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江苏开展国际海底光缆巡查
国际海底光缆是全球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海域执法监督中心对途经江苏海域的4条国际海底光缆周边海域,实行全天候的巡航和监测,及时排 查和制止捕捞、抛锚等可能危及海底光缆安全的行为,并同步开展普法宣传。 近日,江苏省海域执法监督中心开展国际海底光缆巡查。 与此同时,"中国海监5001"船也已在指定海域同步展开巡查工作。8月29日傍晚,船载光电跟踪系统发现异常——前方保护区范围内一艘船舶疑似准备 抛锚。执法人员迅速向该船发出警告,执法快艇立即抵近,及时制止了即将发生的抛锚行为,并登临发放了海底光缆保护宣传资料,向船员详细讲解了海底 光缆保护的重要性。 "前方渔船请注意!这里是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范围,你船生产作业行为已危及海底光缆安全,请尽快驶离!"8月28日清晨,"中国海监5003"船伴着黄 海的晨雾悄然启航,沿着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一路驶向外海。驾驶舱内,执法人员一边密切关注着电子海图上闪烁的光标和海面上来往的船舶,一边不时用 甚高频喊话提醒。 据统计,此次巡航累计航行745海里,共观察可疑船舶109艘次,登临检查11艘次,成功劝离可能危及光缆安全的船舶27艘次。 江苏海域国际海底光缆巡查现场。江苏省海域执法监 ...
天津海洋中心与标准计量中心共促天津海洋生态修复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三个核心方向推进:一是推进天津海洋检验检测能力升级,立足海洋生态保 护修复、海洋预警监测核心任务,完善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的全链条管理,保障监测数据精准可 靠;二是强化标准化建设引领作用,建立海洋标准化合作机制,重点针对海洋生态监测预警智能实验室 技术要求等新兴领域,推动相关标准立项与落地,填补行业规范空白;三是开展海洋生态监测预警智能 实验室质量管理科技攻关,构建全流程数据区块链溯源系统,打破该领域技术瓶颈。 近日,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洋中心与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将在自然资源管理、海洋 公益服务、海洋生态修复、海洋检验检测、海洋标准化计量质量技术监督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合作。 ...
科学与友谊同频共振
海洋三所研究团队在印尼北苏拉威西达鲁努小学开展"蓝色校园"宣讲活动。海洋三所供图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团队赴印度尼西亚,开展中印尼"蓝色市民"和"蓝色校园"宣讲行动。 宣讲团把复杂的海洋科学拆解为可以触摸的日常:什么是微塑料、海草床珊瑚礁为什么对我们那么重要、我们该如何与自然共生。课堂之内是板书与问 答,课堂之外是珊瑚礁、海草床等美丽的原始自然景观。同一套理念,在校门与港口之间往返,逐渐生根。听完蓝色小课堂,孩子们在画纸上描摹心中 的"美丽海洋"。 活动间隙,一位学生母亲特意送来亲手制作的当地传统食物——炸饺子,这份暖暖的礼物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热气腾腾的炸饺子,包进的是对远方 来客的欢迎与真挚情谊;孩子们笔下蓝色波浪,则是对清洁海洋的承诺。 活动接近尾声,正当宣讲团员与师生们一同举起画作准备合影留念时,当地小学老师自发组织孩子们一起,用最认真、最稚嫩的声音,朝着镜头齐声喊 出:"China(中国),我爱你!"这句发自肺腑的呐喊,跨越了语言与国籍,是此行最动人的回响。 一位村长的广播 宣讲团奔波数日,尽管始终未能听懂当地电台的方言广播,但总好奇广播中播报的是什么。将离去时才知: ...
迎接烈日与海浪大考
从赤潮应急的争分夺秒到潮间带监测的细致入微,从盐沼湿地的预警排查到生态系统的趋势性追 踪……这个夏天,自然资源部宁波海洋中心生态室的技术人员迎着高温与潮汐,开展了一系列外业任 务。 赤潮应急 与"红色警报"竞速 夏季以来,受持续高温影响,宁波海域多次出现赤潮苗头,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急性病",其扩散 速度与影响范围直接关系到渔业安全和生态平衡,容不得半点拖延。 中心生态室迅速启动应急监测机制,组织技术骨干奔赴现场。团队通过高频次采样、实时水质分 析,精准锁定赤潮发生范围及藻种类型,准确研判赤潮发生趋势,及时上报预警信息,为后续防控措施 提供数据支撑。 潮间带监测 潮起潮落间的守护者 6月以来,中心生态室外业团队累计完成项目30余个,出海40余航次,行程超2000海里,徒步滩涂 超过150公里,采集各类样品10000余份,获取监测数据8000余条。 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带,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却因潮汐涨落变得"时隐时 现"。 中心生态室的监测人员需踩着湿滑的滩涂,在潮水退去的短暂窗口期完成调查。他们手持样方框, 在沙滩、岩礁、泥滩等不同生境中记录贝类、蟹类、藻类的种类与数量。夏季的滩涂地表温度可 ...
北海区海域海岛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初步建立
为推进北海区海域海岛数据治理规范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北海海域海岛中心依托自然资源部北海 局"科创赋能三年行动"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以海域海岛数字化信息管理为突破口,开展数据与业务融合 驱动、船位智能动态监测、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三大核心能力建设,初步建立了北海区海域海岛综合管理 技术体系。 针对油气勘探临时用海等远岸项目用海活动监管需要,首创双源融合分析方法,通过船舶航速阈值 判定、轨迹特征提取、空间位置比对,智能识别停泊、作业、航行等状态,结合用海审批信息,提出油 气勘探等远岸用海活动预警指标及预警等级分类方法,实现海上有痕迹、监管有依据。 近日,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获悉,该局初步建立了北海区海域海岛综合管理技术体系,通过技术创 新推动破解海洋管理数据碎片化、远岸用海项目监管手段不足、遥感数据处理效率低下等难题。 2024年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深化数据治理 与融合""优化提升自动判读识别能力"等要求。 聚焦海域海岛管理中的"数据孤岛"和"业务割裂"痛点,按照"汇集—质控—分析—应用"的数据治理 流程,建立多源一体化综合数据库,整合规划、权属、审批等多类数据资源,打造 ...
