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二○二五年会议周开幕
本次会议周持续至10月24日,其间将举办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研讨会、工作会议等多场专题活 动,参会的非洲国家、国际组织代表将介绍各自在卫星遥感应用、空间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总体情况、成 功案例、经验和需求等,进一步推动中非在地球观测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度合作。 据悉,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已与非洲16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非洲 资源测绘发展区域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建成14个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节点,累计向非洲合作 伙伴免费提供了超过7万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举办研讨会、高级研修班及线上培训,覆盖非洲各国超 400人次,与高校联合培养十余名非洲博士与硕士研究生。该中心围绕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流域 监测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遥感产品、图册及软件成果,未来将与非洲伙伴共同验证并推广更多应用。 (部讯) 本报讯10月20日,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2025年会议周在浙江德清隆重开幕。来自非洲20个国 家、国际组织、驻华使馆及中方共建单位近140位代表共商中非卫星遥感合作发展大计。 本次会议周以"卫星遥感应用合作,赋能中非新未来"为主题,由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指导,自然 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 ...
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2025年会议周开幕
10月20日,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2025年会议周在浙江德清隆重开幕。来自非洲20个国家、国际组 织、驻华使馆及中方共建单位近140位代表共商中非卫星遥感合作发展大计。 本次会议周以"卫星遥感应用合作,赋能中非新未来"为主题,由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指导,自然资源 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联合主办,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德 清县人民政府支持。 本次会议周持续至10月24日,其间将举办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研讨会、工作会议等多场专题活动,参 会的非洲国家、国际组织代表将介绍各自在卫星遥感应用、空间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总体情况、成功案 例、经验和需求等,进一步推动中非在地球观测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度合作。 据悉,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已与非洲16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非洲资源 测绘发展区域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建成14个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节点,累计向非洲合作伙伴 免费提供了超过7万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举办研讨会、高级研修班及线上培训,覆盖非洲各国超400人 次,与高校联合培养十余名非洲博士与硕士研究生。该中心围绕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流域监测等 领域, ...
自然资源部“十四五”期间发布重点领域标准857项
活动邀请部有关司局、研发单位、合作高校7位专家,分别对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新 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湿地资源调查、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地理信息人工智能 样本等领域的标准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多个平台进行线上直播。 据介绍,"十五五"期间,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将聚焦四个重点:一是推动标准体系优化升级,持续贯彻 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深化自然资源标准体系评估与整合,强化对九大类资源保护利用的标准 支撑,推进部局深度融合,并体系化布局海洋碳汇、智慧城市时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标准。二是坚 持急用先行,系统推进"两统一"核心职责履行、绿色发展、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关键领域标准研制与 修订;加快抢占深海、深地、极地探测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标准化制高点;加大在安 全领域的强制性标准供给,筑牢安全底线。三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实施标准国际化突破专项行动,支持 我国专家在国际组织任职,积极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在新领域申报国际标准提案,提升标准化国际影响 力和话语权。四是保障标准实施效能,持续加强标准复审评估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部局联合研制发 布机制,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多种渠道加强 ...
自然资源与地理学交叉前沿学术讲座与应用发展研讨会提出 以科技多维融合创新支撑自然资源改革发展
10月10日,自然资源与地理学交叉前沿学术讲座与应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聚焦自然资源相关 学科发展前沿以及土地科学、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等领域热点议题,汇聚相关学会、高校、科研院所与 自然资源行业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科技多维度融合式创新赋能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会上,特邀专家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与土地系统科学、新时期耕地保护制度逻辑及应用、国土空间规划体 检评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等内容做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提出,依托土 地利用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共建,面向国家需求打开科教融合新局面进一步探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 成果应用的新机制。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与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联合主办,旨在面向自然资源改 革需求,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搭建交流探索平台。 ...
南海预报减灾中心海洋科普润童心
10月11日,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预警中心)走进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城加拿达幼儿园,为学龄前儿童带来了一场充满童趣的 海洋灾害科普讲座。 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可感,科普讲师精心设计了两个互动游戏环节。在"大海在跳舞"游戏中,小朋友们通过模仿海浪起伏,感受海浪在不同 风力下的形态变化。而在"风暴潮来了"的游戏中,孩子们扮演起海边的小居民,在科普讲师的指令下模拟紧急避险,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在游戏中学习 应对风暴潮的基本技能。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科普讲师运用了大量拟人化、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讲解各种海洋灾害的知识,如将灾害性海浪比喻成"脾气暴躁、横冲直撞 的大怪兽",劝告孩子们要远离风大浪急的海边;把风暴潮比作"不请自来、会带来麻烦的没礼貌访客",形容它会让海水异常升高,淹没道路;而离岸流则 被描述成"一个看似平静却非常可怕的水上滑梯",一旦被它"抓住",会迅速把人带向深水区。 互动游戏"风暴潮来了"。南海预报减灾中心供图 ...
