准体系涵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13个标准子体系、52个专业 门类。推进专项标准体系做深做 ...
南沙“鹰眼”精准赋能城市“智理”
阅读提示: 近年来,面对城市治理中资源分散、数据孤岛、应急响应慢等痛点,广州南沙区率先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的新路径——通过部署全区覆盖的无人机智能 监测体系——南沙"鹰眼",实现了传统治理模式的革命性突破,更在低空经济与城市"智理"融合发展中树立起新标杆。 有一种人造系统,能像被驯化后的鹰群一般,时刻守候在城市的天空。它们有着鹰隼般敏锐的视力,机动灵活地搜索城市中每一处的细微变化并迅速响 应……这不是科幻片的桥段,而是广州南沙区上空真实上演的无人机智能化应用实景。 2023年12月,自然资源部出台意见支持南沙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明确实施耕地集中保护和精细化管理等要求。在 助力土地管理综合改革取得长足成效的进程中,南沙"鹰眼"扮演了不容小觑的关键角色。在"鹰眼"的数字化手段加持下,长时序无人机影像数据汇聚到国土 空间"一张图"平台,不断夯实底座,南沙区违法用地新增面积逐年下降,耕地保护考核连续3年领跑全市……而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南沙"鹰眼"开始 在城市管理、灾害防控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大展身手。 集约化管理破解"九龙治水" 自2017年开始,南沙区通过无人机手段开展了土地执法、影 ...
第二届联合国地信周开幕
10月22日,第二届联合国地信周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开幕,主题为"地理空间智慧造福世界"。联合国 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助理秘书长比约格·桑德凯尔,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浙江省 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浙江省湖州市委书记陈浩等致辞,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主 任李朋德主持开幕式。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世界发展格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已进入最后5年冲刺期。孙 书贤代表自然资源部倡议,要强化技术创新,构建时空智能;鼓励数据共享,深化赋能应用;深化国际 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开幕式上,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发布成立世界地理信息产业联盟、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 品创新联盟的倡议。本届地信周为期5天,将举行多场分议题对话会,同期举办联合国地理信息技术与 应用展。 本届地信周由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主办,德清县人民政府、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协办。 (记者 吕苑鹃)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自然资源部积极参与国际交 流合作,支持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发展,分享利用地理信息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 与东盟、非洲国家开展卫星 ...
南京浦口:“一田一码”精细化管理耕地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为我们今年秋收增添了底气。"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张圩社区党 支部书记徐玉华感慨地说,这片近2000亩的土地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可建为优质农田,此前却以种植 雪松、杨树为主,面临林耕空间错位难题。 同时,浦口区在耕地管理中采用"空地一体"的方式,使用无人机开展定期巡航,对耕地进行全方位、无 死角的动态监测,构建起"空中巡查—智能分析—核查反馈"全链条闭环监管模式,极大提升了耕地保护 的及时性和问题处置的精准性,推动耕地保护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感知"转变。 从摸清耕地家底到科技赋能监管,浦口区以"一田一码"推动耕地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实践,在当地掀起一 场深刻的耕地保护变革。(王中建 何钢 任远) 今年4月,浦口分局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开展耕地现状补充调查、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菜地调查,查清辖 区每块耕地的具体情况,结合林草湿调查监测成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同步纳入自然资源管理 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永宁街道形成了覆盖2.94万亩耕地、2.3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0.24万亩标准化 菜地的"一本账",让每块耕地的空间位置、面积、权属、类型、现状等信息都清晰可查,有效解决 了"数出多 ...
江西宜春:“宜耕码”让用地安心监管提效
如今,公众通过"宜耕码"能清楚了解耕地性质,一旦发现疑似违规违法用地行为,就会向当地自然资源 部门反映。"'宜耕码'上线后,已接到相关举报电话20余次。"宜春局执法监督科科长黄苍松说。 公众可通过"宜春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登录"宜耕码",框选查询范围后一键查询所选地块信息,有助于 减少违法风险和经济损失,避免建房、挖塘、种树等行为触碰耕地红线。 此前,胡先生计划建一个石蛙养殖基地,选址时曾中意一块地,后经"宜耕码"查询,发现该地块在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无法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通过"宜耕码"的"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叠加功能,他很快 筛选出一块备选地,最终成功选址并获批。 金秋十月,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金瑞镇下苑村的晚稻进入成熟季,村民李金生指着稻田说:"我们耕种 前都用'宜耕码'查询过,哪块地能种粮食,哪块地能种经济作物,一清二楚。" 据介绍,"宜耕码"以"天地图"为底图,涵盖一般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类用地控制线数 据,并与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实时联动,通过信息透明化、监管前置化、共治社会化、决策智能化,重 构了耕地保护的管理逻辑。 "宜耕码"由宜春市自然资源局、江西省耕地保护研究中心联合研发,是宜 ...
从“翻山越岭”到“巡天瞰地”——安徽省第二测绘院无人机测绘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日,一架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大疆御3无人机在皖山皖水间腾空而起,仅用一天完成近百个外业点航拍——这是安徽省第二测绘院在江淮大 地的日常作业场景。这正是安徽测绘技术从传统到现代、从地面到低空、从人工到智能升级的发展升级。 更进一步,安徽已在合肥、黄山、淮南等地部署无人机巢,构建低空感知网络。这些智能基站具备自动起降、充电、数据回传功能,实现 7×24小时常态化巡检。在淮南,防汛无人机巢全天候巡查淮河险段,发现险情即时预警,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外业核查点位的航拍数据采集 无人机巢还成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在合肥、芜湖等地,已试点应急物资配送、厂区巡检等应用,未来将拓展至农业、消防、空中交通等领 域。 从人工测绘到智能感知,安徽正以"智慧低空"支撑生态文明、数字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为美好安徽建设提供精准、鲜活的地理信息支撑。 外业核查点位的航拍数据采集 过去,测绘靠"脚步丈量大地"。测绘人员肩扛数十斤设备,跋涉山川、风餐露宿,受地形、天气制约大,数据精度低、周期长,且面临安全 风险。传统测绘方式,3人团队需4~7天完成1平方千米地形测绘,而使用无人机测绘,2小时内可完成1平方千米倾斜摄影,12小时内生成三维模 型,精 ...
打造时空信息创新高地 ——记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科技创新之路
再过几天,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就挂牌两周年了。 2023年11月,这座以"莫干山"命名的地信实验室在浙江德清揭牌,正式成为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 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联合国创新中心)的新邻居。作为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共建的重大创新载体,莫干 山地信实验室以时空信息为锚点,立足浙江、为国担当、链接全球,致力于国家战略、地方所需,以只 争朝夕的劲头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两年来,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取得了哪些科技创新成果?让我们一同走进德清,探访这家测绘地理信息领 域的"顶流"科研机构。 瞄准国家需求集智攻关,以科技变量激活发展动能 创新策源,是让技术"从1到10"落地生根,是让成果"从10到100"开花结果。 今年1月5日,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发布了行业首个准千亿级参数规模的多模态地理空间大模型"莫干·玄 衍"V1.0,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理空间智能领域取得突破。该模型具备遥感视觉感知、时空查询分 析、专业知识问答等六大核心能力,为多类时空应用场景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持。 9月25日,莫干山地信实验室亮相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重点展示了在地理空间智慧赋能、低空 空域数据空间、时空计算、实景三维经济等前沿领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