海洋四所获批组建广西海洋实验室
广西海洋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向海图强"战略,重点聚焦海洋渔业升级、渔电融合新材料等领域关 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秉持"企业出题、实验室答题"的建设理念,着力打造"科研+产业+人才"三位一 体的创新生态体系,致力成为北部湾特色"蓝色引擎"。实验室研究领域涵盖海洋现代渔业、新材料与高 端装备、药物与生物医药三大板块,并重点推进北部湾海洋要素数字化及中国—东盟联合研发。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四所)与广西科学院共同牵头建设的广西海洋 实验室正式获批组建。 下一步,海洋四所将履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责任,聚焦北部湾,服务国家战略,发挥广西优 势,深化东盟合作,围绕产业需求,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效能。 ...
《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海上风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近30%
9月8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在青岛发布《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 称《指数报告》)。《指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为129.7,比上年增长2.9%,海洋发 展稳中提质,呈现6个方面特点: 五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2024年开放水平指数为128.7,比上年增长3.0%。2024年,海运进出 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9%,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贸易额比上年增长6.3%,沿海地区实际使用 外资金额占全国总额的80%左右,国际贸易投资稳健发展。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增长6.9%, 国际航运货物量稳中有升。 六是海洋领域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高。2024年综合管理指数为121.6,比上年增长3.3%。2024年,我国 发布海洋灾害预警315期,开源发布妈祖系列自主海洋环流和海浪数值模式,海洋预警预报水平不断提 升。制定的现行有效涉海标准比上年增长14.8%,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主办国家级涉海国际会议和培 训人次比上年增长23.0%,海洋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据悉,该指数以2015年为基期(基期值为100),对我国海洋领域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 源利 ...
福建武平加快推进地灾治理项目建设 组织实施十五个项目,将惠及附近村民三百余人
近日,在福建省武平县中赤镇中赤村农民街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有序进行混凝土浇筑、钢 筋绑扎等作业,现场一片繁忙。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介绍:"目前挡墙、框架梁、锚杆等护坡工程已全部 完成,总进度达95%,正在抓紧推进排水沟等附属设施的收尾工作。" 据了解,2024年6月16日,武平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多个乡镇出现山体滑坡、道路中断、河水猛涨、 农田被淹等险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灾情发生后,武平局迅速响应,先后组织实施两 批次15个地灾治理项目,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个项目获得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 1611万元,正在加紧施工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后,将惠及中赤、下坝等乡镇75户366人。 武平局地灾防治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立足部门职能,扎实做好地灾治理项目的监督管 理,督促施工单位加大人员和机械投入,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施工,全面排查和 消除灾害隐患点,提升地灾防御能力。 从"6·16"特大暴雨灾害发生时的"心惊胆战",到地灾治理项目临近竣工的"心里踏实",村民表示:"实施 了这个治理工程,以后下雨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这份安心源于武平县自然资源局近年来积 ...
两部门联合发文贵州加强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
二是规范费源信息传递。全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时将矿业权出让合同(协议)或分期缴款批复、 矿业权人(缴费人)名称、矿山名称、缴费金额等费源信息传递税务部门,对矿业权人变更等影响矿业 权出让收益征收的情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时重新传递费源信息,确保数据质量和征管信息实时共 享、完整准确。 近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 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深化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在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工 作中的协作共治,加强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切实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矿业权人合法权 益。 三是严格费源信息核验。税务机关结合矿业权出让合同、分期缴款批复、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 可证等资料,重点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传递的征收品目、矿山名称、采(探)矿证编号、证载面积、矿 种、征收标准、分期缴款、合同签订日期、缴费年度等费源信息开展一致性核验。经税务机关核验发现 费源信息存在风险疑点的,及时提请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核实确认或更正后重新推送。 《通知》提出:一是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尽快推动通过外部数据交换平台,实 现"金税 ...
中缅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海岸带调查
本次联合调查由海洋三所与缅甸丹老大学共同执行,重点对位于仰光沿海和丹老沿海的海洋综合观 测站预选站位开展了实地考察。联合调查组由海洋、地质及工程等多领域科研人员组成,对7个预选站 位的地基稳定性、周边水文环境条件及观测视野开阔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最终确定2处站 址。为后续海洋观测站的建设、数据共享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代表团还在当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德林达依省首席部长开展会谈;在缅甸丹老大学,与海洋科研工 作者们聚焦缅甸近海灾害预警技术难题,共商联合观测网络建设,并开展海洋观测仪器使用方法培训; 在当地规模最大的中学开展海洋灾害科普讲座;在当地大型海产养殖公司,就水产养殖技术、海洋生态 保护的协同发展开展交流。一系列的活动为后续双方在海洋防灾、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养殖等领域的合 作,勾勒出清晰的实施路径。 8月21日至29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派出代表团赴缅甸,执行中缅海岸带联合调查与海洋 综合观测站选址踏勘任务。 缅甸丹老大学作为该国海洋科研的重要机构,与海洋三所有着长期坚实的合作基础,双方多次开展 联合研究及近海调查航次,并于2022年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此次活动受到了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妙瓦 底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