到“会呼吸的海滩”赶海
t and p Star n 3 re t a 2 - 2 p 22 t the ar the state KO r 199 FAL 16 ast STAT the 42 12 52 ng P t 10 re Coul 6 7月 1 - 2 - y 0 p 9. 1 t e 11:0 2 12:4 11 . UPL 1000 GI r in e est M the less f Ce 4 and re 389 : 9 r 0 r 7 3 1 195 t r pro 1. 1. 7. 7 K 七里海新开口渔港。崔重辉摄 天蓝海阔,鱼鸥翔集。初秋的秦皇岛海岸线上,八方游客畅享海滨休闲时光。 赶海,是游客体验避暑胜地北戴河风情的一大乐事。今年开业的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滨镇单庄村里希民宿,因距离海边不到1公里,成为热门住宿地 点。 民宿经营者周妍希每天清晨为客人准备赶海工具,耐心讲解注意事项。"这几年,沙滩越来越干净,海货也多了,游客都特别喜欢来赶海。"她笑着说, 自己也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按下保护修复"快进键" 赵友鹏抓起一把细沙说:"7年前,这里沙滩几乎消失,海水直逼防护林。而现在脚下每一粒沙,都是我们通 ...
海洋资源环境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发布
近日,海洋资源环境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正式发布,这是全国海洋领 域的"数据商城"。 空间发布仪式上,海洋二所同步发布了两套高质量数据集。"复杂环境下港口航运保障高质量数据 集"给船舶进出港和码头调度提供了精准指导。其汇集宁波舟山海域的浮标、台站、雷达等观测数据, 经过智能化处理,能够滚动更新未来5天内的风力、流速、浪高等预报数据,并且把分辨率从9000米缩 小到5米,在国内首次实现业务化米级海洋预报。"海上风电选址与施工保障高质量数据集"则针对深远 海风电开发面临的极端环境,提供风、浪、温、盐、流等分析预报。目前,两套高质量数据集已在港口 码头靠泊、海上风电企业施工运维等场景成功应用,并实现数据安全流通与定制化服务。 空间建设得到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国家级海洋 业务中心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并将核心预报产品及定制化数据方案、海洋卫星相关数据及示范场景产品 等集成到该空间。目前,空间已汇聚各类海洋实测、遥感、预报以及海洋产业、综合管理等2000多个数 据集,围绕涉海重大工程、港口与航运、海洋牧场、海洋生态保护、涉海金融保险等领域已开发30余个 面向 ...
浪尖上的“青春算法”
迎难而上 挺膺担当 2025年5月12日,进驻江苏连云港联合指挥部开展前置打捞指挥和监管工作的号令加急发出,吹响了本年度黄海浒苔绿潮应急保障的冲锋号。 持续监测发现,今年浒苔绿潮发生时间虽晚,但暴发期增长速度快,打捞工作将面临不小压力。为全力保障山东省浒苔绿潮实现"少上岸、不成灾"的目 标,北海预报减灾中心抽调相关部门骨干成员,组建黄海浒苔绿潮应急保障青年突击队,集中优势力量投入到伏"浒"攻坚战中。中心主要负责人向黄海浒苔 绿潮应急保障青年突击队授旗,突击队员们表示将以精湛技能筑牢守护防线,高质量完成黄海浒苔绿潮应急保障任务。 精准解译 快速回传 作为黄海浒苔绿潮监测重要手段,无人机具有高效、灵活、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但传统解译方式存在经验依赖性强、效率较低等突出问题,使得一手数 据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突击队成员前期自主研发了藻情智能解译算法,实现对浒苔动态的实时追踪和预警。但随着研究和应用逐步深入,监测人员发现了新的问题——智能算 法对近岸海域图像中的绿色植被和浒苔不能精准区分,导致结果混淆、解译精度下降。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监测船掀起的海浪声、键盘敲击声和热烈讨论声交织的日常。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 ...
海南开展海基站点联合巡检执法行动
本次巡检重点检查海基站点是否存在位置偏移、设备是否遭受外力损坏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各站点 位置及周边环境信息。巡检期间,工作人员向站点附近渔民开展法治宣传,普及海洋观测预报法律知 识,强调保护海洋观测设施的重要性,增强了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是提升海南海洋观测预警能力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升级改造基本 海洋观测网与数据传输网、新建海岸侵蚀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及构建省级海洋预报能力体系。项目通 过构建"岸海空天"一体化海洋观监测网络,初步形成环海南岛区域性海洋观测体系,有效增强海洋监 测、灾害预警和风险管控三大核心能力。 近日,海南省海洋和渔业监察总队联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南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对分布在 海南省近海区域的海基站点开展联合巡检执法行动。此次巡检是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竣工验 收后的首次全面巡查,标志着相关海洋观测设施进入常态化运维阶段。 ...
无人帆船自主航行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风场是影响无人帆船航行性能与任务执行可靠性的关键环境因素,不仅决定其航速与能效,还直接 关系到航迹规划与安全规避。尤其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风速和风向往往呈现出强烈的非平稳性、 随机性与区域差异性,这使得高精度、实时化的风场预测成为技术瓶颈。现有方法通常在预测精度与计 算效率之间难以取得平衡:高精度模型往往推理开销较大,而轻量化方法则难以捕捉风场的细微变化。 这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无人帆船在长航时、跨海域条件下的自主化运行与任务稳定执行。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混合驱动元学习(HD-Meta)预测框架。该方法通过 多模型融合与元学习机制,将不同学习器的预测结果和误差信息进行联合建模,从而在提升预测精度的 同时兼顾计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HD-Meta在短时风速和风向预测任务中均优于传统方法,尤其在捕 捉微小风向变化方面表现突出,为无人帆船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自主航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风场感知支 持。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气中心技术研发人员在无人帆船风场预测领域取得了重要进 展。研究基于无人帆船真实航行数据,深入分析了航行过程中风场变化趋势,并实现了对风场的短时预 测。 该研究成 ...